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領(lǐng)會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2.欣賞用詞的精當、生動、準確;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3.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1.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對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學習老舍先生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后,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lǐng)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中國北方的寒冬,我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被稱為“寶地”的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先生的引領(lǐng)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shù)家”的光榮稱號。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等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眾喜愛。
【相關(guān)知識】
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guān)于濟南的山和水: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隋朝年間因沿壁鐫佛,石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骸u劳蝗獮闈稀捌呤敝,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jié)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很有名,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新課講授】
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濟南(jǐ)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發(fā)髻(jì)澄清(chéng)著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晴朗無云。
設若:假如。
貯蓄:儲存,積蓄。
澄清:(水、天空)清亮。
2.討論,感知全文。
(1)文章按照怎樣的結(jié)構(gòu)寫濟南的冬天?
明確:總——分——總。總寫“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分寫部分,圍繞山和水展開,寫了陽光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jié)尾,照應開頭。
。2)濟南為何“真得算個寶地”?
明確:濟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將之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后,給人的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溫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huán)山,山是溫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凈的。
。3)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確:
。4)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舒適”的?請講述理由。
明確:①濟南三面環(huán)山。②像是“在一個小搖籃里”。③山是陽光朗照,薄雪覆蓋。④水是不結(jié)冰的,清澈透明。⑤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說明濟南的“溫晴”。
。ǘ┱n文分析
1.分析第1段。
(1)本段中運用了什么手法寫出了濟南的冬天的哪些特點?
明確: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2)課文從什么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么關(guān)系?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住慣了的“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fā)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由衷贊嘆。這段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guān)系。
(3)本段中的“響亮”是什么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jù)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不可以!皾系亩焓菦]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說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2.分析第2段。
本段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老城”?有什么好處?
明確:擬人。用“睡”“醒”將老城人格化,使之有生命的感覺和意味,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yōu)美意境,表達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3.分析第3段。
。1)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huán)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huán)境的特征,也是濟南“溫晴”的原因。作者從人們的感受及遐想,來表現(xiàn)濟南的可愛。
。2)這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陽光朗照下的山。
。3)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明確:兩方面。①小山:用“圍”“小搖籃”“暖和”寫出濟南的可愛、充滿溫情。②人們:用“含笑”“不著急”寫出濟南冬天的慈善。
4.分析第4段。
。1)這一段主要講什么?
明確:薄雪覆蓋下的山。
作者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主要從哪幾個方面寫?
明確:空間順序。①山上:矮松青黑——頂白花(像日本看護婦)。②山尖:全白(鑲銀邊)。③山坡:白雪黃草(穿花衣)。④山腰:露粉色(害羞)。
。3)“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明確: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青黑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②妙在雪態(tài):“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tài)。
(4)這段文字用什么修辭手法寫雪后的山景?(分別舉一例)有什么好處?
明確:①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樹尖上頂著雪的青黑矮松。形象貼切地描繪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態(tài)。②擬人:“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突出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tài)可掬。
【課后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思考探究”。
2.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或句子,并反復朗讀體會它的妙處。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的前4段進行了細讀賞析,既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也從整體上對這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進行了把握。這一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課文的最后兩段,并且從寫作特色等角度繼續(xù)對課文進行學習。
【新課講授】
。ㄒ唬┱n文分析
1.分析第5段。
(1)本段主要寫什么?
明確:雪后濟南的城外的景象。
。2)本段為什么用兩個“臥”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唯有“臥”字才能把錯落有致的小村莊及矮屋房頂上的薄雪的形狀、情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烘托出一種恬靜安逸的氣氛。兩個“臥”字表現(xiàn)出的安閑、舒適與前文“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這樣使全文一致,有一種和諧之美。
(3)城外遠山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素淡雅致。
2.分析最后一段:
濟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明確:通過描寫三組植物:綠萍、綠水藻、綠柳,襯托水的“綠”,體現(xiàn)了冬水的溫暖,充滿生機。從顏色上來看:澄清、清亮、藍汪汪,用“藍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清澈通透的特點。
(二)品析賞鑒
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①直接抒發(fā)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jié)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②創(chuàng)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
。ㄈ┍容^閱讀
《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確:兩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xiàn)特征!洞骸芬晃倪\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幅圖畫,體現(xiàn)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圖畫,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課堂小結(jié)】
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等均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
七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重點】
認識生字。
【難點】
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兒歌、古詩。但你讀過寓言嗎?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7課的兩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耪J讀字音。
教師手指題目問,這四個字中哪個不認識?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讀,其他生跟讀,再指各讀。
⑵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墙杵匆粽J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請大家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兩則寓言中選一則自學),要求:
、抛x準字音。
、普f說這兩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3、學生預習,老師指導。
4、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艡z查第一則:
指名讀生字,讀不準請同學幫忙。
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長》中的人的辦法是什么?
、茩z查第二則:
方法同上。
過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三份禮物,分別放在三層樓房的三個房間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那大家快點練一練吧!
三、送禮物
1、幻燈打出第一份禮物是個玩具熊。
要求:先默讀詞再讀帶點字音。
、旁⒀越辜卑屯瓪饪偹惆踪M一大截
、剖刂晏赝酶Z出來撞樹樁從此丟下鋤頭肥
2、第二份禮物是,機靈猴:我會說。
要求:理解詞義,找出本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意思。
、虐屯辜钡刈匝宰哉Z終于一直筋疲力盡揠苗助長
⑵忽然竄出來撞死又肥又大樂滋滋地從此丟下
3、第三份禮物是,美麗的孔雀:我會讀。
要求:讀準字音(可選一段讀,可全讀,讀好)
、艑W生練讀。
、菩〗M內(nèi)指名讀,讀的不準的地方,同組同學幫助直到讀好為止。
四、小組合作討論
1、默讀課文:
同選一則寓言的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朗讀課文:
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五、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形成擂臺賽看哪組學的好)
1、看圖講故事。
2、讀文中帶諷刺性的句子。
六、作業(yè)
想想現(xiàn)實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的中間是“目”不是“日”。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
2、寫美觀:
“守”字的橫不要超過“宀”。“丟”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橫卻要與寫長!百M”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
3、描紅。
三、讀讀想想
幻燈逐次出示三個句子: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在樹樁旁邊等著。
讀一讀句子,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和準確性)
四、朗讀比賽
兩組比賽朗讀。
五、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六、拓展運用
從文中找出你新學的詞語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
《寓言兩則》七年級語文教案
七年級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逐漸培養(yǎng)學生欣賞散文的興趣。
2、了解文章借物抒情的寫法。
3、感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與懷念之情。
二、教材分析:
作者由偶然的吃藕引發(fā)綿綿的聯(lián)想:從餐桌上雪白的藕片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清秋出產(chǎn)的藕,由藕聯(lián)想到濯藕的彎彎的小河,擔藕上街的鄉(xiāng)民,由賣藕的鄉(xiāng)人聯(lián)想到賣藕的場景。
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給讀者描寫了一幅生動的故鄉(xiāng)新秋圖:勤勞的質(zhì)樸的康健的男女藕農(nóng);鮮嫩的玉色的長節(jié)的藕;產(chǎn)藕的池塘和城外彎彎曲曲的小河;原始的純樸的買賣交易。讀者僅僅想著“男的紫赤的臂膊”“女的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布”“紅衣衫的小姑娘”“白頭發(fā)的老公公”他們挑著揀著“玉色的藕”,這樣豐富的色彩就足以讓人陶醉其中了,這一連串的描寫不僅寫出了對故鄉(xiāng)的藕的懷戀,也寫出了對故鄉(xiāng)的人的懷戀,從而表達出對故鄉(xiāng)的懷戀。
接著作者運用對比和聯(lián)想的手法,從故鄉(xiāng)的藕寫到遠離故鄉(xiāng)的藕,兩者從數(shù)量、價格、外形、口感方面對比,進一步寫出故鄉(xiāng)的藕的誘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懷戀之情也溢于言表。
隨后,作者又由藕聯(lián)想到莼菜,再次運用“故鄉(xiāng)”和“這里”的對比,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懷戀:“向來不戀故鄉(xiāng)的我,想到這里,覺得故鄉(xiāng)可愛極了”。
文章結(jié)尾的五個問句,自問自答,直抒胸臆,揭示出:對故鄉(xiāng)的愛,不是一句空話,它是通過某個載體深入游子的靈魂,從而稍有觸動,便引發(fā)無限的鄉(xiāng)情——“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xiāng)了”。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熟讀
濯(zhuó)揀(jiǎn)擔(dàn)嚼(jiáo)賈(gǔ)沽(gū)埠(bù)譬(pì)
(二)質(zhì)疑
學生互相提問,初步理解課文。
例:第三段“只有孩子很高興,他把許多片嚼完,居然有半點鐘功夫不再作別的要求”為什么孩子會有這種表現(xiàn)?
答:這句話寫的是孩子覺著這來自故鄉(xiāng)的藕很好吃,吃得很滿意,以至于吃完了半個鐘頭還不想再吃別的東西或做別的事。這樣寫表面上寫的是眼前的藕,實際上是與上文我吃這藕的反映作比較,孩子沒有吃過故鄉(xiāng)新鮮的藕所以覺著這藕好吃,我吃過故鄉(xiāng)的新鮮的藕所以覺得這藕難吃,這樣側(cè)面寫出故鄉(xiāng)的藕的新鮮甘美。
(三)欣賞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語段讀讀,并談談自己喜歡它的理由。
例:第一段故鄉(xiāng)清秋圖的描繪。這個描寫截取了勞動場景美的一瞬間,其動作、色彩可入畫、入詩。其中男女藕農(nóng)的外貌衣著、擔藕的矯健風姿、休息時的隨意閑適,都略去了勞動的艱辛過程,而展示給讀者健康、純樸、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平和心態(tài)。而對藕的描寫,更是令人垂涎:鮮嫩的玉色的長節(jié)的……
例:第六七段點明文章主旨的議論。以設問的方式,逐漸點明愛故鄉(xiāng)的原因:是故鄉(xiāng)的物、故鄉(xiāng)的`人,是故鄉(xiāng)有值得留戀之處,這樣引起讀者的情感認同——愛不是一句空話,它都有一個具體的載體。
例:第三段孩子吃藕之后的表現(xiàn)。(分析見上)
寫法的欣賞:對比
故鄉(xiāng)的藕與城里的藕的對比;故鄉(xiāng)的莼菜與城里的莼菜的對比
(四)感悟
讓學生思考自己留戀的東西,它為什么值得你留戀,感悟留戀這種感情是一種怎樣的感情,體會這種情感的美。
學生講述自己留戀的東西,留戀的原因。
板書:遙遠的東西是美麗的,因為長距離為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如悠悠的遠山,如沉沉的夜空;逝去的東西是美麗的,因為它留給我們用不能再的惆悵,也就有了永遠的回味,如童年的歡樂,如破滅的理想……
(五)聯(lián)想:
1、《社戲》中結(jié)尾處寫到“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過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你能理解作者的感覺嗎?如何理解?
答:并不是那豆或那戲特別好吃好看,而是附著在那豆和那戲上的情感讓我永生難忘,并且那情感和那個夜晚一樣永不能再,于是那豆和那戲成為我的留戀。
2、王維的《雜詩(其二)》中寫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按理說,難得見到來自故鄉(xiāng)的友人,想問的要問的該問的事情很多,可為什么作者一概不問,卻問窗前的梅花開了沒有?
答:梅花代表了故鄉(xiāng),成為自己思念故鄉(xiāng)的載體,問梅花即問故鄉(xiāng),這樣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六)拓展
1、拓展閱讀(課后完成)
《故鄉(xiāng)的野菜》(周作人)《咸菜茨菰湯》(汪曾祺)《想北平》(老舍)《鄉(xiāng)里舊聞》(孫犁)《鄉(xiāng)愁》(余光中)
2、調(diào)查了解同學自己的故鄉(xiāng),看看故鄉(xiāng)有哪些名勝古跡,有怎樣的風俗習慣,
有些什么南北特產(chǎn)。成文展示(代作業(yè))
七年級語文教案4
詩詞五首
一、教學目標
。ㄒ唬┝私庠姼枥首x的技巧。
。ǘ┩ㄟ^咀嚼詩歌的語言,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ㄈ┓磸驼b讀,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指導朗讀五首詩詞
二.學生運用工具書,結(jié)合注釋輕聲朗讀五首詩詞。
。1)以《次北固山下》為例,簡介古詩朗讀停頓的兩種劃分方法。
1)技音節(jié)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谏鷼堃,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按意義單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谏鷼堃梗喝肱f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小結(jié):同一首詩,可以有不同的讀法,我們現(xiàn)在讀古詩一般采用按意義單位停頓的讀法。
4).教師范讀五首詩詞,或放錄音。學生在書上畫出停頓,注意讀準字音。
車馬喧(XUdn)見(沖卜南山潤如酥(Sn
塞(sdi)土燕脂(ydnzhi)凝夜紫(ZT)
提攜(x治)
5)指名朗讀五首詩詞,教師注意給學生正音,并在正確停頓方面作具體指導。
6)學生自由朗讀五首詩詞,要求字音、停頓正確。
二、研讀《飲酒》
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其中之-。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避山野,隱居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及田園風光的歌詠,抒發(fā)情懷。這類詩稱為田園詩,這類詩人稱為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是晉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的詩自然樸素而韻味雋永。下面我們就來品一品他的《飲酒》詩。
解題:《飲酒》詩都是陶淵明在酒后寫的,共20首。課文所選的是其中的第5首。這首詩大約寫于作者歸田后12年(417年),詩人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3.咀嚼詩句:
學生結(jié)合注釋了解詩意,學生質(zhì)疑,師生合作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如:
。1)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什么而無車馬喧呢?
車馬喧是指世俗往來的紛擾,并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車馬喧鬧的聲音。所以,當詩人心遠時,也就是說詩人精神超脫凡俗時,自然也就不熱衷于世俗的往來,因而即使身居鬧市,也就像居住在偏遠安靜的地方。開頭的四句詩,表達了詩人鄙棄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態(tài)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領(lǐng)會到真意,卻忘了該怎樣表達,詩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這里的真意是指詩人遠離世俗,過著從容閑適的歸隱生活的樂趣。
( 3)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了詩人遠離世俗,過著從容閑適生活的樂趣。
4.品味玩賞:
(1)這首詩為什么讀來瑯瑯上口,富有音樂美?(誦讀,討論解決)
這首詩的朗讀停頓大體相同而略有變化,偶句押韻,因而讀來有緩有急,和諧悅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能不能改為望?為什么?
不能改。見寫出了詩人在東籬旁采摘菊花,無意中看到郁郁蔥蔥的南山時,心中的那種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著看的意見,用這個字,詩句就變得平淡無味了。
。ㄈw結(jié)閱讀古詩的過程、方法(板書)
把握停頓,反復誦讀。
了解作者,知曉風格。
咀嚼詩句,體會情感。
品味玩賞,張揚個性。
。ㄋ模┎贾米鳂I(yè)
1.背誦《飲酒》詩。
2.誦讀余下的4首詩詞。查閱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回憶閱讀古詩的過程方法,引導學生有步驟地學習本課其余四首古詩詞。
二、朗讀四首古詩詞。
1.首先讓學生自由誦讀四首古詩詞,然后指名讓四位學生分別誦讀,并說明如此誦讀的理由。(兩種朗讀停頓皆可)。
2.請四位學生介紹四首詩詞的作者,引導學生相互補充,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比較四首古詩詞在體裁上的區(qū)別。(《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首七言絕句!堆汩T太守行》是一首樂府舊題詩!短靸羯场で锼肌肥且皇咨⑶。
3.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l)學生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通過小組討論和質(zhì)疑,解決疑難問題。
。2)讓學生通過自學自行說出詩句的大意,用師生合作補充的.形式,完成對四首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
。3)讓學生歸結(jié)四首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適時點撥。
《次北固山下》描寫了詩人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情,表現(xiàn)了作者放眼山水的寬闊博大的胸襟,說成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博大的胸襟;《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對早春的喜愛之情;《雁門太守行》贊頌了戍邊將土的戰(zhàn)斗意志和誓死報國的決心;《天凈沙·秋思》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的凄苦愁楚之情。
4.引領(lǐng)學生品味四首古詩詞。這四首詩詞,堪稱古詩詞中的精品。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喜歡其中的哪些詩或哪些詩句,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欣賞、審美詩歌的能力,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因此,只要學生說得合情合理就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說得不盡合理之處,教師要以鼓勵的口吻,適時指出。)
三、布置作業(yè)
1.完成思考與練習Th。
2.背誦四首古詩詞。
※ 怎樣閱讀古詩
1.把握停頓,反復誦讀。
2.了解作者,知曉風格
3.咀嚼詩句,體會情感。
4.品味玩賞,張揚個性。
七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體會詩中運用虛詞使語言委婉懇切的表達效果
感受杜甫憂國憂民,體恤下層百姓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理清說理的層次,學習勸諫的方法,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中運用虛詞使語言更委婉懇切的表達效果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1、在學習了《石壕吏》后,杜甫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2、杜甫的仁慈寬厚、悲天憫人還通過這樣的一件小事體現(xiàn)出來(教師介紹《又呈吳郎》故事的“前奏”)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朗讀本詩,借助工具書掌握陌生字詞
2、復述本詩的.大致內(nèi)容
3、杜甫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
三、 學習感受虛詞的表達效果
1、杜甫想要說服吳郎任由貧苦的婦人撲棗并非易事,作者是怎樣做到即說服吳郎任由婦人撲棗,又不使吳郎產(chǎn)生反感抵觸的心理?
2、出示學習目標:
(1) 理清詩人說了幾層道理從而說服吳郎的?
(2) 圈出詩中表現(xiàn)語氣的虛詞,反復朗讀感受其表達效果,分析這些虛詞在詩中起到的作用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
四、 總結(jié)與實踐
1、朗讀詩歌,在朗讀中體會詩中虛詞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體恤同情下層百姓的憂國憂民的情感。
2、課堂練習鞏固
七年級語文教案6
1、作者作品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撫州 ( 今江西臨川 ) 人。景德初年,他剛十四歲,就以“神童”的才名應殿試考中進士。在西溪任上常講學,后人建有晏溪書院,故西溪又稱“晏溪”。仁宗慶歷中,晏殊官至集賢殿學士,同中書門平章事 ( 宰相 ) 兼樞密使。為官清廉,秉直從政。他曾上書皇帝,主張嚴格選任州郡長官,量才錄用地方知縣,清除庸劣不稱職者,這份萬言書聲震一時。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擅長詞令 ( 長短句 ) ,尤擅小令。風格婉約,歷有“此宗令詞之專精者,首推晏殊”的評價。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歷來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擔任參知政事,兼樞密使,這是相當于宰相的職位,官位顯赫。晏殊經(jīng)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間總伴隨著歌聲、樂聲,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
2、詩詞大意
學生自由散讀,結(jié)合書下注釋,初步理解本詞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1)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一首。新詞:剛填好的詞,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氣舊亭臺。 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jīng)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
(3)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4)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不得已;淙ィ夯ㄖx,點明節(jié)令是暮春。
(5)似曾相識:意思是好像曾經(jīng)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
(6) 小園香徑獨徘徊。 香徑:花間小路。徘徊:來回走。
詩意對照: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jié)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
夕陽西下幾時回。 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3、詩詞賞析
賞析上片: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暮春天氣,一樣的清歌美酒。
《浣溪沙》相關(guān)資料
作者相關(guān)資料: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臨川(今江西臨川市)人,景德二年以神童召試,賜進士出身,此后走上仕途,歷經(jīng)小風小浪,做到慶歷中官拜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謚元獻,有《珠玉詞》傳世。
晏殊和兒子晏幾道都是北宋的填詞名家,合稱“大小晏”。在這父子二人之中,很多人偏愛小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二人生活經(jīng)歷的不同。晏殊從十四歲中舉神童開始,仕途得意,一直做到宰相。尤其是,晏殊這個所謂的太平宰相,地位高而壓力小,仿佛天下好事都被他一個人占盡了,于是寫起詞來,形式多是四平八穩(wěn),內(nèi)容多是富貴閑愁;晏幾道卻相反,性格單純,在社會上只能屢屢碰壁。更為可貴的是,他雖然屢屢碰壁,但單純的性格始終不改,于是寫起詞來總會深情流露,一發(fā)不可收拾。簡要來說,晏殊詞多理性,晏幾道詞多感性。
晏殊死后,歐陽修有追悼之詞說:“富貴優(yōu)游五十年,泉終明哲保身全!闭f晏殊一生明哲保身,由此得享五十年的富貴。的`確,如果說晏殊的一生中有任何風波的話,主要也就是受牽連于民間流傳為包公案之一則的“貍貓換太子”一案了。晏殊以宰相之尊而喜好填詞,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讀書人愈發(fā)填詞成風。填詞在當時尚屬“小道”,是非常不受重視的雕蟲小技,所以晏殊之填詞對于北宋的詞壇發(fā)展實在有推波助瀾,乃至引領(lǐng)風氣之功。
詞牌故事:《浣溪沙》原本應該叫做《浣溪紗》,是唐代歌詠西施于若耶溪浣紗故事的教坊曲,后來訛傳為《浣溪沙》,久而久之也就因非成是了!朵较场泛啙嵜骺,是文人們很常用的詞牌,上片三句都是單獨成句,每句押韻。很多選本都把第一句的末尾點成逗號,這是不對的。下片的頭兩句一般要寫成對仗,使小令有一點律體詩的味道。
名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由來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引《復齋漫錄》,講述了這一名聯(lián)背后的故事,說晏殊在去杭州的時候經(jīng)過揚州,暫住在大明寺里。他在寺院里閉著眼睛緩緩散步,讓隨從的吏員為自己誦讀寺院墻壁上的題詩,還叮囑吏員不要講出題詩的落款。絕大多數(shù)的詩晏殊都不以為然,不曾聽完就會打斷吏員。只有一首詩使他回味良久,原來那是江都尉王琪之作。晏殊召來王琪一同飲酒,又一同到池塘邊游玩。當時已是暮春,落花片片。晏殊說自己經(jīng)常想到很好的詩句上聯(lián)卻對不出下聯(lián),有的一連好幾年也不曾勉強對出,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至今不曾對出下句。王琪應聲說:“何不云‘似曾相識燕歸來’!标淌獯笙玻淹蹒髡{(diào)任,讓他做了自己的下屬。
七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復述故事,理解文中聯(lián)想和想象運用,并激發(fā)學生探求未知領(lǐng)域的欲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并能加以想象的訓練。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文中對于人類誕生所表現(xiàn)的喜悅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2、感悟?qū)θ祟愓Q生的喜悅感。
教學準備:
1、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jié)。
2、你知道人到底是從哪兒來的?(要求學生收集有關(guān)人類誕生說法)
教學方法:
課堂上要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采用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從古到今,對于“人是從哪里來的?”這個有趣話題,人們展開了豐富想象像與嚴密推測,猜想著人類誕生。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先談談你們了解了幾種人類誕生說法?(同學們可以用簡短的語句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闡述給大家,如:伊甸園說、女媧造人、海猿說、外星人說……)
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國遠古時代的人們對人類誕生的看法《女媧造人》(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jié)。
2、讓學生仔細品味課后練習一中《風俗通》里兩則短文,然后請學生復述課文故事情節(jié),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短文中所沒有的內(nèi)容。
3、請學生評定復述者優(yōu)缺點,補充遺漏處。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整理歸納。
1、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jié)?
、倥畫z造人的具體過程;
②人造出來之后歡喜場面;
、叟畫z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④作者的'評述
2、同學們剛才找出的幾個情節(jié),特別是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提示]此題目的讓學生明白這些情節(jié)是想象而得的。讓學生通過討論了解到神話是在科學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人們因無法對人類誕生做出解釋時,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來解決,這也正是神話故事的亮點。
3、默讀這幾個情節(jié),同學們看看哪里最見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媧造出小人之后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作者的想象力,女媧作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哭、會假裝生氣,甚至會靈機一動創(chuàng)造出人類,她得到了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tài)、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中我們看到了神話情節(jié)里想象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xiàn)實生活情理的。
然后針對“喜”字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來感受人類誕生意義:如有了人類,大自然才有了生機;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孤獨;有了人類,世間才有溫情……。從而讓學生明白生命的可貴,要珍愛生命等。
四、比較閱讀,拓展練習。
在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話。這兩篇神話,你更喜歡哪一篇,并說說理由?(結(jié)合綜合性練習中的參考資料:《伊甸園里》)
[提示]要求學生可以從情節(jié)的想象、文章結(jié)構(gòu)、語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課堂總結(jié)。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話,其實,這些神話表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lǐng)域的探求,這也是我們?nèi)祟愇幕膶毑。而如今,當我們面對廣大世界,依舊還存在許多未知領(lǐng)域,這就需要同學們?nèi)ヌ角螅苍S你們將來會從中體會到喜悅。
六、布置作業(yè)。
1、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完善好有關(guān)人類誕生說法的資料;
2、出示簡短《精衛(wèi)填!饭适拢髮W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擴寫這則故事。
七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①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相關(guān)文言詞
②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導入
《桃花源記》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早在戰(zhàn)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體把握
、俜蹲x課文
、趯W生仿讀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這兩個概念是理解全文的關(guān)鍵。
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研讀理解
、 自由朗讀課文,掌握以下文言實詞,疏通文意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選賢與能:通“舉”
c講信修睦:培養(yǎng)
d故人不獨親其親:故,所以。獨,單獨。親,以---為親
e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f皆有所養(yǎng):供養(yǎng)
g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yè)
h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謀閉而不興:發(fā)生
k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l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谥笇W生翻譯課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譯
b小組合作學習,翻譯全文
c全班交流
、奂氉x課文,探究討論
a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關(guān)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提示:
A在同學們各抒己見的基礎上,老師可以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總結(jié)歸納
a人人都受到社會的關(guān)愛。全社會親如一家,各種年齡段的人都有適當?shù)陌才,對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體現(xiàn)出了社會的關(guān)愛
b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有穩(wěn)定的職業(yè),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織,豐衣足食
c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人們在共同的生產(chǎn)勞動中,應珍惜勞動產(chǎn)品,無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辱。盡全力工作,沒有多得的念頭,更不會據(jù)為己有
B“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tài),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jù),經(jīng)過加工提煉而后構(gòu)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xiàn)實社會中的黑暗現(xiàn)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于“五帝之世”同時又高于“五帝之世”。
指導誦讀
、倮砬逦恼旅}胳,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文章內(nèi)容。全文可分三層
第一層:“……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大道之行也——總提,以下分述: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共有三個方面:①故人不獨親其親;②男有分,女有養(yǎng);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結(jié)
、谥该麊为毨首x,注意文中停頓
a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nèi)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c“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d“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e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劾首x課文三遍,試著背誦
、茏ブ攸c詞句背誦課文
教師總結(jié)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作業(yè)
、偎伎迹骸按笸鄙鐣諠撁枥L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诒痴b并默寫全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9
[導學路徑]
(一)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完成學習任務。
2、激趣。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照片和錄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朗讀。本文充滿民族自豪感,描寫、議論、抒情中洋溢豪情。學習時應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表達?梢越柚虒W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5、活動。學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資料,辦手抄報,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的`熱情。
(二)導學流程
設計(一)
1、導入:展示楊利偉出征時的一幅照片,從而導入。
歡送航天員20xx年10月15日5時30分攝.人民網(wǎng)記者廖文根
2、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積累詞語。
(1)快速默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和重點語句。
(2)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簡單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高考詩歌鑒賞王大績講高考作文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林斌講英語完形填空林斌講英語閱讀理解李俊和講高中英語寫作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生討論以下問題,隨后師生交流。
(1)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2)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二部分重點寫的是什么?
4、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課文是怎樣描寫送行的場面的?(點面結(jié)合)
(2)送行場面是什么氣氛?(熱烈而莊重)
(4)用了哪些方法描寫楊利偉?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
(5)楊利偉行軍禮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請用第一人稱描述出來。
5、朗讀課文
(1)有感情地自讀課文,并找出議論抒情的語句。
(2)師生共同討論議論抒情句的含義作用。
(3)指導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6、布置作業(yè):描寫一個場面,要寫出場面的特點,注意點面結(jié)合。
七年級語文教案10
一、內(nèi)容及其解析
1、內(nèi)容:這篇課文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Σ豢蓻],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2、解析: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必要聯(lián)系生物學的內(nèi)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犸等內(nèi)容本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nèi)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及意圖
1、教學目標:
(1)、理解和積累一些重要詞語。
(2)、有感情地頌讀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把握內(nèi)容,體會感情。
(3)、增強求知欲,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4)、初步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2、解析:通過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設疑提問,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深入領(lǐng)會。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的內(nèi)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世界的興趣。
四、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yōu)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
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求知欲,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2、學情分析:本文是一首語言優(yōu)美的詩歌,節(jié)奏鮮明,聲調(diào)和諧。應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fā)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七年級語文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jié)合注釋解釋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脈絡;了解樂府民歌知識;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jié)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lǐng)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jié)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lǐng)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開始上課。在我們上課之前,先請大家來看一段動畫片《木蘭》的視頻。(播放)介紹:這段表演截取自好萊塢卡通片《花木蘭》。你們看到木蘭說著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違和呢?花木蘭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這么大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首關(guān)于木蘭的長詩《木蘭詩》
2.用PPT出示《木蘭詩》相關(guān)知識如下: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朝民歌的代表作!皹犯姟笔抢^《詩經(jīng)》《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赌咎m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作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詞“唧唧、機杼、可汗、鞍韉、轡頭、濺濺、胡騎、朔氣、舊時裳、理云鬢”
3.請學生簡述故事的脈絡是怎樣的。
(起:1-3段---替父從軍;承:第4段---征戰(zhàn)沙場;轉(zhuǎn):5-6段---辭官還鄉(xiāng);合:第四段---故事結(jié)局)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學生對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圍繞人物展開,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關(guān)鍵就把握住了。教師將下列問題用PPT出示,請學生默讀,然后教師點名回答。
1.從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蘭有什么擔憂?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zhì)?
(家里沒有男丁,父親要去充軍。木蘭對長輩的關(guān)愛,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勇敢果斷的性格。)
2.從第二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zhì)?
(身為女子,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巾幗不讓須眉。表現(xiàn)出木蘭勇敢無畏愛國的英雄氣概)
3.從第三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zhì)?
(木蘭請求辭官還鄉(xiāng),說明木蘭不慕名利,情系故鄉(xiāng),熱愛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戰(zhàn)友未發(fā)現(xiàn)木蘭是女子,說明木蘭謹慎小心又機智。)
4.請同學們總結(jié)一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木蘭是一位深愛家人,熱愛和平生活,同時又英勇果敢,謹慎機制,不慕名利又愛國的女性。)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長詩,既然是詩,就同樣有很多詩的特點,詩歌中常常蘊含著豐富的修辭,請同學們結(jié)合具體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辭?
對比閱讀《陌上!罚Y(jié)合修辭分析兩篇文章所展現(xiàn)的主角的品質(zhì)精神。
(五)回顧全文,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結(jié)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nèi)容,結(jié)束課文。
作業(yè):請學生結(jié)合課文中所提到的修辭,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習作,內(nèi)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辭。注意語言表述行文條理,邏輯清晰。
七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guān)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并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過程與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并背誦。引導學生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nèi)容。
教法學法:誦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欣賞品味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觀滄!
1、作者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皰短熳佣钪T侯”后,先后滅呂布,敗袁紹,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大勝。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quán)、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他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2、寫作背景:
東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tǒng)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jié)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曹操處于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采用謀士郭嘉的意見,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jīng)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zhàn)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jīng)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抒發(fā)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
3、朗讀詩歌,理解詩句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Jié 臨:登臨 以:來,表示東臨碣石的目的是觀滄海
這是本詩的第一層,交代了觀海的地點,顯得很質(zhì)樸。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Dàn sǒng
何:多么 竦峙:高高挺立
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再寫草木,仍是靜態(tài)描寫,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是本詩的第三層,詩人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這兩句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觀海目的,直陳其事,質(zhì)樸。
全景:動靜結(jié)合,顯示大海的遼闊、威嚴和浩蕩氣勢。
欣欣向榮,側(cè)面寫大海的生機勃勃。
聲勢驚心動魄
虛寫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大地、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顯示了詩人博大胸懷和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4、詩歌品析
詩句 內(nèi)容 情感
敘事 東臨碣石 觀海地點和目的 興味盎然,勝券在握
以觀滄海
實寫 水何澹澹, 總寫大海景象 動蕩變化的時局需要
山島竦峙?倢懮綅u景象 一個主宰沉浮的偉人
樹木叢生,特寫山島之景 勃勃生機
百草豐茂。突出欣欣向榮景象 樂觀情懷
寫景 秋風蕭瑟,特寫海面之景 席卷宇內(nèi),蕩平諸侯。
洪波涌起。 突出驚濤拍岸景象 驚天動地
虛寫 日月之行, 想象之景
若出其中;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開闊胸襟,
星漢燦爛, 包蘊萬千的景象一統(tǒng)中國的抱負
若出其里。
感情:
本詩借景抒情,詩人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
寫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
《觀滄!吩鯓涌倢?怎樣分寫?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幾句?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觀海所見、所聽、所感。詩人先勾勒水和山的全景,再寫樹木、百草分承山景,寫秋風、洪波分承水景。最后寫所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5、小結(jié):
本詩的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xiàn),詩里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
二、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題解,作者。
1.題解。
。1)聞:聽到,聽說。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即貶謫。
。3)龍標:今黔陽。
整體翻譯: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遙寄此詩。
2·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3.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圣手。因“不護細行”被貶龍標(黔陽)尉。
3、讀詩品詩
指導朗讀詩歌
4、感悟詩意
楊花落盡啦,子規(guī)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jīng)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詩欣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奥劦馈,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6、總結(jié)
楊花 漂泊無定
寫景 離愁別緒
子規(guī) 不如歸去
明月 陪伴友人 抒情 關(guān)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guān)切和同情
探究
1.在詩中找出與懷化有關(guān)的內(nèi)容。
答:龍標、五溪、夜郎。
2.作者為何要寫楊花與子規(guī)?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jié),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diào)!皸罨ā逼礋o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guī)”即杜鵑,傳說它是蜀國國王杜宇魂化而成,叫聲凄涼哀婉。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xiàn)。
3.作者為何“寄愁心與明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答: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guān)懷。
4.本詩主題是什么?
答:借月抒懷,表達驚訝、悲憤、同情、關(guān)切、安慰之情。
第二課時
學習《次北固山下》
1、聽錄音朗讀
2、【注釋】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zhèn)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菖f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⑥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稘h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后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于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腳上捆著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3、問題探究
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這是詩人的想像,很明顯,船到鎮(zhèn)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zhuǎn)往別的地方去。
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
問: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
問: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為下句“江春入舊年”張本(鋪墊)
問: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
殘冬臘月
問: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jīng)洛陽的——洛陽在鎮(zhèn)江西北方。
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
2、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都描寫了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3、這兩種景物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guān)嗎?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xiāng),怎能不產(chǎn)生鄉(xiāng)愁呢?
探究:
讀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句,你還有什么新的感受?
“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chǎn)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比較賞析: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低沉、纏綿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并不低沉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跟“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說說道理。
提示: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著新的希望嗎?(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看誰能首先會背誦。
四、學習《天凈沙 秋思》
1、聽錄音朗讀
2、作者簡介
馬致遠 元代戲曲作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又曾加入過"書會",并與書會才人合編過雜劇。生平未詳,但從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輕時"寫詩曾獻上龍樓",熱衷過進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顯達,因此動了"終焉計",晚年退隱山林,以詩酒自娛。著有雜劇15種
馬致遠是個享有盛名的戲曲家。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傳得最多的一個。作品豪放清逸,后人認為近似詩中李白、詞中蘇軾。雜劇以《漢宮秋》為代表。
3、了解關(guān)于曲的知識。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短靸羯场贰渡狡卵颉范际怯袠祟}的小令。
文學常識
散套
散曲
元曲 小令
雜劇
4、朗讀指導
讀一讀:提示:注意節(jié)奏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以詩作畫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緩緩前行。只見,纏滿枯藤的老樹上,幾只歸巢的烏鴉在盤旋;潺潺流動的小溪上,一座小橋通向不遠處的人家;蒼涼的古道上,那孤獨的游子將要飄到何方?太陽就要落山了,想著那遙遠的征途,浪跡天涯的游子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九種景物 渲染悲涼的氣氛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斷腸人在天涯。
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長期流落異鄉(xiāng)的人的悲哀
6、賞析
純用白描勾勒出多幅圖景,極具藝術(shù)特色。曲的前三句只用了十八個字,便描繪了九種景物。
第一句的枯藤、老樹和昏鴉,構(gòu)成了一幅蒼涼圖畫。第二句寫作者所見的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幅畫因為有人家而更有生氣,流露出作者對此情此景的羨慕之情。第三個畫面是:在西風勁吹的茫茫古道上,一頭疲憊的瘦馬在行進中。與“小橋流水人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至此,作者把這三幅畫面又巧妙地組織在了一個大的圖畫當中,就渲染了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郊野風情,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夕陽西下”,天之將黑,千里奔波的游子,家在何處?作者沒有說出,卻只道“斷腸人在天涯”,留給人無盡的想像。
正面: 枯藤老樹昏鴉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側(cè)面: 小橋流水人家
對比映襯手法
曲子的 寫作手法:
描寫 借景抒情
抒情 情景交融
7、比較探究
天凈沙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體會這首曲的意境,說一說這首小令與馬致遠的小令哪一首更能打動人?說說你的理由。
8、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詩。
2、體會詩的意境,模仿《天凈沙·秋思》做一首小令。
板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詩句 內(nèi)容 情感
敘事 東臨碣石 觀海地點和目的 興味盎然,勝券在握
以觀滄海
實寫 水何澹澹, 總寫大海景象 動蕩變化的時局需要
山島竦峙?倢懮綅u景象 一個主宰沉浮的偉人
樹木叢生,特寫山島之景 勃勃生機
百草豐茂。突出欣欣向榮景象 樂觀情懷
寫景 秋風蕭瑟,特寫海面之景 席卷宇內(nèi),蕩平諸侯。
洪波涌起。 突出驚濤拍岸景象 驚天動地
虛寫 日月之行, 想象之景
若出其中;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開闊胸襟,
星漢燦爛, 包蘊萬千的景象一統(tǒng)中國的抱負
若出其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 漂泊無定
寫景 離愁別緒
子規(guī) 不如歸去
明月 陪伴友人 抒情 關(guān)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guān)切和同情
次北固山下 王灣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低沉、纏綿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并不低沉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九種景物 渲染悲涼的氣氛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斷腸人在天涯。
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長期流落異鄉(xiāng)的人的悲哀
教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案13
[教材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執(zhí)一詞爭執(zhí)不下。就連象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滲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也說明了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實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學習目標]
1、根據(jù)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chǎn)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課文動畫朗讀,課文內(nèi)容,重點詞語、句子及其意思。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激起學生辯論:
教師:同學們,你們猜猜老師今年多少歲?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并說出理由。
2、 導入:
教師:大家剛才辯論得真激烈,不過答案老師會在下課時告訴大家,而且要看同學們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與辯論有關(guān)的文章-----《兩小兒辯日》。(教師板書題目,學生讀題。)
3、質(zhì)疑:從課題中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4、過渡:教師: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那場兩千多年前的辯論,相信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滿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一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話題,激起了學生的辯論,自然引入課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初讀課文。
1、 教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讀音,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讀了課文后,文中除了寫了兩個小孩,還有誰?(教師板書:一兒、一兒、孔子)
3、 以前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梢允强鬃由健⒀哉摰。)
4、 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5、 教師:剛才同學們第一次讀課文,讀的時候有什么困難嗎?
學生:說說朗讀中的困難。(如:不易斷句,有些不順口等。)
6、 教師:大家在學習中能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很好。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握n文朗讀,大家想不想聽。(課件:動畫情景,課文朗讀)
教師:大家認真聽朗讀,看看別人是怎么停頓、斷句的,認為必要的,還可以在書上作上記號。
學生:聽朗讀,作記號。
7、教師:有收獲嗎? 學生:交流在朗讀上的收獲。(如某些地方的停頓、斷句、某個字的讀音,語氣等。)
8、教師對個別難的地方重點指導。
課件出示:
孔子東游,見 兩小兒 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 日始出時 去人近,而 日中時 遠也!币粌阂 日初出遠,而 日中時 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 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 遠者小 而 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 滄滄涼涼,及其日中 如探湯,此不為 近者熱 而 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 為汝 多知乎?”
強調(diào):知=智 讀音 zhì
8、教師:讓我們學著課件里那樣在同桌那里讀一讀。認為讀得好的,就給他在書上畫一棵五角星。
學生:同桌互相讀,評價、畫五角星。
9、 教師: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學生舉手人數(shù))看來效果不錯。
教師:一起讀給老師聽聽。(學生一齊讀課文。)
[文言文教學中朗讀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沒有回避這個難點,而是直面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說出困難,其實也就抓住了朗讀的基本要領(lǐng)和方法。再讓學生在美妙的動畫和音樂中欣賞范讀,不但對朗讀指導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最后通過畫五角星的`辦法,肯定了學生的進步,樹立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深入理解:
1、 教師:大家再次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結(jié)合課后注釋,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學生:讀文,結(jié)合注釋,理解意思。
2、 交流:說說你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學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相關(guān)的句子和意思。并相機強調(diào)個別重點詞句的意思。(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富有智慧啊?
3、 總結(jié)方法:你們是怎么理解到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學生:交流方法。(如結(jié)合課后注釋,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已有知識、多讀等。)
4、 還有不理解的句子嗎?誰來幫幫他?(讓學生知識資源互補。)
(學生回答時,教師課件出示相關(guān)句子的意思。)
5、 教師:出示課件:出示詞語、句子,讓學生搶答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6、 教師:誰能在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用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方式鞏固句子意思)
學生:先同桌互相講,再抽學生在班上講。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根據(jù)注釋和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教學中重在進行方法總結(jié)和指導,并采用說一說,幫一幫,講一講等多種形式加以了鞏固。]
三、品讀課文。
1、 教師:過渡:剛才這位同學故事講得很生動。而這么生動的故事。我們的古人用簡短精悍的語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梢娢覀冎袊墓盼氖嵌嗝吹母挥绪攘。
2、 教師: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樣讀課文的呢?(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樣把課文味道讀出來嗎?誰愿意來讀一讀。(抽生讀)
3、 評價:教師:他像嗎?哪些地方像?哪里還不像,味道還不夠?你 認為應該怎樣讀?(請點評的學生讀一讀,老師還可以適當點撥)。
4、 教師:誰還愿意讀一讀》(抽學生讀,觀察學生表情,信心足不足。)
教師:老師再幫幫你,給你配上音樂。(學生配樂朗讀)
5、 教師:美嗎?讓我們大家一起像他那樣讀一讀。
學生:全班配樂齊讀。
[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古人讀書的樣子讀,并配上音樂。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仿佛把學生帶入了中國幾千年的燦爛的文化中,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喜愛和對文言文的興趣。]
四、升華拓展。
1、教師:在這場兩千多年前的辯論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是什么?理由呢?
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教師相機完成板書)
2、教師:孔子面對兩個小孩的提問,是怎么做的呢?(不能決也)孔子那么知識淵博的人,面對兩個小孩的提問,他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可見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實事求是)(教師板書)
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教師相機板書:勇于探索)
4、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可以是文言文的特點?梢允亲x書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質(zhì)給自己的啟示等)。
5、教師:對呀,我們不但要像兩個小孩那樣在知識的海洋里勇于探索,還要像孔子那樣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識是無止境的,兩千多年前孔子無法回答兩個小孩的問題,可現(xiàn)在科學發(fā)達了,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那么兩個小孩誰對誰錯,為什么?
下節(jié)課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課后積極收集有關(guān)資料。
五、作業(yè):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六、下課時,老師向?qū)W生揭曉自己的真實年齡。(次環(huán)節(jié)一定不能忘記,這既體現(xiàn)了教師尊重學生,守信,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七、 板書
日初 日中
一兒 日初近(大) 日中遠(小) 勇于探索
兩小兒辯日 一兒 日初遠(涼) 日中近(熱) 學無止境
孔子 不能決也 實事求是
七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2、學習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fā)感情
3、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由景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感受
2、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恰當?shù)乇磉_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熟讀課文
2、向?qū)W生提供以下資料:①作者介紹②寫作背景(見附一、二)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作者、亮標
繁星是常見的,引起過古今中外無數(shù)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觀察過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樣觀察的?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好,下面我們來看看作家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書課題)指名學生介紹巴金和寫作背景(口述)教師亮標。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冰心詩三首
教學目標
1.品位這三首詩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學習這三首詩中豐富的想象、奇巧的構(gòu)思、凝練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通過生動的形象表達深刻的哲理及“冰心體”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時,你很羨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榮譽嗎?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投入社會的大海時,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該怎樣寫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讓冰心來告訴我們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投影放出作者簡介
三.配樂詩朗誦
學生自由朗誦這三首詩,并推薦朗誦比較好的四人(一小組一人),教師放音樂,這四人依次朗誦這三首詩,要求學生認真聽讀,并評比出朗誦者。
評比角度:要求用普通話,并且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品讀三首小詩,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成功的花
(1)、讀完本首小詩,你能品味出其中蘊含的哲理嗎?
(2)、第二句的結(jié)尾用了一個感嘆號,作者要抒發(fā)什么慨嘆?
(3)、體會“明艷“、“然而”一詞在本詩中的作用;比較詞語:“驚羨”與“羨慕”的區(qū)別;詩中的“泉”和“雨”能否省略?
(4)、你還羨慕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嗎?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
七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
、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啦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啦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nèi)容
、 檢查生字詞。
、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啦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啦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zhì)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jié)]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啦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jù)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啦我們:我的母親老啦,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啦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啦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啦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jié)]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啦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啦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啦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啦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啦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fā)。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 這篇短文寫啦什么事?
、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佟渡⒉健繁取度范嘁恍┚吧鑼。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啦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啦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谠谏⒉街袃蓛蓪ΨQ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垡孕∫姶蟮膶懛ǎ和ㄟ^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啦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jié)]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jié)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gòu)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nèi)涵提供啦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啦語感,加深啦對課文的理解。
【七年級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上語文教案教案12-08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教案12-08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下冊教案12-08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狼教案12-08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上冊教案12-08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社戲教案12-08
七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孔孟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