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
在對本課教學進行設計時,我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1.力求突出簡約課堂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老師的實驗指導精心而簡練,學生的探究長時而深入。上課之初,我先讓學生自己玩一玩撬文具盒的游戲,對杠桿有了初步的體驗,當然這并不是簡單的“玩”,而是要讓學生通過玩找出杠桿中3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用力點、支點、阻力點。上課實踐證明:短短的兩三分鐘游戲時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能輕易找出3個點的位置所在,進而為后面的探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組織學生開展杠桿尺的研究之前,我對學生的指導可以說是簡約而不疏漏,從開始上課到學生實驗探究總共花了10分鐘左右時間,從而為學生長時實驗探究與交流討論留下了充足的時間。
2.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在本課設計中,學生的記錄單一改以往的習慣做法——小組記錄一份記錄表,而是采用每人記錄實驗數據的做法,這樣每位學生都能認真參與到實驗當中來,避免了能力強的學生包辦一切,而能力弱的學生只能跟班甚至一個人坐邊上玩。在學生收集了實驗數據之后,我讓學生靜靜地獨立思考一分鐘,然后小組討論完成記錄表2(我的發(fā)現)。我的想法是:學生能有個獨立整理數據的空間和時間,發(fā)展他們的分析、整理數據的能力。而之后的小組討論,又幫助那些能力不夠的同學共同建構科學概念,而且又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的能力。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又能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讓學生領會到科學并不枯燥,反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梢哉f生活是科學教學取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一開始上課,我就讓學生利用學習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橡皮、直尺撬動文具盒,由于這些東西同學們很熟悉,天天要用到,所以一下子有了親近感,加上教師的引導“你認為這個裝置中哪幾個位置非常重要”,讓學生很快有了探究欲望。在通過探究活動和全班交流后,得出了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特點后,我又讓學生回過頭想辦法使撬文具盒更省力;再判斷老虎鉗與火鉗的省力情況;最后布置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各類杠桿。這些都體現了科學與生活的結合。
當然,上課之后,我也還覺得存在一些遺憾,比如十一個小組中還有兩三個小組沒能建構出完整科學的概念。究其原因,我認為可能是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在記錄表第幾格上填寫鉤碼的個數)和抽象思維(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沒能很好地進行轉換,導致銜接不上,在概念建構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4-28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3-13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5-06
《杠桿》教學反思04-18
杠桿的研究教學反思04-22
《杠桿》教學反思范文05-02
杠桿的研究教學反思04-22
《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05-02
化學教學的杠桿效應-科學的思維方法04-29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物理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