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教案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想請你們欣賞一段音樂視頻。想不想聽呀?準備好了嗎?
歌曲好不好聽?老爺爺和小女孩他們在干嘛呢?對,在唱歌,跳舞,可是,老師這里就有一個疑問了,需要同學們開動腦筋思考一下,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人體骨骼是由206塊骨頭組成的框架,如果光靠骨骼這個骷髏架子,老爺爺和小女孩能跳舞嗎?他們能唱歌嗎?還需要什么的參與?
2、講述:對,就是肌肉,要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僅靠骨骼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肌肉的參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肌肉這個內容。(揭示課題:肌肉)
3.下面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右手和老師一起輸空。 《肌肉》老師寫完了,你們寫好了嗎?同學們都表現(xiàn)得很棒,老師決定給各個小組呢分別加5分,希望接下來的課程同學們還能保持這樣的精氣神兒,好不好?
4.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些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整齊的朗讀學習目標。一,我能1、2.老師給同學們設置了兩個學習目標,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學習目標來展開學習。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類型
1、提問: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學習目標,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身體,思考一個問題:人體哪些地方有肌肉?可以小組交流討論,也可以個人獨立思考。時間是兩分鐘。
2、時間到,
3、人體哪些地方有肌肉?哪個小組愿意來分享一下你們的討論成果呢? 學生 回答問題,談話,同學們,除了剛才你們說的這些地方有肌肉外,那其他地方就沒有了嗎?你們能不能把剛才的答案全部整合成一個詞呢?通過剛才看的視頻,我們知道肌肉和運動有關,也就是經常運動的部位肌肉就比較多,而我們人體全身都會運動,所以我們全身各處都布滿了肌肉。
接下來請同學們看看這幅人體肌肉圖,看看人體的肌肉是如何分布在人體身上的?是一小塊一小塊還是一整塊的像一張人皮一樣掛在人體骨骼上?(一小塊一小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肌肉是一塊一塊的,那到底人體有多少塊肌肉呢?請同學們大聲整齊的朗讀這兩句話,我們的身體1、2.
5、小結:我們的身體有600多塊肌肉,肌肉約占體重的40%左右。它們分布在全身各處。
6、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人體5塊比較大的肌肉。第一塊是胸大肌……….請同學們在自己的身上指出胸大肌的位置。
7.下面給同學們兩分鐘的時間,回顧我們剛才一起認識的五塊肌肉,然后能在自己身上準確這五塊肌肉的位置。時間到,同學們都找準位置了嗎?下面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老師想請兩個同學上來為大家展示一下,看能不能準確的找準這五塊肌肉的位置,娜兩個同學想來展示一下,舉手示意。分別給這兩個小組加2分,由于時間關系,這個游戲呢如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下課后自由組合來玩,好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幅人體肌肉圖,從同學們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你們聽課非常認真,也非常仔細,所以我也不吝嗇,決定給各個小組分別加5分。
三、觀察體驗: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既然人體全身都是肌肉,那肌肉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活動。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右手,跟著老師一起做。
右手手心向上,握緊拳頭,做曲臂運動,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兩塊肌肉有什么變化?然后將手臂伸平,做伸臂運動,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兩塊肌肉又有什么變化?
3、請小組交流討論,預測一下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完成老師發(fā)給你們的活動記錄卡,時間5分鐘。
活動記錄卡填好了嗎?你們的預測是什么呢?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預測結果。同學們都非常棒,你們的結果和老師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結果正不正確呢?下面請同學們先認真看曲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是怎樣的。是不是剛好和我們預測的結果一致?對,是一致的,曲臂時,肱二頭肌收縮,而且肌肉變短,變硬,肱三頭肌舒張,肌肉變軟變長。那你們再看一下伸
臂時,他們又是怎樣變化的呢?跟我們預測的結果還一致嗎?對,很好,還是一致的。跟曲臂剛好相反,此時肱二頭肌的肌肉變長變軟,肱三頭肌的肌肉卻變短變硬。你們再認真仔細的觀察圖片,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是不是剛好附著在同一塊骨頭上?當曲臂時,他們的變化是相反的,同樣,伸臂時,他們的變化還是相反的,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剛好是附著在骨頭上的一對肌肉,一個收縮,另一個就放松(舒張)。收縮的肌肉摸上去又緊又硬,還會變短。
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整齊的朗讀這句話。我起頭,附著在1、2,同學們讀的非常棒。
但是如果肌肉連接的是兩塊骨頭,他們的工作形式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看圖片,仔細觀察當曲臂時,這兩塊骨頭有什么變化?請同學起來回答(靠攏)對,如果肌肉連著兩塊骨頭,那么當肌肉收縮時,兩塊骨頭就會相互靠近,從而牽動骨骼運動。這就說明肌肉有幫助運動的功能。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收縮帶動骨骼運動而實現(xiàn)的。
8、同學們,每天晚上我們都需要睡覺,但是睡著后我們的肌肉是不是就不運動了?(不是)對,現(xiàn)在你們閉上眼睛,假設在睡覺,你們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臟,有什么感覺,再摸一摸你們的肚子,有沒有感覺到腸胃在動?再摸一摸你們的鼻孔那里,是不是感覺到鼻孔周圍的肌肉在動。所以,不運動時,負責心臟、肺、腸、胃、血管以及呼吸的肌肉仍在運動。
四、課堂測評
談話:那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練習,看同學們這堂課學得如何?
五、總結評學。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對人體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誰能給我們說一下。說的很好。
2、接下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看看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棒?某某小組最棒,不過其他小組也很優(yōu)秀,希望下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步,好不好?今天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我們周圍生活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過程與方法
● 分區(qū)域調查,認識多種多樣的生物。
● 選用適合的工具對生物進行調查和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感受校園生物的美麗。
● 體會到用心觀察會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科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會選用適合的工具對校園生物進行調查和記錄。
【教學難點】知道我們的校園中大概生活著多少種植物和動物。 理解校園生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準備】分組準備:記錄本,記錄工具,觀察工具,調查表為整個班級準備:校園常見生物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校園里有很多植物和動物,認識下面這些動物和植物嗎?用幻燈片放校園內常見植物和動物,讓學生辨認和觀察(意圖:學生能說出名字的讓學生說,如說不出名字,讓學生觀察動植物樣子,告訴名稱。引發(fā)學生調查興趣) 2、:校園里還有哪些植物和動物?我們校園里有多少種植物,多少種動物?讓我們一起去調查
二、設計調查方案 1、師:如何去調查呢(意圖:引導學生制訂周密的調查計劃) 2、學生分組制定調查計劃,匯報,師點撥: A像科學家那樣,將校園分為幾個區(qū)域分別進行調查;B要對校園生物展開全面調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經來過的動物;調查時不僅要記錄地面看的見的動物和植物,還要搜索地下的動物,要根據(jù)所發(fā)現(xiàn)的動物蹤跡推測哪些動物也在這里生活過。將這些發(fā)現(xiàn)都及時記錄下來。C用繪畫、拍照等適宜的方法記錄不知名的動植物; D將調查的校園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類分別記錄,既要記錄生物的名稱、又要記錄它們生長和經;顒拥牡攸c。 E在調查時可能會出現(xiàn)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種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開黃、白、紅不同顏色花的郁金香等,記錄時可以都記錄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別記錄某某樣的蝴蝶;某某顏色的郁金香。F要愛護動植物
三、開展校園動植物調查活動將校園劃分為幾個區(qū)域,每個小組確定一個區(qū)域作為調查的重點,開展調查活動,邊調查邊記錄,盡量不要漏掉校園中的任一種動植物,鼓勵學生認真記錄,對認真調查的組給予加星評價。(意圖:為后面形成生物種類多種多樣,同種生物也具有千差萬別的不同個體這樣一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積累感性經驗。)
四、課外延伸:對不知名的動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資料
板書設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讀句子體會也的用法。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些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基礎性診斷練習
1、 從題目入手
(1) 審題科學怪人指誰?課文題目為什么要加引號?
(2)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 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3) 理清思路。根據(jù)科學怪人的`怪與不怪把課文分為兩部分。
二、優(yōu)化新授
1研讀事例,體悟精神
。1) 自主讀書,自讀自悟
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讀自悟,教師巡視指導。
。2) 組織小組交流,提出問題,梳理排序。
。3) 班上交流,教師點撥,逐一擊破。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 理解重點詞語:考究、特別、珍愛、珍惜,讓學生先給它們尋找近、反義詞,再讀課文,進行比較。
2、 在理解珍愛一詞時,引出一個問題:開文迪許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xù)。這里的也補充一段起什么作用?開文迪許為什么要這樣做?
。1) 去掉也字,讓學生讀讀比比。
。2) 開文迪許對待慕名而來的客人什么態(tài)度?對不對?讓學生通過讀議來體會。
3、 小結歸納:開文迪許怪在哪兒?
怪在: 衣著講究
家里布置特別
珍愛圖書
珍惜時間
4、 讀課文最后一部分,體會他的怪是由他的不怪引起的。那是因為他不愿意把心思用在那些生活瑣事上,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
四、自主性學習診斷
1、積累內化
學會復述課文內容
。1)自由熟讀課文
。2)同桌根據(jù)老師板書編列復述提綱。
。3)放手讓學生練說,師生共同補充評議
2、拓展練習
。1)指導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搜集有關科學家的小故事,再讓學生借鑒此寫作方法,寫一篇小習作。
。2)指導學生對自己所寫的科學家的故事進行修改加工,班隊活動課上舉行故事會。
五、共同小結
六、寫字指導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yǎng)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目測區(qū)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蘿、蘋果、茄子、大蒜、切成兩半的西瓜等。
2、各種工具:湯匙、剪刀、小刀。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孩子們認識大部分的食物,他們爭先恐后地說出名稱。說到大蒜時,有一個孩子說:“這是饅頭!庇谑牵處熅鸵龑в變簞円粍,聞一聞,嘗一嘗,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出“這是我們吃過的大蒜”的結論。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師: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里去嗎?
引導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有的幼兒不會表達,只是一個勁兒地點頭,教師就有意識地引導他用語言表述;有的幼兒已能清楚地說出“能”或“不能”,教師就進一步引導他說說“為什么”;個別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能說出:“瓶子太小,東西太大!
師:怎樣才能把東西放進去呢?
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反應適當?shù)剡\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當幼兒看到教師將食物剪小時,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小了!變小了!”
3、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并把食物放進瓶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并幫助幼兒記錄。剪刀可以剪菜葉,但剪不動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文文一直用刀切胡蘿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嘗試用刀切蘋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點皮。星星說:“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師邊觀察幼兒操作,邊用瑯瑯上口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
如:“變變小,放進去!庇捎谛∧挲g幼兒常常用語言指導動作,所以他們會邊操作,邊和教師一起重復,這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理解“大” “小”的概念?吹接械挠變河眉舻秾⒉巳~剪小,教師便有意識地提問:“你用什么把什么變小了,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如他們用剪刀剪土豆,用湯匙切菜,教師便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較容易“變”。有個別幼兒自始至終使用一種工具,教師便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十分注意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兒放回原處,要幼兒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時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儆懻搯栴}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進瓶里的?
有的幼兒說:“我把它變小了!苯處煴氵M一步提問:“你是怎么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說出工具名稱,較清楚地表達過程,教師以繪畫的形式為幼兒記錄。
、谟懻搯栴}二:刀是什么樣子的?刀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工具。當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刀是什么樣子時,一些孩子說出“刀是很快的”,有兩個幼兒用手指著刀最鋒利的地方,表現(xiàn)出“很可怕”的樣子。
教師通過繪畫(如圖),強調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同時,引導孩子們觀察幼兒園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訴孩子教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萊的刀有危險,不能玩。教師還準備了一份告家長書,及時將活動信息告知家長,以便家長為幼兒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點評/運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動作,是兩歲半幼兒非常熱衷的活動。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做中學”的理念設計了這一活動,并在活動中體現(xiàn)了教育目標。值得稱贊的是教師十分耐心地幫助幼兒運用他們能理解的圖畫形式做記錄,這為幼兒將來自己記錄作了很好的鋪墊。教師還有意識地在活動過程中貫穿安全教育、家園合作理念,以確保幼兒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huán)境中獲得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實驗、觀察中認識光的七種顏色,從而對光的現(xiàn)象產生興趣。
2、培養(yǎng)獨立操作的能力。
3、學習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種事物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1、一張大的彩虹圖。
2、三棱鏡、平面鏡、大碗(裝上水);剪刀、七色盤、小棍、透明膠;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關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1、你看見過什么顏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顏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光的顏色?
二、實驗:七色光。
實驗1:美麗的光。
1、用三棱鏡的平面對著太陽,可看見光透過三棱鏡后折射在白紙上的各種色彩,從而了解光的顏色。
2、大碗里裝上水,將鏡子斜放在碗里,讓陽光透過水照在鏡子上并反射到白墻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師引導幼兒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光的顏色。
實驗2:吹泡泡。
1、引導幼兒邊玩邊觀察泡泡在太陽光下呈現(xiàn)出哪幾種顏色?
2、人造彩虹:艷陽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霧狀噴向天空出現(xiàn)彩虹,觀察其顏色。
實驗3:七色轉盤。
1、師:你們看,這個圓盤靜止時有哪幾種顏色?他們的顏色有什么區(qū)別?
如果讓這些圓盤轉動起來,會出現(xiàn)什么顏色呢?看看不同圖案的'轉盤轉起來有沒有不同的色彩。
2、幼兒邊玩轉盤邊思考:當七色轉盤轉動時我們的眼睛看見什么顏色?為什么?
3、教師小結:光有七種顏色,當它們一起飛快轉動時我們會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課件為幼兒介紹光在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1、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
2、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七色
3、在醫(yī)院里,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小結: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小朋友們從都能熱愛科學,愛探究,多動腦筋去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長大后利用光為人類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動延伸】
1、觀察泡泡畫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作:七色轉盤。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jù)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jù)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討論:結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jù)自己小組的記錄結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板書設計:
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7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水的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冰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與水之間的變化關系。在三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知道冰是由水變化而來的,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要讓學生對溫度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明白溫度的變化是與熱量有關的,還可以為后續(xù)集中探討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熱量的關系奠定基礎。
在教學目標分析里面,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我分別從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目標來看:
在科學概念里面,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在過程與方法里面,通過觀察、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及其變化,了解冰的特點,并比較冰和水的相同與不同。第二呢,要培養(yǎng)學生他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我們通過科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感受、體驗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同時激發(fā)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水結成冰的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教學難點是:理解水為什么能結成冰。
根據(jù)這樣一些,我們本節(jié)課倡導的是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主探究模式(教法),也就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在上學期已經知道了水的特點,那么能否根據(jù)水的特點來推測冰的特點呢?這個時候讓學生為主體,他們進行思考,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接著學生與學生交流,學生與教師交流,然后通過實驗觀察來證明,我們的這個猜測是否正確呢?接著我們通過多媒體等這些相互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的是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學法),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用理論來指導水結冰的知識的`學習,同時知道,對同類物質進行比較,這里主要是對冰和水的各自特點的比較,來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程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講好教學程序,我分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導入新課;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小結;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隨堂練習。
在導入新課里,我分三步,第一步知識回顧;第二步,引入視頻;第三步我來設置問題。知識回顧是“你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水都有哪些特點嗎?”學生對于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答案,通過交流我們很快就可以得到水的各種特點,接著我們會看一個水結冰的視頻,通過這樣一個視頻給學生直觀的感覺,水放進冰箱的冷凍室,變成了固態(tài)的冰,是因為溫度下降了。接著我來設置問題,既然水結冰了是因為溫度下降了,那么水下降到什么溫度時,水開始結冰了呢?這個問題的設置,同樣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急切的了解水結冰的溫度。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前面講到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水結成冰的過程中的溫度變化以及理解水為什么能結成冰,所以我讓學生從測量水結冰前,結冰時的溫度來學習這節(jié)內容。首先我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個裝有碎冰的燒杯,一袋食鹽,一個盛有少量水并插有溫度計的大試管,在這里呢,我對這個實驗裝置進行了改良,本來這個溫度計需要學生手拿的,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我用一個帶孔的橡膠塞把這個溫度計固定住了,這樣的話就可以很穩(wěn)定地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固定在試管的水中央。接下來就開始做實驗了,首先我們在這個裝有碎冰的燒杯中插入這根大試管,用溫度計觀測試管中水溫的變化,此時,同學們都很期待試管中的水能變成冰,但結果是讓人失望的,這個時候,我會問學生,溫度計的溫度下降了,但是試管中的水卻沒有結成冰,說明,水的溫度降的還不夠低,誰有辦法讓這溫度變得更低呢?接下來,學生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到底應該怎么做?預設1,學生知道方法,加鹽;預設2,不知道,由我直接告訴學生,我們可以在碎冰中加入食鹽,來加快冰的融化,就可以制造更低的溫度。
學生重新開始實驗,在碎冰中加入較多的食鹽,觀察水開始結冰前以及結冰時的溫度變化,使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水結冰時的溫度始終保持在0℃,在這里,使學生糾正這樣一個錯誤認識,我們學生一直認為水結冰時的溫度在0℃以下,和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相混淆。
實驗中用到了食鹽來加快冰塊的融化制造更低的溫度,根據(jù)新課程當中,要求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我們會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用于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比如,我們可以在下雪的馬路上撒點鹽,來加快雪的融化,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學習的價值。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這里我會啟發(fā)學生思考,本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我學到了哪些科學知識,我學到了哪些學習方法,我還有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有怎樣的一種建議,通過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氛圍當中來學習科學知識。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隨堂練習。這里我會出一些與本節(jié)知識相關的習題,通過讓學生在課堂直接完成,使得他們加深對水結冰本節(jié)課的理解。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賽車》04-07
實用的科學教案03-27
有關科學教案03-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昆蟲科學教案01-09
學生科學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