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孔子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等一直影響著我們,大家想要了解他?想要知道他的小故事嗎?unjs小編今天就為大家?guī)碚鎸嵉目鬃拥墓适,歡迎閱讀,
真實的孔子的故事
。故事一:孔子學琴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大約在公元前496年離開魯國到了衛(wèi)國,在衛(wèi)國他得知師襄是一位杰出的音樂家,便拜師襄為師學習彈奏古琴。
師襄是春秋時期一位古琴演奏家,其時為衛(wèi)國的樂官。見孔子來跟他學琴,很是高興,他就教了孔子一首名為 《文王操》的曲子。過了些時日,師襄聽了孔子的彈奏就對他說:“你可以彈別的曲子了”(“夫子可以進矣,’),而孔子卻認為自己沒有掌握樂曲發(fā)展的邏輯性 (“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要求繼續(xù)彈奏《文王操》。又過了些時日師襄對孔子說:“你可以彈別的曲子了”,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掌握樂曲的意境 (“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還要更深刻地理解樂曲的意境……
就這樣,孔子反復彈奏而一絲不茍,不斷加深理解,至到掌握了樂曲的內涵——是一首歌頌周文王的樂曲。而師襄也知道孔子的為人和嚴謹的治學精神,深知他學什么都要習焉不察,學而不厭和執(zhí)著的追求,故采用啟發(fā)式的循循善誘,使孔子發(fā)揮主動精神,能在實踐(彈奏)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而不斷地進取。
一 “教”一 “學”可謂配合默契。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琴藝求精。
故事二:孔子勸和
過去,有兩個道學先生。一天兩人相遇,三句話一說,就爭論起來,各自認為自己是真道學,罵對方是假道學;ゲ幌嘧,爭論不下。于是,就去找孔子裁判。孔子見他倆來了,連忙下階來,深深一鞠躬,說:“你們學理很大,何必一定相同?兩位老先生都是真正的'道學,孔子素來很敬仰,哪里有假的呢?”
兩人一聽,都歡天喜地地走了。弟子們問孔子說:“先生為什么把這兩個家伙捧得這樣高呢?”孔子說:“這種人只要哄得他走,就夠了,惹他做什么呢?
故事三:孔子行禮
傳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云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于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
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
“你行大禮干什么呢?”母親問他。
“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在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丘的舉止確實是不同凡響的。
故事四:評贖奴隸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guī)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后,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后,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
資料共享平臺
《真實的孔子的故事》(http://www.shangyepx.com)。孔子知道后,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被贖出來。這個人回來后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后,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故事五:落水救人
有一個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為救了人之后,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故事六:孔子勸頑童
摘孔子和眾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講學,見前面有兩個頑童坐在路中間頑耍,子貢趕緊停住車,大聲嚷道:“你這兩個頑童快讓路,這是孔夫子的車!”孔子連忙喝住子貢,下車對頑童客客氣氣地說:“我們有要事在身,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
一個頑童問:“你們有什么要事呀?”
孔子捋須笑答:“周游列國,講學傳道。”
另一個頑童接口說:“那你這個老先生一定有套本事和才學了?”
故事七: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子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鬃涌嗫嗟木毩撕芏嗳兆,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于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于是,反復的鉆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師襄子,直到現在,孔子的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仍是我們的座右銘。
故事八:實驗欹器
《荀子·宥坐》記載“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鬃訂栍谑貜R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日: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樣,勸說、勉勵的意思,坐同座。古時候的人沒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前面是案幾。常用的物品放在右邊,所以,座位右邊是經常關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銘。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個特點:空虛時只能歪斜地放著,即“虛則欹”;當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擺放,就是“中則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滿,水太多了,它又會自動側翻倒,把水都倒了出來,這就是“滿則覆”。欹器是對它的俗稱,當人們利用它的特性賦予了文化內涵后,又送它一個雅號叫宥坐。
孔子博聞多識,他在魯桓公廟雖然第一次見到宥坐,卻早已知道它的特點,且立即讓學生當場實驗和講解施教。這件事不僅反映出孔子知識淵博,同時映了孔子重視實踐教育,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真實的孔子的故事】相關文章:
1.孔子的故事
2.孔子的小故事
3.最全的孔子故事
5.學雷鋒的真實故事
6.孔子改錯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