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考快與慢》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1
《思考,快與慢》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的經典著作,主旨是在研究判斷和決策制定的看法。這是他與已故的學者伙伴特維斯基的共同研究成果,可惜后者英年早逝。 在這部書里,作者專注于“思考”這一人類自發(fā)性活動當中,與其“心理學”經濟學家的背景有很深厚的關系。康納曼的父母是立陶宛猶太教人,1920年代初移民到法國,1934年他的母親到特拉維夫探親時生下他,他小時候跟家人住在巴黎,父親是一家大化學廠的研究主管,事業(yè)做的不錯。由于他成長在納粹德國占領期間的法國,身為猶太人的童年以及常常聽到父母與朋友之間的閑聊,讓他從小對人的復雜性就有了概念,或許就是這種經驗讓他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1954年,康納曼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取得心理學學士學位,加入以色列國防軍服役,退伍后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1961-1978年間在希伯來大學心理系任教期間,他遇見特維斯基(Amos Tversky),開啟了一段輝煌的學術生涯。20xx年,康納曼與開創(chuàng)實驗經濟學的史密斯(Vernon L.Smith)教授共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导{曼的貢獻在于,“通過心理實驗研究證明:經濟決策的過程是理性的假設不能成立,把心理學成果與經濟學研究有效結合,進而解釋了人
類在不確定條件下如何做判斷”。雖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康納曼卻認為自己是心理學家,而不是經濟學家。
《思考,快與慢》揭示了我們有兩個系統(tǒng)在主宰著我們的思考與決策,只是自己不自覺而已!翱臁钡慕凶鱿到y(tǒng)一, 就是各種直覺的思考,它是整個自動化的心智活動,包括知覺和記憶,依賴的是情感、記憶和經驗,對事物迅速作出判斷和抉擇,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康納曼說“直覺就是辨識, 不多也不少”;“慢”的'叫做系統(tǒng)二,是要花力氣去思考的,必須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依賴的是邏輯、數理和概率,對事物作出判斷和抉擇,它比較慢而且勞神,但使我們不容易出錯。通常在系統(tǒng)一失敗后, 系統(tǒng)二才會上場。系統(tǒng)二其實就是“你”, 套句佛洛伊德的名詞就是ego,而系統(tǒng)一是id,它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主宰著你的選擇和判斷,當然這些心智活動有上限,所以人會犯錯。但是若能把統(tǒng)計知識加進去,它就迫使你在思考時,同時考慮很多訊息,這時系統(tǒng)一只好退位,因為它天生就不是設計來做這種事的。在統(tǒng)計數據的幫忙下,邏輯的思考就使我們能做出較正確的判斷,這時的你就是佛洛伊德的super ego了。本書指出了我們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的直覺判斷:一要事件本身具有規(guī)律,只是我們還沒有掌握或不能清晰的表述;二要通過長期訓練學習,掌握了其運行規(guī)律。直覺是需要歷經長時間訓練才能培養(yǎng)形成的。比如,象棋、
橋牌、玩撲克、醫(yī)生、護士、運動員、消防員等,在面對復雜緊急的環(huán)境中,可以引發(fā)專家的訓練有素的有效直覺,而直覺的有效性,取決于專業(yè)人員是否有機會培養(yǎng)其直覺性專業(yè)技能,而直覺性專業(yè)技能主要取決于事件反饋的質量和速度。比如醫(yī)生的治療方法就沒有機會得到病人長期的治療效果,所以憑醫(yī)生的直覺選用治療方法是不可信的,他無法從反饋的信息里提取有效信息;麻醉師就可以,因為反饋是及時充分的,而且常常是緊急狀態(tài),所以,麻醉師的判斷常常引起醫(yī)生護士的高度重視,并常常是正確的,需要及時處理。
過去覺得說話直來直去好,現在覺得使交流更愉快的說話方式更好! 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凡事憑經驗、慣例依靠“系統(tǒng)一”獲得結論,往往是不全面不正確的,也是一種懶惰。應該充分調動“系統(tǒng)二”的引用、判定等邏輯思考能力,多問“是什么、為什么”進而獲得“怎么辦”的成果才是我們應該做的?烧f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需要有豐富的詞匯去準確清晰的描述,需要動腦子去換位思考,這需要不斷的學習。傳遞信息既是技又是巧,閱讀可以做技術儲備,勤動手可以提高交流技藝,熟能生巧。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2
我們大腦有說不清楚的局限:我們對自己認為熟知的事物確信不疑,我們顯然無法了解自己的無知程度,無法確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我們總是高估自己對世界的了解,卻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當我們回顧以往時,由于后見之明,對有些事會產生虛幻的確定感,因此我們變得過于自信。
——《思考,快與慢》
《思考,快與慢》是一本集所有行為經濟學的一本書,作者用了各種實驗來反映出我們生活中做的各種決策,包括感性和理性的決策,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自己行為當中的規(guī)律,認識到自己某些行為習慣。
書中把我們的思維分成兩個系統(tǒng):自主系統(tǒng)和耗力系統(tǒng),其中自主系統(tǒng)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tài);耗力系統(tǒng)是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我們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由自主系統(tǒng)引起的,但當事情變得困難時,耗力系統(tǒng)便會接手難題。自主系統(tǒng)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確的,所作出的短期預測是準確的,遇到挑戰(zhàn)時作出的第一反應也是迅速且基本恰當的。然而,自主系統(tǒng)存在成見,在很多特定的情況下,易犯系統(tǒng)性錯誤。這個系統(tǒng)有時候會將原本較難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對于邏輯學和統(tǒng)計學問題,它幾乎一無所知。自主系統(tǒng)還有一個更大的缺陷,即我們無法關閉它。
而耗力系統(tǒng)的典型特征表現在其各項活動都需要付出努力,但其自身卻很懶惰,不愿意多付出。但是,一些至關重要的任務卻只有耗力系統(tǒng)才能執(zhí)行,因為這些任務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自主系統(tǒng)產生的直覺和沖動,比如人們在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時候,首先是自主系統(tǒng)的沖動,然后才會是耗力系統(tǒng)的控制冷靜,再比如股市投資中人們的追漲殺跌的沖動,是來自于自主系統(tǒng),冷靜之后的抉擇才是來自于耗力系統(tǒng)。
舉個例子來說:一支球棒跟一顆球加起來是1.1美元,球棒比球貴1美元,請問一顆球是多少錢?
很簡單的一道題目,但是按照系統(tǒng)一的直覺,好多人應該會直接說是0.1美元,但是利用系統(tǒng)二仔細想想,就發(fā)現正確答案是0.05美元,答案的設計仿佛是我們受到了控制,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保持連貫的思維或時不時積極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不斷轉換任務和提高大腦運轉速度從本質上說是不會讓人感到快樂的,人們總是盡可能避開這種情況,這就說明了為什么最省力法則能成為法則。比如書中要求受試者一邊看能引起感情共鳴的電影,一邊抑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都會讓人或多或少不開心,這樣相當于關注兩個任務。人潛意識中反而會想著這件事,把意志力用在不能做的事上面。當你的認知、情感、或身體這些不同形式集中于一個任務,那么會完成得更好,也就是全身心專注的力量。
通常常見的無意識的系統(tǒng)是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做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tǒng)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所以佛家說要不迎不拒)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tǒng)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采納系統(tǒng)的直覺性判斷結果。這也就說明了引子里說的.話,我們總是高估自己對世界的了解,卻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
我們的思考系統(tǒng)因此就會決定了我們做的投資決策,例如我們都比較喜歡確定的獲利,但遇到壞的選擇,多半會更愿意去冒險。
你會選擇確定拿到900元,或著90%的機會拿到1000元?
你會選擇確定失去900元,或著90%的機會失去1000元?
結果多數人都選擇確定拿到900元以及90%的機會失去1000元。
再比如當我們的股票有盈利的時候,多數人傾向賣出,尤其是獲利比較豐厚的時候,但是當我們虧損時候,就會一直持有等得回到原價,因為當虧損實現之后會產生后悔或錯誤的感覺。這種直覺有可能都是不可靠的,需要有理性的分析,再做出理性的決策。
上面的幾個例子也只是管中窺豹,書中介紹了很多經典有趣的實驗,指出了什么時候能夠相信自己的直覺,什么時候不能相信,指導我們如何在生活,工作種做出更好的決策,避免一些常見的思維失誤。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3
《思考,快與慢》一經問世就在西方圖書界成為了一本暢銷書,而由學術界或者由心理學家所著作的書馬上成為暢銷書的例子并不是很多。
本書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教授并不不是我們一般所認為的通俗心理學家,而是一個非常嚴肅認真的行為科學與行為經濟學的研究者。
這本書不僅是卡尼曼教授在過去二三十年里學術研究的成果的一個集成,同時也對于整個社會、這個時代如何看待人類、看待人類和自己的關系,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
一、人類的兩種思考系統(tǒng)
《思考,快與慢》這本書,卡尼曼教授主要想傳遞的信息非常直接明了:人類的思考有兩種平行的、或者有相對替換作用的思維系統(tǒng):系統(tǒng)1與系統(tǒng)2(即快思考與慢思考)。
系統(tǒng)1(快思考)是啟發(fā)性思考;系統(tǒng)2(慢思考)是邏輯性、審慎的中立的思考。
作者發(fā)現,人類的思考并不是依賴一種簡單的、單一的思維模式,而是不停地在兩種系統(tǒng)中進行切換,而且人往往很難正確的選擇什么時候應該運用系統(tǒng)1,什么時候運用系統(tǒng)2。
在相對比較簡單、重復性比較強地環(huán)境下,系統(tǒng)1(快思考),記憶比較便捷,也比較節(jié)省整個大腦思考所需要地時間和能量,也能同時幫助我們做出相對比較正確地判斷與決策。
而往往當我們很難通過迅速的思考得出可靠的答案的情況下,也就是沒法通過快思考得出答案的情況下,大腦需要給這個問題提供更多的時間和能量,這個時候也就是需要慢思考。
快思考與慢思考對于人類來說其實都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我們在進化過程中會對很多危險的事情做出本能的快速反應,這就是快思考。而人類能夠做出很多重大的科學發(fā)明等,就是慢思考的結果。
二、思維模式切換的困難性
但作者研究發(fā)現,往往在快思考與慢思考的切換,對于大部分人類都是一個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過程。在決策過程中,很多偏差恰恰來自于人類不能很好的判斷何時運用何種思考模式。
在應該使用慢思考的情況下,很多人會倉促地或者不負責任地使用快思考,從而導致了很多的決策錯誤。
人類在決策過程中,尤其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往往容易低任務的復雜性,從而運用快思考。這與人類與生俱來的人性或者心理特質有關,也和整個社會的組成、交流方式有關。
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心理學的原理,但是對我們日常生活、投資決策等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心理學研究往往利用實驗與小案例,而作者結合自己在過去二三十年里的大量的心理學實驗,既容易被理解,又與讀者日常生活聯系緊密。這也是本書在全球受到歡迎的很重要的兩大原因。
三、影響人類決策的幾大原因
(1)人類的很多行為,是沒有經過大腦認真的處理的。我們做的很多決策都是在情緒影響下,而不是在頭腦理性思考影響下做出的。
而我們自己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的決策會受情緒、周邊的環(huán)境、社會價值觀念等所影響。
(2)為什么人往往不能在快思考、慢思考中進行有效切換?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有惰性思維,大腦希望節(jié)約自己的能源,希望通過快思考降低自己的工作強度、提升工作效率。
但這種看似有效、便捷的思考方式,往往會給我們的決策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大腦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對信息的掌握與判斷,決策的準確性,也就是“過度自信”。
(3)思維框架、環(huán)境對整個思維過程也有重要影響。作者通過實驗發(fā)現,原來傳統(tǒng)經濟學中強調的價值與效用,其實只是相對的價值與效用,在不同的環(huán)境或者語境下,會對于行為決策者的判斷產生不同的影響。
我們過去的經歷與經驗或者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會對我們的決策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泡沫經濟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對于未來的經濟預期過于樂觀,而這種樂觀源于人們在過去經歷過經濟快速發(fā)展或者股市大幅上漲的時期。
這種思維框架一旦形成,會對每個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會對經濟與社會的運行規(guī)律產生重要的影響。
作者從每個個體的決策過程中,快思考與慢思考模式切換的困難出發(fā),而其實在宏觀層面上,這種切換的矛盾在整個社會與經濟運行中也是廣泛存在的。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相關文章:
快與慢作文02-03
《快與慢》教案12-16
快與慢作文02-03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03-16
關于快與慢的作文08-29
《思考快與慢》內容讀書心得精選09-07
讀《思考,快與慢》有感(精選14篇)10-23
《思考,快與慢》的讀后感鑒賞3000字10-08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范文(精選16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