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jīng)典誦讀 大學教案
《大學》教學設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培養(yǎng)格物致知精神,從實踐中探求真知。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聯(lián)系學習實際,培養(yǎng)科學實驗精神。 2.難點: 學習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齊家:整齊家政。 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2、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的問題。 二、導入 1.了解格物致知以及題目的含義。 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解釋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閱讀理解。 明確: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格)事物(物)獲得(致)知識(知)。出自于四書之一的《大學》。本篇題目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具有從探察物體而獲得知識的精神。題目即本文的中心論點。 2.導語。 有人說中國的孩子高分低能會讀書不會研究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問題出在哪里呢? 三、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討論編寫閱讀提綱。 討論并歸納:可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提綱。 第一部分(l~2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第一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 第二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層(11~12段):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并以我舉例。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 強調(diào)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2.討論并歸納: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問: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格物致知出至《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齊家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也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知識。 4.提問: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可能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5.提問:《大學》里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目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6.提問: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是什么樣的? 討論并歸納。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功課成績很好不會做研究。 7.提問:為什么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討論并歸納: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8.提問:《大學》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經(jīng)典誦讀 大學教案】相關文章:
誦讀的作文12-13
幼兒園國學誦讀教案(精選6篇)01-09
誦讀優(yōu)秀作文03-03
經(jīng)典誦讀活動總結(jié)01-03
經(jīng)典誦讀比賽作文07-15
中華經(jīng)典誦讀心得08-24
經(jīng)典誦讀的活動方案08-12
經(jīng)典誦讀活動方案01-11
經(jīng)典誦讀比賽作文05-31
國學誦讀心得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