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国产精品100页,美女网站色免费,国产白嫩美女免费观看,欧美精品亚洲,欧美韩国xxx,欧美性猛交xxxxxxxx软件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時間:2022-11-04 18:09:53 樂怡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通用2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私的基因》讀后感(通用2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通用21篇)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

  今晚終于有空,靜下心來讀這本書。讀這樣的書籍,遠不如讀上一本簡·愛來的從容而輕松。仿佛又回到學生時代去再學一遍生物課。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有絲分裂,什么是基因重組?等等這些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仿佛很遙遠的詞匯。我們已忘卻了自己正是一個個基因生存機器的存在。

  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們高中的生物老師。他身材不高,很瘦,姓氏少見,我們一下就記住了他,而他的課上的也好,課堂上,他不茍言笑,雖然他的年齡并不比我們大多少。他認為很重要的章節(jié)和難懂難理解的內容,會反復的給我們講,給同學提問若還答不上來,他手里捏著粉筆,默不作聲,那個情境盡顯老師的威嚴。而有一次在課外勞動中,不知何事竟看到這位老師露出孩子般的笑,讓我一愣:喲!這老師還會笑呢!哈哈!更讓我刮目相看的事情,是一個星期天學校賣桔子,那時候學校都有自己的柑橘園,有自己的經濟收入。原本談好的商販變卦不要了。而學校已讓我們留校的學生把柑桔采摘下來并用車拖來了。可能是商販沒料到桔子有這么多,一再壓價,幾次交涉未果,幾個五大三粗的`商販看到只有這么一個身材瘦小,說話聲音又不大的人和他們談判,沒放在眼里。后來根本不理老師的了。我們在一旁也干著急。老師騎上自行車扭頭就走了,不一會兒,唰啦啦,學校留校的男生全來了!幾十人!還來了幾個老師。老師們對商販說:今天這桔子按我們當初說好的一定得賣!同學們,把桔子稱重,上筐!所有的同學齊心協(xié)力,把那幾個商販唬得站在那里,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哎,裝車吧!賣完桔子,大家有說有笑的回學校去,談論著商販的表情,樂不可支。這瘦小的老師真有兩下子啊!那天晚自習,每個班都分到了幾大筐桔子,每個同學都有份兒。教室里的空氣中都彌漫著桔子的味道,以至于漂亮的女地理老師來上課,掩鼻開窗,作難過模樣!被同學們笑了好長時間!

  慚愧!那時所學差不多已悉數(shù)奉還。而今再次看到這些詞匯,也只是意會而不能詳細明白的講述。翻閱此書,仿佛把那時的時光重新拾起!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2

  我們從何處來?將要到哪里去?這兩個問題,只要是已經開化的人就會好奇吧,當然,很多未開化的也會好奇了。

  在達爾文之前的人類,都覺得自己是神的子孫,或者是跟神有某種關系,然后達爾文橫空出世,拿著一堆動物的骸骨和化石,對狂妄自大的人類說:別做夢了,咱們不過是猴子的親戚而已,咱們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賤的生物,咱們也終將被更高級的生物所代替。

  達爾文的這些話即使是在今天看來,也是很難接受的,看看日本人就知道了,讓他們承認自己的爺爺輩曾經干過傷天害理的事情都那么難,更何況承認自己是豬狗的后代呢?

  不過《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給我們提供了另一條思路,當然作者自己也說,這種新思路甚至在達爾文時期就已經初現(xiàn)端倪了,什么思路呢?那就是,我們只不過是基因制造出來的保護殼而已,世間的生物只不過是各種不同形式的保護殼,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基因繁衍下去。

  說得更簡單一點兒,作者認為,咱們其實就是一輛坦克,而駕駛員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沒關系,如作者所說,這只是一種思路而已,當然他覺得這種思路更加符合事實。

  暫且接受這個觀點,看由此出發(fā)能推導出什么結論。

  首先,這個理論肯定了人類在生物界的特殊性。因為人類之前的進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變,這種方式漫長而無效率,而人類產生之后,人類就可以利用雜交等技術使得進化變得有方向性了,而更進一步,人類可以改變基因,創(chuàng)造出任何生物。

  這個結論聽上去有倫理問題,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沒關系,后面的結論大多是比較有意思的`。

  基因的壽命無限長,而它的載體卻沒必要很長。這是對生老病死的一種解釋,因為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續(xù)下去,而我們——基因的載體,只要完成了這個任務,那繼續(xù)活下去也就沒啥用了,所以當人完成了撫養(yǎng)未成年人的任務之后,就要面對死亡。

  基因不會直接控制我們,而是生產出我們之后聽之任之,就像程序員與電子游戲,程序員編出來游戲后就不做什么大的修改了,只要把它放到市場上就好,成功的游戲留在市場上賣錢。

  一個社會的領導者總是少的,群眾總是多的,厲害的人總是少的,受欺負的總是多的,因為基因博弈論證明,少數(shù)鷹派和多數(shù)鴿派是種群的最佳搭配方式。

  還有好多,只可惜我沒耐心把它看完,因為全書都是在證明這種思路的合理性,而暫時地,這種思路對我的人生觀還沒有什么影響,不知道對別人如何呢呵呵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3

  這是嚴琦推薦的一本書,生物學方面的書,據(jù)說是進化論方面的經典著作。不過全文通俗易懂,中間稍微擺弄了一點淺顯的博弈論知識,完全不妨礙外行人如我來閱讀。

  針對動物進化問題,作者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并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chuàng)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的復制,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

  還好作者強調了,“不涉及到意識的動機”,要不然真的有點像嚴琦說的那樣有點“反人類了”。正因為這樣,在看書的時候,我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作為一個人類,我還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點的,雖然,基因可以這樣的自私。慶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識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別是在講到意識的產生的時候,“把意識視為一個進化趨向的終點”,生存機器最終從主宰它們的基因手中解放出來,變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從能力的決策者,比如說拒絕生育。

  雖然要知道這本書寫的不是基于人類的行為,但作為一個外行人的收獲,也許更多的是將人類納入這些“準則”中去思考,反思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當然,最好是同時懷著一顆積極的心。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4

  大約是年齡的原因,現(xiàn)在的我對所有的小說喪失了興趣,只肯去閱讀一些我感興趣并能記住的書藉。

  英國人理查德道金斯在40多年前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我很感興趣的科普讀物,我曾向很多朋友推薦過。當下,我與全中國的人們一樣都因疫情而宅在家中,對于有趣的書,當然值得再次翻閱。

  時間回到40億年前的地球,科學家們將那時的海洋稱之為“原始湯”,在原始湯中極偶然的產生了大的有機分子,某個時刻,一個非凡的有機分子偶然形成,它能夠復制自己,這之后漫長的時間里,生命產生。

  幾十億年后,它們早已不是海洋之中游曳的分子了,它們在天空中飛翔,它們在山林中奔跑,它們遍布地球的每個角落,它們是你,它們是我,它們是我們。

  科學家們稱它們?yōu)榛颍覀兙褪腔蛏娴娜萜鳌?/p>

  此時坐在電腦前的你,或是正在你旁邊呼呼大睡的貓,我們的身體里,總有著某些共同的相似的基因,它們都來自于40億年前的原始湯。

  基因是不朽的。

  它們一代一代的從一個個體轉到另一個個體,并用自己的方式操縱著這些個體:它們將在這些個體衰老死亡前拋棄個體容器,實現(xiàn)轉移。以這樣的方式,它們在億萬年的時間里,得以永存。

  個體是不穩(wěn)定的,它們不停地出現(xiàn)與消失,生命渺小如微塵,但是基因卻像鉆石一樣長存。

  我們人類的生命是短暫的,短的幾年幾十年,長不過百年。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從大概率上來講,體弱多病的總是老年人,而年輕人總是顯得身強體壯。那是因為,基因這個鬼東西,它需要人們在年輕強壯時生育繁衍,一旦實現(xiàn)后代延續(xù),基因已經得到了傳承,那么,之前的那個軀體容器,老、破、殘、死,都不再影響基因的生存,再也與它無關,將會得到它無情的拋棄。

  所以基因就是自私的。

  有的基因能生存100萬年以上,而有的基因甚至第一代都熬不過,原因在于長壽的基因都掌握著看家本領,即它們善于制造供它們生存的容器,它們讓容器一代代的進化適應環(huán)境。地球上生物大滅絕共發(fā)生了五次,最近的一次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隨之而消逝的,是它們的基因。

  按照理查德道金斯的定義,運氣不論好壞并無規(guī)律可循,一個一貫敗陣的基因不能怪自己運氣不好,因為它本來就是個“壞的”基因。這一點,與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致的。

  雖然地球上物種滅絕了一次又一次,但始終還是有生存下來的物種,原始人“阿爾迪”的第一塊骨骼化石于1992年在埃塞俄比亞出土,他生活在距今440萬年以前。亦即,我們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已經繁衍了440萬年。

  我們盡管已經完成了基因的繁衍功能,但就每個個體來說,還是想要盡量地生存得更加長久,不甘于只是承載基因的`容器。理查德道金斯發(fā)現(xiàn),成功基因的一個普遍特性就是,它們通常把它們的生存容器的死亡時間拖至個體生育之后。

  因此,他提出了兩個有趣的觀點,第一,人類可以延長生育時間,即可以拖到40歲以后再繁衍后代,這樣才能讓基因對你手下留情;第二,我們可以想辦法去“愚弄”基因,讓它以為它所寄居的個體比實際的要年輕。即,你在一個老年個體中越能模仿或模擬青年個體的特點,不論這些特點看來是多么表面化,那個老年個體應該生存得越久。

  這是一種“擬態(tài)“。

  其實在自然界中為了生存下去,物種的擬態(tài)比比皆是。比如枯葉蛺蝶,會擬態(tài)一片枯葉來逃避昆蟲天敵的獵殺,使它生存期更長久;蘭花螳螂不僅可以擬態(tài)成白色,還可以隨著蘭花的生長而變色,更是迷惑天敵獵殺獵物的高手。

  中年人或老年人擬態(tài)年輕人,就可以迷惑基因,讓它以為你還很年輕,于是,它會給你更長的歲月。

  如果說這本書帶給了我什么啟示,那就是更加堅定的保有我的赤子之心,保有身上的少年氣。

  既然生物學上已經給出了支持年輕化的理由,那么在心靈上也就更加釋然了。所以你才可以像年輕人一樣任性妄為敢愛敢恨,所以你才可以像年輕人一樣勇敢熱血異想天開,因為你的基因啊,它就以為你是一個年輕人啊!

  人到中年的周華健彈著吉它微笑著唱出《少年》:

  “昂首走了好久好遠,在世界的盡頭撒野,卻想念最初的少年……我唱著每一首歌,留住的快樂。有些路用力走著,有些傷用生命愈合,我還能微笑著活著

  ……歲月總是跑在靈魂的前面,好在還有一點信念陪我們完成每一天。別忘記心中的少年,狂奔的勇敢的最初的少年“。

  別忘記心中的少年。他像鉆石一樣永存。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5

  這段時間有機會品味過《自私的基因》這本對當今社會有著巨大影響的巨作,真是思緒萬千。在我看來這就好比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它得意更好的向人們展示基因傳承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和本質所在,我想基因是沒有錯的這只是他單純的本能而已。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生物所謂的行為其實都是由本身的基因來操作控制的,打個比方父母會對自己的后代盡心盡力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護自己的后代,人人都知道因為父母是愛我們的。然而通過書中的觀點來看根源可能并不是那么的正確,因為一切都會歸根于基因的內在的自私行為,也就是基因想要傳承下去那么就會給予父母一種要保護自己的孩子的本源意識以此來達到讓自己的基因后代生存下去的目的。聽上去是殘酷的,但其實從基因的角度來說這就是為了生存下去而必須存在的手段。想來這聽上去是十分殘酷的,也會有人去質疑此觀點的正確與否,其實不管它是不是徹底遵循規(guī)律的,但這無疑就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本書的作者公開表明自己是無神論者,所以此作品也是其用來闡述自己觀點的重要著作之一。當我們讀過此書之后我們不得不去深思,人的根源就是基因內部的潛意識,基因的生存意識也是天生的。就像有的人做的是自私的事情,有的人卻喜歡無私的奉獻。其實這無非是“利己行為”和“利他行為”的差別,在我看來本質上都是為了能夠是自己過得更好。也就是說這里的自私的基因并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種只會為了私欲而進行無休止的行為的貪婪的.人,其實是在某一種情況下我們?yōu)榱耸亲约耗軌蚋玫乇H聛砦覀儾坏貌蝗ミx擇明面上對我們有利的一方面,因為從基因的角度來說我們必須要在能夠保全自己的情況下才會去選擇適當?shù)倪M行無私行為。打個比方,當一個父親在和他很好的朋友進行合作一起打拼開公司時,自己的孩子這時需要進入大學進修,老父母也已經年邁,正是最需要經濟支持的時刻,若是繼續(xù)進行這種不穩(wěn)定的賺錢方式無疑是具有很大的風險因此就算是對方覺得不理解覺得是你對不起他,但是為了自己的家庭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這個時候去向對你拋出橄欖枝的穩(wěn)定企業(yè)奔去。就此而言我們仔細想想這到底能不能夠稱為自私呢?這就是之前提到過的所謂不論是利己還是利他都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就像有的人認為一直幫助別人就是自己的樂趣,自己就能夠過得很快樂這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得到快樂而做出的無私行為。所以從根本上還是沒有改變基因自私的本質。

  基因最大的樂趣與根本目的所在就是擴大領地,傳承后代。然而雌雄之間的結合也在基因的思考范圍之內,計劃生育對于基因來說是必要的。然而不同的物種也決定雌雄利益的不同。在人類之間雌雄結合就好比開了一家公司而后代就好比經營盈利,在整個公司的經營之中雌性一般付出資源的較多,因此雌性會十分慎重的選擇。這也是基因的本能自私主義所在,同時基因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也就是利己就會選擇幫助他人比如大魚需要小魚去對他的口腔進行清潔,就會吞入一些小魚,然而在這同時小魚也要生存也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就會吃一些大魚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這也無法說出到底是誰不厚道,這就是基因為了能夠更好的成長,為了能夠傳承的更久遠因此將自己與他人就行合作,這也就是為了能夠強大自己。

  縱觀整部書籍得知我們平時所理解的自私與無私與基因的自私并不是一回事我們行為上的利己行為和利他行為不過是基因為了更好的發(fā)展自己從而變化而出的不一樣的行為,自私的基因就是如此,本書觀點深刻到需要我們去反復斟酌。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6

  30億到40億年前,一個本來平平無奇的分子意外獲得的一種瘋狂的能力——復制自己——從而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得以瘋狂擴散。而在復制過程中意外出錯又導致了各種不同的分子的產生,但他們都具有復制的基本能力,如果沒有錯誤的復制,這個世界就不會那么多姿多彩,但是大多數(shù)的錯誤復制又是有害的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的。

  之后經過幾十億年的自然選擇,這些最早的分子變成了現(xiàn)在世界上的各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基因繼續(xù)在這個世界上擴散下去,他們的行為都是為了這個自私的目的,結果卻發(fā)展出了許多利他的行為。而其中比較特別的一種動物,人類,因為其大腦,從而發(fā)展出了另一種復制基因——文化——從而有了對抗自私的基因的新方式。

  有趣的知識點:

  1、自然選擇使行為有利于自己的基因遺傳擴散的基因生存下來,從而導致生存下來的基因都是自私的,有目的的,即可以將自身的基因繼續(xù)傳遞下去。

  2、載體(身體)并不復制其本身,它們只負責傳播復制因子,而復制因子不做任何行為,不觀察世界,不捕食,也不逃避被捕食,它們只為載體設定最基本的程序讓載體來做這件事。

  3、穩(wěn)定的行為策略(ESS)指種群中大部分成員采用某種行為策略,而該行為策略的好處是其他行為策略所不及的,且任何偏離這個行為策略的其他策略都會受到懲罰。完全利他的善良不是一種ESS,因為其他人會利用他的善良來獲利,而完全的'善良毫無招架之力,只會很快滅絕,而完全的惡意在完全的善意滅絕后也無法繼續(xù)生存。

  4、為了使自己能夠在這個世界生存繁衍,基因大多數(shù)的行為都是自私的利己行為,只有當利他行為更有利于基因生存繁衍時,這個利他行為才會被保留。比如生物的群居是因為群居比單獨生活更能讓個體生存繁衍下去,共生行為也是;父母撫養(yǎng)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成長繼續(xù)繁衍自己的基因;近親相互友好互讓,是因為我們的基因和近親的基因有很大的相似,而把這個資源讓給需要的近親而不是自己用,可以讓相似的基因獲得更多的繁衍,而如果這種謙讓行為是不利于謙讓基因的擴散的話,這個謙讓基因就會很快因為無法繁衍而消失,所以謙讓總是保持在讓自己基因能夠獲利的程度。

  5、我們的兄弟姐妹和我們的基因相似程度其實同我們子女與我們的基因程度一樣,所以使我們的子女生存繁殖和使我們的兄弟姐妹生存繁殖對我們的基因的好處是一樣的。但為什么我們還是對自己的子女更好呢,因為子女比兄弟姐妹更好區(qū)分,而且一般子女比兄弟姐妹更需要撫養(yǎng),對自己子女投資多一些更有利于基因繁衍。而昆蟲中甚至有為了撫養(yǎng)姐妹而放棄自身生育的職蟻,因為他們與能生育的姐妹之間的基因相似度甚至高于該姐妹與蟻后的相似程度,他們比蟻后更喜歡姐妹能夠生存繁衍。

  6、動物有計劃的進行計劃生育(生固定數(shù)量的后代或者減少生育后代的個數(shù)),是因為生的多不一定更利于基因的繁衍,因為太多的后代可能因為資源不足而導致更高的死亡率。而少量生育能夠保證這些后代更多的活下來去繁衍。

  7、父母為了保證自己有更多的存活后代,有時會給不同的后代不同程度的資源投入。比如提早淘汰體弱多病的、矮小的后代,因為天生不強壯的后代會有很大的概率浪費資源;給年齡幼小的后代更多的資源,因為年齡幼小的后代更需要照顧。而同代之間也會為了資源而競爭,所以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父母總是盡量做到一視同仁。

  8、兩性的最基本差別在:雄性的性細胞比雌性性細胞要小得多,數(shù)量要多得多。這導致雄性在生育后代中一開始投資的很少,一個雄性在一個時間段可以與許多的雌性同時繁衍從而使自己的基因大量擴散,而一個雌性在一段時間內只能繁衍一次自己的基因,如果繁衍失敗,雌性的損失遠遠大于雄性。但同時雌性掌握是否生育的選擇權,所以對于狡猾的雄性,雌性一般采取兩種策略。

  一)、幸福家庭策略,經過提前的考量確定雄性投入足夠的資源后才同意與其繁衍后代。

  二)、大丈夫策略,雌性在養(yǎng)育孩子上不再計較是否得到雄性的幫助,但只挑選優(yōu)秀的基因進行繁衍,這就會導致只有小部分雄性可以獲得繁衍的機會,而大部分的雄性無法得到繁衍機會。

  9、生物之間的行為不是獨立的,而是交互的,特別是群居在一起的生物,他們的目的開始可能是自私的,但是在大自然中自私行為得到的收益往往不如互利互惠原則,而同時有懲罰設定的互利互惠又能夠讓完全自私的行為無法獲利,所以有懲罰措施的互利互惠往往會被自然選擇。就像重復的囚徒困境中,針鋒相對策略(一開始表示合作,之后每次復制對方上次的行為,對方上次背叛,自己就背叛回來,對方上次合作,自己就繼續(xù)合作),能夠給囚徒們帶來最大的利益。

  10、如果寄生生物將基因傳遞給后代的方式與宿主不同,它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害了宿主。如果與宿主相同,寄生生物就會做到幫助其宿主繁殖,因為這同樣使自己繁衍。隨著演化進行,它將不在是一個寄生生物,而將與宿主合作,甚至最終融入宿主組織,完全無法辨認其原為寄生蟲。我們實際是所有古代寄生生物合成的群體(我們體內的質粒、線粒體等可能以前都是寄生蟲)。

  11、文化其實就像另一種復制因子,它能夠從一個大腦復制到另一個大腦,能夠突變演化,能夠與多種文化結合一起促進傳播(比如上帝與教堂、婚姻、教規(guī)、地獄等文化結合加速傳播),文化要生存延續(xù)下去,就必須有生存的價值能夠適應當時的文化環(huán)境被更多的大腦接受。而文化是擺脫了基因演化的另一種全新的演化途徑,他可以傳播完全無私的文化,是對抗自私的基因的唯一途徑。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弊R字之初,這句話被奉為真理存于腦海。這句話說人生來都是善良的,之所以會出現(xiàn)好人和壞人之分,是受到后天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所致。直到現(xiàn)在我對此仍然深信不疑,所以始終讓自己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做一個好人。但是,隨著社會中越來越多的關于人性的令人發(fā)指的不良事件走進我們的生活,我想不只是我,許多人都開始懷疑這句已流傳千百余年的“人性本善”的真理。若人性本善,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會泯滅良知;若人性本善,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即使進過牢獄仍然死性不改?

  如果說我們不在相信人性本善,那么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無疑是最有力的說教武器。道金斯說人具有與生俱來的自私基因,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人與黑猩猩的進化史有99.5%的共同之處,但古往今來人類都習慣性把自己看做是萬物之主。古時候“人定勝天”的征服萬物的思想是最好的體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雖然人們已漸漸學會與萬物和諧共處,但我們仍然認為人是最高級的動物。然而,對于一個進化論者來說,這樣的認識卻是錯誤的。認為某一物種比另一物種高尚都毫無根據(jù),因為任何物種都經過十幾億年的自然選擇而來,在這個縱向的發(fā)展過程中,橫向優(yōu)劣比較顯得沒有意義。

  道金斯試圖用很多自然界的實例來向我們說明人的自私與生俱來,即人性本惡。他的思想足以顛覆我們所信仰的一切偉大之事,其論據(jù)的完美性和邏輯性也讓你無從反駁。閱讀《自私的基因》你只能被作者的思想牢牢鎖住,找不到反駁的機會,只能夠理解他、認同他。我們說“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情感,但道金斯的思想?yún)s讓你看到,母愛只不過是自私地維護自己的下一代,希望自己后代得以延續(xù)并得以優(yōu)化的體現(xiàn)。不錯,這是道金斯想要告訴我們的,但這樣冷血的世界也不是道金斯最終想要。單單沉于本性乃惡的哀悼,未免有失道金斯思想的深度。

  有很多人曾對道金斯的自私基因論提出質疑,他們認為人是有意識的動物,不可能輕易淪為基因的奴隸。其實,這恰恰是道金斯基因自私的.真正意義所在。論道金斯在道出人的自私基因的同時說道:“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抗拒那些與生俱來的自私基因,在必要時,我們也可以抗拒那些灌輸?shù)轿覀兡X子里的自私母體!蔽覀冏鳛榛虻妮d體而被創(chuàng)造,但我們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反對自私的基因復制暴政。

  道金斯也曾說過,他打算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之后補寫第二卷,對人類作一些論述,然而他發(fā)現(xiàn)《美德的起源》正合最初的構想。這也說明作者并沒有因為人永恒的自私基因而否認了人性的美。

  可以說,人生來自私或者人性本惡,但卻并不丑惡,在自私的基因之下,不論我做事是利己還是順便利他,很多事情其最終的結局還是有益的。所以我們不用糾結于人最原始的善惡,他們并不能代表什么,我們真正該去做去發(fā)掘的人性善良之面的巨大能量。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8

  經典大作就是不一樣,盡管是幾十年前寫的關于進化理論的書籍,新的理論和技術不會出現(xiàn)在里面,但《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建立的解釋體系,仍然是強大的。

  從我的閱讀記錄來看,我對關于本原問題的好答案有很濃的興趣,《自私的基因》給為什么各種生物會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的問題提供了一個邏輯自洽且證據(jù)充分的答案。

  自私在這本書里,只是一種擬人的說法,方便說明而已,我們大可以這樣理解:基因的自私性質,是指它有自發(fā)增加自己數(shù)量的趨勢,就和物體在高處總有下落趨勢、高溫物體自發(fā)向低溫傳熱的性質一樣,是物理規(guī)律、化學規(guī)律等。

  實際上,全書對進化的一個根本邏輯可以這樣概括:為什么會這樣呢正常來說,不這樣的都被淘汰了(死掉了)。

  從宇宙形成之初,物質已經存在(比這一部分更深入的問題只能交給物理學家了),此書從這樣的條件開始。在某個條件下,例如壓力、溫度等,某些粒子和另外一些粒子容易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結構,而另外一些,因為不穩(wěn)定,無法形成或者無法維持某種結構這時,可以把穩(wěn)定的結構看作進化了,它們比其他粒子更多,打比方說,假設原來的宇宙只有H原子和O原子,某種環(huán)境下形成了H20,也形成了H2O2,但H20因為性質穩(wěn)定而占很大比例,H2O2很少或者徹底被分解,可以看作H2O前進了一步。

  根據(jù)上面的邏輯去演繹,各種各樣的分子機緣巧合之下,碰到了其他分子,形成更穩(wěn)定的分子,各種分子達到了比例穩(wěn)定的狀態(tài),穩(wěn)定的分子不再容易碰到其他分子形成更穩(wěn)定的狀態(tài)了。

  有些有機物,可以復制自己據(jù)我的理解,應該就是堿基之間的連接與分開吧,也可以對應形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這里算是基因吧。有些基因形成的蛋白質可以包裹基因分子,因此更穩(wěn)定,它的數(shù)量會逐漸增加。

  不同的基因會碰到一起,有時候可以連接在一起,如果連接在一起可以穩(wěn)定,或者形成了互利,形成的保護更好,他們的數(shù)量也會變多(不是它們主觀想要互利,而是自然界只有穩(wěn)定的東西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積累變多的)。漸漸地,基因就變成了基因集合,進而形成生命。

  單個基因不一定能分好壞,在不同的集合里,同一個基因就不一定是好是壞。假定草食動物對應合適的牙齒和胃由兩個基因管理,碰巧出現(xiàn)了肉食的牙和草食的胃,它們的搭配不好,所以就被淘汰了。作者以賽艇為例說明,劃槳最好以左右平均搭配為好,在一個右手漿手多的環(huán)境,左手漿手的加入更能提高成績。

  作者極力避免提到意識這東西,更不用說人。他把各種各樣的生物歸類為生存機器,和當初保護基因分子的蛋白質一樣,把行為都看作是基因制造的物質的外在表現(xiàn),是基因這個程序設定好的。(當然,他也說了,對行為的控制是遲滯的、延時的)。

  這種基因控制行為的理論基礎,解釋了各種各樣的行為,包括、父母兒女/兄弟姐妹的愛、蟻后奴役工蟻、鳥一窩該生幾個蛋等等。即使在個體層面上的利他行為,拋開意識對行為的干擾,也可以理解為基因增加自己數(shù)量的手段。這里并不是說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目的性的,而是說不同的行為,包括利他行為,都符合以每個基因在盡力使自己變多為基礎的演繹。

  我個人延伸的部分:

  人是有意識的,而不是單純受基因控制,盡管受基因控制的行為還真的不算少。也不知道從哪個階段的`動物就算是有意識。我覺得,用書中同樣的邏輯去推理應該是這樣的:在一群無意識的生物中,出現(xiàn)了幾個有一定記憶力的生物,后者顯然比前者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進而擴大了比例;然后,記憶和預計未來的能力在進化歷程中越來越重要;慢慢地,基因的程序出現(xiàn)了放權,即原來慣有的代碼是無論如何你要做這事,新的代碼變成了如果長期來說那樣做更好,你可以那樣做而不用這樣做我猜想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我們可以形成文化、建立制度,使我們的長期利益可以提高。以博弈來說,作弊可以在短期獲益,但合作可以使很長一段時間的總獲益提高。記憶能力、推理能力弱,不懂得合作等等的,自然就不容易生存下來,被淘汰了。

  小時候我就想過,身體的構造真好,一些東西不用腦子控制就自然做了,腦子只需要思考,現(xiàn)在想來,這完全是反過來了,應該是無意識的基礎還在,意識能力的發(fā)展對基因有了更好的保護看看人類在地球上的統(tǒng)治力就知道了,同時也可以觀察到有些人類不想發(fā)生的身體變化,還是會發(fā)生,放權的程度不足以讓意識完全控制自己這個生存機器)。

  目前來說,人的意識的自主度還是相當高的,很多情況下人不必像一個機器,可以更像一個人。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9

  非常的“難”看,可能我還需要看幾遍才能摸到皮毛;虻哪康氖遣粩嗟淖屪约貉永m(xù)下去,物體本身只是它的載體,不同的基因會讓讓不同的載體有不同的表征,然后就是達爾文的優(yōu)勝劣汰,好的基因也就傳承了下來。

  最精彩的一章是“好人終有好報”,作者用博弈論,采取了計算機程序實現(xiàn)的`方法來證明社會中不同的角色競爭下來,采用短期報復,長期寬容生存策略的角色得分最高(前提是和平的環(huán)境中)。

  頭腦風暴一下,這種教科書類型的書說實話含金量非常高,但是我相信很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看,因為被小學,中學和高中的教科書嚇住了,看這種書容易回想起高考背書,做題的感覺。感嘆一下,中國中小學教育啊,啥時候我擦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得自然,純真,本位一點,升學的機制也更多樣化一些,不要讓我們回憶起童年時都是一把辛酸淚。

  其實這本書從家庭教育來講也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因為在國外的教育里面都會告訴小朋友這樣一個觀念,在社會上生存是有一些規(guī)則的,而且也是存在競爭的(良性競爭),從基因的角度來講也是這樣的,競爭無處不在,對于家庭教育來講在適當?shù)臅r候告訴小朋友有競爭(良性競爭)存在對他們的成長應該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不是從小就烏拖邦,或者從小就生活在非黑既白,你死我活的競爭下,凡事要科學,要從實際生活中去應用科學。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0

  讀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我陷入了沉思,《自私的基因》中充滿想象力。我開始體會到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我們知道基因不會思想,但由這些基因所創(chuàng)造的我們不僅可以理解我們自身,同時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擺脫它們無聲無息的控制。正如作者所言:“讓我們設法通過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義灌輸?shù)饺藗冾^腦中去吧!因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讓我們懂得我們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為這樣我們至少可以有機會去打亂它們的計劃,而這是其他物種從來未能希望做到的。

  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用自達爾文以來所創(chuàng)建的.進化的生命觀,揭示出生命世界里那使人無法認知的秘密,使我們能夠穿越千變萬化的具體生命形式而直指秘密的核心。他顛覆了我們對自然界的看法,也開啟了另一道完全不同于先前認識得自然界之門。現(xiàn)代生物學告訴我們,就算是我們的子孫后代,事實上也無法真正延續(xù)我們自己。我們的身體只是一群彼此協(xié)同也勾心斗角的基因暫時構建以延續(xù)它們生命的機器。

  《自私的基因》描述了大自然中復制、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xiàn)象里的林林總總。 本文語言簡明通俗,妙趣橫生使人一讀就懂,妙趣橫生。結構安排的也非常合理,邏輯性很強,不會那么繁雜讓人云里來,霧里去的。文章中提出的: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人類窺見了社會關系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我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并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必將對我們受苦受難的許多根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這一觀點,對于我們了解和認知自然界是相當重要的。

  讀完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沉思就如書中所說:我們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1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僅僅多了一個變數(shù)。怕是再細微的謬誤,在時間長河不斷積累下,都會被無限放大。也正是這些細微的謬誤,成就了你我,成就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因此,謬誤再不是貶義。錯也成了無限可能的一種。我們總是做著各種各樣的嘗試,每種嘗試在某個角度總有一種有利于某一個個體或集體,現(xiàn)實或虛擬的解釋。便是這種解釋,讓我們在嘗試的過程中獲取著不同體驗。再由自然法則大刀闊斧的挑剔著嘗試的結果。

  成功是一種結果,失敗是一種結果,堅持是一種結果,放棄也是一種結果。每種結果都將在新的世界生根發(fā)芽,以各種形式將結果的信息傳遞給其他人。再由其他人根據(jù)自身生長環(huán)境對于這種信息作出相應的反映,或接受,或排斥,都成了信息的映射。

  書中描述一個蠻有意思的角度,肉體是基因開的車,每個基因都希望可以穩(wěn)定的長久的盡可能多的傳播出去;谶@個假設,基因會根據(jù)道路的`變化調整車的軌跡,改變車的外貌,甚至改變車的功能。

  似乎與前些日子的一些感悟相佐——信息的表征是傳播。如果把基因也看成一個個信息包,所有表現(xiàn)出來的,無非是如何保障讓自己的信息可以完整的傳播出去。

  這里又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信息的傳播是需要載體的,這些載體除了攜帶信息本身,還攜帶了更多東西。這些附加的東西最初可能并不重要,但是隨著傳播次數(shù)的增加,附屬的東西可能會反向影響信息本身。

  比如人們對黑暗,對高頻噪聲的恐懼。很可能就是直接被寫在了基因里,源自百萬年間人們受到的來自黑暗來自發(fā)出高頻噪聲的物體的侵害。在病毒中可能更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比如對抗生素免疫的變異體。變異的病毒分類出的個體同樣具有免疫的特性。

  如此,會反思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歸塵歸土的說法。其實我們世間往來一遭是為了留下些什么的。比如后代在某種程度上是50%的我們自己,又比如著書立說,工作生活的過程中,我們也把自己對世間萬物的態(tài)度與感悟輻射了出去。不管愿意不愿意,與我們接觸的人與物都會因為我們而發(fā)生或多或少的改變。而這些改變有極大的可能會有部分通過遺傳或者其他形式再次輻射出去。

  換而言之,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在不斷的成為他人的或者他物的一部分。直到百年之后,或火葬,或土葬。不過是將一點殘留重新劃回萬物運轉。

  再聊個小類比,一個朋友公司為了業(yè)務發(fā)展,將營銷團隊獨立開來成為若干產品代理商,自負盈虧。若將企業(yè)看成一個智慧生命向外表征意識的話,在這個階段,就相當于原來依附于智慧生命的組件突然也有了意識。而這些意識相當一部分是有原公司繼承下來的。但是新的意識受限于原有的智慧生命。當業(yè)務發(fā)生重新調整的時候,獨立開來的銷售團隊可能會重回組織,獨立意識也將被收回。相當于人類個體的誕生于消失。

  當然也有極個別發(fā)展的很好的可以脫離智慧生命的控制,獨立開來另行開辟新的市場。換而為人怕是為圣,修仙之道了,也就是傳說中的置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并不是每個智慧生命都希望以獨立自由的方式生活……這個也很有意思。

  最近的感悟總是覺得一切組織都是相近的。無論是菌落,蜂群,蟻群,還是像人一樣的細胞集合,亦或家庭,企業(yè),國家。同樣是遵守著類似的基本規(guī)則?傆蟹椒ǹ梢越忉寶w類。越是這樣以為,便約覺得有個冥冥在看著我們,在寫好的條條框框里快樂或者不快樂的玩耍著,愛著,恨著,悠閑著,忙碌著……

  縱然基因寫了許多相近,但是我們仍是彼此不同的,人間一遭,還是要留下些什么,哪怕只是給那個冥冥看呢……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2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向我們闡述了這樣的觀點,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為和性狀,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適合度,或者說是提高某個控制這種性狀基因的適合度。連生物的利他行為,其出發(fā)點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幫助別人是為了別人能幫助我。

  整本書所闡述的.觀點很有說服力,語言也比較通俗易懂,其理論亦是“達爾文”的理論,只是以一種達爾文并未選擇的方式來表達,文中將“基因”擬人化,亦表達出一種冷酷無情的信息,有點過于純粹,但我們也許可以用新的視角去窺探很多不曾被注意的東西。

  閱讀《自私的基因》,大多只能被作者的思想牢牢鎖住,找不到反駁的機會,只能夠理解他、認同他。我們說“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情感,但道金斯的思想?yún)s讓你看到,母愛只不過是自私地維護自己的下一代,希望自己后代得以延續(xù)并得以優(yōu)化的體現(xiàn)。

  很多人曾對道金斯的自私基因論提出質疑,他們認為人是有意識的動物,不可能輕易淪為基因的奴隸。其實,這恰恰是道金斯基因自私的真正意義所在。

  論道金斯在道出人的自私基因的同時說道:“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抗拒那些與生俱來的自私基因,在必要時,我們也可以抗拒那些灌輸?shù)轿覀兡X子里的自私母體!蔽覀冏鳛榛虻妮d體而被創(chuàng)造,但我們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

  可以說,人生來自私或者人性本惡,但卻并不丑惡,在自私的基因之下,不論我做事是利己還是順便利他,很多事情其最終的結局還是有益的。所以我們不用糾結于人最原始的善惡,他們并不能代表什么,我們真正該去做去發(fā)掘的是人性善良之面的巨大能量。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3

  我們的基因從何而來?不朽的雙螺旋——這只是《自私的基因》第三章的小標題,卻是道出了基因的最基本特點,從遠古而來。

  我們人類是復雜而高級的物種,有思想、有技術,能控制地球上的資源、對其他物種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是地球的主宰。而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卻認為基因控制了人類以及其他一切物種:地球上千姿百態(tài)的物種都只是生存機器。是誰的生存機器?是基因的!我們都是同一種復制基因,即雙螺旋DNA分子的生存機器,根據(jù)道金斯的理論,在我身上存在的雙螺旋,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這二條DNA的基因組上溯至唐宋元明清三國秦漢春秋戰(zhàn)國到三皇五帝,基因組一脈相傳,我相信在近3000年的時間里,我的DNA沒有大的突變,我和我的祖先在作為人類這個物種上也沒有多大的改變,一代又一代的祖先同時也包括我,我們的軀體作為保護基因的載體,為基因的正常運作提供了穩(wěn)定環(huán)境的“皮囊”。而基因所做的只是復制、遺傳。

  幾乎要把自己作為宇宙中心的人類來說,作者的這個觀點有點讓人難以接受,我們作為基因的載體,也只承擔了一個短暫的瞬間而已,我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我們的'基因能在更長時間、更多空間里長久的遺傳下去。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創(chuàng)造的機器,以供基因源源不斷的復制生存下去——這就是本書的論點。

  道金斯在本書中向我們闡述了這樣的觀點,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成功的基因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性行為的自私性;同時基因為了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但這種利他主義的出發(fā)點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所認同的無私的母愛,作者的觀點確是:母愛不過是自私的維護自己的下一代,希望自己后代得以延續(xù)并優(yōu)化的體現(xiàn)。雖然這個觀點太過無情,卻也讓人無法辯駁。

  剛才說過我們的基因和幾千年前祖先傳給我們的那條DNA沒啥大的差別,但大不同的是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幾千年文化科技知識的積累,社會總體氛圍等等,這一切的發(fā)展可以說更有利于生存機器的生存。作者在道出人的自私基因的同時說道:“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抗拒那些與生俱來的自私基因,在必要時,我們也可以抗拒那些灌輸?shù)轿覀兡X子里的自私母體。”我們作為基因的載體而被創(chuàng)造,但我們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

  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基因也以另一種溫和的方式來體現(xiàn)自私的一面,比如這幾千年間形成的社會道德體系、法律法規(guī)等,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基因的個體自私行為要適應群體發(fā)展的需要,就如上面提到的有限的利他主義。基因想要綿綿不絕的延續(xù),他的載體就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生存環(huán)境、很好的社會氛圍,于是人類這個物種基因,為了更好的繁衍生息,保護著其他低等物種,保護著地球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盤。

  基因在客觀上是自私的,和諧發(fā)展始終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元素。比如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基因,一上來就想滅殺宿主人類,終將會被人類滅殺,如果其基因變異到能和人類共存,那將是長久的勝利。獨樂樂,體現(xiàn)的是基因個體的自私,眾樂樂,體現(xiàn)了基因既利他更利己的自私,說明基因已經開啟了更高級的自私行為。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4

  老實說,讀這本書,干巴巴的,我有些看不下去,感覺作者仿佛在說廢話,立足的某些基點我也并不認可,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淺見。

  我想作者是洞察了些什么,明悟到深層的一些人性邏輯、動物性邏輯,將體會整理成書,本意想闡述基因的自私原理,人類要培養(yǎng)利他思維,只是寫成了論文,有些枯燥。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老祖宗念了幾千年,近幾十年來才有人提出“人性本惡”的觀點。矛盾嗎?我以為不矛盾。

  怎么說呢?按佛學中的解釋,人本是高層生命,因一步步變得不好,最后落到了底層,成了人類。

  人最初的那個生命本源,既然是高層生命,必然是符合那層的法理的,是好的、善的。

  在漫長的生命長河中,由于一些因素增加了私心,變得不那么好了,就一層層往下掉。

  每次看到這個說法,就覺得人類像個垃圾站似的,扯遠了。

  既然是私心越來越大,落得越來越低,成了人,人性本惡也當屬正常了吧。

  我就是這樣理解的,有的問題,沒必要爭論,說的就不是一回事兒,爭什么?不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嘛!

  很喜歡稻盛和夫說的:人生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不論你有多么富有,多么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他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人生不需要給別人交代,理由再多,是說給別人聽的,你需要交代的只有你自己,過的是自己心里那道關。

  當你回首一生歷程,你的靈魂層次提升了,你在某方面就戰(zhàn)勝了那個自私的基因,或者說自私的人性,你的這一番回爐再造就有所提升。

  這就是我對自私的'基因的領悟。

  基因什么的,每個人都一樣,但活成什么模樣,卻是各有各的不同。是基因決定的嗎?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性的領悟,對人生的追求決定的。

  基因確切的說只是趨利避害的本能,如果你沒有思想,那它的邏輯就會主導你,如果你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它也只能從屬于你。你可能做的比它還過分,也有可能超越于它的層次,向上提升。

  就像雌螳螂交尾時,為了后代,會咬死雄螳螂,這是基因的本能,而我們人類不這樣,不會為了孩子去犧牲父親。但為了自家孩子犧牲別人家孩子,是可能的,人性的自私將自家人和外人區(qū)分得很清楚,因為人的心不大,顧好自家,才有精力顧及別人。圣人畢竟鳳毛麟角。

  人性的自私我以為并不是基因的自私所能涵蓋完的,它更加復雜多變,基因只是其中一項。

  有句話老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發(fā)現(xiàn),同理,自私的基因不可怕,就怕生命有想法。

  當生命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有了思想,衍生出來的東西,復雜透頂。人性在關關隘隘處的每一個閃念,其實細思極恐。

  若你私心不大、心懷坦蕩還好說,生命向著大道飛馳;若你私心大、心思陰沉,難免營營茍茍,在人性的私欲中浮浮沉沉。

  但是,有想法總比沒想法好,自己的人生就要活個清楚明白。

  別糾結,很多事情糾結出不來結果。去做事吧,在做的過程中,不管是我們的心思,還是周遭環(huán)境,都會明朗開來。這時,選擇人性中的陰暗還是陽光,就看你了。

  無論怎樣的選擇,成就的都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開心與否,后悔與否,時光的車輪都不會后退半分,一路向前。但你駛向的是光明還是黑暗,由你說了算。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5

  我時常覺得對于我們現(xiàn)代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影響最大的就是達爾文,只不過他是通社會達爾文主義間接的影響著我們。關于社會達爾文主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核心理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及在我們的這個社會當中就是要有競爭,就是要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對于這種思想給予解釋最為獨特的一本書便是《自私的基因》了。在《自私的基因》中,作者將人與動物的絕大部分行為都解釋為對于基因的一種自私行為。用作者的話來說便是:我們和其他一切動物都是我們自己的基因所創(chuàng)造的機器。關于這本書我由于以下幾點看法:

  1.基因的機器

  在《自私的基因》當中,他提出最為核心的一個觀點就是:演化的最基本單位不是個體而是個體身上的基因,個體只不過是基因的載體機器。個體身上所容納的基因利用個體從而達到基因的目的——生存和繁衍。而我們個體的身體只不過是基因的載體和工具。舉一個例子:一名足球運動員單憑自己是無法獲得大力神杯,他還需要其他十名同伴,其他同伴都必須是在其他位置上的佼佼者。足球是一個團隊運動,而某人可能只在某些位置上才能表現(xiàn)出色,于是教練就要將所有的球員放在每個不同的位置上進行比較,最終挑出每個位置最強的一個人來。在這個過程中,場上每一位運動員都可以被比作成一個基因,而他的替補便是他的對偶基因。當然教練所挑的每一個首發(fā)也不一定是這個位置上最強的那一個,他只要是合適就行啦。這就好比有些基因是管理著我們的牙齒,它能使牙齒變得非常的尖銳,非常的鋒利,這對于虎獅子來說那時極好,但是對于我們人類肯定不行——因為它漏風嘛。

  2.利他行為

  對于利他行為,相信有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和自私所對立的。但是在《自私的基因》中,作者更愿意相信這種行為也是屬于基因自私的一種。按作者的說法,所有基因都自私且盲目的追求自己在基因池的最大化。比如,我們有一些“無私”和“同情”的基因。這些所謂的“無私”也是他們?yōu)榱诉_到自己基因最大化的一種手段。比如說有一只母鳥帶著一群小鳥在草地上覓食,突然有一只狐貍出現(xiàn)在他們的附近,這時這只母鳥會假裝自己受傷來引誘狐貍在抓他,從而保護了他的孩子。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孩從而獻出了生命。但是從基因的角度來看,他的行為只是為了使和他相同的'基因有更多的被繁衍,從本質上講還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3.自由意志

  有很多人會傲慢的認為自己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是在于我們會思考,有自由意志,在我們做出無私的事情的時候大多數(shù)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自由意志的判斷所決定的,這是我們很多人的想法,我也不例外,但在看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后,我才知道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人類是受到自己“潛意識”的支配,絕大多數(shù)的決定是隨大流的結果。人們只是誤把潛意識當做了自己的自由意志。那么潛意識和什么有關系呢,如果潛意識也是由基因所決定的話,那人類和畜生還有什么區(qū)別呢?

  4.meme

  也許在生物學上,基因的進化是冰冷無情的,但是在最后作者還是給了我們少許安慰。這個安慰就是“文化基因”——meme。那這個meme到底是什么呢?用書上的話說,他是一種彌漫在我們文化當中的一種東西,他和我們大腦的關系就和基因和身體的關系一樣,他借著我們的大腦散布。而就我而言,meme無處不在,他可能是我喜歡的歌手的一段曲子,也可能是吳承恩寫的西游記,還可能只是老劉今天在微信上發(fā)的三兩句話。他沒有任何的限制,通過我們的大腦就會散布。他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同自安然選擇之出的生命分子。對于人類來說,meme比gene更重要。

  最后在文章的最后我還是想積極的告訴自己,其實不管基因在進化的過程中有多么的自私,然而人不是全受他影響的,我們是有文化的動物,我們可以擺脫基因的一些限制,假如我們的一切受基因的影響,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和動物一樣,那么我們又何苦那么辛苦的追求女孩子呢,我們直接把她敲昏拉進山洞里去就可以了,這才是最合乎動物本性的追求配偶的辦法。為什么我們不敢這樣干,因為我們是人,我們被另一套東西所宰治,我們被meme宰治。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6

  《自私的基因》作為一本從生物學角度切入的書籍,作者從一開始就聲明他的論斷與社會道德與普世公理無關,他只是試圖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生物是如何演進、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是如何在長周期內發(fā)生的。作者道金斯作為西方無神論的堅定擁護者,堅信用達爾文的演化論解釋生命的復雜性更為合理。

  本書確實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世界,作者認為整個生物的演化的基本單元不是生物個體或是群落而是基因,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體,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而已。生物個體的生存年限是有限的,但基因的生存年限可能是上百萬年,在這個過程中基因還不斷的進化和變異,但變化的根本目的是讓基因自己更好的復制和生存。

  書中提到的布谷鳥幼鳥借巢孵蛋的故事,布谷鳥幼鳥可以在剛出殼眼睛未睜的情況下,用柔弱的身體將其它未孵化的鳥蛋擠出鳥巢,目的只是為了爭奪更多的喂食機會。我們無法用道德來解釋發(fā)生的一切,只是生物背后的基因在爭奪更多的繁衍機會。作者提出的自私的基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部生物進化史,就是一部基因的不斷修正,改良,變異,淘汰,進化的歷史。作者認為生物體的利他行為,從本質上講是自私基因的利己行為。生物界的利他,包括群體生活,母愛關懷,其根本目的是基因的延續(xù)。可以大膽的猜想基因有著比生物體更長的生存時間,它能夠更長尺度的看待問題,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舍得”,何嘗也不是一種先舍后得,以利他為手段,利己為目的的策略。這里我想到了芒格說過的一句話,“我從來不認為誠信是什么好的品質,應該說從長期看誠信是帶來良好收益的策略!

  看似冰冷的結論,不禁讓我反問,我們的行為是我們自己控制還是隱藏在我們體內的基因在控制?包括我們感冒咳嗽,打噴嚏,是感冒病毒的基因在尋找更多的繁衍機會,我們的行為是基因所驅使的,這點是多么可怕的論斷?還好作者最后提出了覓母的概念。覓母可以理解為文化的基因,類比于生物學基因,覓母同時具備了復制,傳播,變異,進化等特性。我們是作為基因生存機器而被建造的,但是是作為覓母機器而被培養(yǎng)的,我們人類具備足夠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復制基因的暴政。作為個體,我們的基因通過代際相傳,每傳一代就會損失一些,這樣下去不需多久,所占的比例對個體來講便會無足輕重。(我們的基因可能是不朽的.,但體現(xiàn)在每一個個體上的基因集體遲早要消亡)但是你能為世界文明作出貢獻,如果你有一個精辟的見解或作一個曲子,發(fā)明了電燈,寫了一首詩,所有這些都能完整流傳下去。即使你的基因在共有的基因庫里全部消失后,這些東西人能長久存在,永不湮滅,蘇格拉度,達芬奇,哥白尼等人的覓母復合體在今天仍盛行于世,歷久而彌堅。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覓母的另一面,他會讓我們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作為基因的生存機器,比如宗教對來世的寄托。我們沒有能力選擇和掌控自己體內的基因,但是我們有機會選擇和掌控甚至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覓母,唯有不斷的學習和獨立思考,可以使我們不止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這么一個簡單的外殼。

  基因控制著蛋白形成了我們的大腦,為覓母的繁殖和生存創(chuàng)造了條件,且覓母的進化速度遠遠在超過基因的進化速度,作者在上世紀70年代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時候,肯定不曾設想如今基因測序技術的發(fā)展水平會如此之快,人類在一步一步逼近和干預基因的自然演化和等位基因的競爭。這種干預能否打破基因自私的本性,還是會帶來更自私基因的反抗,或許只有時間來回答。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7

  對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兒去”柏拉圖的哲學三問在讀《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之前,在我心里仍然是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在假期照顧生病的爺爺?shù)臅r候,進行過很多次的頭腦風暴,風暴中心便是生命的意義在何處或者說什么樣的人生才算是有意義的。

  在《七月與安生》這個電影里面,記憶深刻的一個內容是一個吉他手要追隨偶像27歲結束生命。這個偶像是因為意外去世,吉他手人還好好的,我當時就在想為什么要年紀輕輕結束生命,這世界這么美好。人可能到了新的階段,所想的事情真的都會有所區(qū)別吧。

  科學家們將40億年前還處在混沌時期的地球上的海洋稱為“原始湯”,在經過無數(shù)次且長時間周期的偶然事件的發(fā)生(或者說是偶然產生的有機大分子間的碰撞),地球上有了生命形式的出現(xiàn),并將這種生命形式命名為“基因”,而我們人類本身其實就是基因生存的容器、基因的保護者。

  此刻,坐在電腦前的你,或是家里搗亂的貓貓狗狗,我們身體里,總有著某些共同的、相似的基因,都來自于40億年前的“原始湯”。之前一直覺著人與人之間,只要去追溯前面的祖宗總會找到一個共同的,也就是每個人之間或多或少都是有親屬關系的,F(xiàn)在看來不僅僅是人與人一個物種之間了。

  “其實你只要花三分鐘想一想地球、宇宙、死亡,感覺生命無意義的絕望情緒立刻就會占據(jù)你的心靈”,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短暫到長不過百年。在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概率上講,體弱多病更多的是老年人和嬰幼兒,這里不管是照看還是醫(yī)治,老年人會輸于幼兒,相對這兩個群體而言年輕人總是身強體壯一些。歸結其原因,基因需要的是我們人類在年輕的時候生育繁衍,一旦得到延續(xù),基因有了新的保護者,那之前個體的生老病死都不再將影響基因的生存,基因終將會無情的拋棄前一個保護者,由此推想一下正在滅絕、已經滅絕的物種應當是如此了。就如作者道金斯所述“我們都是生存機器——作為運載工具的機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編制的,為的是永久保存所謂基因這種稟性自私的因子”。

  所以說基因是自私的。

  整個宇宙和世界上存在的萬物從來沒有意義,我們所想要挖掘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困頓情境、一個美其名曰思考的“牢籠”、是自己建立的生活下去的幻想。我們生命本質追求的不是幻想的實現(xiàn),而是追求實現(xiàn)的過程。

  這里舉個例子,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對于無論是家里的還是認識的老人,在大家普遍的意識里都會祝他(她)長命百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但這里人們可能只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悅,卻不曾考慮過其它哪怕一個小方面的問題,其一就是在老人贍養(yǎng)方面,子女應該怎么做。以我家鄉(xiāng)這邊的習俗為例,在我父母這一輩,農村當?shù)氐牧曀拙褪羌依锢乡圬撠熧狆B(yǎng)老人,作為“報酬”會將爺爺奶奶名下的地給他們去種,其它子女則各過各的生活,完全不理會生養(yǎng)他們的父母。這種情況在老人身體健壯時問題可能不是很明顯,但隨著老人上了年紀,身體機能越來越差,很多事情不能自理,在身體力不行時、看別人眼色時,“長命百歲”在我看來,往往是一種惡毒的“詛咒”。因為過于年邁,等到的結果往往是身邊所有相知的、有共同回憶的人先自己一步走了,留下來陪著自己的`是無奈、孤獨和漫漫長夜身體的病痛的吞噬。

  當然,這里面忽略了太多其他方面的影響,只討論了老年人一個年齡水平。

  正如作者所述“行星上的智慧生物,當他開始思考自身存在的道理時,他才算成熟”、“沒有意識的基因構成了有意識的人類,而有意識的人類只不過是沒有意識基因的保護者”,作者帶來的這種嶄新的以基因的視角,來審視生命的意義是我還沒有領悟到的新的思考境界。

  而生命最后去到何處,有神論者會說死后會有天堂、地獄之分,但也沒有人死后復活過來向世人闡述兩者,只能說這兩者還只是人們自己的一種幻想罷了。從基因的角度出發(fā),死亡是不存在的,因為基因會像鉆石一般長存不息。我們人類的死亡對基因來說,只不過是沒有保護能力的軀體,因為生育繁衍,基因會一直“寄存”在下一代身體中,直至再過去很久很久,甚至超出人類的時間意識的時候,基因找到比人類更好的保護者而拋棄時,人類是否會像已經滅絕了的恐龍般存在于基因新的保護者意識中……

  看完這本書,我自己理解到的一件事是,人活在世上,生存與繁衍,是作為人類為基因做得最有價值的事。有人會說同性戀者不會像異性戀者一樣育有后代,與上述不符,但想一下DNA在復制過程中也會有錯誤出現(xiàn)的可能,更何況人自身是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以DNA為遺傳物質構成的個體。對于衰老,有一種理論認為,衰老標志著一個個體一生中發(fā)生的有害的復制錯誤以及其他種類的基因損傷的積累。

  讀完這本書,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以基因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自己所遇到的困惑與不解,如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可以想一下拖著大自身幾倍的內啡肽走在單纖維努力讓你快樂的一個個肌球蛋白。

  就像卡爾薩根的《活著是一個奇跡》里一樣“我們DNA里的氮、我們牙齒里的鈣……都是曾經大爆炸時的萬千星辰散落后組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星辰”。所以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沒有人知道它的答案,但總有人是生活在自己所熱愛的領域,并閃閃發(fā)光的。畢竟被基因“操控”的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活在當下顯得更重要了。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8

  最近看了《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總的來說:五味雜陳!

  道金斯在書中對人性透徹的分析,在前半段我?guī)缀跏强床幌氯チ,因為我無法像作者一樣不帶任何感情的去看待里面的每一個文字,我?guī)е浪椎难酃馊タ次覀兦О賰|億年來,祖先殘忍的進化,用自利、私心去傷害其他的個體,不管是陌生人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后再用欺騙、蠱惑的手段去取得養(yǎng)育者的關注同情和愛。做這些事情的所有終極目標就是為了活下來!

  不管過程都多么不堪!

  作者一直在強調這些全都是基因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經過自然選擇而促成的`結果。但是,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經過教化的人類,我真的無法做到不去評價優(yōu)劣。何況書中所列出的理論與現(xiàn)實世界的很多事例那么吻合。將這些理論與事實相結合。我差一點點將人類的本性判了死刑。我?guī)е瘔训男那槔^續(xù)讀下去,幾乎絕望。然而道金斯在文章過半的時候,突然筆鋒一轉。談到了另一種基因的形成與進化,作者對這種在科學界還沒有定論的“基因”做了一個預言似的闡述:我們的文化正在一個“基因”形成的過程中,就像最初的“基因”在“原始湯”中漂浮的那個階段,作為一種比最“原始”的基因生命力和傳播能力更強的基因。它的發(fā)展將會比原始的基因更有穿透力,這些東西已經存在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語言、書籍、音樂、道德約束......

  而這些東西都是與原始的“基因“不一樣的性質,并且是原始基因的更高表現(xiàn)階段!

  我似乎看到了曙光!不管作者是不是出于對讀者的安撫,才會將未來描繪額那么美好。但是,他的這樣描述帶來了憧憬和正能量!

  我們在基因的控制下顯得無情與自私,但是,我們并沒有放棄努力。我們在不遺余力的去和這種天性對抗。

  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前途充滿希望!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19

  被御神團的知友安利數(shù)次,終于下定決心開始啃這本大名鼎鼎的科普讀物。沒想到這本書超出想象的精彩。令人嘆服的不僅是作者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的洞見,更在于其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分析講解。

  簡單說,整本書是對進化論更深入的闡述。說到進化論可謂是眾所周知,而進化論為什么是科學的理論,生物演化的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可能就沒多少人能講明白了。理查德·道金斯旗幟鮮明地提出以「自私的基因」的角度來分析自然選擇的過程及結果。而通過書中的闡述和給出的遺傳學證據(jù),這樣的分析方法是站得住腳的。盡管基因并不具備情感,更不會有「自私」這種「想法」,但是通過這樣擬人化的方式,道金斯把基因的利己行為和利他行為解釋得十分清楚。

  更進一步,作者還把基因的行為和博弈論的思想聯(lián)系起來。其實對于基因來說,顯然是并不存在什么「策略」的,但等位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直接或間接控制性狀,在自然選擇的面前,不同的等位基因的「選擇」必然帶來不同的結果。在這里我想到了一個相比作者可能略顯蹩腳的比喻:Pinball。

  我們都玩過電腦上自帶的彈珠游戲。按下彈簧,彈珠就被發(fā)射出去,除了設置初始的發(fā)射力度,我們是無法控制彈珠的飛行軌跡的。每次遇到障礙,彈珠會自己選擇反彈的方向;而無論反彈多少次,彈珠終究會落入底部的洞中。

  這和基因控制生物體的生存有些相似;蚓拖袷窃诔跏紩r設置了每個彈珠的發(fā)射力度,隨后發(fā)生的事情就不是基因可以控制了。彈珠碰到障礙后反彈到不同方向,看起來就像是彈珠自己在選擇路徑,實則不然:彈珠只是根據(jù)入射的速度和角度,決定反彈后的飛行路徑;彈珠碰到特殊的障礙會使障礙產生變化,而生物和環(huán)境也是會相互作用的;最后,所有彈珠都難逃一「死」,只不過有的彈珠會堅持更長時間,獲得更高分數(shù)。

  假設有無數(shù)個人在操控無數(shù)個完全符合牛頓運動定律的彈珠臺游戲。每個人都可以設定一個彈珠的發(fā)射力度,而得分高的人可以用積分換取更多的彈珠。然后讓這些彈珠臺一起開動。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特定的發(fā)射角度,會讓彈珠在彈珠臺上獲得更高的分數(shù),相應地這樣的選擇就會有更多次重復的機會。而有的`發(fā)射角度讓彈珠很快落入黑洞,導致無法通過積分換到更多彈珠而出局。這可以類比基因控制生物體的自然選擇過程。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其實書中的比喻更加精彩,比如作者對于劃槳的比喻就簡單地說明了為什么自然選擇是以基因而不是個體或群體為單位的。

  作者也提到了「時滯」這一概念。當基因決定了生物體的性狀后,是無法中途去改變的,所以在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以后,很難直接反饋到基因,只有能夠成功存活下來的基因才能把這些內容傳遞出來。用這個概念去解釋癌癥的發(fā)病原因,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為什么年齡是和癌癥發(fā)病相關性最高的原因?簡單講就是因為人壽命提高了,才讓致癌基因控制的性狀顯現(xiàn)出來了。而之前由于人壽命普遍不長,這樣的基因得以在自然選擇中得以保留。

  作者視角不但局限于生物學,還擴展到文化層面,提出了meme的概念。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20

  這是嚴琦推薦的一本書,生物學方面的書,據(jù)說是進化論方面的經典著作。不過全文通俗易懂,中間稍微擺弄了一點淺顯的博弈論知識,完全不妨礙外行人如我來閱讀。

  針對動物進化問題,作者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并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chuàng)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的復制,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

  還好作者強調了,“不涉及到意識的動機”,要不然真的有點像嚴琦說的那樣有點“反人類了”。正因為這樣,在看書的時候,我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作為一個人類,我還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點的,雖然,基因可以這樣的自私。慶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識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別是在講到意識的產生的時候,“把意識視為一個進化趨向的終點”,生存機器最終從主宰它們的基因手中解放出來,變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從能力的決策者,比如說拒絕生育。

  雖然要知道這本書寫的不是基于人類的行為,但作為一個外行人的收獲,也許更多的是將人類納入這些“準則”中去思考,反思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當然,最好是同時懷著一顆積極的心。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 篇21

  “自私的基因”是個很有趣的書名,它激起了我揭開探索生命之旅的好奇心。在沒有遇到這本書之前,我覺得“基因”只是靜靜地呆在人類體內,并為人的一生而勤勤懇懇工作的小粒子。我也從來沒有想過,基因的性質竟然可以用“自私”這樣富有強烈的人類感情色彩的詞語來修飾。

  讀罷本書,心中還在深深地驚嘆造物的偉大。在“不朽的螺線圈”這一章里,作者出人意料地提到——我們,不僅僅是人類,包括地球上的千姿百態(tài)的物種都是生存機器。這樣大膽的論點就進一步證明了,基因是自私的這一論點。從人類到大象再到細菌,體內的分子基本上都同屬一種類型。我們都是同一種復制基因,即DNA分子的生存機器。而在我個人的主觀理解上,道金斯的理論可以把我們人類的軀體解釋為用于保護基因,為基因的正常運作提供穩(wěn)定環(huán)境的“臭皮囊”。而我們人類在地球的活動絕大多數(shù)都受到基因行為的控制。我的驚嘆在于,原來事實往往比想象更離奇。我們眼中形形色色的生命形式都是DNA所創(chuàng)造,并用來延續(xù)自己的生存和繁衍的機器。我們人類一直都自認為自己是地球上的萬物之靈,但往往沒有想到,從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上,我們和大多數(shù)物種一樣,都是自私的DNA的掌控之物。這樣說來,自私應該就是生命體的客觀性質,并非含有貶義的感情色彩。當我們人類自私地想操控整個世界的時候,卻未曾想過,生命的幕后還有更加自私而難以干涉的DNA分子在操控著所有物種的進化和發(fā)展。道金斯在內容的開始就毫不猶豫地拋出了這個有趣的觀點,賦予了讀者一種新的生物思維,并為后面的生物行為的解釋做下了極其重要的鋪墊。

  道金斯認為,基因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因而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單位。既然自然選擇的最普通的形式是指實體的差別性生存,那么,在我看來,基因之所以是自私的就合乎常理了。一個物種要在地球上繁衍和壯大,就不能用我們人類道德上所遵循的“共產主義”來決定事情。只有那些生存能力強,優(yōu)越的個體才值得種群付出更大的代價將它們保留下來;也只有它們才經得起自然選擇的殘酷考驗;也只有它們才有足夠的生命力來為物種繁衍做出貢獻。就拿貓頭鷹的習性來說,很多小型的貓頭鷹都會生4到6只蛋,而且是先后孵化的,并不像大多數(shù)鳥類那樣同時孵化。因為貓頭鷹的食物比較難捕捉,在哺育期很容易遇到食物不夠的情況。所以為了保持種群的繁衍,貓頭鷹媽媽必須保留其中生命力旺盛的`幼兒。也就是說,在不能保全的情況下,寧愿舍棄一些。這樣,后孵化的弟弟妹妹們,就可以被已經長成的哥哥姐姐們吃掉。這樣的做法雖然是自私而殘忍的,但是從物種發(fā)展的整體來觀察,卻又是合理的。這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就是基因自私的理由。

  無論是我所提及的貓頭鷹的行為習性,還有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生物行為,都可以說明一點:生存機器的行為有一個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具有明顯的目的性。事實上,生存機器都能夠深思熟慮去幫助動物的基因生存下去。在我看來,現(xiàn)在地球上能夠保留而且存活的基因,都是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它們都有著適應自然的精密編碼程序,甚至還有可能存在超越自然的潛在序列。用一點帶有主觀色彩的形容來說,基因比生物實體更早存活在地球上,它們才是真正的“江湖老手”。各種生存機器從沒有任何思考能力,只是一層保護壁,到人類這種有思維能思考的極其精密的生存機器,都是在DNA分子的操作經營下漸漸完成的;蛐袨榈哪康男砸蚨菢O其明確的,可以說為了生存下去,它們是不擇手段的。

  在看完整本書,心里多多少少會對人性有點恐懼,原來自私就像是動物的本能一樣潛在在人類的體內,甚至在很多情況下,自私的行為卻又是合理的。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忘記一點,在很多時候,人類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脫穎而出,人類之所以可以與大部分動物區(qū)別開來,是因為我們有屬于自己的璀璨的文明。我們有道德的約束。所以,在我們了解的生命的本質后,還是要保持意識上的清醒,保持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人類的傳統(tǒng)美德。基因在客觀上是自私的,但我們可以在主觀意識上改變我們的生活價值觀。和諧發(fā)展始終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元素。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相關文章: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09-28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09-20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4篇02-26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精選19篇)06-21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通用13篇)06-15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范文(精選22篇)06-16

《自私的基因》讀后感(通用15篇)02-08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通用21篇)06-13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通用10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