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湘行散記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湘行散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后感湘行散記1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這個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1934年初,沈從文因母病還鄉(xiāng),途中每天給張兆和寫信報告沿途見聞,信件及信中所附插圖作者生前未公開發(fā)表,1991年由沈虎雛整理編輯成《湘行書簡》,其中“引子”三函為張兆和致沈從文,“尾聲”一函為沈從文致沈云六——也就是沈從文的家書,在《從文家書》里只收入了小部分,這本書算比較全的。 第二部分就是眾所周知的《湘行散記》,沈從文根據(jù)湘行書簡改寫而成,發(fā)表在報刊雜志上,也出過很多單行本。湘行書簡和湘行散記對照著來讀,哪些是只跟妻子說的,哪些是面向讀者的,不僅僅是關懷想念和甜言蜜語的區(qū)別,沈從文目睹家鄉(xiāng)巨變,內(nèi)心的感受很復雜,應該怎么向妻子和讀者分別描述,要隱藏些什么,文字背后都很有意味。
第三部分是《新湘行記》,收入沈從文1956年回鄉(xiāng)所寫的一篇散文和八封家書。這次回鄉(xiāng)變化當然更加翻天覆地,而即使在家書里面,沈從文的措辭也相當收斂!拔覀兊揭粋合作食堂去吃了一頓,四碗一湯,數(shù)量可用八位壯士消化,還恐吃不消。街上走的全是男女干部,因為店鋪、機關……都成了國營! 沈老先生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立體的。這段文字描寫的是湘西酉水邊常常能見到的景致。比如古老的鳳凰城,里耶鎮(zhèn),還有我更熟悉的母親的家鄉(xiāng)洗車河鎮(zhèn)。 到底是古鎮(zhèn),說道文化還是有些底蘊的。一些古老的土家族習俗還沒有被現(xiàn)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在這里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在這里你還能品嘗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里你還能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在這里你還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在這里有純凈的天空清澈的泉水;在這里有清新的晨霧和晶瑩的露珠;在這里有熱情的鄉(xiāng)里人家有活潑精靈的孩子。 鎮(zhèn)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一串又長又陡的青石板石梯一直從山腳竄到山頂,淹沒到密密麻麻的樹叢中。石梯兩邊是大大小小的庭院,現(xiàn)在還有一些木石結構的.吊腳樓依稀可見。
站在高處看山腳,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因為是深秋,河水很細,從高處看更像是青悠悠的玉帶了,玉帶乖巧地從一座木橋下穿過,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清一色的黑瓦,同一色的原木色房板。河床邊樹木叢生,雖然掉了葉子,可是枝條依舊風姿綽越。不難讓人想到春天,碧綠的枝條撫著柔波蕩漾的河水的樣子。
到黃昏時分,各家各戶的瓦檐上開始升騰起淡淡的輕煙。這是山里人用拾來的柴火開始做晚飯了。樅樹枝的香氣和著米飯的香味慢慢在山坡上散開來,在河邊玩耍的小孩不用大人吆喝,聞到香味就紛紛蹦上石梯跑回各自家門。 被現(xiàn)代文明化了的小鎮(zhèn)人家傳出了流行的旋律,給小鎮(zhèn)的夜晚增添了新鮮與活力。
如今的小鎮(zhèn)平時就像是躲在閨閣的少女,含蓄文靜。只有到了趕集和賽龍舟的時候,才會像出嫁的姑娘,打扮得隆重漂亮,引得各方的人爭看熱鬧。賽龍舟時,安靜的小街頓時變窄了,變小了,寧靜的河也歡騰起來了。大大小小的船只停在同一直線上,只等鑼聲一響,眾船齊發(fā),力爭上游,岸邊圍觀看熱鬧的人也不閑著,揮著手臂為各自的隊伍加油。拍掌的,喊叫的,跟著船向前跑的,把窄窄的街道擠的密密匝匝。有女孩子們忙著和商販討價還價,趁機購買自己喜歡的物件,也有借此機會同媒人物色到的小伙子見面相親的。這里不比城市,天天熱鬧反覺得不熱鬧。倒是這一年里數(shù)得到次數(shù)的集體盛會方顯得其隆重讓人留有念想。
讀沈老先生的文章,使我了解湘西,摯愛湘西。
讀后感湘行散記2
我想一個在桂林長大的人大約看《湘行散記》的話是很合適的,因為隱約可以找到自己家鄉(xiāng)的影子。雖然時代不同,背景有異,但是那樣的風土人情是很相似的,還聊可慰藉思鄉(xiāng)之情。
一般在行路的過程中總是乏味而枯燥的,但是沈從文卻在這樣的旅途中發(fā)現(xiàn)了景色的美,人性的美,并進行了對人心、對歷史的反思,那些字句就像先生這個人般,如水,浸潤了在重負之下總是浮躁的我的靈魂,像是撫愛稚子般用一種靜水流深的深沉,讓我的心也慢慢地靜了下來。想讓這樣一本書讓更多的人知道,因為我私心以為在浮世喧囂之中也許大家需要這樣一本書直扣自己的靈魂深處,而得到片刻的安寧。
“覺得故鄉(xiāng)山川風物如此美好,一般人民如此勤儉耐勞,并富于熱忱與藝術愛美心,地下所蘊藏又如此豐富,實寄無限希望與將來!
那些水路上,“四面是山,對面的高山逼近河邊,壁立拔峰,河水山峽中流去”,“山頭上長著小小竹子,長年翠色 ”,在一個行路歸鄉(xiāng)人的眼里映射出了安謐祥和的美。在寧靜的水鄉(xiāng),行路的方式不是乘車,而是行船。與水更近距離的接觸,這本身就別有一番詩意。在船上隨水飄飄蕩蕩,一下一下的搖蕩,心旌搖曳,助旅人編織美妙的幻夢。大約行人看著自己的家鄉(xiāng)總是會有不同的心情的。畢竟這是家鄉(xiāng)啊,熟悉而親切的家鄉(xiāng),是那個說起來會如數(shù)家珍,滔滔不絕的存在,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地方。所以總是會有“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情結吧?在描述完一段龍舟競渡的光景后,他刻畫這一帶的景色:“遇晴明天氣,白日西落,天上薄云由銀紅轉成灰紫。停泊崖下的小漁船,燒濕柴煮飯,炊煙受濕,平貼水面,如平攤一塊白席。綠頭水鳧三只五只,排陣略水飛去,消失在微茫煙波里,一切光景,靜美而略帶憂郁!边@些光景,隨意切割一段,點染在畫布上,就可成就一幅絕好的山水畫卷。就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樣,家鄉(xiāng)游子總是不吝贊美之詞,滿懷著深情與感動。
因為山川的阻隔,因為水的.柔和,山的巍峨,這里的人們也與外界相隔。他們具有與之不同的個性與風俗,他們質(zhì)樸、單純的可愛,從未算計人心,在各自的所在為己身的幸福而努力。他們的幸福也小小的,也不會摻雜著名或者利,只是為著各自真正的人生,在這一點上不知比著外面的人可愛聰明了幾倍。水手們有努力干活想回去與自己的相好過年,那些吊腳樓的女人們也只心里牽掛著各自的水手盼望著他們平安且心里想著自己,跟自己過年。多么小的愿望啊!因為著金錢 與肉體的交易,總是以為她們不曾付與真心?墒沁@里確實不同的,她們活在皮肉生涯中,卻也有著心尖尖上的人,為著他們將別的人距于心房之外。因為不是他,所以不行。沈從文對著這些吊腳樓的技女和水手的纏綿愛情總是懷著深深的悲憫,他們雖然有著愛情,卻也是不能長久在一起的。只那過年的幾天,他們可以像平常夫妻一樣,“雄雞宰殺后,把它向門角落拋去,只聽到翅膀撲地的聲音......又是叮嚀與眼淚,在一分長長的日子里有所期待,留在船上另一個放聲的辱罵催促著”,總是分開,廝守,又分開。但是我總以為有那幾天能夠如夫妻一樣生活幾天,關起門來,只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也是很好的,也該欣喜珍惜。
從文先生在這些散文里所表現(xiàn)的感情深沉真摯。從這些風物人情里顫抖著雙手去感觸人性、歷史的脈絡,那些文筆雖然很美,卻多少帶著些哀傷,傾注著對土地,對人民的熱愛。
看著《湘西散記》,行走在湘西山水之間,仿佛又感受到從文先生的悲歡喜怒,撒野抒情。那種美,那種哀傷,也只有他能夠如此飽滿的表達。而這,又豈是凡俗能及!
且行且歌,湘西邊地的歌者!
讀后感湘行散記3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了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隊伍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后,即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梢哉f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小學,但卻憑著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墒撬麖膩矶甲苑Q是是一個“鄉(xiāng)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一個群體里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于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里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fā)現(xiàn),她名雖似游行志記,卻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鄉(xiāng)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xiāng)散記,倒不于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那里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zhàn)亂且無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視角范圍里,就有那么多轉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戰(zhàn)亂里平靜的死去,卻不為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個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為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fā)現(xiàn)是沈人生經(jīng)歷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著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干著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讀后感《《湘行散記》讀后感》。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著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
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你情感會隨著沈一樣流淌,到最后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說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么。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著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于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感動得很!
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fā)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里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可以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讀后感湘行散記4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了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后,即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梢哉f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小學,但卻憑著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墒撬麖膩矶甲苑Q是是一個“鄉(xiāng)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群體里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于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里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fā)現(xiàn),她名雖似游行志記,卻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鄉(xiāng)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xiāng)散記,倒不于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那里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質(zhì)樸卻淪為技女的婦人。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zhàn)亂且無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視角范圍里,就有那么多轉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戰(zhàn)亂里平靜的死去,卻不為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個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為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fā)現(xiàn)是沈人生經(jīng)歷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著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干著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著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計的原因淪落為技女,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zhì)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你情感會隨著沈一樣流淌,到最后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說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么。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著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于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fā)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里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我恍然大悟,哦,原來父母做的,那些在我們看來不合理的事情,都有他的意義存在啊。
感情會褪色,會變質(zhì),而只有記憶不會變,多年以后,對他變感情不是你的錯,而不認識他就是你的錯。
讀后感湘行散記5
他追求湘西干凈純粹相融相合。上天,你為何要這樣無情,對待這樣一個無欲無求的文人?這是我讀《湘行散記》時一直在心中的謎團。
沈從文先生14歲時投身行伍,浪訪湘川黔邊境地區(qū),他一生還撰寫《邊城》《長河》,筆下勾勒人性美,生活美,這些故事原本基本上都發(fā)生在山重水復的湘西,樸實,平凡好似一層紗般的薄霧,蓋去作者的苦,也給故事本身披上朦朧美的面紗,從這個故事自身的唯一與獨特,加之作者創(chuàng)造的非凡,構造它。他對它情有獨鐘,除去自身對家鄉(xiāng)的深沉思念。沈從文先生談到自身說,自身從不遵循君子道德之路,唯有藝術家的探幽燭微的勇氣。他也就是憑這些對山、水、家鄉(xiāng),更是對湘的感情,好似無情地,被分割到另一個世界,他沒有其他想法,他只是向往世外的生活,看似“玩世不恭”。
沈先生啊,你為何這么“大費周章”呢?你把情寄放于山水之間,你不知名利,更不圖,你不曉政事,從古至今的文人們都面臨,甚至是面對這樣艱難的選擇。現(xiàn)在誕生核心價值觀,可你看看有多少人是真正領悟并做到。施蟄存先生說你身上還有著“茵漢”混血青年的某種潛在意識的'偶然奔放。這一個,我茅塞頓開,現(xiàn)在成天享樂追求幸福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這不是事與愿違嗎?沈從文先生至少有著清正,樂觀的品質(zhì),即使他看似貧困潦倒,他同樣高尚,他已經(jīng)與這個世界融合,這篇散文詮釋情感,沈從文先生從苦到幸福,是他與湘西、山水,更是家鄉(xiāng),坎坷人生的默契。
這樣的文人是唯一的,他能渡過他的坎坷人生。
淌的河水?林語堂說過,沒有什么目的心的閱讀最快樂。沈老的這本書恰如一副裝幀精美,引人入勝的水墨畫,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引領著我們進入一種清新淡雅的境界中去,忘情欣賞并不自覺地陶醉其中。不會帶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一切都是那地自然,生動。
沈老筆下的巖壁、石窟、碼頭、河流、水手、小船、落日、云影都微微地敷上一層閑適淡然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紙上行走。僅有黑白兩種主色,卻暈染出多層次的質(zhì)感。墨黑紙白,畫面澄明清澈,簡潔美麗。景物靈動,俊秀輕盈,宛如走入畫中,但又是那真實。
在《桃源與沅州》中,桃花、竹林、蘭芷、女子、游客、水手皆一一入得畫來?绰浠w散水月旁,人世幾多滄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頭望。沈老在淡墨輕描中,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自身的悲憫和反思?此铺幪幱兄洌瑓s又處處不留痕跡。任人目光在畫卷流離,思緒兀自在“留白”的藝術下慢慢沉淀。
蜿蜒流淌的河水是這副畫卷的主旋律。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鴨窠圍的夜》中那些“黛色如屋的大石頭”“高大壁立的山”“山頭上的小小竹子”“兩山剩余一抹深黑,賴天空微明為畫出一個輪廓”以及“兩岸高處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腳樓”,為我們展現(xiàn)一副月半彎,云墨染,竹枝流水相繾綣的美麗畫面。綠波粼粼青山高,船簾靜處歌聲輕,這不正是南唐畫家董源筆下的《江堤晚景》嗎?畫面清麗動人,使人“仿佛觸著這世界上一點東西,看明白這世界上一點東西,心里軟和得很”。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兑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鮮活動人的形象。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文中牛保和吊腳樓上的婦人,形象鮮明卻非虛非實,讓人沉醉在愛情的憧憬里仍對愛情有絲絲的隱憂。文末,“我站在河邊寒風中癡許久”,讓我覺得此情此景與豐子愷的那幅《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刻,一個背影,一彎新月,一曲飄蕩在風中的小曲兒便是十分心情。彼時,月光如水,天如水,人亦如水。
伴隨著畫卷的徐徐展開,幽幽墨香也陣陣升騰。這幅畫卷的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個片段都猶如一顆晶瑩透亮的珍珠,閃爍著熠熠的光芒。連接起來則是一串精美異常的項鏈,光彩奪目。打開又合上的是這本如畫卷般淡墨青嵐為一體的書集,打開卻合不上的是恣意馳騁的心緒!
讀后感湘行散記6
以為美是可以復制的,以為情感是可以移植的,殊不知沈大作家完了“心機”——唯美的湘西自然風光卻承載了難言的黯然:“當前從窗口入目的一切,瀟灑秀麗中帶點雄渾蒼茫氣概”作者如是說,從武陵過桃源湘西美得令人自醉,但作者的內(nèi)心卻“我在沉默中意見”,多少無奈與猜度:這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是被湘西的山水浸潤了,還是他改變了湘西山水的滋味?無從探究,只有一種內(nèi)心的澀澀流動……
可以肯定,作者是極度熱愛湘西這片熱土的:“這地方是個長潭的轉折處,兩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頭上長著小小竹子,長年翠色美逼人。這時節(jié)兩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賴天空微明為畫出一個輪廓”這樣的空靈之筆沒有真情實意斷難矯情書出鴨窠圍之夜的切切感受,這樣的光彩畫卷似的故土誰能棄置?然而字里行間還是隱隱淌著沈大家的愁緒,不忍嘆氣,卻又總忍不住鎖住眉頭,那些唯美風光里的人物讓他深深憂戚——一面是美得窒息的自然,一面是“丑”到極致的命運!
他從桃源出發(fā),經(jīng)辰州、瀘溪、保靖、茶峒到鳳凰,吊竹樓里淚與笑,困鎖舟上十日耳聞“一群精悍結實青年”的“生”與“死”,辰溪冷月下優(yōu)美險峻煤礦上的“壯舉”,滕回生堂的音容笑貌映著如今的滿目瘡痍……一切的種種讓沈從文無法在山喜水樂中笑逐顏開,湘西的唯美中蔓延彌散著種種的滄桑,郁積成一種文字的痛!
我無法洞悉文字背后的真面目,卻真切地陪著作者去注碼他的痛。痛著水手與吊腳樓女子的無奈與激情,痛著那個多情的水手那個多情的婦人那樣奢侈的情誼,命運的無常和生命的沉靜讓愛的毀滅隱憂顯得無需言喻;桃源與沅水曾經(jīng)被歷史命運注定的地方卻在“文明”與“墮落”的復合中一再迷惘;《箱子巖》、《滕回生堂的今昔》無言傾訴著湘西大地某塊不被理解的千年孤獨,是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改變成為墮落的起點,是該怕了保持現(xiàn)狀嗎?還是義無返顧橫沖直撞?此刻,作者落淚了,為這些千年過著的原始生活!此刻,他忍不住了直抒胸臆了:“盡管寫得是瑣細平凡人事的得失哀樂,其實對于他們的過去和當前,都懷著不易形諸筆墨的沉痛和隱憂,預感到他們明天的命運——即這么一種平凡卑微的生活也不容于維持下去,終將受一種來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勢能所摧殘。生命似異實同,結束于無可奈何情形中!
生命似異實同,結束于無可奈何情形中!一句鎖住了心中的憂傷,也道盡了生命的滄桑!
我無法洞悉沈大家的內(nèi)心,卻讀到了來自自我內(nèi)心深處的悲涼,這份悲涼源于那些活生生生命體的.無形“遁逃”與異化——那個戴水獺帽的朋友似乎“上進”了,不再不羈落拓,偶也附庸風雅,玩賞書畫了,卻終是對命運的點頭與俯首,但至少他還粗獷著!而那個愛惜鼻子的朋友終是相信了鼻子會帶來的好運,一度得意,北伐后卻是那么正點地橢圓了,“只因天亮后我想去楊姓韓姓朋友的墳山走走,他彷佛吃了一驚,趕忙后退一步……我在故鄉(xiāng)住了三天,這個很可愛的朋友,果然不再同我見面。”這樣的筆觸很克制,卻手術刀一般剝開了他人生理想殆盡后的生存哲學:茍且于社會的罅隙中,不偏不倚!與之相比,那個十幾歲的小豹子“……咕咕笑將起來,原來昨天上岸買菜時,把那軍人的嘴巴打歪……”這樣的“魯莽”卻已是難有的活生生,作者最后寫道“我方明白他昨天上岸買菜去了許久的理由”,這樣的敘述多多少少是一種溫暖的寬宥!
湘西的唯美在慢慢滄桑,那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感在沈從文的文字里述說著人的尊嚴,翻騰著命運的不安……
而我,只能拙劣注碼,騰出一只手在文字里慢慢滄桑!
讀后感湘行散記7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了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后,即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說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小學,但卻憑著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墒巧驈奈膹膩矶甲苑Q是是一個“鄉(xiāng)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群體里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于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里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fā)現(xiàn),她名雖似游行志記,卻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鄉(xiāng)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xiāng)散記,倒不于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那里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質(zhì)樸卻淪為交際女的婦人。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zhàn)亂且無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視角范圍里,就有那么多轉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戰(zhàn)亂里平靜的死去,卻不為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個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為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fā)現(xiàn)是沈人生經(jīng)歷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著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干著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著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計的原因淪落為交際女,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zhì)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你情感會隨著沈一樣流淌,到最后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沈從文沒有將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為沈從文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說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沈從文也無力去做什么。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沈從文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著而應有的一份努力。沈從文們在沈從文們那份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于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fā)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里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讀后感湘行散記】相關文章: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12-09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精選20篇)06-14
《湘行散記》讀書筆記(通用13篇)06-14
沈從文《湘行散記》讀書筆記(通用31篇)06-15
沈從文《湘行散記》讀書筆記(通用16篇)06-11
湘行散記讀后感01-10
《湘行散記》讀后感01-19
《湘行散記》讀后感04-29
湘行散記讀后感03-23
《湘行散記》讀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