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反思
草原教學反思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課文著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我個人看來,這篇課文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注定了學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說有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在講課之前,我還猶豫再三,擔心學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點而理解文章的“神”。而一節(jié)課下來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把我的擔心全都打消了。
回憶教學前的準備及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jié)課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引發(fā)學生興趣,為學生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在第一課時我范讀了全篇課文,在范讀中學生改變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創(chuàng)造了時空。
文章篇幅較大,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友好。那么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關景物的描寫則放在了第一課時中,這樣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充裕,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
Q. 老舍先生寫《草原》的目的是( ) 1、贊揚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 2、表達了對草原美麗景色的贊美、喜愛之情。 3、表現(xiàn)了蒙漢人民團結(jié)友好的深情厚誼,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學生主體在反復讀中理解,在反復說中明理。
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是朗讀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強。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上的人留給了你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教師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學生一旦讀進去了,那么理解起來就不會那么困難。
小組交流、全班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
讓學生盡可能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正是有了讀和說的鋪墊,學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每個學生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加以匯報,在匯報中全班學生沒有丟掉一個知識點,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難點自然突破。
四、學生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掌握牢固。
關于比喻這種修辭方法,平時訓練比較到位,所以學生很容易判斷出本體和喻體。
Q.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边@句話里的“綠毯”指的是( );“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 1 綠色的毛毯 草原上的白花 2 草原 草原上的白
不足:
一、對于重點句的作用掌握不好。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A 總結(jié)全文
B 概況文意
C 點明中心
反思:今后的教學中,要從內(nèi)容理解重點句,還要從重點句的作用來理解。
【《草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草原教學反思04-03
《草原》的教學反思04-27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4-03
《草原牧歌》教學反思12-16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04-14
《草原上》教學反思范文04-28
《草原的早晨》教學反思范文04-27
《草原》教學反思(通用15篇)03-19
《草原的早晨》教學片段及反思04-27
《草原的早晨》語文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