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月二龍?zhí)ь^的文化與歷史由來常識
導讀:二月二這個節(jié)日民間也叫“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龍頭節(jié)”,各地有“祭龍神”“剃龍頭”“引錢龍”等風俗,這些節(jié)日的內(nèi)容,蘊含了中國人純樸美好的新年愿望,
二月二龍?zhí)ь^的文化與歷史由來常識
。以下是由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二月二龍?zhí)ь^的文化與歷史由來常識,歡迎參考閱讀。文化由來
民諺曰:“二月二,龍?zhí)ь^。”農(nóng)歷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節(jié)氣之一的驚蟄。據(jù)說經(jīng)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
所以古人稱農(nóng)歷二月初二為春龍節(jié),又叫龍頭節(jié)或青龍節(jié)。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吨腥A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
所以我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龍?zhí)ь^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jié)日了,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實際上“二月二,龍?zhí)ь^”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jié)。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故稱“龍?zhí)ь^”。二月二
歷史由來
二月二春龍節(jié)由來已久。二月二祭龍神,民間還有個傳說。很久以前,陜西關中大旱,連年無雨。在臨潼驪山之東的馬額塬上有個小山村,村里有個小伙子叫水生。他見天旱,便設法四處找水。
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頭村,聽一位老伯講了這樣的話:“關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曉。曾命東海龍王的孫子前去播雨?蛇@小龍到了關中卻一頭竄到龍河里,把播雨大事給忘了。”水生問:“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說:“必須弄到一根降龍木才行。”水生經(jīng)過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降龍木,制服了小龍。只見小龍?zhí)ь^騰空而起,直沖九霄,霎時烏云翻滾,雷聲大作,嘩嘩地下起了大雨。
為了紀念這“龍?zhí)ь^”的日子,人們規(guī)定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為“春龍節(jié)”。留下許多風俗。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中云:“二月引龍,熏百蟲。……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明宮史》載:“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歲時記》中也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zhí)ь^。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食面者謂之龍須面。
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其中一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80年代中葉,在豫北一帶還保留著吃黍米的風俗。
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要煎黍米糕,群眾稱之年糕,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胡須燒著了。”中午皆吃“老龍布蛋”。即玉米蛻皮俗稱玉黍米加面條。
其實,人們關心“龍?zhí)ь^”用各種形式進行紀念,根本原因是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關系。正如這首民謠所云:“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因為二月正是農(nóng)作物播種的季節(jié)。在科學不發(fā)達的時代,百姓們通過各種紀念活動,寄托了祈龍賜福、保佑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強烈愿望。
民間一首打油詩
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滿朝大臣都參加春耕生產(chǎn),足見春耕不誤農(nóng)時之重要。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zhí)ь^日,亦稱春龍節(jié)。在南方叫踏青節(jié),古稱挑菜節(jié)。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資料共享平臺
《二月二龍?zhí)ь^的文化與歷史由來常識》(http://www.shangyepx.com)。據(jù)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nóng)業(yè)節(jié)氣有關。龍?zhí)ь^的原因
為什么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因為農(nóng)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jié),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蘇、草木萌動,農(nóng)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
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節(jié)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么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xiàn)降雨的目的。
為什么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于驚墊前后,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zhí)ь^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zhí)ь^”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然而對于 “龍?zhí)ь^”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恒星之間的周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這個圓分為二十八個等分,形成28個區(qū)間,稱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
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二十八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每個方位便有七個宿。對這二十八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
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征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后也看不見它們。至二月初,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
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zhí)ь^!墩f文解字》在解釋“龍”字時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都是指這蒼龍7宿在天空的隱現(xiàn)變化,并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時期,角宿開始出現(xiàn)在天空,東方蒼龍初露頭角,即是龍?zhí)ь^。
"龍?zhí)ь^"的歷史發(fā)展
中國遠古對龍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續(xù)下來,把龍視為管雨水的動物神越來越明確,所以《左傳》桓公五年說:“龍現(xiàn)而雩”,是說驚蟄以后龍就要出現(xiàn)了,這時要舉行祈求降雨的祭祀。
戰(zhàn)國時的地理、神話著作《山海經(jīng)》中也說,應龍居處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燭龍“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也就是經(jīng)常招來風雨。
由于想象中的龍能騰云駕霧,于是迷信龍能給人帶來祥瑞,來到人間便可以化身為帝王天子,以致把皇帝稱為真龍?zhí)熳。直接借助龍的形象舉行求雨活動的最早記載,見于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書中提到舞龍求雨的活動。在漢代畫像石上也刻有“戲龍”的舞蹈場面。這些都可以看作后世耍龍燈的濫觴。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宋代宮廷在這一天也有專門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jù)猜的結果,有賞有罰。
這一活動既是“嘗鮮兒”,又有娛樂,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不過,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并沒有和“龍?zhí)ь^”聯(lián)系在一起。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zhí)ь^”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zhí)ь^”。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傊家札報w部位命名。
【二月二龍?zhí)ь^的文化與歷史由來常識】相關文章:
關于二月二龍?zhí)ь^的由來及習俗09-08
二月二龍?zhí)ь^是哪天07-04
2022年二月二龍?zhí)ь^是哪天06-21
二月二龍?zhí)ь^是堯王的誕辰06-14
二月二龍?zhí)ь^日祝福賀詞09-20
元宵燈節(jié)的由來常識06-17
歷史常識08-28
最全的英語文化小常識06-22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