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精選]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1
老子的“道”,其實并不像很多人說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質世界及精神世界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關于“道”是物質還是精神之爭,是膚淺的,屬于表象范疇。
所謂自然規(guī)律:它是自然界的運行法則,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運動形式。人們只能通過實踐認識它,利用它,卻無法改變它,否則,就會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guī)律。醫(yī)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醫(yī)生豈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這一點,或不愿相信這個簡單道理。特別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術士,服用什么“靈丹妙藥”,妄圖長生不老,結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對立統(tǒng)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規(guī)律,也是老子反復強調(diào)和證明的觀點之一。所謂對立統(tǒng)一,不是單個事物的對立與統(tǒng)一,也不是事物簡單的一分為二,而是無數(shù)對立的事物交織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響、變化、轉換,構成了動態(tài)的、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勢利導,順其自然,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基礎。
“物極必反”,是事物運動的自然規(guī)律。是老子反復強調(diào)和證明的又一觀點。如:鐘擺,您說它是在左邊?右邊?中間?不好說?這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鐘擺,只是它在某一時段的位置而已。事物如鐘擺,人們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時段運動中的表象。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關因素的制約,只能在一定范圍內(nèi)運行,所以,——物極必反。人們由此誤以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某一時段的短暫現(xiàn)象。試問古往今來,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遠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沒有!也決不可能有!
“失衡而動”是事物動因的自然規(guī)律,是宇宙的原動力。大家知道:事物都是運動的,但為什么要動?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近代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物質是無限可分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物質,事實上是無數(shù)物質的復合體,從某一個體,到相近物體,乃至整個宇宙,它們相互依存、制約、影響、變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體運行,甚至鳥兒飛翔,人類行走,汽車行駛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環(huán)往復,構成了對立統(tǒng)一、五彩繽紛的.美麗世界。失衡是永恒的、持久的,平衡是局部的、暫時的。物質世界如此,精神世界難道不是這樣嗎?放眼世界:小到人際關系,大到國家政局乃至國際形勢,概莫能外。
水往低處流,這是人們所熟知的水的一條自然規(guī)律。也是水在常態(tài)下的一種運動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熱就會變成氣體,會往高處跑;再如:水在太空可以懸浮,這是由于水脫離了地球的引力所致。上述兩種現(xiàn)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規(guī)律所能涵蓋的。由此可見:自然規(guī)律也是有條件的。同一件事物,時、空及環(huán)境改變了,規(guī)律也會隨之而改變。這就是“規(guī)律”的規(guī)律了。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們只有通過自己的感官,全面認識和系統(tǒng)分析客觀事物,進而掌握自然規(guī)律,利用自然規(guī)律,而不違反自然規(guī)律,因勢利導,順其自然,才是人間之“正道”。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2
“無為”就是合道之為。通行本《道德經(jīng)》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tài)稱作“無”(無,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沒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運行,布生天地和萬物?梢姟暗馈本褪鞘澜绠a(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本原,是天地萬物的母體,也就是現(xiàn)在所稱的事物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無”是道的根本屬性。“無為”即是根據(jù)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而采取的管理對策,是在對天地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有透徹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無為”是一種管理理念,更是一種境界。
那么怎樣才算是“無為”?怎樣實施和推行“無為”?由于現(xiàn)階段對世間萬物及其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還很有限,對這些問題也許還沒有準確一致的答案。但個人認為“無為”必有以下特點:
一、“無為”以平等為基礎。
雖然用現(xiàn)代科學的眼光看,天下萬物因進化程度或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動物、有機物和無機物等的分別,但在老子看來,天下萬物都是由道產(chǎn)生的,它們既沒有高低之分也沒有貴踐之別。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們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都是一樣的、平等的。從人類社會的角度看,天下萬物有些是我們生活所必須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從某種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們都是道安排給我們的朋友,它們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為天地萬物一員的人,不能也不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其它萬物的生死。
比如細菌會使人類致病,許多人都討厭它,但現(xiàn)代科學已證明如果地球上沒有細菌,動植物的殘體將無法分解,綠色植物將因缺乏養(yǎng)分而死亡,人類將無法從食物中得到營養(yǎng),最后地球上的生命將會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沒有土壤等無機物,植物就沒了食物來源無法繼續(xù)生存,若沒了植物,食草動物就沒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沒了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也無法繼續(xù)存在。由此可見地球上的萬物是一個生命鏈條,每一個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所以人們只能按道的要求與萬物平等共處。人和人之間也一樣,雖然膚色不同、語言各異、所從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區(qū)別,但在道這個母體面前都是兄弟姐妹,都是這個世界的平等一員。
萬物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樣的。平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樣是必然的結果,因為萬物是平等的,它們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規(guī)律即有各自的“德”。誰也不屬于誰,誰也不能命令別人該怎樣生活。世間萬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樣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采取無為策略,讓萬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長、生活。
在一個合道的社會里,因為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它們在世間享有的權益(陽光、空氣、財富、權勢、自由、親情、健康、病痛、快樂、痛苦等的總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財富,你占有的財富是少了,但你卻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和感激,享受了快樂,你的權益并沒有因此而減少;你搶劫得了許多錢,你的財富多了,但你得天天防著警察,天天受到心靈的譴責而痛苦,你的權益也并沒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改變這種均衡性,這是不符合道的準則的.,長期看也是肯定辦不到。只有采取切實的措施來保護這種平等的權利,保障均衡的權益,才是社會長治久安的最優(yōu)選擇。“圣人”正是透徹地理解了這一點,才順勢而為,采取“無為”的策略。
二、“無為”以加強個人修養(yǎng)和以身垂范為手段。
“無為”就是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就是不妄為、不胡為。因此,要推廣和實行“無為”就必須加強對客觀規(guī)律的研究和探索,以增加所采取對策的目的性和準確性。同時,更為主要的是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按取本褪瞧降葘Υ煜滤腥,不分善、惡、美、丑都要照顧和關懷,象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儉”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別人的資源和權益,天下人的資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權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只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為天下先”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對什么,即不干涉別人的自由,同時,不爭名、不爭利、不爭功。有了這樣的修為,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就會更深入、更全面,采取的管理措施才會更合道。
道布生了天地,衣養(yǎng)了萬物,但道并不占有萬物,也沒有從中獲得一點私利,因為他不謀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間萬物的母體,它的功勞和功用才永遠不會失去。受此啟發(fā),創(chuàng)建和管理一家公司也不能僅僅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巧取豪奪,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必須要以有利于公司員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長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國也不是為了個人或為某個小團體獲取私利,而只是為了保護萬物的平等權利,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是為了民眾生活得更自由幸福。只有以此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才是符合廣大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無為”政策。
三、“無為”以達至和諧為最終目標。
實行“無為”就是為了達到人和人、人和環(huán)境、各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全面和諧。要實現(xiàn)這樣的全面的和諧。領導者除了前述加強個人修養(yǎng)外,在目前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還很有限的條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點:一是善于傾聽百姓的心聲。“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處于第一線的“百姓”對客觀事物的接觸最直接,認識也最清楚,他們總結出的經(jīng)驗往往也最接近客觀規(guī)律,他們也最清楚自己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對待,他們的心聲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為心”就容易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是實行“無為”的捷徑。二是要當好調(diào)和萬物矛盾的“氣”!叭f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個世界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不光人和人之間,人和物、物和物之間都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陰陽),矛盾本是對立的、不可調(diào)和的,但因為(道向陰陽之間)沖填了“氣”而實現(xiàn)了和諧,由此可見“氣”是調(diào)和矛盾、實現(xiàn)和諧的關鍵。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09-30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1-07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11-16
道德經(jīng)12-13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5篇)03-25
簡述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