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陸地環(huán)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
(1)陸地氣候相對干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鱗、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有專門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能夠對多變的環(huán)境及時作出反應。[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發(fā)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一般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筛鶕h(huán)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huán)帶也叫生殖帶)。
3、蚯蚓身體分節(jié)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4、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jié)近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是與肌肉配合完成運動。
5、蚯蚓在潮濕土壤的深層穴居的原因:因為潮濕土壤能為蚯蚓提供適宜的生存、生活的環(huán)境及繁衍的條件,一般包括適宜的溫度、濕度、食物和便于避敵的棲息場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6、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目的是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tǒng),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
7、大雨過后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原因:大雨過后,過多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
9、蚯蚓的呼吸過程: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10、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的動物叫環(huán)節(jié)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11、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體表被毛,體溫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貓
12、恒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而維持體溫的恒定,使體溫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反之,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恒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huán)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布范圍
13、兔:身體分為:頭、軀干、四肢和尾四部分。體表被毛(保溫作用),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條途徑,體溫恒定,牙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fā)達(在細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纖維質的消化),大腦發(fā)達,四肢發(fā)達靈活。跳躍是兔的主要運動形式(后退比前腿長且肌肉發(fā)達)。
14、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似鑿子適于切斷食物,臼齒咀嚼面寬闊適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腸發(fā)達,這與兔的植食性相適應。狼、虎等哺乳動物還有鋒利的犬齒,用于撕裂食物。
15、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
16、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是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huán)境條件。
17、兔與人的內部結構相似,說明人與兔的分類地位很接近,同屬于哺乳動物,但人的盲腸已退化,因為人是雜食性的。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11-09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的總結05-23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12-10
初二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3-25
物理初二上冊知識點12-27
初二上冊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2-05
初一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07-24
人教版初二上冊英語知識點10-21
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