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了解云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
2.使幼兒初步了解云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
3.培養(yǎng)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多變的云
2.幼兒用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室外)
1.小朋友,你們看看天上的云,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讓幼兒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觀察:云會不會移動?怎樣移動?
想一想,云為什么會移動?
二、展開(室內)
1.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云。
。1)云會不會變成其它的'樣子?
。2)你有沒有見過別的云?是什么樣的?是什么時候見到的?
2.通過課件,認識各種云
。1)討論: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云呢?
(向幼兒介紹不同的云是和天氣有關系的)
。2)多變的云
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分別說說,云像什么?
卷云
多云
陰云
烏云
火焰云
彩虹
云海等
3.討論云為什么會變
。ㄏ蛴變航榻B天上下雨就是云變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變成的)
三、結束
繪畫:我眼中的云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畫出自己喜歡的云。
活動延伸
回家和家人一起討論有關云的自然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測量植物的高度,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2、發(fā)展與同伴合作、協(xié)商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孩子自己種植的`種子發(fā)芽
2、各種自然測量工具(紙條、回行針、尺、繩子、筆、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一、哪盆植物長得高? ――激發(fā)測量興趣
1、自然角里的種子發(fā)芽了,現在哪盆植物長得最高?哪盆第二高?那盆第三高?它們之間相差多少呢?
2、我們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們猜測的結果是否正確?
二、有什么可以用來測量?――尋找非標準單位測量工具。
1、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測量?(鼓勵幼兒尋找各種自然測量工具)
2、討論我們該如何測量?(學習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3、自由選擇組合四人小組(共同協(xié)商、測量、記錄)。
4、交流:你們是怎么量的?(用什么工具,如何量,碰到了什么困難,最后怎么解決?)量出來植物有多高?
三、用尺子量大家才知道――學習用標準單位測量。
1、不同的測量工具怎么比較?
2、介紹標準的測量單位――尺子,嘗試用尺子測量。
四、活動延伸:
1、量一量幼兒園的香樟樹有多高?多粗?
2、過一段時間再來測量,看看植物還會不會長高,又長高了多少?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3
活動目標:
1.探究聲音在管狀物體里傳播的現象。
2.感受聲音傳播這一科學現象的神奇,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多段塑料管子、多個塑料彎頭、可以塞進塑料管子的布頭若干。
2.《聲音傳播》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用一根塑料管子做“傳聲筒”,兩人一組玩?zhèn)鬟f“悄悄話”的游戲:請出聲筒口的幼兒輕輕說話,看聽筒口的幼兒是否能聽清楚。
2.引導幼兒兩人合作拼出不同長短、不同形狀的傳聲筒,兩人一組玩?zhèn)鬟f“悄悄話”的游戲,一人在一端輕輕說話,一人在出口處傾聽,試一試兩個傳聲筒都能聽見聲音嗎?傳出的聲音是否一樣大?
3.引導幼兒幾人合作拼出有多個聽筒的傳聲筒,組織幼兒玩多人“打電話”游戲。
(1)制作有一個說話口,兩個同樣長短聽筒的傳聲筒,三人一組做游戲。聽筒口的兩個孩子一段時間后互換位置,聽聽兩個聽筒口的聲音是否一樣大、一樣清晰。
(2)制作有一個說話口,三個同樣長短聽筒的傳聲筒,四人一組做游戲。聽筒口的三個孩子一段時間后互換位置,聽聽三個聽筒口的聲音是否一樣大、一樣清晰。
4.引導幼兒在塑料管里塞上布條,比較塞上布條和不塞布條的塑料管在傳聲上有什么不同。
5.通過觀看教學掛圖或課件,了解生活中通過管道擴音的例子,如用擴音喇叭說話、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跳動等。
活動延伸:
可在幼兒園走廊里安裝較長的`傳聲筒。
活動反思: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4
設計意圖:
五彩的彩泥是幼兒喜歡的手工材料之一,經過他們的擺弄,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稚趣盎然、神采奕奕、千姿百態(tài)的作品,給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有一天,一個孩子問我:“老師彩泥怎么來的?”這小小的問題引起了一群孩子的好奇,激起了他們探索的欲望。于是我決定引領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自己配制彩泥。
活動目標:
1、能用各種方法探究配制彩泥的秘密。
2、嘗試做簡單的.實驗記錄。
3、樂意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水彩顏料、面粉、水、蔥、芝麻、豆類等配方材料以及毛巾、盤子、筆、兩張事先畫好配方的表格、記錄紙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問題導入法: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團彩泥)
這團彩泥是我自己配方后制成的,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用多種方法配制彩泥
1)幼兒實驗前教師先介紹配方表格記錄紙
表格上畫有許多材料(同文字相配),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請在表格的相應位置打“∨”。
2)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方法開始配制彩泥。教師巡回指導,觀察每個幼兒配制的情況,并做好記錄。
3)實驗結束,請每個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記錄。
4)幼兒相互交流自制彩泥的心得,并交流配方:
(1)、幼兒介紹配制成功的配方(展示成功記錄表)
(2)、幼兒介紹配制失敗的配方(展示成功記錄表)
(3)、共同尋找失敗的原因(成功和失敗的表格進行比較)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用各種方法配制彩泥
1、每個幼兒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重新配制彩泥。教師巡回指導,觀察每個幼兒配制情況,并在第二張記錄紙上做好記錄。
2、實驗結束,請每個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記錄。
3、展示彩泥配制成功的記錄表2,彩泥配制失敗的記錄表2。
4、幼兒對記錄表進行比較交流。
四、延伸活動
1、彩泥配制成功的幼兒進行手工活動創(chuàng)作。
2、個別創(chuàng)作失敗的幼兒允許他們再次嘗試,從種感受配方的秘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5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fā)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系。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同形狀的瓶子、石子、細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吧。那誰來告訴我: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請幾個幼兒交流,注意語言的完整性:烏鴉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過渡:對呀,故事里的烏鴉真聰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兒實驗探索,并記錄
(一)用石子進行第一次實驗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師這里就有兩個裝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水位線、水的顏色不同、水不一樣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進去,烏鴉能喝到水嗎?(幼兒猜測)
3、有的小朋友說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說都不能喝到,還有的小朋友說一個能喝到,一個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樣的呢?請我們小朋友呆會自己去試一下。試了以后要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出示記錄紙)那我們怎樣來記錄呢?(幼兒討論)
5、四個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個瓶子,操作完把結果記錄下來,拿到紅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這邊,藍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那邊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
6、幼兒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發(fā)現了什么?
8、你們都發(fā)現了:在藍水里加了石子,水到達了水位線,而在紅水里加了石子,水沒能到達水位線。同樣是加了石子,為什么結果不同呢?
9、小結:原來烏鴉能否喝到水與原來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關系的。
過渡:那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紅水呢?是嗎?老師在那邊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瓶子,和剛才是一樣多的紅水,我們換一種材料——沙子再來試一下,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進行第二次實驗
1、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同樣也要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操作
3、交流:你在紅水瓶子里加了沙子,發(fā)現了什么?
4、哇,烏鴉終于喝到了紅水。咦,為什么一樣多的紅水,加了石子沒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兩瓶比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較大,它們之間的縫隙也大,而水很調皮就喜歡鉆到下面的縫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較細,它們的縫隙很小,水不能再調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動結束
1、總結:今天通過我們小朋友自己實驗,知道了烏鴉能喝到水,除了與原來瓶子里水的多少有關系,還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系。
2、延伸:其實這里面還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還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關系,我們小朋友下課后再去試一下。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們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么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只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后,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于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請大家?guī)蜑貘f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眱煞昼姾,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薄鞍哑孔哟蚱粕喜,就能喝到了!薄鞍哑孔犹叩,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于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6
設計思路
對應,指兩種事物在性質、作用、位置、數量等方面的相應關系。對應是幼兒數學活動中重要的認知形式。對應關系的建立,可為幼兒建立數概念、學習計數以及建立空間概念等做好準備。小班幼兒對應的發(fā)展目標是“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它包含兩個層面的要求:第一,能在事物類概念的基礎上,發(fā)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發(fā)現對應關系;第二,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排列,比較發(fā)現物體量的多少。針對這一目標,我設計了本次小班數學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對應既是認識物體間關系的手段,也是比較物體數量多少的方法,所以它既是活動重點,也是活動難點。
小班幼兒對5以內的數量關系、物體簡單的排列(橫排、豎排)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相關事物(小狗與骨頭,小貓與魚等)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為本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本次活動中,我用簡短的兒歌創(chuàng)設了“小熊請客”的故事情境,并用小班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形象及其愛吃的食物建立對應關系,有效激發(fā)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兩組事物間的對應關系。
2.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多少。
3.愿意參加數學活動,初步養(yǎng)成從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習慣。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初步了解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分別是什么。
2.材料準備:展示臺,背景圖,小動物及對應食物的操作圖卡,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傾聽兒歌,觀察畫面,在游戲情境中初步建立物體的類概念。
1.教師朗誦兒歌,以“小熊請客”的游戲情境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家里請客,我們到它家里去,唱歌跳舞真快樂。
師:老師剛才說到的小動物是誰?它要干什么?
2.集體觀察畫面,分辨客人和主人。
(1)教師出示背景圖(見圖1),幼兒自由觀察畫面,找出小熊的客人有哪些。
師:小熊請的客人都是誰呢?請大家在畫面上找一找。
(2)集體交流,分辨客人與主人,初步建立類概念。
師:我們一起來說說,小熊的客人都有誰。
教師隨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師: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來這些是客人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手指圖片進行總結,幫助幼兒建立“主人”和“客人”的類概念。
3.觀察畫面,感知動物與食物的不同類別。
(1)幼兒自由觀察背景圖2,分辨食物。
師:客人來了,小熊給客人準備了豐富的食物。我們仔細找一找,小熊都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2)同伴間相互交流。
師:請你跟好朋友一起說說,小熊準備了哪些好吃的。
(3)集體交流,建立“動物”與“食物”的類概念。
教師手指圖片進行總結,幫助幼兒建立“動物”與“食物”的類概念。
二、操作材料,進一步感知物體之間的聯(lián)系,體驗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1.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熊家來了這么多的客人,還有這么多好吃的食物。要為每位客人安排一樣它最喜歡吃的食物,該怎么安排呢?
2.教師借助教具演示,講解操作要求。
師:我們可以把小動物排成一排,看看每個小動物最喜歡吃什么食物,把它最喜歡吃的食物放在小動物的`下邊或旁邊。
3.幼兒自主操作學具,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注意培養(yǎng)幼兒從左往右排列物品的操作習慣。
三、交流操作結果,師幼共同梳理一一對應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1.在展示臺上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師:你是怎么給小動物安排食物的?請到前面來演示給大家看。
2.教師針對幼兒不同的操作情況,給予反饋和指導。
(幼兒操作大體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圖片位置、對應關系毫無規(guī)律地擺放;第二層次:圖片能兩兩對應擺放,但動物與食物無聯(lián)系;第三層次:圖片能兩兩對應擺放,但動物與食物對應時出現個別錯誤;第四層次:每只動物對應著擺放食物或每種食物對應著擺放動物。)
四、觀察操作結果,比較物體多1、少1的數量關系。
師:大家在給小動物安排食物時發(fā)現了什么?動物和食物的數量一樣多嗎?什么多,什么少?多幾個,少幾個?
五、連線操作,進一步感知一一對應及多1、少1的數量關系,并嘗試解決問題。
1.教師演示操作方法。
師:我們幫小動物分別找到了好吃的,現在我們要把這個食譜記下來。誰最喜歡吃什么,我們就用線條把動物和食物連在一起。
教師在展示臺上用操作圖卡和油畫棒示范。
2.幼兒操作。
3.集體討論,并嘗試解決問題。
師:小熊沒有食物,怎么辦呢?怎樣才能讓小動物和食物的數量變得一樣多?(添上一種食物或去掉一種小動物)
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活動選自語言《小熊請客》。教學時,發(fā)現內容雖然有些簡單,但孩子通過觀看課件的形式,興趣還是挺高的,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設計故事情景,同時用角色語言進行配音。然后讓幼兒學習故事里小動物的禮貌、禮儀,培養(yǎng)孩子從小養(yǎng)成講禮貌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老師首先應該明確:準備教具材料目的是讓幼兒觀察畫面,根據畫面所傳達的信息來學故事,那么幼兒在聽、看故事時應該在符合故事大意的基礎上,來理解禮貌的好處。至于故事內容通過課件就可以了解。如何讓孩子學會懂禮貌呢?這就需要老師適時引導、鼓勵孩子能夠自己說。
這個故事比較簡單,很多重復的話,幼兒一學就會。應該讓寶寶以角色的形式,把故事中的禮貌用語表演出來,這樣就達到了教學目的。在做這些活動時,教師可以先選出幾個膽大的孩子來模仿,當眾教給他們如何表現更好些!托班孩子小,在選擇角色時需要老師及時的指導,比如:有喜歡熊貓的都站起來學熊貓,然后讓他們模仿小熊的語氣去說話等。在我的教學準備中,事先安排了讓幼兒動手操作,去給好朋友送食物,但由于我的緊張、疏忽造成了遺漏。
總的來說,十幾分鐘的課,既要突出重點又能充分發(fā)揮孩子積極主動性,是有些難度的,所以對教學活動中對教材和教學對象要掌握好,重難點和孩子的認知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數。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7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能夠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與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
3.體驗用肢體語言演繹小麥生長過程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利用各種感官區(qū)分麥制品食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小麥的各部分名稱。
物質準備
課件;音樂;米飯、花卷、貼餅子、豆腐四種食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開火車》引入。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探索號”列車的列車長,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開往麥田,探索小麥的一生,你們愿意跟我一起去嗎?
二、基本部分:
。ㄒ唬┱勗拰搿
教師:上周李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觀察了我們一起種植的小麥,發(fā)現在屋里種的和在外面種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小朋友們也說了很多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那我們現在到達了麥田農場,你們想看一看小麥是怎樣生長的嗎?
(二)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看一看:播放視頻,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說一說: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小麥是怎樣生長的?經過了哪些過程?
3.演一演:肢體演繹《我是一粒小麥種》。
(1)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
(2)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用肢體動作模擬種子生長過程。
(三)了解小麥的用途。
1.提問:農民伯伯收下麥子后都去哪了呢?
2.帶領幼兒認識面粉和面食。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ㄋ模┠軌騾^(qū)分麥制品食物。
1.猜想:教師出示食堂制作的米飯、花卷、窩頭、豆腐四種食物,請幼兒猜一猜誰是由小麥制成的,并用投票的方式每個幼兒將四種食物貼到對應的農作物(小麥、水稻、大豆、玉米)旁。
2.驗證: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區(qū)分這些食物(看、聞、摸、嘗)。
3.游戲:農民伯伯找小麥。
。1)老師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小朋友們自由選擇頭飾當饅頭、面條、餅干、豆腐、腐竹、大米粥、爆米花等食物。農民伯伯說:“我辛勤勞作的小麥被制作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們都變樣了,哪些是我種植的小麥呀?”幼兒說:“我是xx,我是您種植的小麥。”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農民伯伯,找一找哪些是自己辛苦種植的小麥。
4.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食物是由不同的農作物制成的,小朋友們還學會了用各種方法來區(qū)分麥制品食物和其他農作物制作的食物,那今天的午飯和晚飯,孫老師要考考你們,會讓你們說一說飯菜里有沒有今天學習的這四種農作物。
三、結束部分:
。ㄒ唬┒脨巯ЪZ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勤,更加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ǘ┝粝氯蝿。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也種下了小麥種子,通過你們的照顧已經長得很高了,那接下來我們要一起驗證一下,小麥的的生長過程是不是和我們今天學習的一樣,我們把它的生長過程,各個時期的`狀態(tài)記錄下來。等到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可以一起收割,做出我們想制作的食物和手工。
。ㄈ┗顒咏Y束。
今天我們的探索旅程就到這里啦,“探索號”要返程了,請小朋友們跟好哦!
活動總結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力。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中,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8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動畫的興趣,感受動畫片蘊涵的積極向上的情感。
2.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初步的分析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動畫片清潔,并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用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你見過龍嗎?
課件-動畫片:有一只小猴子
課件-動畫片:大象有個長鼻子
2.水彩筆,畫紙,錄音機,音樂磁帶。
重難點分析
重點:激發(fā)對動畫片的'興趣。
難點:初步感受動畫片蘊含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讓幼兒觀看動畫片,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你見過龍嗎?》《有一只小猴子》《大象有個長鼻子》
二、展開
1.教師引導幼兒分析、討論:
。1)你喜歡哪個動畫片?為什么喜歡?
盡量讓每個幼兒都說,使他們相互受到啟發(fā)。
。2)你喜歡動畫片里的誰?為什么?
引導幼兒以積極的態(tài)度,從正面說一說喜歡的角色。
。3)動畫片與一般的電影有什么不同?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指導幼兒發(fā)言,盡量做到語言完整、連貫。
初步了解動畫片是人們利用一些技術,把設計的一些圖畫變成動態(tài)的,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就成了動畫片。
三、延伸活動
1.游戲:超級模仿秀
播放幾段幼兒喜歡的動畫片主題音樂。
2.幼兒隨意做動作。
提醒幼兒在做動作時辨別音樂出自動畫片的名字。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9
活動目標
1.認識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特征。
2.了解河蚌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河蚌
2.實物“珍珠項鏈”一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珍珠項鏈,教師把珍珠項鏈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師戴上這條項鏈漂亮嗎?
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做成的項鏈嗎?
(讓幼兒互相議論后,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項鏈。)
2.你們知道珍珠生長在什么地方嗎?
(引導語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展開
1.課件演示:圖片3
。1)教師:你們看珍珠生活在哪里?
(通過圖片了解,珍珠生活在河蚌里。)
。2)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yǎng)育珍珠。
2.課件演示:圖片2
請幼兒觀察。
。1)河蚌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
。2)河蚌貝殼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么?
貝殼的前端鈍圓,后端稍尖。
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為中心的同心環(huán)紋,
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
。3)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么連接的?
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
3.河蚌是什么樣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靜狀態(tài)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有什么不同嗎?
在安靜狀態(tài)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
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教師給幼兒介紹,河蚌以實藻類為生。
5.河蚌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有什么用?
。1)課件演示:
河蚌可以燒、烹、燉,制作成美味佳肴。
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
即可制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喂養(yǎng)動物。
三、結束
師幼共同探討,要愛護環(huán)境,減少環(huán)境污染,讓海水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0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腐爛和分解的白色垃圾。
2. 教育幼兒用紙袋或布袋裝東西。
活動準備
1. Ppt課件:白色污染
2. 塑料袋人手一個
3.根據活動內容培育的兩盆花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塑料袋會污染土壤。
1. 討論
這兩盆花我們一樣照料,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2.出示兩盆花觀察比較
教師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讓幼兒觀察
。ㄓ變河^察后,發(fā)表看法)
小結:澆的水被塑料袋攔住了,滲不到盆外去,泥土經常濕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爛掉了。而且,塑料袋對泥土還造成了污染,破壞了泥土的營養(yǎng),花兒吸收不到好的營養(yǎng),就死了。
二、課件演示:白色污染
幼兒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fā)現塑料袋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
討論:塑料袋會對環(huán)境造成什么樣的污染?
小結:亂丟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溝,河流,形成了水災;動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兒參與小實驗,進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自行分解的。
1.教師提出實驗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我們把塑料袋和紙一起放進水里轉,會怎樣呢?
2.幼兒討論,根據幼兒自身的經驗猜測結果。
3.幼兒觀察實驗,發(fā)現紙很快變成碎削,塑料袋還是沒有變化。
四、師生共同總結,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1. 怎樣防止塑料袋污染環(huán)境?
在生活中,我們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亂丟,放到垃圾箱中。
2. 多用布袋或紙袋。
五、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讓幼兒自由討論,怎樣做才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
4、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了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
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里用數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污,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污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yǎng)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yǎng)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fā)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qū)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3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fā)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ㄊ緢D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么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5
活動目標
1.能對物體的簡單特征進行概括
2.建立"10"以內數字的守恒概念
活動準備
1.紅金魚,黑金魚各八條,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各九個,顏色,排列形式不同),數字卡"8,9,10",各種印章。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入:池塘圖片。
提問:請問這幅圖是什么地方?夏天快到了,這個地方會有什么小動物呢?
2.初步感知數的守恒。
(1)出示紅金魚和黑金魚各8條,引導幼兒分別點數紅金魚和黑金魚的.數量。
提問:游來了兩群金魚,請問是什么顏色?數量多少?一樣多嗎?
小結:雖然他們顏色不同,但都是八條,數量是相同的。(出示數字卡"8")。
(2)出示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引導幼兒分別點數每張圖片中物體的數量。
提問:這三張卡片有什么不同?(從顏色,形狀,排列上引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什么地方相同?
小結:雖然他們顏色,形狀,排列形式不同,但都是九個,數量是相同的。(出示數字卡"9")。
3.做實物卡
(1)教師出示數字"10",示范用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2)幼兒操作,用不同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4.幼兒交流,討論,從做的實物卡中,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教師選出3個幼兒印章實物卡,進行總結:物體數量不因為他的排列,方向,位置等發(fā)生變化而變化。
活動反思:
1.圖片展示的布局有待于更加完善。
2.教師展示印章"10"的實物卡時,應注重排列形式的多樣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6
活動目標
1.對摩擦力有好奇心,樂于參與科學小實驗。
2.能積極思考,并運用摩擦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培養(yǎng)有條理、有序的操作習慣,激發(fā)探索與合作精神。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每兩位幼兒兩塊斜面(一塊光滑、一塊貼瓦楞紙)木塊若干、毛巾、橡皮筋等材料。
2.記錄紙、彩筆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1.引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滑冰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玩滑冰的游戲吧!聽音樂做滑冰的動作進活動室。談話:小朋友,滑冰好不好玩?不過,滑冰也是有很多危險的!誰來說說有什么危險?還有小朋友們也都喜歡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可是,下雪天,在馬路上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危險的事情:播放課件。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小車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關系。
(1)老師交代要求:幼兒三人為一組,兩人分別用不同數目的`積木和紙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輛小車同時滑落,一人負責記錄比賽的情況,可輪著交換玩。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A,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
提問:比賽結束了,你們的小車贏了嗎?告訴老師,做完實驗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怎樣才會贏呢?(幼兒自由議論,將自己發(fā)現的說出來)
提問個別幼兒,在黑板記錄情況:第一局誰嬴了?為什么你的小車比他的跑得快?
(老師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fā)現了積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斗,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兒操作探索車子滑落速度跟滑梯表面有關系。
開車的司機叔叔說,在下斜坡時車開得太快會很危險得,得想個辦法減慢車速,小朋友你們也一起來想想辦法,讓車子開得慢起來。
(1)老師交代要求:兩個滑梯下面都是放五個積木,幼兒在一個滑梯上用老師給的材料進行嘗試,另一個滑梯保持原狀,然后兩輛小車同時滑下,看一看車子的速度有沒有減慢,最后填好記錄表。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B,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
提問: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了各種方法使小車慢了起來,誰能告訴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車慢起來,為什么會這樣的呢?(在黑板簡單記錄)
老師示范、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關的,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快,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
(1)(向幼兒介紹斜坡防滑的方法)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與我們實驗有關的例子,請小朋友先看看錄像,再想一想,為什么?
(2)知道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guī)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里會浮起來。
2、培養(yǎng)幼兒小心、細致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喜歡做動手操作的活動,對做科學小實驗產生濃厚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yǎng)幼兒細心觀察能力,喜歡動手做科學小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中會浮起來。
2、難點:培養(yǎng)幼兒多觀察善思考,勤動腦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鹽、水、課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問:你們知道什么東西能在水里浮起來嗎?(幼兒回答各種答案)
2、請幼兒在準備好裝滿清水的透明小魚缸里放進準備好的物品(如:積木、鎖子、蘋果、石塊、雞蛋等),觀察哪些物品在水里?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二、教學過程
1、“我是魔術師”老師神秘告訴幼兒能讓雞蛋會“游泳”,讓它在水里浮起來,淡水中加入食鹽(幼兒不知情),邊加邊攪拌,雞蛋慢慢的浮起來了。
2、設疑,讓幼兒猜測是什么原因?
3、教師告訴幼兒加入水中是食鹽,能使水的浮力變大,雞蛋就慢慢浮起來了。
4、小朋友動手做實驗,把鹽放進水里,小心的攪拌,雞蛋沉到水底還是有什么變化,是沉還是浮,誰的雞蛋浮起來了。放鹽少雞蛋浮的起來嗎?放多少?請他把這個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細致做著。并用圖畫、圖示、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記錄能力。
5、接著使用課件,“放鹽→攪拌→雞蛋浮起來”。請小朋友在此細心觀察。
6、小結:小朋友整理雞蛋和水罐,把實驗的方法告訴爸爸媽媽,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學”感受和成就感。
活動延伸
小朋友家里有什么東西也會溶化的,如:糖、豆粉放進水中用同樣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和父母一起觀察不同的水溫雞蛋浮起來速度一樣嗎?
教學反思
在小朋友做實驗的過程中,一個小朋友偷偷用手指點鹽水,眉頭一皺說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個小朋友說,你趕快去漱口,孩子們在取得直接經驗,并會幫助伙伴。實驗中博博的雞蛋浮起來了,不小心水潑了,愛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續(xù)水,雞蛋又沉下去了,又加鹽來攪拌。操作過程比較簡單,孩子很快實驗成功,過程積極、愉快。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記錄能力,在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學習方法,通過圖畫、圖示、手工等方法進性大膽的表達和反饋,有助于個性發(fā)展,同時孩子們在實驗中互相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從而更還的保證了實驗的成功,孩子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也可以準備孩子常見的可溶性物質:茶葉、肥皂、洗衣粉等做對比實驗。需要注意水的溫度在20°是比較合適的溫度,如果是冬天做實驗,可以加入適量的熱水,幫助鹽較快溶解。課后的日子里,有孩子提出人在鹽水里會浮起來嗎?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最后我把這問題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回去解決,可以查閱書籍,可以上網查,可以問父母,最后孩子們的答案真多呀,延伸到中東死海、四川大英縣死海,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去探索科學奧秘的好奇心。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8
活動目標:
1、探索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通過幼兒動手探索,學會積累經驗,并做個記錄。
3、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物體支撐的經驗。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為幼兒準備雞蛋,人手一份。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圖案,使其具有蛋寶寶的特征。
2、輔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紙、鉛絲、海綿、積木、電線、布、瓶子、各種蓋子等等。
3、《運動員進行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蛋寶寶想要站起來。
1、跟隨音樂節(jié)奏,幼兒精神飽滿的行走,音樂結束時做立正動作。
2、蛋寶寶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樣神氣的站起來,你們能讓它在桌子上站起來嗎?
幼兒進行探索,看看雞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來。
二、我?guī)偷皩殞氄酒饋怼?/p>
1、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在平面上讓蛋站起來的方法。
2、你怎樣讓蛋寶寶在桌子上站起來的?
3、為什么蛋寶寶不容易站起來?
引導幼兒說出蛋的特征,蛋的兩頭是尖尖的。
三、幫蛋寶寶找朋友幫忙,并記錄下來。
。ㄒ唬
1、我們請一些朋友來幫蛋寶寶站起來,你們想想找誰呢?
2、幼兒進行操作,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嘗試,比較什么方法能讓蛋寶寶站得更穩(wěn),并作好記錄;顒佑涗洷
OO
所用材料
√或×
3、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辦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嘗試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讓蛋寶寶站穩(wěn)?
2、幼兒繼續(xù)探索發(fā)現,并做好記錄。
3、再次交流,讓幼兒說出更多更好的讓蛋站起來的辦法。
四、拓展思維,尋找材料以便投入區(qū)域中。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19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體驗工具的意義,有使用工具的興趣。
2.探索適宜的分出各類豆豆的工具,并能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通過動手操作活動,有初步運用工具解決問題的意識和嘗試與同伴合作的方法。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多次使用工具將綠豆分出來。
活動難點:
幼兒合作使用工具快速將各種豆類分開。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米、綠豆、胡豆、筷子、盒子、碗、湯勺、漏勺、籃子、蒸隔、淘米籃、大記錄表一份、工具圖片、軟泡沫若干、幼兒自己準備的工具。
2.經驗準備:幼兒嘗試用手分豆豆,發(fā)現手累,速度又慢,使幼兒萌發(fā)自己尋找工具來幫忙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用工具分胡豆、小米。
1.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嘗試怎樣分開胡豆和小米。
師:你想用什么工具分出什么豆豆?用這個工具和用手分可能會有什么不一樣呢?
2.請你選擇你認為有用的工具試一試,并記住自己是怎么分的,分時你發(fā)現了什么?
3.活動小結。
(1)你剛才選的什么工具?你選的工具能又快又好地分出豆豆嗎?你怎么做的?分豆豆時你有什么發(fā)現?
(2)哪些工具適合用來分豆豆,哪些工具不適合用來分豆豆?
(3)看看這些能幫助我們又快又好分出豆豆的工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我們選擇適合分豆豆的工具?)
二、第二次嘗試:用工具分開綠豆、胡豆、小米。
1.廚房的叔叔為小朋友煮綠豆湯,請小朋友想辦法把綠豆分出來。
師:用哪些工具能將綠豆分出來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2.幼兒討論、猜想分開綠豆的方法。教師記錄幼兒的討論結果并呈現在黑板上。
師:請小朋友用剛才討論的辦法做一做,并試一試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3.幼兒嘗試用剛才討論的方法分豆豆,重點引導幼兒多次使用工具將綠豆分出來。
師:你們再試一試,哪些工具一起使用可以一次就能將豆豆分開呢?
4.幼兒講述自己分豆豆的方法,教師記錄并呈現在黑板上。
師:我們來看一看,剛才討論的方法和你們分開綠豆的方法一樣嗎?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方法?
三、競賽游戲:看誰分得快?
1.幼兒自由分成4組,比賽哪組最先將混在一起的豆豆分開。
師:剛才,小朋友用工具很快地將豆豆分開了,現在,就用剛才的工具和辦法進行一個比賽:小朋友四人一組,分成四組,比賽哪組小朋友最先將混在一起的豆豆分開。
2.引導幼兒相互合作分豆豆,了解合作分豆豆的方法:小朋友一起商量如何分豆豆,再分工合作。請小朋友觀察,分得快的那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3.幼兒相互講述自己組分豆豆的經驗。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與同伴合作的方法。請1~2組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組分豆豆的經驗。
4.將分出來的綠豆送到廚房,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認為體現了以下5個亮點。
1.活動內容來自孩子的生活體驗,引發(fā)了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自由選擇工具的興趣。
2.活動自始至終充滿了自由、輕松、尊重、和諧的氣氛,我設計的猜想——嘗試——求證的過程,尊重和滿足了孩子大膽設想、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學習分享、討論交流的意愿。
3.活動進程清晰明了,層層深入,從孩子的猜想到初步操作,感知到最終探求最快捷的分類方式,精心的設計,力求培養(yǎng)孩子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等邏輯思維、求異思維等能力。
4 .活動中,教師注意觀察,關注幼兒的語言、行為,善于捕捉孩子活動時出現的一閃即逝的,有價值的瞬間,引發(fā)幼兒的積極互動。
5.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及品質的養(yǎng)成教育。活動后,收拾材料與場地,分組活動時注重幼兒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觀察還不夠細致,有一些重操作結果的傾向,在以后教學中還要不斷改進。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20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動物房子的特征,知道動物的房子是多種多樣的,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密切關系。
2、通過多媒體課件了解環(huán)境污染對動物的危害。
3、萌發(fā)保護環(huán)境、熱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蜜蜂、蜘蛛、燕子、寄居蟹、啄木鳥、蚯蚓圖片以及相應的房子圖片。
2、多媒體課件兩個。
3、幼兒已對這些小動物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出示動物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幾個動物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呀?
教師依次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說出動物的名稱及生活習性。
2、出示動物的房子圖片,引導幼兒思考。
。1)教師: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住在哪里的嗎?你們能幫助這些小動物找到他們的房子嗎?
出示房子圖片,請幼兒思考并嘗試幫助小動物找到他們的房子。
。2)請幼兒說一說這些房子的特征。
。3)教師小結:
蜜蜂的房子叫蜂巢,蜂巢內有很多“房間”,每個“房間”都是規(guī)則的六邊形。
蜘蛛結一張大網做自己的房子。
燕子把唾液和泥混合在一起筑巢,它的房子一般在屋檐下。
寄居蟹住在大海邊的海螺殼內。
蚯蚓把家安在地下的泥土中。
啄木鳥的'房子在大樹上,它用尖銳的嘴做工具,在樹干上鑿洞為家。
3、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環(huán)境污染對動物的危害。
。1)播放多媒體課件一:小動物們無家可歸引導幼兒自由討論:為什么小動物們會無家可歸?
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生活的環(huán)境被污染了,他們的房子也沒了,所以無家可歸。
。2)討論:小動物們怎樣的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請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播放多媒體課件二:小動物們又回到了自己的房子。
。4)教師: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
引導幼兒思考,激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的情感。
4、知識拓展:我知道的動物房子教師:除了這些動物,你們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住在哪里?
幼兒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如:螞蟻的房子是蟻穴,棕熊住在山洞里,田鼠的家在地下的洞穴中,野鴨住在河邊的草叢中……
活動延伸:
制作調查表,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查閱有關資料來了解其它一些動物的房子的特征,并與同伴交流分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21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體里的“洞洞”,知道“洞洞”的作用;
2、學會保護身體里的“洞洞”;
3、體驗探索人體奧秘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裝有蒜、姜等物品的瓶子,放大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生活中的洞洞)
師:今天,謝老師想跟小朋友們聊一聊關于洞洞的事情,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幼兒自由回答)
出示PPT
師:老師這里也有洞洞,我們來猜一猜,這個洞洞有可能是什么呢?
逐一出示下水道、蓮蓬頭、隧道洞,幼兒猜測
二、展開部分(身體里的洞洞)
(一)鼻孔洞洞
1、出示PPT,幼兒猜測是什么洞洞
師:你猜,這是什么洞洞呢?
看,是什么?哎呀,這兩個鼻孔怎么啦?
你們流過鼻涕嗎?什么時候會流鼻涕。
對,流鼻涕太難受了,快拿紙擦一擦!
2、鼻孔的作用
師:鼻孔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PPT(聞氣味)
師:這個小女孩,她聞到了什么?你們的鼻子聞到過氣味嗎?今天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我的瓶子里裝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誰能聞出來是什么?這么多東西你們都能聞出來,你們的鼻子真是太厲害了!
師:我們的鼻子除了聞氣味,還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PPT(呼吸)
你看,我們的鼻子把空氣吸進來,我們的肺就像氣球一樣變大了,再從鼻孔里呼出去,肺又變小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吸氣…呼氣……你有什么感覺?
3、小結:鼻孔這兩個洞洞真是太重要了,可以聞東西,還可以呼吸!
。ǘ┒洹⒀劬、嘴巴、肛門、毛孔洞洞
師:我們的.身體里除了鼻孔這兩個洞洞,還有什么洞洞嗎?
逐一出示PPT
耳朵:聽聲音(幼兒互相說悄悄話)
眼睛:看東西
嘴巴:吃東西、說話
肛門:排泄
師:嘴巴可以吃東西,吃到肚子里的東西經過食道再進入胃里,有營養(yǎng)的東西被我們吸收了,那沒有用的東西去哪了呢?你看,這個人在干嗎?便便的洞洞叫做肛門。
師:除了便便的洞洞,我們的身體里還有尿尿的洞洞,還有毛孔洞洞,這些都能幫我們把身體里沒用的東西排出來。
毛孔:排汗
師:毛孔怎樣排掉沒用的東西?我們的身上有許許多多的毛孔,但是毛孔的洞洞很小很小,要用放大鏡來看,想不想看一看?(發(fā)放大鏡,幼兒觀察毛孔)
師:你看見毛孔了嗎?哪里有毛孔?
。ㄈ┒悄毝炊
師:老師還知道我們的身體里還有一個被堵起來的洞洞,你知道是哪里嗎?出示PPT
師:有人知道肚臍這個洞洞為什么會堵起來嗎?
原來,我們小時候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是通過肚臍跟媽媽連接的,那時候我們不會吃也不會喝,就是通過肚臍來吸收營養(yǎng)的,等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喝奶了,醫(yī)生就用剪刀把連接的管子剪斷了,結了疤,疤掉了以后,我們的肚臍就堵起來了。
。ㄋ模⿱雰憾
師:你們知道小朋友是哪里來的嗎?我們都是從媽媽的嬰兒洞里出來的,媽媽把我們生出來,可辛苦了。
。ㄎ澹┍Wo洞洞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身體里的洞洞,你看,她們在干什么?我們身體里的洞洞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學會保護好洞洞哦,怎樣才能保護洞洞呢?
三、結束部分
好啦,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身體里的洞洞,去班級跟別的小朋友分享吧,別忘了告訴他們怎么保護洞洞哦!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4-01
幼兒園大班《磁鐵》科學教案03-23
幼兒園大班復制科學教案03-03
幼兒園大班《聲音》科學教案01-25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01-26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01-06
科學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01-15
幼兒園大班《風》科學教案02-12
《電》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04-02
【熱】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