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貴族的詞語解釋
詞語(words and expressions),是詞和短語的合稱,包括詞(含單詞、合成詞)和詞組(又稱短語),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單元。新詞典詞語豐富,信息量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貴族的詞語解釋,希望大家喜歡。
拼音
貴族guì zú
[釋義]: (名)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以及現(xiàn)代君主國家里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享有特權。 [構成] 并列式:貴(族 [例句] ~文學。(作定語)
貴族,最初指的封建社會中,因權力、財產(chǎn)高于其他階級而形成的上層階級,包括軍事貴族、世俗貴族、宗教貴族。經(jīng)過演變,貴族制度在一些國家延續(xù)下來,形成了穩(wěn)定的貴族階級。
外文名:
Noble, Nobility, Nobleman, Patrician
別名:
士族;地主階級;權貴豪門
反義詞
平民、庶民
英文翻譯
noble; nobleman; aristocrat; nobility; aristocracy;patrician
基本解釋
(1) 權貴的家族。多指帝王的內(nèi)外親族,或中央或地方的大豪族。
(2) 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以及現(xiàn)代君主國家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有特殊權位或世襲權位。
引證解釋
(1)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中享有政治、經(jīng)濟特權的階層。在封建社會,指具有世襲爵位和領地的各級封建主,主要是皇室的宗族子弟和功臣。亦指顯貴的世家大族。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華宗貴族,蕃王之中,必有應斯舉者!
《晉書·文苑傳·王沉》:“多士豐於貴族,爵命不出閨庭!
唐羅隱《中元甲子以辛丑駕幸蜀》詩之四:“靜憐貴族謀身易,危惜 文皇 創(chuàng)業(yè)難。”
羅惇曧 《庚子國變記》:“有達官貴族,被驅(qū)遣負尸,不順則鞭之!
(2) 泛指社會上享有特權的階層。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
“我們跟國民黨相反,他們是以一個貴族的姿態(tài)、老爺派頭在人民中出現(xiàn),我們是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tài)在人民中出現(xiàn)!
這是1958年9月毛澤東在第十五次最高國務會議上講過的一句話。在約兩年前,即1956年11月舉行的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從另一角度表述過相同的意思。
“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說革掉很好,應當革掉!
在毛澤東的語錄中,這兩句不算很著名,卻非常重要,因為它反映的是毛澤東建國后的思考和實踐中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反對官僚主義,防止先鋒黨的蛻變。
(3) 對他人宗族的敬稱。
唐李商隱《祭徐姊夫文》:“始者仲姊有行,獲托貴族!
《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浩 啟女子曰:‘貴族誰家?何因至此?’”
《紅樓夢》第一二○回:“ 士隱 嘆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貴族之女,俱屬從情天孽海而來!
政治學含義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由于地理環(huán)境差異,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階級制度。如中國的封爵制度、日本皇室、朝鮮的兩班、印度的種姓制度。
中國自周代施行諸侯封建制度,其類同于西方貴族制!抖Y記·王制》曰: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碧熳訛橥酰螺犞T侯。諸侯下轄卿大夫,如晉國六卿中的韓氏、趙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等。秦漢實行郡縣制之后,為安撫改朝換代之功臣,仍時有分封之舉,然已不如商周之系統(tǒng)。
日本的貴族封建制度亦久。如大名即地方之貴族,有權分封土地及享有資源,自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日本效法英制五等貴族系統(tǒng),使原來貴族能在君主立憲下的上議會有一席之地。此一貴族制在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后取消。
西方
西方的早期貴族
德國大公的貴族家徽
古羅馬時期,貴族是享有特權的公民。他們和平民階級相對立、形成特權階級的公民家庭集團。在公元前400年之前,貴族曾壟斷一切官職和圣職。羅馬皇帝必須是貴族出身。貴族免服兵役。4世紀以后,貴族逐漸演變成非世襲的榮譽頭銜。貴族同其他階級的最明顯區(qū)別是擁有爵位但是爵位可能是世襲的,也可能是非世襲的。
西方貴族制度
最初的貴族由封建社會的軍事貴族發(fā)展而來的。起初,騎士宣誓效忠自己的領主并為其作戰(zhàn)以換取土地。封建社會軍事技術革命中,滑膛槍的發(fā)明逐漸解除了貴族對軍隊的私有控制。
一個人的貴族身份可以源自繼承,也可以源于戰(zhàn)功!百F族”這一稱號最普遍和嚴格的涵義中,“杰出”的特質(zhì)是具有繼承性的。比如說,除非被明確剝奪了貴族特權,貴族的合法繼承人 (在一些社會中被限定為男子) 依然是貴族。在這方面,“貴族”不同于“英國貴族”:后者只由家族的單一成員繼承。aristocrat 和aristocracy是對位列貴族的人或家族的不太正式的稱呼。它們?nèi)狈蓞^(qū)分性,比如在世襲金字塔頂端的小圈子里游蕩的英國貴族年輕的兄弟姐妹(甚至也許是兒童自封的VIP),也被認為是aristocrats,“藍血”是貴族出身的英國式表達。它可能是指那個圈子里人的纖弱的、蒼白的皮膚——藍色的血管更容易通過皮膚看到,也可能是對上層社會普遍存在的銀中毒的描述。銀中毒會導致永久性的皮膚變藍,由過量攝入銀元素引起,銀在當時曾經(jīng)被廣泛應用作餐具和藥物元素。
在現(xiàn)代貴族占主導地位的國家,資產(chǎn)階級逐漸成長為權利階級;富有的城市商人往往比鄉(xiāng)村小貴族更具影響力。在法國,有影響力的高級資產(chǎn)階級,從國王處獲得貴族頭銜。
法國大革命前最后幾年的復辟中,舊貴族試圖捍衛(wèi)他們的特權,他們在能證明自家具有足夠貴族“quartiers” (法語 quartiers de noblesse)的人中間宣揚騎士精神。即他們來自那些軍事貴族的舊貴族家庭,舊貴族家庭可以確定他們自己的父系徽章,另一方面就可以說明他們不是那些原本是資產(chǎn)階級的新晉貴族。
貴族會被要求提供展示seize quartiers (16 quarterings) 甚至 trente-deux quartiers (32 quarterings)以分別表明上數(shù)五代(到曾曾祖)或六代(曾曾曾祖)的所有血緣關系的族譜證明貴族身世。
貴族控制著資源,比如食物、金錢、普通人和勞動力,并且可以在他們中間履行宗教、政治權利。有趣的是,貴族有時候擁有土地封邑權,這可以表現(xiàn)在命名上。舉個例子,名字中的Earl of Chesterfield彰顯財富,Earl Cairns就為名字創(chuàng)立的。然而,所有這些都不是必須的,很多時候,貴族僅與社會榮譽和特定的社會特權相關。后者的一個例子就是Polishszlachta。
在現(xiàn)代社會,擁有特殊權利的世襲觀念在西方社會逐漸與現(xiàn)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美國的締造者就反對任何可能助長貴族的事物;法國大革命取消了貴族并剝奪了他們的權利(盡管拿破侖一世和拿破侖三世回復了某些貴族頭銜,它們更大意義上是榮譽性質(zhì)的)。
中世紀為一個典型的貴族統(tǒng)治時期,貴族是維持統(tǒng)治的階級結構,無論是否長官都有統(tǒng)治權,并隨早、中、晚期不斷變化。
早期人們不注重譜系,因為是民族與羅馬的混容時期,是重視現(xiàn)有勢力和土地;中期,社會基本定型,人們開始注重譜系,強調(diào)封號,看重出身,貴族集團也于此時形成,成為一個封閉的團體;到晚期,因為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和社會上成分的流動增加,也開始有平民的上層加入貴族行列,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有封號而無土地的破落貴族。
貴族起源
15世紀意大大利的 Nobleman
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學者布洛克認為羅馬的原貴族隨著帝國消亡而消失,而蠻方貴族沒有形成;十二世紀之后才開始出現(xiàn)貴族,其典型特征為騎士階層開始正式出現(xiàn),即騎士等于貴族。但后來的學者通過考察,對以上說法不認同,日爾曼大舉入侵后,羅馬貴族沒有真正消亡,與后來蠻邦上層結合為一體,中世紀前期就已經(jīng)有貴族,到了后期貴族和騎士有所融合,但兩者之間也有區(qū)別,直到和平時期,騎士的軍事功能削弱和,兩者才合為一體。
十二、十三世紀后,隨著貴族和騎士融合,開始形成明確的貴族之間等級,要成為貴族必須成為騎士,等級性和集團性明顯。騎士必須是騎士的后裔,這種差距和其他階層的集團拉大,使得貴族具有了明顯的封閉性,且分出了不同的等級,表現(xiàn)出不同的權勢。
貴族姓氏標志
西方貴族的姓氏標志在名與姓之間。
“德”(de)是法國貴族或舊家的標志,如法國著名寓言詩人讓·德·拉封丹就是貴族家庭出身。
“堂”(Don,一譯唐)是西班牙貴族姓氏的標志,如拜倫《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
“廖”(liao)是英國貴族的標志,如莎士比亞的中學教師修斯·廖·薩爾就是貴族出身。
“馮”(von)則是德國和奧地利封建貴族姓氏的標志,如歌德筆下的騎士葛茲·馮·伯利欣根。
【貴族的詞語解釋】相關文章:
的是詞語解釋10-12
枷鎖詞語解釋10-28
僵硬詞語解釋11-18
靈位詞語解釋11-19
困難詞語解釋04-03
旖旎詞語解釋04-25
正面詞語解釋03-11
隕落的詞語解釋02-03
整頓詞語解釋11-17
正派詞語解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