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讀后感(精選13篇)
當(dāng)仔細(xì)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懺悔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懺悔錄讀后感 1
盧梭的《懺悔錄》這本五十五萬字的自傳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盧梭想要透過對自我一生的回顧闡明一個事實,即他在自序中所說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高尚,思想是否豐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開始,盧梭就大聲宣稱:“我深知自我的'內(nèi)心,也了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樣;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他對于自我“與眾不一樣”的認(rèn)識是正確的。
盧梭開始寫這部自傳的時候已經(jīng)五十多歲,但他對童年生活的記憶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盧梭的精神源頭,而且更重要地,已成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園,在墜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悵然回望,以及不自覺的對童年感情的模仿。追求純粹的情感上的滿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終其一生也未能成熟。盧梭的情感如此細(xì)膩,性格如此敏感,休謨形容他“好象這樣一個人,這人不僅僅被剝掉了衣服,而且被剝掉了皮膚”,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識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種天賦,為了肯定自我所特有的道路,他務(wù)必把情感作為最高的價值。盧梭寫的是“懺悔錄”,卻把一根繩索吊在了聽他懺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此刻也有人拿一根繩子去要求別人懺悔一樣。
這本書,鑒于看完之后完全沒有摸到門路,個人感受和通常對于本書形成的定論大有出入。我決定買一本以后慢慢翻看。
懺悔錄讀后感 2
為什么要注明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懺悔錄》,因為還有另外兩部《懺悔錄》,分別是盧梭和奧古斯丁所著。在我看來,本書內(nèi)容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寫19世紀(jì)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劇烈的社會變革沖擊下,托爾斯泰的內(nèi)心矛盾更趨尖銳。這是他一生最艱苦的精神探索階段,正如他自己在書中所說,生命是毫無意義的,生命原本是徹底虛無,生命的真相是死亡。為了找到出路和答案,他廣泛接觸、考察現(xiàn)實生活,閱讀了大量有關(guān)社會、哲學(xué)、道德和宗教方面的書籍,經(jīng)過緊張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的世界觀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
第二部分是說當(dāng)他最后發(fā)現(xiàn)信仰才是生命的'力量,一個人活著就必須有所信,如果他不相信有什么讓他必須活著,他就不會繼續(xù)活著了。人生的目的在于拯救自己的靈魂,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人必須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他的艦載宗教道德基礎(chǔ)上的為上帝、為靈魂而活著,愛一切人,“無以暴力抗惡”,通過“道德自我完善”擺脫罪惡。
托爾斯泰在書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矛盾,也是當(dāng)時社會錯綜復(fù)雜矛盾的反映。他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他試圖毀滅自己,但都未成功。當(dāng)他脫離思想的桎梏時,他決定徹底同貴族階級決裂,而站在了農(nóng)民一方。宗教和信仰賦予了他新的生命,讓他找到了生活意義的答案。
懺悔錄讀后感 3
第一次與她單獨在“一起”;在里昂睡街頭的座椅;在天文臺上研究各個星座;把時間消遣在自己的小屋中尋找治愈心靈創(chuàng)傷的藥物——盧梭,一個敘述生活和成長的法國作家,一個讓我敬仰的法國人物。
“我如今要做一件從前沒有人做過,并且也不會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將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自己。”這是懊悔錄的經(jīng)典開場白,在政府和學(xué)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時,他選擇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寫下來,讓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我的讀到中,我認(rèn)為他是一個直率、感性、熱情的人,他從沒有約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他沒有隱瞞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愛情。他非常的驕傲但在驕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覺,當(dāng)我翻閱著這本記錄了他愛情親情和友情的書時,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是充滿了正義與光明的微笑,還是因為自己的無能而造成的社會對你的嘲笑,是啊!這兩種都是笑,可你認(rèn)為這兩種笑是一樣的么。那么你錯了當(dāng)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微笑,那說明你改變了命運?僧(dāng)你受到別人對你的嘲笑是,這說明你將一輩子被命運牽著鼻子走,就已經(jīng)說明你的人生結(jié)束了。
在這位法國作家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人哪丑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個人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一切的結(jié)果,讓我明白,當(dāng)一個人揭開他丑陋的面紗時,那張冷酷無情的臉是多么的可怕!
懺悔錄讀后感 4
盧梭的《懺悔錄》這本五十五萬字的自傳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盧梭想要通過對自己一生的回顧闡明一個事實,即他在自序中所說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偉大高尚,思想是否豐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開始,盧梭就大聲宣稱:“我深知自己的內(nèi)心,也了解別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別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他對于自己“與眾不同”的認(rèn)識是正確的。
盧梭開始寫這部自傳的時候已經(jīng)五十多歲,但他對童年生活的記憶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盧梭的精神源頭,而且更重要地,已成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園,在墜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悵然回望,以及不自覺的對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純粹的情感上的滿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終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盧梭的情感如此細(xì)膩,性格如此敏感,休謨形容他“好象這樣一個人,這人不僅被剝掉了衣服,而且被剝掉了皮膚”,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識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種天賦,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須把情感作為最高的價值。
盧梭寫的是“懺悔錄”,卻把一根繩索吊在了聽他懺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現(xiàn)在也有人拿一根繩子去要求別人懺悔一樣。
懺悔錄讀后感 5
在這本簡短的懺悔錄中,列夫.托爾斯泰勇敢地坦白了他現(xiàn)在認(rèn)為自己過去做過的無意義的蠢事。他一方面否定自己和周圍人空虛的生活,一方面又試圖通過理性推斷獲得生命的真諦,結(jié)果卻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淵。用文中的話說,他就像一個吊在深井中的人,外面是猛獸,下面是惡龍,而暫時支撐他的藤條,隨時都有可能被老鼠啃斷。
我在讀到這一部分的時候,不得不佩服托爾斯泰的勇氣。在他當(dāng)時那種“功成名就”的狀態(tài)下,還能如此冷靜、理性地剖析自我,并且全盤托出,是需要多么強(qiáng)大的`內(nèi)心力量。另外,我也折服于托爾斯泰的邏輯思考能力。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的確應(yīng)該是“文理”皆通的。
但是,我不同意托爾斯泰關(guān)于生命無意義的分析。我不認(rèn)為人終究要死去是虛無生命的證明,恰恰相反,正因此我們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賦予它更大的價值。我同意喬布斯和錢穆的觀點,生命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在于增加后來人的選擇性。Makeadifference!
后來托爾斯泰想通了又投向“不理性”的宗教,在我看來很難理解。但是,旁觀一位智者嚴(yán)密地審視自己、艱難地做出改變,亦給人啟迪。
懺悔錄讀后感 6
《懺悔實錄》警示教育讀本,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原原本本的懺悔,深入淺出的點評,以案說紀(jì),以案明法,給我強(qiáng)烈的思想震撼。讀著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看著這些以前身居領(lǐng)導(dǎo)崗位的干部在成為階下囚后發(fā)自內(nèi)心的懺悔,深深地感到作為黨員干部不斷增強(qiáng)拒腐防變意識是多么的重要,隨時都要警鐘長鳴。通過認(rèn)真閱讀,我的心得如下:
一是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時時警惕錯誤思想的影響,分清楚什么事是能夠辦的,什么事是不能辦的。嚴(yán)格按照黨紀(jì)國法的規(guī)定,凡是職責(zé)要求的事必做,凡是黨紀(jì)國法禁止的事情不做,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防微杜漸。
二是必須要自我嚴(yán)格要求!稇曰趯嶄洝分刑岬降亩鄶(shù)人,都講到他們腐化墮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學(xué)習(xí),放松了紀(jì)律。置黨紀(jì)、政紀(jì)、國法于不顧,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是必須樹立為民務(wù)實清廉形象。要接受群眾監(jiān)督,做到知所守、知所辯、知所拒,慎獨、慎友、慎微,純潔社交圈,凈化生活圈、規(guī)矩工作圈、管住活動圈。
四是必須要不斷加強(qiáng)黨性修養(yǎng)。增強(qiáng)遵紀(jì)守法、廉潔自律意識,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線,使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qiáng)抵御誘惑的能力。
懺悔錄讀后感 7
名人的自傳看得不少,也頗受教誨。但就名人“自傳”而言,基本也就看到這個程度了。再看也意義不大:這類自傳,免不了以成名后的思維認(rèn)識去撰寫過去、分析從前,總會有不那么真實的感覺。即便作者極力控制自己,使之真實,但仍會不由自主的,以不實之詞描述過去。或多或少而已。當(dāng)然,不實的程度取決于對自主的控制。
其實,人在童年或青年時期的很多行為是無(邏輯)思想、無(明確)意識的不理智行為,但也確實有很多這種行為有了較好的`結(jié)果。由于這種結(jié)果發(fā)生在名人身上,便被筆者刻意描寫成具有思想、羅輯、教養(yǎng)之必然結(jié)果——名人
盧梭自稱:“我要把一個人的本來面目真真實實地展示在我的同胞面前”但實際也未能做到真真實實地展示。還是以他人描寫的傳記更靠譜。
閱讀中隱約感到的“不實”在書中末尾處的一段注解中得到了證實。見851頁之注解:
這段話中所說的!澳莾晌桓倚膽沿蠝y的夫人”,指韋爾德蘭夫人和布弗勒夫人;“她們的那位朋友”,指休謨。
盧梭對這三個人的指摘,是錯誤的:兩位夫人建議他接受休謨的邀請去英國,完全是出自一番好意;休謨對他的邀請,也是出于至誠。但是,由于這許多年盧梭屢遭禍害,到處被人驅(qū)趕,顛沛流離,身心極度疲憊,已成驚弓之鳥,因此,到英國之后,屢因小事,產(chǎn)生誤會,便與休謨多次激烈爭吵,并進(jìn)而懷疑休謨與兩位夫人和達(dá)朗貝爾等人共謀,將他誘至英國,對他繼續(xù)加以迫害......
懺悔錄讀后感 8
這不是一篇要懺悔自己罪孽的文字,也和盧梭、奧古斯丁要敘述自我的真性情不同,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問題只有一個,這個問題也是纏繞著托爾斯泰一生的,那就是:人生的意義何在?我們?yōu)槭裁炊?人的存在是為了什么?/p>
法國作家加繆說,真正嚴(yán)肅的哲學(xué)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這個說法在托爾斯泰那里絕非虛言,他用他的一生來證明和闡釋。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答,對于他而言,這樣的生活就毫無意義。
當(dāng)他無法解答這個問題時,他寫道,“我每天在生活的道路上行走,好象已走到了深淵邊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前面只有死亡,別的什么也沒有。我不能停步,不能后退,也不能閉上眼睛不看前面,前面什么也沒有,有的只是生活和幸福的假象,以及真正的痛苦和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毀滅”。
讀著這篇文字,它在那里,真實地存在著,它所敘述的,深入靈魂的語言,使人的心長久不能解脫,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受著它的影響。心靈在徘徊良久之后仍舊在思索,我想,為了它,我總要留下點什么吧,于是有了今天這個淺薄的記錄。
懺悔錄讀后感 9
一直在讀盧梭的《懺悔錄》,它被歸結(jié)為一種經(jīng)典名著,可是我讀過后感覺收獲不大。我不知道為什么為翻譯成“懺悔錄”,盧梭好像也沒有什么值得懺悔的吧。從它的英語名稱"The Confessions"來說,翻譯為“坦白性傳記”也許更恰當(dāng)。
讀這本書時,能支撐我一直讀下去,并直到讀完的是他與瓦朗夫人的關(guān)系進(jìn)展。
盧梭從小失去母親,父親也因打傷一貴族而逃亡他鄉(xiāng),他從小不得不四處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諸多流氓無賴習(xí)氣的浪子,在他16歲生活無著、走投無路的'時候,神甫蓬韋爾先生建議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說:“她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別人的靈魂從她本人已擺脫了的錯誤中拯救出來!蹦菚r瓦朗夫人已經(jīng) 28歲,他稱他為“媽媽”,其實他們的關(guān)系是姊妹關(guān)系。
在盧梭成長的過程中,瓦朗夫人無私地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錢財無怨無悔地支持著盧梭,即使盧梭最不可思議的舉動,瓦朗夫人給予的都是寬容。瓦朗夫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她利用一切關(guān)系幫助身份卑微的盧梭,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正是瓦朗夫人無私的愛成就了盧梭。
懺悔錄讀后感 10
《懺悔錄》是我接觸過的最勇敢、最真誠、最暴露保密的書。
盧梭的為人向來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變,熱情奔放而又極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無人,缺乏自制力。正是這些相互沖突的個性讓他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可是也活得茍且,他驕傲可是也卑微,他坦誠可是也有掩飾。在自傳里,盧梭懺悔了一個年輕時犯的'錯誤。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顆貴重的鈕扣,把事情賴在一個他喜歡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個無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
盧梭說:當(dāng)時我是什么樣的人,我就寫成什么樣的人:當(dāng)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dāng)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nèi)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shù)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惡行而羞愧。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我的心靈,看看有誰敢于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懺悔錄讀后感 11
認(rèn)識讓.雅克.盧梭,源于“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句曠世名言,這句話是《社會契約論》的開篇句。一直心心念念閱讀《社會契約論》,但又覺得牟然閱讀如此一部大著,總好像缺了一點什么。最后,還是選擇先閱讀盧梭的自傳《懺悔錄》,看看他所處的時代,聽聽他的人生,品品他的思想。
以懺悔為書名,可以感受到盧梭先生是用自省的態(tài)度真誠地回望自己的一生,書中毫無掩飾地把真實的自己呈現(xiàn)給讀者,包括所有美好的、丑陋的。
盧梭的前半生是窮苦的、無助的,但我卻在他潦倒的生活中聞到一絲絲“小確幸”的味道,雖然在物質(zhì)上困苦,但愛情、友情卻是真摯而真實的。
后半生,盧梭功成名就,但光環(huán)的背后卻是更多的利用和欺騙,最終使他走向滅亡之路。
縱觀盧梭的一生,造成他最后的苦難,可能有時代、觀念、宗教、利益、權(quán)勢這些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他的真誠、坦白、善良,對朋友信任不疑的性格特點。但我覺得,導(dǎo)致悲劇的根源是他一生都不同程度地在物質(zhì)上依賴、依靠別人。少年和成年的盧梭一直依靠別人保護(hù)而生存,物質(zhì)上的依靠和依賴使他失去了自主獨立選擇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盧梭先生在其作品中不斷發(fā)出為己為人的吶喊-自由!
讀《懺悔錄》,就如觀賞一幅盧梭的`畫像,每一個故事就像在盧梭身上扣一個枷鎖,直到不可承受的沉重。慶幸自己活在當(dāng)代,相比盧梭的時代,即使如此有思想的盧梭,也不能逃脫被別人扣上各式各樣枷鎖的命運。而當(dāng)代,個人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更大,現(xiàn)代人的枷鎖更多是自己給自己扣上的。如果把期望降低一檔,欲望減少一分,心靈強(qiáng)大一點,內(nèi)心堅定一些,其實,追求個人的自由真的并不太難。
懺悔錄讀后感 12
《懺悔錄》在“書頁上還散發(fā)著油墨味道的時候就震驚了全人類——因為它的思考、真誠和那些不加掩飾的人類的缺點”。——馬克思(德)
我總認(rèn)為偉大藝術(shù)家們的心是真摯、透明的,是能夠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藝術(shù)家,可我有一顆很藝術(shù)的心。讀偉大作家的書,我感到自己的靈魂和作家的靈魂是如此的和諧。時間算什么,它終究無法隔斷通過書籍傳遞著的心與心的交流。讓雅克盧梭距離現(xiàn)在有兩百多年了,我剛剛讀完他的`《懺悔錄》,心卻還沒有從他的靈魂深處走出來。我一邊獨自散步在喧嘩的大街上,一邊思索著盧梭,感知著盧梭。
作者所描繪的是自己“獨一無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實形象及全部真實情況一絲不茍地描繪而成的。”看過不少的自傳性質(zhì)的書,但都覺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誠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點,但引不起我的共鳴、也就是說他(她)的缺點不具有共性;或者書中的真誠是變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沒有勇氣去真誠,思考也沒有深度,只在嘩眾取寵;或者就是鉆進(jìn)個人的狹小的天地,不注意讀者的感受,等等。
反正,很難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動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鳴,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點我也大多數(shù)是有的,也許他的經(jīng)歷和我不同,這都沒關(guān)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碰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是大同小異的。
或許通過再讀《懺悔錄》能幫助我,更好地認(rèn)識自己,擴(kuò)大視野等意想不到的好處。
因為從某種程度來說,讀他就是讀我自己,雖然我不具有他的才華,但我有他的缺點,這無疑對我更具有意義。
懺悔錄讀后感 13
新年第一天,由于眼睛腫痛,我又住進(jìn)了曲靖二院。1月2日,開始在病床上讀《懺悔錄》,于1月8日讀完。對我來說,這幾天確實是難得的讀書時光,因為病房里只有我和一個老人,很少有他人來,而且老人角膜炎也不看電視,很安靜,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讀《懺悔錄》,確實不錯。
盧梭對于我們學(xué)法學(xué)的人來說,并不陌生,他的思想不僅影響法國,甚至影響世界,就這樣一個享譽(yù)世界的人,在進(jìn)行自我懺悔時,是如此的真誠、真實,毫不隱瞞,毫不回避,毫無保留,可以說是赤裸裸的把自己展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讓我們看到了大師、思想家樸素的一面,作為人的一面。人無完人,盧梭也有很多的缺點和錯誤,但他敢于真實的寫出來這確實令人敬佩。
讀該書還有一個啟發(fā)就是閱讀的重要性,盧梭可以說沒有受過什么正規(guī)的教育,從《懺悔錄》中可以看出,其取得輝煌的成就,應(yīng)該說與他廣泛的閱讀是分不開的。6歲時,他父親就經(jīng)常與他通宵達(dá)旦的'讀他母親留下的小說,讀完后又開始讀他外公留下的書。在當(dāng)學(xué)徒時,他讀書達(dá)到了瘋狂的地步,想法設(shè)法的租書讀,沒錢時甚至用衣服抵賬,一年的時間讀完這個書店能讀的書。后來受瓦朗夫人冷落時,他也是將自己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我相信正是廣泛的閱讀,為盧梭后來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dāng)然,讀書要讀好書,正經(jīng)的書,正如盧梭所說:他慶幸自己沒有讀那些不正當(dāng)?shù)臅?/p>
【懺悔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熬夜懺悔錄散文04-30
《懺悔錄》讀書筆記09-29
懺悔錄讀書筆記09-15
《懺悔錄》讀后感10-16
懺悔錄讀后感06-22
懺悔錄讀后感02-24
《懺悔錄》讀后感03-14
懺悔錄讀后感05-07
懺悔錄的讀后感03-06
懺悔錄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