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社會發(fā)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1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主要講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無所獲。對于這樣一篇課文,面對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我覺得目標應該稍低一些。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識字,這樣一篇課文,孩子們能在短短的時間里讀下來嗎?如果我這節(jié)課只完成識字、讀通課文這個目標行嗎?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見新扔舊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要專一的道理。
對于生字的認讀,主要有分散識字和集中識字兩種方式,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比較合適?思忖良久,我決定還是用集中識字的`方式,在學生自讀課文以后,以檢查的形式來認讀。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動詞,可以用做動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讀。從課堂上來看,學生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都走到過道上表演了。不過,這又牽扯到一個課堂紀律的問題,孩子們一動起來,紀律就顯得有點亂了。
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課文以后,我直接出示了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圖片,以問題引入對課文的學習:“小猴子為什么空著手回家呢?”在小猴子扔玉米摘桃子這一段,我讓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小猴子,然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小猴子,你為什么要把玉米扔掉呢?”有的孩子就說:“小猴子本來就喜歡吃桃子,不愛吃玉米,”我順勢又問:“既然小猴子愛吃桃子,那么小猴子最后把桃子帶回家了嗎?”其實,小猴子扔掉手中的東西,不是因為愛吃不愛吃,而是因為見一樣喜歡一樣。可惜的是,自己歷練不夠,沒能引領孩子深入到文本中去。小猴子懊惱地空著手回家,猴媽媽會對他說什么呢?從課堂孩子們的表現(xiàn)來看,我設計的這個問題有問題。如果把這個問題改成我的陳述,“小猴子空著手回到家,把事情的經過向媽媽說了,猴媽媽對小猴說:‘孩子,你見一樣扔一樣,怎么能把東西帶回來呢?做什么事都要專一,只有這樣你才不會空手回家!『镒勇犃藡寢尩脑,說明天自己再一次下山。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會是怎樣的呢?”孩子們口頭續(xù)編故事,也許會更好一些。
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積累,經歷就是財富,經歷就是收獲。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2
決定要上這課時,我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我希望教給學生什么知識,什么能力?
經過再三思量,我決定以學生能復述故事為突破口,課堂上為學生搭橋鋪路。
一、內容上的理解
為了學生能盡快厘清思路,我利用看圖猜地點的形式,讓學生饒有興趣地了解小猴子下山經過的幾個地方。同時,進行量詞的鞏固訓練。再讓學生用上量詞,串講小猴子下山經過的地方。第二步再讓學生讀課文,厘清每一個地方,小猴子都干了些什么。通過板書讓學生知道,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先來到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來到桃樹下,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來到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來到樹林,扔西瓜,追兔子。
二、用詞精彩的.解析
文章用詞也是呈現(xiàn)結構統(tǒng)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我主要學生采取動作演繹的方式和用圖理解的方式進行,而后,請學生將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三、句子結構的訓練
文章每個自然段都是采用“走到……看見……就……”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3
通過幾天緊張的準備,我終于講完了小猴子下山一課.
可是自我感覺很糟糕,甚至比試講的時候還要糟.我總結原因如下:
1、第一次講優(yōu)質課很緊張,雖然只有幾個老師聽課,可是還是緊張到忘記寫題目。
2、準備不充分。有很多的環(huán)節(jié)需要再三斟酌,再三思量,需要找到多種方式來呈現(xiàn),甚至需要實驗很多次來驗證哪個效果更好,可惜沒有太多的時間。
3、教材把握不是很到位。由于這片課文是課外閱讀課文,可參考的教案和資料比較少,在加上自己的經驗較淺薄,思考的深度不夠,所以課堂的深度挖的也不是很夠。
3、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過度、語言的銜接不成熟,很象常態(tài)課而不象優(yōu)質課。語言的錘煉、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還需要更加的磨練?傮w感覺比較粗糙。
4、朗讀指導不到位,沒有找到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熱情,調動孩子閱讀朗讀積極性上我還要多下功夫。
總之通過準備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很多,在師傅的幫助下算是完成了雖然自己完成的不是很出色,我的課堂還要多錘煉,我的思考還要更深入,我的教學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4
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及運用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在一篇課文中,我們要設計有效的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形象直觀的展示了“蘋果、蛋糕、人物”等的圖片,用以呈現(xiàn)“又()又()”的短語,學生通過看到圖片就能想到“又大又紅”、“又香又甜”、“又高又帥”這種形式的詞語
2-做動作來感知生字“摘、扔、捧、抱、拍”的音、形、義,這樣在做動作中認識生字,也就是在生活中認識生字,算是一種有效的實習方法,同樣在想象中、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板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將課文內容以猴子下山形式,配上每一次下山的地點和對應的重點詞語成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整個內容整體呈現(xiàn)出來,利用這樣的板書,培養(yǎng)學生練習復述課文的能力,也就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開啟。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5
這一篇課文我計劃用兩課時來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第一課時我設計的主要是識字、寫字教學。這一課要求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其中會認的生字里大部分是表示動作的詞語,有5個都是提手旁的`字。在識字教學中我采用做動作的方法讓學生學習這些動詞。寫字教學我讓學生先自己觀察每個生字的形狀,看它的筆畫田字格中的位置是在哪里。再請同學起來說,我在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下面跟著書空。
識字和寫字教學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怎樣落實識字和寫字教學的任務呢?我想老師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取豐富多樣的識字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加深印象。避免枯燥的講解,而要調動學生學習漢子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生字的方法,讓學生輕松愉悅氛圍中記住每個生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一年級學生正是書寫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老師應該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書寫,教學生觀察每個漢子的外形結構,分解筆畫,注意書寫位置。在教學中老師先要做示范書寫,然后觀察學生書寫,糾正他們不良的書寫姿勢和錯誤的筆畫順序。每一課的生字讓學生及時練習,掌握結構,嚴格要求,寫好每一個生字。為以后寫字書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寫字和識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基礎。老師應該在每一堂課上落實教學目標,并且在課后及時鞏固復習。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6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直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應像小猴子那樣,要一心一意才行。
本節(jié)課我采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到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教學時為了將學生引入情境,把握順緊緊抓住本文關鍵詞,隨文識字的同時,理清文章脈絡。如,圍繞故事情節(jié)按順序貼圖片;圍繞小猴子所見,積累“又~又~”式的詞語,同時又出現(xiàn)很多圖片讓學生練習說一說“又~又~”的短語;圍繞小猴子所做,通過做做動作,讓學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體會動詞妙用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輕松抓住本課重點,突破難點,而且將隨文識字與積累語言巧妙結合,有效地提高語文由扶到放,培養(yǎng)自學能力教學的實效性。課文前4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在教學中,重點指導第一自然段,然后出示一張課文內容的表格,要求學生合作學習,老師執(zhí)筆完成相關內容,通過由指導到扶再到放,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較多問題:評價語言過于平淡,對學生的評價與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缺乏針對性;設計表格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課堂生成上對于本班學生來說稍有難度,說明課前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到位。學生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沒有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這也暴露了我教學中的一個問題。
今后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7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由扶到放,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課文前4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在教學中,重點指導第一自然段,通過由指導到扶再到放,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第一自然段中重點教學“又()又()”的詞語,通過朗讀“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讓學生體會詞語的靈活運用。通過做做動作,讓學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通過朗讀,邊演小猴子的動作、神態(tài),體會小猴子高興的心情。這樣由細節(jié)到整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為學生學習二至四自然段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遷移運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本課的課文語言結構相似,這為語言訓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很重要。通過“小猴子走到(),他看見(),非常高興,就()!钡.句式反復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來說完整,從而為他們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做鋪墊。在學習中,還不斷總結、提醒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遷移運用,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表達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币荒昙壭W生內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學結束的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會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xù)編故事。學生表現(xiàn)出異樣的興奮,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編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又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較多問題:評價語言過于平淡,缺乏針對性,教學機智缺乏。今后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8
十分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三個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為期一周的時間,培訓雖短,但從中學到的知識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而最可貴的是通過學習別人的思路模式,把最精華的方法以講課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家。
在這次講課磨課過程中,首先要感謝二年組的老師們積極地配合,才使得講課順利完成。然后最要感謝的就是敖姐,敖姐每天都要聽我們三個講三節(jié)課。講完課還要花費很多時間來評課。而且敖姐的.工作很忙,但就在這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一遍一遍的給我們修改,如此往復的堅持了5天,聽了將近20節(jié)重復的課,可見敖姐內心被我們折磨的估計也快崩潰了。
從導課,到課件的修改,再到親身示范朗讀,糾正評價性的語言以及最后對我們的鼓勵這些細節(jié)問題,終于把我的課修改成形了,特別感動,再次謝謝敖姐,在這次磨課講課中增強了自我的教育教學能力,使我認清了自身不足,就此我對《小猴子下山》這節(jié)課談談體會:
《小猴子下山》是一則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動作的詞,其細微的區(qū)別,孩子們很難掌握。于是我根據(jù)孩子們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通過以動作示詞義,再適時提出質疑:“為什么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問題。孩子們通過他們自己的討論,比劃出來的動作,對詞義理解得透徹一些。
評價語言過于平淡,好的評價語言應該是針對學生所做出的最有效的評價,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好”、“你真棒”。在評價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更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質量和語言規(guī)范,引導他們說好語文,用好語文。
在課堂中不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上我太急于求成,忽視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想法。在課堂上,我們覺得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更多自由思考的時間,而不是牽著他們走。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和講課,我收獲了知識、經驗與感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都有了提高,明確了目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結合培訓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結合自己班級實際情況,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踏踏實實地教學。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9
《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共有無幅畫,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后來有看見了桃子、西瓜、兔子,見一個,就扔下這個去抓另一個,結果什么也沒有得到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如果三心二意,就將會一事無成了。
本課的生字很有特點,大部分都是動作,在教學時,我把課文和生字結合在一起教學。重點在抱、扛、扔、捧、追等字上。
片段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辦?讀課文。
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
理解動詞的特點:
。1)質疑不會讀的字。
。2)誰能用上動作,來讀一讀
。3)指生演一演“掰”的動作。
。4)師生合作邊演邊讀。
(5)練習:看老師做動作,你們來說動作,看誰厲害。
這些動作可以換過來說嗎?為什么?說說理由。
通過音、形、義等方式的學習和朗讀,孩子們基本可以理解生字的意思,最后問動作是否可以換過來,讓他們把這幾個生字理清楚,認明白。課堂中,生動有趣的課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在游戲中做一做、讀一讀學習生字。
在細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我抓住課文的特點,對孩子進行詞句的訓練。如結合插圖,理解“又大又多”這一詞語!坝执笥侄唷睆膱D上看不僅僅玉米的個頭大,而且這樣大的玉米到處都是。在教學中我問孩子: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非常高興”就是(生:特別高興)你們能不能帶著這種特別高興的心情讀一讀。孩子在比一比,讀一讀中,感受事物的可愛。同樣的,又大又紅說明桃子長得好,又大又圓說明西瓜長得非常好。在理解了這幾個詞語后,我又問:小猴子把曾經喜歡的桃子、西瓜都扔掉了,這說明了什么呢?其實小猴子的'心里沒有明確的目標,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見一個就喜歡一個,而原來的那個就直接被扔掉了。
本節(jié)課,我依托文本,結合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關注語言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在有趣的課堂中學以致用。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10
《小猴子下山》是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包含《文具的家》、《一分鐘》、《動物王國開大會》和《小猴子下山》,除對生字詞的學習要求外,本組課文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怎樣愛護文具、珍惜時間等。
《小猴子下山》又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孩子們已經在課內課外多次聽過這個故事,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對故事內容進行梳理。在做《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時,我將重難點放在字詞的學習和對小猴子形象的分析上。在教學過程設計方面,我將讀故事、理解故事放在生字學習前面。本班學生拼音基礎較好,有自學生字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閱讀興趣濃厚,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因此這樣的安排也是可行的,學生在閱讀中不會有太多的障礙。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讀故事的任務交還給孩子們,讓他們自由地朗讀,然后告訴我小猴子下山的路線。小朋友很快幫我完成了路線圖"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們在完成這個任務時思路是清晰的,孩子們對這些事件發(fā)生的邏輯關系是理解的,這些事情的發(fā)展順序, 明白不能顛倒順序。這些事正是說明小猴子見一物,愛一物,喜新厭舊,做事不專一的證據(jù)。在孩子們的帶領下,我靈機一動,給孩子們做了個小小的心理測試。
假如黑板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花海,有四個小朋友正在參加摘花比賽,規(guī)則是這樣的:在這片花海里你可以邊看邊比較,選擇你認為最漂亮的那一朵花,但是 每位小朋友只能摘一朵花,不能走回頭路,你會選擇在哪里摘?
我在黑板上標記了五個位置,讓孩子們選,他們興趣很高,紛紛舉手說:"我要在1號摘,我要在2號摘……"最多的還是5號。我告訴孩子們,每個地方所表示的意思:"選擇1號的小朋友特別容易滿足,他一開始就選好了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花,做決定非常果斷,但是呢,有時候會比較沖動,片面;選擇2、5、3號的小朋友呢做決定比較謹慎,會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比較以后再下決定,選擇5號的小朋友呢有些強迫,因為那是正中間的位置;選擇4號的小朋友呢,做決定非常的猶豫,有些追求完美,總是要到最后才能下定決心,但是這樣的話你可能像小猴子一樣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呢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要懂得滿足。當然,答案沒有好壞,沒有對錯。"
小測試后,我?guī)ьI孩子們細讀文本,主要抓住小猴子的動作理解其形象,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邊說邊做。從"掰、扛、扔、摘、捧、扔、摘、抱、扔、追"這些動作中,孩子們體會到這是一只"頑皮的"小猴子。在文本細讀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扛"和"捧"的發(fā)音不準,及時進行指導,但我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比較閱讀的能力。比如"扔"和"放"可以作比較,這兩個可以體現(xiàn)小猴子不同的形象,放下了是還會拿起來的`,扔掉就是不要了,這樣的比較應該更能幫助孩子們理解小猴子喜新厭舊的品質。
在本課教學中最讓我欣喜的是孩子們對小猴子形象的認識。我提的問題是:
"小猴子下山是去干什么的?"
答:"找吃的"。
"那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猴子呢?為什么?"
黃民懿最先舉手說:"挑食。"
我問:"你為什么覺得他挑食呢?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搖頭。
"那老師來幫你說說,你聽我說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
點頭。
"小猴子最開始掰了一個玉米,可是看到它更喜歡的桃子,它就不要玉米了;后來,它又看到了更喜歡的西瓜,就不要桃子了,所以它有點兒挑食?"
點頭說:"是的。"
第二個學生李兆康繼續(xù)舉手說:"它是一只貪玩的小猴子。"
我有點兒奇怪,問:"為什么?"
很流利的回答說:"小兔子不能吃,它去追小兔子就是為了好玩,所以是一只貪玩的小猴子。"思路多清晰,理由多充分!不禁要為他點贊。
孩子們的思路慢慢打開了,舉手的同學也越來越多。
劉可焓說:"這是一只亂扔東西的小猴子。"
黃梓怡說:"這是一只浪費糧食的小猴子。"
黃浩宇說:"這是一只沒有好習慣的小猴子。"
我問:"沒有什么好習慣呢?你能說的具體點兒嗎?"
思考。
我引導說:"沒有禮貌不是好習慣,做得不端正也不是好習慣,那你說的小猴子沒有好習慣是哪一點呢?"
再思考,說:"頑皮。"
說了這么多,舉手的小朋友漸漸少了,正當我準備總結時,李晟舉手了。
我請他說。
他站起來說:"這是一只不愛護環(huán)境的小猴子。"
說得多好!這又是一個令我驚喜的答案。亂扔東西,浪費糧食不就是不愛護環(huán)境嗎?看來我們平時的環(huán)保教育還是做的不錯的。雖然沒有我心中"三心二意"這個標準答案,我依然很開心聽孩子們暢所欲言,他們的好多想法都令我耳目一新,我想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引導孩子們說出那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們對小猴子形象的認識已經非常全面了,我也相信,他們一定知道做事要專心,三心二意不是個好習慣。教無定法,我想讓孩子們有獨立、積極思考的能力比說出一個標準答案更重要。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 11
一、巧用示范,體會積累好詞
采用“又( )又( )”的詞語教學,利用卡片進行情境引導,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最后以進行擴展訓練進行收尾。
首先告訴學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這些好東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詞語來描寫,出示“又大又多”,給學生一個示范,然后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詞。然后學生開始以小猴子的心態(tài)去細讀課文,找到這些好詞,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接著讓學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學生說教師貼,并進行朗讀指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們的積極性甚高,最后在同學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下進行了拓展訓練,并抄寫“又( )又( )”的詞語在課本相應的插圖上 ,以此來結束“又( )又( )”的詞語教學。
二、遵循規(guī)律,歸類識字更高效
學習動詞的使用,讓學生們能夠區(qū)別“摘、扛、捧、抱、追”等詞語的正確使用。這是這堂課的教學難點所在。在課堂上是這樣進行處理的
師:為什么要用“扛”
生:(因為玉米很大很重)原來是這樣啊!
師:孩子們,能得到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興。那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吧!
師:小猴子看見玉米,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這樣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啊課文里還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筆圈一圈。
師:唉呀,小朋友說得那么快,我都不知道把動詞貼在哪里了,看看吧,這些動作的位置我貼得對嗎?
師: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嗎?和玉米呢?怎樣的東西要扛著走?
生:桃子小拿來抱會掉了,應該用捧;西瓜大用來抱。
師:“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師:小猴子應該扔了三樣東西,老師把這個“扔”寫在中間。
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特點,從表示動作的字詞入手,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動作的.詞,將動詞卡片隨意地貼在黑板上。經過整理,孩子們知道了“捧、抱、扔、摘”是左右結構、都是提手旁,捧、扔、抱、摘跟手的動作有關!睂W到這里,孩子們圈了生字,觀察了生字的特點,他們從字形上熟悉了“捧、抱、扔、摘”。這時,我又讓孩子們分別做做這幾個動作,從字義上進一步鞏固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在熱烈的氣氛中,孩子們開開心心地學著、做著,這樣歸類識字既有規(guī)律可循又生動有趣,孩子們比較喜歡。
三、注重運用,回歸文本更扎實。
在字詞教學上不但要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從識記到運用的落實。在通過不同途徑理解了動詞的意思后,我讓學生把動詞卡片放到相應的圖片旁。此時,學生思維火花閃現(xiàn),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結有些動詞可放在共同的地方(如“摘”可以用以“摘桃子”,也可以用以“摘西瓜”)。
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04-20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04-20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通用12篇)05-15
《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03-05
小猴子下山作文02-20
小猴子下山教案01-27
《小猴子下山》教案03-02
【精選】小猴子下山作文5篇02-21
小猴子下山作文優(yōu)秀(5篇)02-20
小猴子下山作文(通用3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