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下)第十六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第十六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4、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yǎng)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jié)的作用。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材簡析】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帶有神話色彩。寓言中塑造的愚公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學習本文,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領會愚公精神的真正內涵,學習辯證的看待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人新課。
播放MTV《愚公移山》
這首歌源于一個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同學們聽后,一定被愚公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給打動了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則寓言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其間,遇到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看注釋或查字典。
2、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讀,一個聽。聽者發(fā)現讀音有錯,當即指出。兩人對某字的讀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這個字,留待一會兒解決。如是,二人各讀一遍。
3、訂正讀音。
(出示投影或黑板)
萬仞汝魁父荷擔箕畚始齔智叟窮匱隴斷
懲山北之塞迂曾不能叩石亡以應一厝朔東
4、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放聲讀一遍課文。教師提示:注意讀準字音。
三、再讀課文,注意停頓
1、教師逐一出示下列語句,請學生讀出其中的停頓,并要求簡單解釋理由。(教師可做簡單示范)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2、學生齊讀。
四、疏通課文
1、學生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解決
五、字詞歸納
1、通假字
指通豫南"指"通"直"
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亡以應"亡"通"無"
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
無隴斷焉"隴"通"壟"
2、虛詞
①"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何苦而不平?
表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②"其"的用法
代詞,"他的":其妻獻疑曰帝感其誠
"他":懼其不已也
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③"之"的用法
a、結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b、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雖我之死
汝心之固
c、指示代詞"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
d、人稱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④"且"的用法:副詞,"將":年且九十
連詞,"況且":且焉置土石?
⑤"于"的用法:介詞,"到":達于漢陰
"向":告之于帝
⑥"焉"的用法:疑問代詞,哪里:且焉置土石
語氣詞,相當于"呢":始一反焉
語氣詞,相當于"了":無隴斷焉
3、詞類活用
形容詞活用作為名詞:畢力平險(險峻的大山)
名詞作狀語: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六、特殊句式
1、被動句帝感其誠(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2、倒裝句
①、主謂倒裝:甚矣,(謂)汝之不惠(主)
②、賓語前置:何(賓)苦而不平?
③、定語后置:遂率子孫(荷擔者)(定語)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室人)雜然相許
②、省略介詞:帝感(于)其誠
一厝(于)朔東,一厝(于)雍南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第三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翻譯全文,疏通詞語,大致理解課文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細讀課文,深入分析。
二、學生速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1、愚公為什么要移山?
明確: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移山要達到什么目的?
明確: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難?
明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切"--說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艱難。
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說明路途遙遠,往返時間長。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說明運土的工具簡陋落后。
4、移山的結果怎樣?
明確: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兩座山。
三、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1.學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fā)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學生討論交流。)
3.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于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3、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明確: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fā)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四、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讀后感。
參考題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山》有感
【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1、故事的背景:介紹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
2、情節(jié)的開端:愚公率子孫移山。
3、情節(jié)的發(fā)展:愚公對智叟的駁斥。
4、情節(jié)的結局:移山愿望實現。
【九(下)第十六課《愚公移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02-12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4-11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4-04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4-28
《第十單元總復習》設計教案08-26
《愚公移山》優(yōu)秀教案設計02-05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范文08-25
人教第十冊《跳水》教學設計(通用22篇)10-11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11篇)02-12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11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