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地理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1
地球和地球儀是七年級學生們走進地理跨過的第一道大門。首先講述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所經歷的漫長的過程。教材選取了四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達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從猜想到實踐,從不科學到科學)。顯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盤”之說,比“天圓地方”之說有了很大的進步。而這種猜想的進步,又是基于人們對很多現(xiàn)象的觀察。教材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實驗、觀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礎上的一次偉大的實踐。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最有力地說明了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早已被人們熟知,因而重點不在于讓學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讓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從中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活動有兩層意思:一是用實際例子,并通過學生動手、動腦,體驗過去人們是怎樣證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說明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結論(試想一下,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觀察的結果可能相同)。
。1)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
(2)發(fā)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認識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了古人對于地球形狀艱辛的探索過程。在本節(jié)課過程當中,學生們充滿了興趣,但在對如何認識地球的形狀提問時亦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壓抑,課堂上勤動腦勤動手的學生不多,大多數人仍是被動的接受,我們必須在課堂中改變這樣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經線緯線經度緯度教學反思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彼囊馑际菍W生拿著地球儀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經緯線的特點,去發(fā)現(xiàn)并歸納經緯度的劃分方法,經緯網定位的方法。但是就是這地球儀上的兩種線,甚至學生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到現(xiàn)在還有學生問我“為什么緯度的數字要寫在圖的右側(或左側)從上到下豎著排......?”那如果讓你數一數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有幾條,你要把每一根斑馬線的序號寫在什么位置?(只能是左側或右側)這不是一個道理嗎?
在方格狀經緯網上,給經緯度標上字母是一個難點,記住找到緯度(或經度)度數變大的方向,“上北下南”比較好記,“左西右東”比較難記。正好可以和后面東西半球判斷相聯(lián)系。通過比較經度大小的方法,西經和20度比較,東經和160度比較,在東半球就舉右手,在西半球就舉左手,教學中的反饋一目了然。幾次下來,學生潛移默化的就記住了“左西右東”,而且當作一種課堂游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寓教于樂,都在積極動腦,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來,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利用經緯網定位教學反思
《利用經緯網定位》一課的學習,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于空間思維能力不強的初中學生來說,學習上是比較難理解的;同時,這一課本身的學習內容并不多,它是上一課經線和緯線的延續(xù)也是上一課學習的目的,所以,只要上一課的學習基礎打好了,這一課就
簡單多了;另外,課標的要求是:讓學生學會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基于以上三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通過經緯網課件師生互動,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利用經緯網定位的原理。然后,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熟練的掌握知識。
經過教學實踐,收獲很大,具體反思如下:
1、有遺漏的地方。例如,在講到經緯網定位的注意事項,讓學生說出如果不寫明東西經和南北緯,就會找到四個點時,本來設計的讓學生在圖上找到是哪四個點,結果給遺漏了。
2、缺少終結性評價。課堂上,讓男、女同學比賽,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活動,在課程結束時,應給學生終結性評價。結果沒有給以及時的評價。
另外,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給老師帶來驚喜,也給課堂效果添彩不少。主要表現(xiàn)在游戲求救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設計的游戲情境,遠遠超出教師的意料,甚至比教師的設計還更勝一籌。我想,這些亮點真是教師應該注意的,在備每一節(jié)課時,教師都應該充分挖掘學生個體潛力,使他們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這將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再上這一課時,我一定注意以上這些問題。
《地球的運動》是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是中考的必考內容。第一課時主要是探究地球的自轉以及自轉帶來的自然現(xiàn)象。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美中不足的遺憾,現(xiàn)反思如下:
1、地球儀端來端去。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不能端來端去,這樣就會讓學生失去方位感。所以在以后有關地球方面的教學是不要將地球儀移動。并且太陽光的方向要一致。我上課時用手托著紙板,結果一方面手不能騰出來,另一方面手又動來動去。實際上有關需要一個參照系的教學都要固定一個物體做參照物。
2、本節(jié)課應該多讓學生上來轉地球儀的方向。有時候學生會說地球的自轉是自西向東轉,但叫他上來真的轉一轉可能就不會了,說明他并沒有真正地懂,有許多時候學生只是沒理解的機械記憶。
總之,經驗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我也將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提升自我!
地球的公轉這一課內容難度較大,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內容較多,從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到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再到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將地球公轉這一部分內容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兩部分教學內容,即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
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盡量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通過讓學生演示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的情形,讓學生總結出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包括周期、方向、軌道形狀等;通過簡單的示意圖與圓規(guī)展示,讓學生理解太陽直射點的概念;通過直觀的flash演示,讓學生了解太陽直射點在一年內的移動情況,并在圖中讀出。最后,以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坐公交車的問題,對整堂課做一個拓展,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整堂課,教師試圖讓學生處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參與學習,并以此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而,課堂中還是有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需要注意,例如教學語言的精確、教具擺放的合理,另外,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表揚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途徑。在這些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改進。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2
工作即將結束,雖然我是“半路出家”,改行教地理,但因為我有一顆熱愛教育、干一行愛一行的紅心,邊學習邊實踐,邊請教邊領會,并且用高效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們越來越熱愛地理課。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較大的認識,并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們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fā)展與合作和人文環(huán)境等自然地理知識,并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不是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將來走向社會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使他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地球,熱愛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保護世界環(huán)境的一員。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使學生樹立了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huán)境中的各種資源發(fā)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xiàn)生態(tài)平衡遭受破壞、環(huán)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xiàn)了“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xiàn)的程度不同的環(huán)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啟迪了學生的智能。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充分利用我設計的導學案,啟發(fā)誘導學生用地理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本地區(qū)實際,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
通過地理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以外,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遠大志向。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3
一、教學設計依據課程標準
本節(jié)課加強學生識圖,從圖中得到有關亞洲的位置、范圍、面積。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尊重學生
新課標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差異,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如有關亞洲的`世界之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識說出來或采用競賽方式,看誰知道的多,說的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學會表述和傾聽,在合作中求得共同發(fā)展。
三、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適當運用鼓勵性評價
為了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系列活動,不失時機的給學生表現(xiàn)機會并給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獲得自信與成功的體驗。
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
在教師的引導過程中,教師關鍵是如何引,使學生才能掌握怎樣去分析,怎樣得結果。使教學能夠達到面向全體。
2、師生的交流平等性應加強。
在提問題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師不能強加與學生?傊n改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只有不斷地探索,共同進步。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4
一、反思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去年剛接初一地理課,很生疏,剛上課時,總怕學生掌握不住,課堂上重復一遍又一遍,可效果很不好,越怕學生掌握不住,學生越掌握不住。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我身上,上課的時候我不管學生聽不聽,總是“滿堂灌”,學生有厭煩的情緒,所以效果很不理想。經過學習和反思,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jié)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jié)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記得有天在七二班上課時,師志強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么會低呢?"氣候一章已經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后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并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于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并鼓勵同學們質疑問難。
二、反思是否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如:七一班的女同學高曉霞,平時性格內向,膽小,從來不舉手發(fā)言,每當我眼睛注視她時,她就低下頭,生怕我提名,常鎖著眉頭。有次我試著讓她回答問題,可她說話時聲音很小,鄰座都聽不清。課后我在想,這樣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適應社會……。一天上課時,同學們都在繪制降水柱狀圖,我輕輕地走過去,看見她的圖畫得挺不錯,就笑著說:"你的降水柱狀圖畫的真好!"然后舉起她的圖向全班同學展示,夸她的圖畫的準確、美觀。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悅的神色。幾天后,她主動舉手發(fā)言了,并且聲音響亮,我又表揚了她。一種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頭。
原來她不僅性格內向,還缺乏自信。及時賞識她的各種變化,從此以后她有了明顯改變,每次課后遇見我,總是一張燦爛的笑臉。還甜甜地叫一聲"老師好!"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一些,這使我感悟到: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5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七年級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氣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氣溫和降水兩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闡述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順理成章地進入氣候的學習。氣溫和降水是學習氣候的前提,氣候則是對前者的'高度概括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氣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既是整個教材的重點,又是整個教材的難點所在,是兩大矛盾的焦點。從學生認識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過程的基礎。學好這一節(jié)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能力和運用能力。作為教師,吃透教材,正確把握教材,重視本節(ji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節(jié)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氣候的地區(qū)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其中氣候的地區(qū)差異是重點所在,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氣候類型、分布及其氣候特征都是進一步學習地理的基礎,所以應重點講解。
就本節(jié)課而言,某一氣候圖的判讀和繪制是一大難點,氣候圖是由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合成的,綜合判讀非常重要。在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能的遷移,迅速實現(xiàn)知能的轉化。可以溫室效應、亞馬孫熱帶雨林、沙塵暴現(xiàn)象為例,引導學生試著用已學過的知識,解讀以上三大氣候現(xiàn)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6
這學期初一地理第一課時,就是《與同學們談地理》,其主導思想就是讓學生知道學習地理的目的和意義,學地理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更要注意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身邊的地理知識有機結合,才能不斷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強烈愿望和興趣,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索適合國情的人類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真理的好奇心和欲望。
對地理教師來說,要想真正實現(xiàn)地理課程改革的目標,應該積極轉變教學側重點,努力將地理教學內容生活化,力求用生活實例詮釋冷僻、難懂的地理知識,聯(lián)系時事,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對其生活和今后工作學習有指導意義的地理常識,達到終生受益的`目的。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的才學,當今社會,地理常識依然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對學生來說,學習地理,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規(guī)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綜合地分析地理,才能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目前的學生,知識面過于狹窄,信息閉塞,更主要的是,大多學生都表現(xiàn)出一種這個年齡段不應該具有的懶惰、不思考、對一切事物都興趣索然的狀態(tài),這給政史地老師的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困惑,如何用好課堂45分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時刻以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注重學科的實用性,處處做個有心人,廣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剪報、摘抄都會讓學生感到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7
在今年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在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ㄒ唬⿲ε囵B(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知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反思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協(xié)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么方向發(fā)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初一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游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規(guī)律,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fā)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于質疑敢于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風氣。
。ǘ⿲\用主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于對尹有教材同現(xiàn)實生活問題聯(lián)系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傊谡n堂教學中盡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ㄈ⿲υO計教學目標的反思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huán)節(jié)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使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yōu)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chuàng)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fā)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xiàn)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對策: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于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8
經過一學期的初一地理教學,我發(fā)覺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它既與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相聯(lián)系,又與歷史、思品等社會學科密切聯(lián)系,是唯一一門跨文理兩大科學部類的學科,地理教學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因其獨特的性質,使地理教學方式多樣化,幾乎可以借鑒所有學科的教學模式,以下是我一學期的體驗和反思。
1、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初一學生年齡在13歲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現(xiàn)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說”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
新課標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閱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說”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2、講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chuàng)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3、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吧钪刑幪幱械乩,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并在改造利用環(huán)境的同時,協(xié)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灘上的人感覺地面“好燙”而水中的人則感覺“水里還是涼的”,晚上情況相反;冬季感受與夏季相反這些老師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因此在學習“海陸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內容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運用“水陸受熱散熱的差異”原理解釋生活現(xiàn)象與問題,從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識,學生易于接受“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么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9
近幾年我執(zhí)教初中地理,盡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學生不夠明白的思想,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xiàn)。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幾點體會,我把它寫出來,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地理新課程教學的主題,只有提高他們的興趣,讓地理課堂成為他們的樂園,讓他們每天盼望著上地理課,這樣才會有驚人的效果。例如初一地理第一章上來就講地球和地圖部分,對于剛上初中的小學生而言確實有一點難,而且一旦學不會就會徹底磨滅了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所以應該調足他們的胃口,提高他們的興趣,使得他們對接下來的知識產生熱切的期盼。在第一節(jié)了解地球部分如果像下面這樣導入,學生就會充滿探索的欲望:“古往今來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帶著太陽女神的問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長阿姆斯特朗上校眼簾的地球是一輪藍色的圓圓的星球。人類是怎樣逐步地認識到地球的形狀的呢?”另外許多學生都想了解一些有關恒星、行星、流星、彗星、外星人等方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授課后稍微多加介紹一些,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還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在接下來的經緯線及經緯網確定位置一節(jié),我只要用一個小故事導出即可:“1999年11月24日,從煙臺開往大連的客滾船“大舜號”在煙臺附近失事,船上304名乘客,282人遇難。這場悲劇震驚了世界,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海難,煙臺海上安全監(jiān)督局接到求助信號后,立即組織援救,大海茫茫,我們如何確定救援目標呢,這就需要經緯網定位!边@樣就使得學生迫切的想知道怎樣用經緯網定位,而要想學會定位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經緯線,如此一般就使這一節(jié)的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注意力,從而更好的學會這一部分知識。
在關于天氣與氣候的`教學中,我在實踐中使用了好幾次新方法,最初我認為天氣預報符號很簡單就先讓學生背天氣符號,再讓他們讀天氣預報圖;第二次是讓學生看書后自己畫天氣符號;第三次是我指導學生邊講含義邊畫天氣符號,賦予簡單的符號以生動的內涵然,讓學生根據看到的天氣符號發(fā)揮想象力,思考為什么用這種特定符號來表示某種特定天氣?同學們大膽想象,議論紛紛,各抒己見。通過這一想象活動,一方面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另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然后再讓學生以天氣播報員的身份進行播報天氣,開展選秀天氣播報員的活動。前后對比發(fā)現(xiàn),第三次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最高,而且掌握得又牢固又靈活。課堂上,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剛剛將天氣符號簡筆畫畫完,便紛紛舉起手要求進行天氣預報表演,學習的興致非常高昂。在這項知識的學習上,學生似乎沒有優(yōu)劣之分。這件事看起來很簡單,但它正是我們反思和感悟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我感到我們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產生來自明確具體的目標和濃厚的興趣。而興趣的產生來自知識內容和教師教學的直觀、形象、生動以及學生已有知識本身的實用性。天氣預報人人關注,這是學習的動力,不必再說。我們僅從學習積極性的角度來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什么對畫天氣符號簡筆畫那么投入。我想一是關注,但更多的是多種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這幾項加起來就折射出老師教學的形象、直觀、生動,教學方法的切實和靈活,因此學習效率也就非常好。
教學的細小環(huán)節(jié)注意不好會引起學生,特別是學的不是很好的學生思維中斷和對新知識的疑惑不解,從而失去信心,放棄學習。在教學氣溫年變化曲線時,要求學生分析某地氣溫年變化特點。課后一部分學生反映不太清楚如何描述一個地方的氣溫的年變化特點,而我覺得這部分知識并不難,學生為什么會不理解呢?耐心尋問才知道,學生不清楚“高溫、溫和、低溫、寒冷”等在描述時有什么標準,回顧教學過程才發(fā)現(xiàn)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忽略了細小環(huán)節(jié),于是給學生界定了有關與“高溫、低溫、寒冷”等評價詞相對應的月均溫標準,學生的疑惑頓消。同樣還有看降水量柱狀圖判斷某地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時,世界不同氣候區(qū)的降水季節(jié)變化分為常年多雨、常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濕潤這幾種情況,一部分學生仍然是不明白界定的標準而犯疑惑,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指圖大致的講解,模糊的以為清楚答應自己的那部分學生清楚,就等于全體學生都理解啦,這恰恰是忽略了教學過程中的細小環(huán)節(jié)。我們都知道,在教學過程中,那一少部分聰明的學生,和老師互動得最好,而恰恰是他們的一應一答和齊呼齊應使我們疏忽了認知水平較底的學生,在教學中一個高明的教師高就高在能把教學的細小環(huán)節(jié)把握好,即做到細微之處。這里的細小環(huán)節(jié)指的是知識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學生認知的細小環(huán)節(jié)、教師注意不到的細小環(huán)節(jié)。把握好細小環(huán)節(jié)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引導認知水平較底的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的需要。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這幾年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一方面更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并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10
不知不覺在潘莊中學的倒數第三周課也已接近尾聲,經過精心備課,認真講課,及時注意學生的反饋,這一周我對我的學生、對我的課堂、對我的教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首先自己教的是普班的學生,雖然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好的,但是我們不能以一條水平線來要求,來衡量所有的學生。在這兩周的講課與聽課后,我不得不承認普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確實相對差一些,對他們的要求只能是及格萬歲,當然也有學習好的同學,我要做的就是讓高分繼續(xù)保持,讓低分的同學爭取及格。
其次,是自己的課堂。由于自己是個實習生,而且打扮的也不成熟。所以在學生們面前沒有威嚴,上課時學生們較隨意,上課紀律較差。所以我的課堂,首先要抓的是紀律,其次才是學習。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是我的課堂。這周學校組織了特聘名師聽課,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地理組的沈老師、王老師還有另外一個實習生去聽了我的課。課后張老師、王老師給了我很多指導性意見。張老師強調:①我講的速度太快,有點兒趕的意思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自己講出來的,講知識點的時候,要讓同學多記一下;講題的時候,應該多提問下學生,讓他們說選哪個哪兒錯了;把睡覺的人叫醒,讓他們回答問題,如果自己老在那講,學生會感覺沒他什么事,也就難免睡覺了③講得多會感覺沒重點,咱們知識點在黑板上羅列就是1、2、3、4幾點,多的不要寫。④有講錯的`知識點,千島寒流經過的是斯堪的納維亞島而不是朝鮮半島,以后模棱兩可的盡量不要講,要多聽課,多學習⑤需要講清楚的要講透徹,例如緯度地帶分異是隨緯度變化方向變化的,而不是緯度方向。王老師也給了很多意見:首先她贊同張老師的說法并強調講題的時候沒必要每個題都講,簡單的題一遍過,難的題重點講。普班的學生還是讓他們多記記。
為期一學期的頂崗實習要結束了,我很舍不得這里的老師和學生們,雖然有的孩子還很不懂事,雖然他們 還是每天嘰嘰喳喳,永遠不知道高考的迫在眉睫,雖然他們還是忍不住上課說話、走思,想一些青春期萌動的事情,但是他們是我可愛的學生,他們是我永遠美好的回憶。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11
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多月了,我又參照地理課程標準重新回顧了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了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地理課的開展緊扣“學議導練”模式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就如何提高教師在課堂中的“講”的有效性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課堂上能發(fā)揮地理學科的聯(lián)系生活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地理課堂。初中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地理知識十分的多。如“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啊”、“為何冬季白天時間短”、“濰坊夏季為什么吹東南風”等等,我們能夠適時引用,能夠很大程度上增進他們對于某些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學到溫帶季風氣候的時候,學生不明白東南季風與西北季風的區(qū)別,適時引用生活中他們對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感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地理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應該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能夠關注差異,善待錯誤
講究教學的實效性,不能不提到數學課堂中兩個非常有價值的要素:學生間的差異和學生的錯誤。
我們常常把某些學生看成是“差學生”,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不搗亂就好。其實有些時候,適時的將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差學生”去解答,再給以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起碼會將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認真的鞏固。正視學生之間的差別,注重整體,提升能力才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要善待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有些錯誤是有共性的,學生也許會因這些錯誤而增進對知識的了解和認識。比如學習歐洲氣候,在問到歐洲氣候海洋性明顯的原因時,七班姜永琪回答時將北大西洋暖流劃分到了“海陸因素”,其他同學補充時能夠指出錯誤但解釋不了原因。碰到這這種出了初中教學范圍的問題,作為地理教師就要合理把握形象解釋。如果就此放過,會讓學生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點留下猜疑。不利于整體知識的掌控。
三、重視整理,形成網絡
地理新教材非常注意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進行編排,但是,教材是以靜態(tài)的序列呈現(xiàn)的,不可能充分滿足知識學習的結構化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授課必須根據知識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加工,形成一個流暢的知識網絡。比如,第七章第三節(jié)西亞部分。教材上給出了四個板塊,牽扯到了位置范圍、資源、產業(yè)和宗教這幾個方面,相互之間過渡困難。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利用西亞地區(qū)的戰(zhàn)爭頻發(fā)這一現(xiàn)象,讓學生查找原因,將西亞的知識進行統(tǒng)籌,構成一個整體網絡。學生的學習激情明顯高了很多。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教師如何有效地講才能讓學生更高效地學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再學習。如此地潛心鉆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12
期末考試結束了,回想在三中一年來的教學工作,不管是半期還是期末,每當看到成績和那高低不一的分數, 還有孩子們考后不同的神情,我思索了很多。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么,怎樣教給他們?多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三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地理感興趣嗎?我該怎么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并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愿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wěn)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一、“愛”字當先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儀,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了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愿意與老師交流。
二、授之于“漁”
要提高地理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地理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地理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于識記、鞏固復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地理課余一般不會復習地理,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地理知識積累,僅限于每周的兩節(jié)地理課是遠遠不夠的,地理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復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于上青天"。
三、欣賞學生
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討論,做練習冊,并教給小組長一些方法,引導他們盡可能的發(fā)揮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作用,讓成員學會如何給別人分析、講解問題。小組出現(xiàn)不會的問題,向教師提出,再由教師給小組講解。自習課上也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先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背題,然后小組長同時抽三個組員,這樣即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記憶的質量。同時在課堂和自習上,我也在嘗試給學生一種沒有壓力的學習氛圍,只規(guī)定背題的范圍,不規(guī)定必須背下來,或是抽背、默寫,人為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和緊張,如果學生經常在這種壓力和緊張的狀態(tài)下學習,不但不會提高學習效率,相反還會降低學習效率。而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其真正地參與學習,自覺自愿地去完成課堂任務。我覺得這個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后的地理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yōu)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地理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yōu)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地理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并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鉆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地理,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lián)系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yè)可以布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扎扎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yōu)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注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13
目前我擔任初一年級的地理學科。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活動,我深深地感到要真正搞好教學工作并不容易,它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摸索,通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提升自身教學素質。以下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目前我所做的教學設計大多還是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備課”方式,就是研讀《教學大綱》和參考新的《地理課程標準》,熟悉教科書內容、也有參考新的教材,閱讀教學參考書,預測學生的學習起點;然后確定教學目標、要求,制定地理課堂教學程序,考慮選用的教學方法;最后準備教學用具,編寫教案。我也知道,這樣的備課存在著經驗性和隨意性等一些主要問題,主要關心的是“教”的過程,而不是學生“學”的結果,走的還是以課堂講授中心、課本中心、教師中心為基本模式組織教學,教學媒體主要是“黑板加粉筆”的傳統(tǒng)格局。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就發(fā)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fā)揮出所預想的作用。
在以后的課堂教學設計上,我將不僅重視教的設計,更要從關心學生學的角度去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承認、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激發(fā)其學習的內驅力,建立起學生學習、生活的信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在設計理念上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鼓勵和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探求知識和解決問題。我將試圖在一個階段里重點完成一兩個有質量的教學設計,然后通過教學實踐,進行深刻的反思,寫出得失,促使教學設計思路的轉變和設計水平的提高。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某一問題講的面過寬過深而占用了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導致教學內容完成的不是很好;二是講與練的時間安排不太合適。但我有一點很好的,就是我的.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啟發(fā)性和生動性,能吸引學生,所以學生喜歡上我的課,師生溝通好。
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解決好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和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與無限的知識傳輸、能力訓練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之間的矛盾。它需要有合理的知識層次性、有恰當的教學密度、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和控制適宜的教學節(jié)奏。為此,我要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法選擇和教學媒體的整合方面多下功夫,確實向45分鐘要質量。
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由于地理學科的教學特殊性,我需要加強板畫的大量運用,只要可以用圖表示的就畫出圖來;能使用錄像等視聽媒體的課盡可能設計運用;手中常帶地球儀、教學掛圖等。經常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等等。由于時間緊迫,不能就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的例子作深入的反思,但我從中已經獲取了不少的經驗。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14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劉麗靜老師在“森林資源”一課中以好大一棵樹的歌曲導入,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fā)起他們對森林資源內在聯(lián)系的認知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現(xiàn)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的'認知情境和氛圍,恰當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自然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并促進智能和心理機能的發(fā)展。劉老師在本節(jié)課講解到位,屏幕的景觀吸引學生探索森林資源的奧妙,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情境,在教師指導下找出教材的重點。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拓展了教材內容。
通過本節(jié)課的觀摩,了解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中學生如何成為真正的主體,怎樣實現(xiàn)主體的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取決于把舞臺讓給學生,還在與教師如何成功地引導和組織教學。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還在于是否激發(fā)了學生興趣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研究中學會研究,在創(chuàng)造中學會創(chuàng)造。同時,不斷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引向深入。
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彼此分享思考,見解和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大腦并不是空蕩蕩的容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所以我們要相信學生,把機會交給學生,跟學生一起走進新課程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范文10-09
地理教學反思04-03
地理的教學反思04-05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8-23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28
地理教育教學反思08-30
我的地理教學反思09-25
地理教學與反思范文10-04
教學目標的地理教學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