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国产精品100页,美女网站色免费,国产白嫩美女免费观看,欧美精品亚洲,欧美韩国xxx,欧美性猛交xxxxxxxx软件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5-18 13:35:0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通用)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通用)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探究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引導學生探究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樂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7頁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自制課件,做好的風車等。學生準備各種平面圖形,毛線(繩子),吸管,鉛筆等。

  教學設計

  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用掌聲將它請出來!

  計算機演示:小雞豆豆自我介紹:我叫豆豆,是圖形王國的向導。如果你想到圖形王國去游玩,就得先說一說圖形王國里面有哪些圖形是你學過的?

 。▽W生回答,計算機演示。引出四種平面圖形。)

  師:這些圖形,已經是我們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它們進行轉換。

  板書課題:圖形的轉換。

  動手操作,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計算機演示:豆豆送來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瞧!豆豆給我們送來了什么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

  師:你們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幾條邊呀?(四條。)

  計算機演示:四條邊分別閃爍,變色。

  師:好!請大家先拿出長方形的紙,我們一道來摸摸長方形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紙,摸摸它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

  接著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兩組對邊。

  師:好!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豆豆!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計算機演示:

  豆豆: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又有什么特點呢?

  師:你們誰知道?(指幾名學生口答。)

  師:他們說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分組來動手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2.合作交流。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師:大家看一看,紅盆中都有哪些東西?(毛線、直尺、筆。)待會兒,你們在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的時候就可以用它。當然了,如果你有別的方法,不用這些東西也可以。

 。▽W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師指導。)

 。ǚ答伣Y果。)

  師:誰愿意把你找的結果告訴大家?你發(fā)現了什么就說什么。你說哪個圖形?

  探究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長方形的長邊和長邊一樣長,短邊和短邊一樣長。也就是說長方形對邊相等。

  板書:對邊相等

  師:還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

  板書:四邊相等

  師:現在,豆豆要來考*大家。

  1.長方形轉換成正方形。

 。ǔ鍪疽粡堥L方形的紙。)

  師:你能將這個長方形變成正方形嗎?拿出長方形紙試試看。把你的方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

  誰愿意說給大家聽?

 。▽W生邊做邊講。)

  2.正方形轉換成三角形。

  (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師:怎么樣才能將這個正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呢?你來試試看!

 。▽W生邊做邊講。)

  3.圓轉換成正方形。

 。ǔ鍪緢A和正方形。)

  師:圓和正方形是一對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樣才能把圓變成正方形嗎?好,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方法?疵靼琢耍涂梢詣邮謥碚垡徽、剪一剪。

 。▽W生操作。)

  4.不規(guī)則圖形轉換成規(guī)則圖形。

  師:藍色學具盆里,還有很多不規(guī)則圖形,拿出來看一看,能不能將它們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學生操作,反饋。)

  課間活動

  放音樂。

  做風車活動。

  師:今天,你們的`表現太棒了!讓我們一起去圖形王國吧!

  計算機演示:配音樂,豆豆送風車。

  師:豆豆的風車可真美呀!你們想不想自己做風車呀?

  我們先來看看豆豆是怎么做風車的。

  計算機演示風車制作過程。

  師:今天,大家的表現都很棒,下面大家每人做一個風車獎勵給自己吧!

  師:小組長拿出綠色學具盆里的東西,這里面有不同形狀的紙,你可以選一張來做一個風車。

  放音樂,學生做風車,教師指導。展示學生作品,吹一吹,引導觀察:風車轉起來像什么?

  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圖形王國中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學習。

  教學設計說明

  “圖形的轉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拼組”中的內容。這單元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qū)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球、圓柱)了,這里主要通過擺、拼、剪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三角形由三條邊組成等,并感知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系。本節(jié)課既是上學期認識物體與圖形的延伸,同時也是后繼學習內容──平面圖形間、立體圖形間、平面與立體圖形間的關系的基礎。為了進一步體現新理念、新課程、新設計,體現自主探索、多元開放的設計思路,我們在設計本課時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開放教材、活用教材。

  按照教科書和教學用書的編排意圖,本節(jié)課應完成例1──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包括一個做風車活動),例2──感知平面圖形的關系的教學內容,課題為“圖形的拼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年齡特征,考慮到教學時間的限制,大膽地沖破了教材和教參的束縛,依據新理念重組了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這一節(jié)課內容分解為兩課時,也就是將教科書中規(guī)定選用的一頁半教材內容,改為只用半頁教材內容,刪去了例2──感知平面圖形的關系(拼組活動),而增加了“探究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按“感知特征”→“探究關系”→“做風車”這樣的順序來呈現教材,課題也做了相應調整,叫“圖形的轉換”。這樣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展現教材內容,力求做到開放教材、活用教材,使教材為我所用。

  2.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動。

  自主性的操作活動有別于機械性的操作活動。前者努力讓學生發(fā)揮學習主動性,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思維的廣闊性;而后者學生進行的只是簡單的模仿與記憶,思維只能停留在老師規(guī)定的套路中,很難有所創(chuàng)新。本課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動方面做了  一些有益地嘗試:如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步步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完成做風車活動為只提供完成活動的必需材料:各種圖形的彩色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不規(guī)則形)、吸管、鉛筆、圖釘、大頭針等,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去完成,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3.讓學生進行充滿個性的探究活動。

  探究方顯創(chuàng)新本色。為了學生個性的張揚,本課教學在引導學生感知長(正)方形邊的特征時,做了如下嘗試:完全擯棄了講解對折的方法,而讓學生充分利用準備的一些材料:吸管、毛線(繩子)、鉛筆等,幾人一組合作交流,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顒又性试S下位、允許討論、允許質疑、允許請求幫助,特別是可以不用這些材料而想出其它什么方法(如對折),努力實踐“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圖形的轉換”是在原課題“圖形的拼組”中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與年齡特征,將一節(jié)課內容分解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的。教學設計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放教材、用活教材。

  教師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大膽沖破了教材原有的框架,依據新理念重組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探究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層次清楚,結構緊湊。

  2.尊重學生,體現個性。

  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邊的特征上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具,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物體去探究不同的圖形特征,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實踐等學習方式,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個性得到發(fā)展。

  3.自主探究,培養(yǎng)能力。

  “做風車”的過程,教師改變了按教材呈現“做風車”的步驟,讓學生發(fā)揮主動性,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3.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煉,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游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就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和測量物體的長度。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學生對自己周圍熟悉的事物的測量,加深對“米”“厘米”的認識。教材結合學生的身體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了許多測量和估計的內容,讓學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培養(yǎng)估測意識,提高實際測量的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米”和“厘米”,對“米”和“厘米”有初步的感知,知道“米”和“厘米”是常見的長度單位,也知道了“1米”和“1厘米”大約有多長。但是,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他們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只是作為一個概念停留在頭腦中,并沒有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對現實生活中某一物體的長度的估測,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有一定困難。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么樣呀?

  生:感覺這個教室比我們的教室要大得多,桌子也不像教室里是一個人一張桌子,而是一個小組一張桌子,大家在一起合作學習的時候會更方便。

  生:感覺這個教室的黑板應該和我們教室里的黑板大小差不多。

  生:感覺這里的課桌要比教室里的課桌高一些。

  ……

  師:這里的課桌、黑板、講臺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里的不一樣,那么,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愿意來估計一下?

  生:我估計這個課桌的高有100 cm,我們昨天量的教室里的課桌有70 cm,這個課桌我感覺比教室里的高,所以我估計有100 cm。

  生:我估計這個課桌沒有100 cm,因為教室里的桌子到我的肚子的這個位置,這里的桌子好像只比教室里的高一點,我覺得最多也就80 cm吧!

  ……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里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么,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后說說準備怎么測量,最后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W生分頭測量。)

  師:現在,到了交流匯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黑板的長,我們是用米尺來量的,每量一米我們就在黑板上做一個記號,接著量第二次,我們最后量的結果是:黑板的長是4米。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生:老師,我們組測量的也是黑板,我們量的結果和他們的結果一樣,應該說他們組測量的結果是正確的。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這個課桌的長,這個課桌比我們教室里的課桌大得多,我們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長,我們是用我們幾個人的小尺子接起來量的,我們測量的結果是課桌的長是一米三。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么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么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課桌,對于記錄的方法我還想補充一下,我記錄的方法和這幾個都不一樣。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ㄓ猛队皟x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 cm,1米3。)

  師:有這么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生:我覺得130 cm比較好,我們已經學過了:1 m=100 cm,一米三應該就是130 cm。

  生:我覺得1米3這種記錄方法不太好,你只說3,到底是什么呢?是3米還是3厘米?都不合適,我覺得1米30厘米比較好,說得清清楚楚的。

  生:剛才我們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度,我們量的結果是1 m 30 cm,所以寫成1 m 3 cm是錯誤的,他把30 cm記成了3 cm,這是不對的。

  生:我用的1.3 m這種方法是小數,這是我媽媽告訴我的,媽媽說如果物體的長度不夠一米,就可以用小數表示。

  生:我喜歡用130 cm。不是整“米”,但是總是整“厘米”吧!那我們就用厘米作單位好了。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生:我們組測量的是門的高度,我們測量的結果是2 m多一點,因為上面太高了,我們沒有夠著,剩下的大約不到10 cm吧。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厘米?我們應該怎么測量?

  生:上面看不見,我們就從上面開始量,從下面看多出來的是多少厘米不就行了嗎?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生:我覺得有1 m 60 cm,你剛才測量門的高度的時候,我看你很容易就把米尺的那一頭放在門上邊了,上面也就剩半根米尺那么長了。

  師:你真善于觀察,連我剛才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生:我估計你有155 cm。我媽媽就是155 cm,我覺得你和我媽媽差不多,我估計你也是155 cm。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并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么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生:我知道,我們前天學習的時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寬大約是1 cm,要是沒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來量。

  生:我還知道,我的兩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點,就是一米。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才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在我來布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W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臺。)

  生:我估計××同學的身高是1 m 30 cm,因為我剛才量的我的身高是1 m 20 cm,他比我高一些,我覺得他應該是1 m 30 cm。

  生:我估計××同學的身高是1 m 28 cm,因為我剛才量我自己的身高就是這個,我覺得我們兩個一樣高。

  ……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圍、頭圍嗎?

  生:知道,腰圍就是腰這一圈的長度。老師,我需要上去抱抱他。(上臺抱這位同學) 我估計他的腰圍是50 cm,因為我剛才量了我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和我的身高差不多,是1 m 20 cm,現在,我一只胳膊就能將他的腰圍住,說明他的腰圍跟我的胳膊的長短差不多,我看最多也就50 cm吧。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為標準進行比較,說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F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么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生:我今天帶來了軟尺,我可以直接圍在腰上量。

  生:我們家沒有軟尺,但是我?guī)Я艘桓K子,我先用繩子在我的腰上圍一圈,作個記號,然后量這段繩子的長度就可以了;量頭圍也是一樣的。

 。▽W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才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我估計的結果和測量的結果差不多。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里,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著這么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生:老師,我發(fā)現我的估計能力越來越高了,我估計的結果也越來越準確了,我看,要想估計準確就需要多練習。

  生:我覺得記住幾個標準很重要,比如我記住我的身高,我在估計的時候就和自己的身高相比,估計得就比較準確了。

  師: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說說看?

  生:這是一個搭物體的游戲,讓我們計算搭成的圖形的高是多少。

  生:這三種物體的高是不一樣的,第一種高2 cm,第二種高3 cm,第三種高8 cm。

  生:就是看看每種圖形是用哪幾種物體拼成的,然后將他們的高加起來就可以了。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W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測量很多物體的長度。

  生2:我這節(jié)課好幾次的估計都比較準確,我發(fā)現有一個標準就好估計多了!

  生3:我知道怎么記錄一個長度了!

  生4:老師,我能估計出從多媒體教室到我們教室的距離,我需要用我的步子量,等回到教室我就可以告訴你!

  ……

  〖教學反思〗

  1.《標準》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能對一些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

  實際教學中,測量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什么大的難題,但是對于測量結果的記錄,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沒有學過小數,沒有學過復名數,對于一些不是整厘米的或不是整米的情況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表示。因此,本節(jié)課我將這個內容作為一個難點,交給學生自己來解決。讓學生對其中一個小組的記錄結果先進行補充,展示出多樣的記錄方法后讓學生進行評價,在討論中得出結論。用小數來表示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規(guī)定、不強求,因此,學生說是家長告訴他的,我也就沒有過多地追問。

  2.發(fā)展學生的估測意識對培養(yǎng)他們對單位的感覺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估測意識的培養(yǎng)。但是在估計時,因為學生年齡小,頭腦中對長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容易出現較大的偏差,如一開始就有一個學生估計課桌高100 cm,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估計標準,通過比較來進行估計。在教學時我抓住一個學生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估計老師的身高這個契機,引導學生以自己身上的長度為標準來進行估計,并將估計的結果進行驗證,使估計較準確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估計不夠準確的學生找到較好的估計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鍛煉學生的估測能力。

  〖案例點評〗

  整節(jié)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一開課,教師就提供了課堂中的實際素材,結合多媒體教室的真實場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多媒體教室里的任何一樣東西。課堂上有的組測量黑板的長,有的組測量課桌的長,有的組測量門的高度,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接著,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步長、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以及腰圍、頭圍等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好地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到所學的知識。

  這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動手操作和動口表達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交流來獲得知識、得到發(fā)展,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體驗性。如:在學生對課桌的測量結果出現多樣的記錄方法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評價交流;再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在測量門的高度中發(fā)現的問題,并及時組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習。

  綜觀整節(jié)課,教師在不斷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把自己定位于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位置,真正實現教為學服務,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引發(fā)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的問題,促使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不斷地體驗與感悟,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fā)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簡單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ò鍟n題:分類)

  2、鞏固發(fā)展 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 發(fā)散創(chuàng)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 拓寬思路(分正方體) 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 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四、板書設計:

  分類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

  按顏色來分一分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單數和雙數;初步了解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過程、能力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求、猜想、驗證的科學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探求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認識單數和雙數。

  1.情景引入。

  師:春天到了,數寶寶們手拉手排著隊去森林里玩。

  (板書出示主題圖)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請學生比較兩個隊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如果用小圓點來表示數寶寶的個數,像這樣兩個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圖形,就叫做數圖。

  2.擺數圖。

  (1)教師在方格上演示擺數圖。

  (2)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在方格紙上擺數圖。

  3.找特點,分類。同桌合作先找所擺數圖的特點,然后把這些數圖按形狀進行分類。板書出示(或多媒體演示)分類結果。

  師:右邊邊框是折線的數圖都是單數,右邊邊框是直線的.數圖都是雙數。板書出示課題:單數和雙數。

  4.反饋練習:要求:先判斷數圖表示的是單數還是雙數,然后再說出它表示幾。

  二、探求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1.提問與猜想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兩張數圖拼成一張數圖,結果會是什么數?接著小組合作,每人拿兩張數圖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應的加法算式,然后觀察小組4個人的拼圖,問學生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了。

  2.實踐與驗證

  小組上黑板邊操作邊匯報。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6+4=10 4+5=9 3+5=8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并提示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3種結果?

  (板書:單數+單數=雙數雙數+雙數=雙數單數+雙數=單數)

  3.鞏固練習書本第2大題第一行(看數圖,寫算式)。

  三、實踐與運用。

  1.計算:(第3大題)

 、畔扰袛嗪褪鞘裁磾,再計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獨立計算。

  2.出示題4

  口答:大組找規(guī)律接龍賽,每組開火車往下接5個數。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組派代表說說接的是什么數?

  3.數寶寶玩累了,想回家休息,兩個隊伍要接成一個隊伍往回走,想想,它們的隊伍里有沒有單個的?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

  四、總結與評價。

  師:今天你們都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得如何?誰的表現最棒呢?和是雙數和是單數

  (學生暢所欲言)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減”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知識遷移,容易混淆,空間想象力有點困難,難理解為什么分成幾和10;

  難點分析

  學生小,邏輯思維較弱,難以理解,容易混淆,語言組織能力較差,不知道哪一種方法適合自己。

  教學方法

  通過課件演示,學生討論、交流掌握十幾減8的算理,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件蘋果圖,你能列式計算嗎?

  同學們真棒,今天我們就學習十幾減8的計算方法。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1.出示例2。

 。1)觀察主題圖:

  理解圖意,復述畫面內容。

  (2)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

  12-8=4

  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想想剛才你是怎么算十幾減8的?

  用風車擺一擺。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

  想加算減法;

  8加4等于12,所以12減8等于4

  破十法:

  把12分成2和10,10減8等于2,2加2等于4。

  所以12-8=4

  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幾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那種方法比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減法”破十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這兩種

  思考方法。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1)學生看圖,算一算。

  提問:用什么方法計算? 你能用“破十法”計算嗎?

  15-8=7

  把15分成5和10,10減8等于2,2加5等于7。

  所以15-8=7

  (2)用你喜歡的方法的方法計算。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討論,你發(fā)現有什么規(guī)律?

  教師引導

  四、小結:十幾減8,就是幾加2。

  小結 同學們今天的表現真棒,十幾減8的算法你學會了嗎?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組織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整理“20以內退位減法表”,并能從不同角度發(fā)現一些算式排列的規(guī)律。會運用20以內退位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鞏固練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口算的過程中,回顧和整理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整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再次回憶起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整理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整理的好處,初步讓孩子知道整理的方法,并慢慢引導孩子學會看知識框架圖。

  教學重點整理并熟練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口算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知道整理的必要性,發(fā)現減法表中的規(guī)律,會分析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自主學習單、前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引入:

  (1)在黑板上寫15-9= 12-3=并提問怎樣算?等于多少?

 。2)提問:還有其他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算式嗎?

  (3)引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算式還有很多,你能想個辦法把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式一個不漏地整理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來對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進行整理與復習。

  2.板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理和復習

  【設計意圖】用學生會熟練計算的算式出發(fā),讓學生再次記起所學過“破十法”的相關知識,并讓學生初步感知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有很多也很凌亂,通過問題:你能想個辦法把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式一個不漏地整理出來嗎?逼迫學生思考,讓學生想到課前做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就是一種方法,從而通過問題引導,讓孩子初步感知整理的.必要性,整理會使知識點不亂、不重、不漏,最后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

  1. 整理減法表(課前先自主預習,填寫20以內減法表)

  (1)提問:你是怎樣整理的?

 。2)學生展示交流。

  請1至2名同學匯報,在每個同學匯報完之后,同桌之間手指著觀察規(guī)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交流整理的過程,是為了讓孩子再次回憶起課前整理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自己是怎樣整理的?并通過交流讓學生知道可以豎著整理、還可以橫著整理。同時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發(fā)現減法表的規(guī)律。

 。1)觀察:有什么規(guī)律?(邊觀察規(guī)律邊板書十幾減9、十幾減8…十幾減2)

  【設計意圖】通過小精靈的話“豎著看你有什么發(fā)現?”讓學生豎著觀察,從而發(fā)現豎著看依次是十幾減9、8、7、6、5、4、3、2,從而回憶起本單元所學的內容,并板書,初步教會孩子會看知識框架圖。

 。2)豎看:

 、俦粶p數依次增加1,減數不變。

  ②各豎行式題中的得數,下邊一題比上邊一題大1,即差依次增加1.

  ③小結: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或依次增加1),差一個比一個多1(或依次增加1)。

 。2)橫看:

 、倜恳粰M排的被減數不變,減數依次減少1.

  ②每題的得數都是右邊一題比左邊一題大1,即差依次加1.

  ③小結:被減數不變,減數一個比一個少1(減數依次減少1),差一個比一個多1(差依次加1)。

  【設計意圖】讓孩子觀察發(fā)現20以內退位減法的規(guī)律,并不斷規(guī)范孩子的表達,從慢慢變大引導至依次加1。并要求孩子完整地說,讓孩子能從局部到整體的思考。

  (3)在課件上隨機填數,檢驗整理結果。

 。4)小結:觀察不僅可以豎看,還可以橫看。并小結整理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孩子填數環(huán)節(jié),檢驗孩子通過觀察規(guī)律,能不能很快的在空白地方填上算式。注意讓C組的學生說。

 。ǘ┯20以內退位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一、情境導入

  1.引入:

 。1)在黑板上寫15-9= 12-3=并提問怎樣算?等于多少?

  (2)提問:還有其他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算式嗎?

 。3)引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算式還有很多,你能想個辦法把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式一個不漏地整理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來對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進行整理與復習。

  2.板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理和復習

  【設計意圖】用學生會熟練計算的算式出發(fā),讓學生再次記起所學過“破十法”的相關知識,并讓學生初步感知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有很多也很凌亂,通過問題:你能想個辦法把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式一個不漏地整理出來嗎?逼迫學生思考,讓學生想到課前做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就是一種方法,從而通過問題引導,讓孩子初步感知整理的必要性,整理會使知識點不亂、不重、不漏,最后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

  1. 整理減法表(課前先自主預習,填寫20以內減法表)

 。1)提問:你是怎樣整理的?

 。2)學生展示交流。

  請1至2名同學匯報,在每個同學匯報完之后,同桌之間手指著觀察規(guī)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交流整理的過程,是為了讓孩子再次回憶起課前整理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自己是怎樣整理的?并通過交流讓學生知道可以豎著整理、還可以橫著整理。同時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發(fā)現減法表的規(guī)律。

 。1)觀察:有什么規(guī)律?(邊觀察規(guī)律邊板書十幾減9、十幾減8…十幾減2)

  【設計意圖】通過小精靈的話“豎著看你有什么發(fā)現?”讓學生豎著觀察,從而發(fā)現豎著看依次是十幾減9、8、7、6、5、4、3、2,從而回憶起本單元所學的內容,并板書,初步教會孩子會看知識框架圖。

  (2)豎看:

 、俦粶p數依次增加1,減數不變。

 、诟髫Q行式題中的得數,下邊一題比上邊一題大1,即差依次增加1.

 、坌〗Y: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或依次增加1),差一個比一個多1(或依次增加1)。

 。2)橫看:

 、倜恳粰M排的被減數不變,減數依次減少1.

 、诿款}的得數都是右邊一題比左邊一題大1,即差依次加1.

 、坌〗Y:被減數不變,減數一個比一個少1(減數依次減少1),差一個比一個多1(差依次加1)。

  【設計意圖】讓孩子觀察發(fā)現20以內退位減法的規(guī)律,并不斷規(guī)范孩子的表達,從慢慢變大引導至依次加1。并要求孩子完整地說,讓孩子能從局部到整體的思考。

 。3)在課件上隨機填數,檢驗整理結果。

 。4)小結:觀察不僅可以豎看,還可以橫看。并小結整理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孩子填數環(huán)節(jié),檢驗孩子通過觀察規(guī)律,能不能很快的在空白地方填上算式。注意讓C組的學生說。

 。ǘ┯20以內退位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1)、(2)小題學生先獨立收集信息和問題以,再獨立列式解答,最后回答老師的問題。

  追問:

 。1)你收集到什么數學信息?

 。2)要解決什么數學問題?

 。3)哪兩個信息可以這個解決數學問題?

 。4)信息和問題之間存在什么聯系?

 。5)怎樣解答?

  完成(1)、(2)小題,歸納小結解決問題的步驟及思路。

  第(3)小題要求:先獨立完成,再同桌交流,最后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整理20以內的退位減法,讓孩子學會用所整理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做完之后歸納小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讓學生再次回憶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并會在20以內退位減法表里找“工具”。第(3)小題的設計是開放性題,學生通過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鍛煉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同時再讓學生解答,讓學生再次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且第(3)小題的解答不再用方框的形式給出,目的是為了不限制孩子的思維,有些孩子提出的問題可能會用到3個數學信息。

  三、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知識?

  誰表現最棒?夸夸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掌握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初步知道整理的必要性,感知整理的好處。圍繞板書小結,讓學會看知識框架圖。

  四、課外延伸

  請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圖形、文字等)表示出第二單元學習的內容。

  老師出示自己的表達方式,并引導孩子學會看知識框架圖。

  【設計意圖】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以及板書小結,學生初步會看知識框架圖,通過課外延伸,讓孩子初步模仿著做,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以后會用思維導圖來整理知識。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用數學 (p19:例3)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要求: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學會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數學問題。

  4、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學會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準備:主題圖二幅

  教學過程:

  師:春天到了,教師帶領同學們來到了郊外進行春游活動,同學們來到郊外,非常開心,吃過飯后,便玩起了游戲。

  一、說一說

  出示主題圖:(例3的主題圖)

  1、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還有什么發(fā)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1)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

  2)13個同學玩捉迷藏的游戲,這里有6個同學

  3)有16個同學來踢球,已經來了9個人。

  2、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問題嗎?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最多,試一試(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還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3、想一想,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嗎?試一試

 。ò逖,齊練,評講)

  如:第1小題:8+6 8-6

  問:你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算,說說你的理由?

  等于幾你是怎樣想的?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全班說一說。還有沒有與他不一樣的算法嗎?

 。ㄆ渌黝}與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題圖

  學生觀察:

  問:(1)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說給你的同學聽。再數一數,你發(fā)現了什么?還有不同的發(fā)現嗎?

 。2)你能夠根據你所看到的說成一個數學小故事嗎?試一試(四人小組互說)

 。3)指名說(3――――5人)

 。4)你們有根據這些數學小故事列出算式嗎?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剛才的這些問題,你還能提出其它的問題來并且列出算式嗎?討論一下,互相說一說。

  二、練一練

  1、完成p21:1

  出示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據這些信息編出一個數學小故事嗎?四人小組互說,然后指名說

 。2)你能根據你編的這些數學小故事列出算式嗎?

 。3)學生獨立完成,同時指名板演。

 。4)你能說說它們各等于幾?你是怎么想的嗎?

  2、p2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全課總結

 。裕

  四、完成課外作業(yè)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學情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好表現,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的學習要通過生動的情境和大量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而且在生活中也經常用20以內的數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課前調研中我發(fā)現,多數學生已經會數100以內的數,有些學生已經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已經學會了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100以內的數相對來說較大,一年級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不是經常用到,雖然學生會數數,但是要一一對應的數對給出的物體的個數,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困難,學生對數數,數的組成等方面的`知識還是未知的,還要通過本節(jié)課的的教學才會學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會點數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感受10在計數中的作用,知道10個十是100。.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物體的數量,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正確數出幾十九后面的整十數

  課時安排

  第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大草原上,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成群結隊的牛羊,那你們喜歡大草原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大草原看一看,你們想不想參加?那咱們就出發(fā)吧!

 。2)(出示課件)瞧,藍天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多美呀!有這么多的牛羊,同學們,老師想問問你們有多少只牛羊?

  生:比20多得多

  2.引出課題,板書課題:數數數的組成

  二、講授新課

  1.教學數數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xù)數出10根捆一捆.

 。2)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自己手中的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十是一百,課件演示。(板書:10個十是一百)

  (3)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l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4)課件演示練習數數:

  從八八數到一百

  從五十五開始五個五個的數

  從十開始十個十個的數到一百

  2.教學數的組成

  (1)提出擺小棒的要求,讓學生按要求擺。

  師:剛才的學習中,大家表現的都很棒,F在請同學們按要求擺小棒。聽老師說要求:擺出3捆零5根。

  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

 。2)交流擺的結果,說一說是幾個十、幾個一。

  師:誰來說一說你擺出的小棒是幾個十、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師:一捆是10根,有幾捆就是有幾個十;幾根就是幾個一。

  (3)課件演示。

  教師出示3捆又5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導學生認真觀察。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三、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題。

  提問個別學生完成填空。

  2、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喜歡的數字,說出為什么喜歡?然后老師出示老師喜歡的數字30,練習數數。

  3、投影出示數字口頭練習數的組成。

  4、練習在卡片上寫出一到一百的數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100以內的數,會數100以內的數,大家的表現很不錯!

  五、作業(yè)設計

  請同學們課后調查一下我校一年級有女生多少人?

  板書設計:

  數數數的組成

  10個一是十

  10個十是一百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講故事嗎?(出示“小兔拔蘿卜”情境圖)你能看圖給同學們編一個故事嗎?(學生編故事)

  二、探究新知

  師: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你能自已解決嗎?

  1.鼓勵學生自已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小組交流,探索計算方法。

  同學們,你們做得都不錯,能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3.教師介紹加減法豎式。

  師: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關于豎式你知道什么?

  小結:寫豎式計算加減法算式時,數位要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同時,豎式還可以幫助驗證計算結果。

  三、應用練習。

  4.游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請同學們一塊和老師做游戲。

  游戲規(guī)則:教師說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算式,學生們用小棒計算。

  5.練一練。

  課本第29頁第1、2題。

  6.森林醫(yī)生。

  7.課本29頁第6題,一方面學生做題,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什么?

  師: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不難發(fā)現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第37——3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過程,掌握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2、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yǎng)知識遷移兒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談話: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解100以內的數,你能任意地說出一個別100以內的數嗎?(指定三四人說一說)老師手里有很多雪花膠片,你們猜猜看可以用100發(fā)內的哪個數表示。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看小朋友們猜得怎么樣。

  下面請你們也抓一把雪花膠片先猜一猜有多少個。

  然后再數一數是多少。剛才這幾個同學說的這些數

  誰大誰小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較數的大小。

  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圖。提問: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邊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你能看著圖說出它們做了一件什么事嗎?你還看到了什么?

  看著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誰拾得多呢?你是怎樣想的?

  (2)合作交流

  談話:請把你的想法先說給小組同學聽一聽(小組內交流)。

  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在班內交流)。

  (3)談話:在這道題里比較哪一個小動物拾的貝殼多就是比較38與46哪一個數大。

  你能用一個數學符號表示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教師板書:46 38

  指定學生上黑板>。

  全班學生讀一讀算式46>38。

  1、教學“試一試”

  談話:老師這里還有幾組數,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請打開書第14頁“試一試”看著計數器比較兩組數的大小。(學生在書上完成并匯報結果。)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看著計數器把數先填出來,然后再比較數的大小。

  指名匯報。

  2、“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學生互相檢查。

  3、“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小白菜又給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你們能回答嗎?

  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

  4、“想想做做”第4題。

 。1)指定一個學生(座位號是兩位數的)說

  出自己的座位號。談話:他的座位號是兩位數(板書:兩位數)你知道兩面三刀位數是什么意思嗎?請座位號是兩位數的同學都站起來。其他同學的座位號是幾位數?

  (2)寫出三個個位上都是6的兩位數。

  學生寫好衙提問:你寫了哪三個數?誰最大?誰最。磕隳馨堰@三個數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嗎?

  (這個學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學生裝在座位上排)

  為什么這樣排?(可以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排)

  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有幾個?(順次說一說)

  (3)寫出三個十位上都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讓學生多獨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剛才小朋友寫了幾個數,老師也寫了三個表示天氣溫度的數(2度20度35度)我們一起讀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們各是什么季節(jié)的氣溫嗎?(小組討論后匯報)

  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猜得怎么樣?(出示每個季節(jié)的景象圖)你能用符號表示三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6、“想想做做”第6題。

  獨立填寫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7、游戲(排路隊)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還想寫數嗎?請你們每人再寫一個數。在小組里比一比誰寫的數最大,誰寫的數最小。

 。2)排路隊:出示路隊旗(旗上分別寫著:“比30大而比60小的數”“比30小的數”、“比大的數”)

  根據剛才自己寫的數到前面來排隊,然后排著整齊的隊路隊下課。

  教學后記

  學生的合作能力不夠強,時間安排不夠、學生從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過程,掌握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知識遷移兒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

  46>38  38<46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1.轉變學習方式,積極體驗數學。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數學比較抽象、枯燥,容易讓人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在 數學中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景,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引發(fā)積極的 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并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

  例如;在教學“你說我擺”一課時,讓學生聽老師說自己動手擺物體。師:“擺一個正方體,在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球體,在左邊擺一個長方體,右邊擺一個圓 柱體”學生擺完后,讓學生觀察自己擺的與對面的同學擺的有那些相同,那些不相同,為什么?學生:“中間的正方體與球體是相同的,長方體與圓柱體與對面同學擺的正好相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明白了人,人坐的方向不同,所擺放的物體就相反。

  2.練習的設計講求趣味性。

  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挖掘創(chuàng)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須設計,設計課堂練習。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里的習題做適當調整、組合、補充,使之能有針對性、開放性、趣味性。

  例如:在“你說我擺”一課的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小組把各自帶來的各種物體集中并打亂,然后,學生把眼睛閉上,老師說出物體的名稱學生憑已掌握的物體的特征,摸出了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數學中,教師講得多,占用的時間多。而現在,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么的快樂。而且孩子們在嘗試中,會有所發(fā)現,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質疑中能發(fā)展自我。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目標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經歷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獲得可以根據已有知識、方法學習新內容的初步經驗。

  3、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思考、交流、傾聽,體會學習的成功,提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重、

  難點 重點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

  教學

  準備

  卡片

  教 學 程 序 師 生 活 動 二 次 修 改

  一、創(chuàng)設情景

  二、自主探索

  三鞏固應用

  四、全課總結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看!(出示實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兩串)。

  2、教師舉起左手的糖球,提問:老師左手拿著多少個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結:一串糖球有10個,三串糖球就是3個十,是30,兩串糖球是2個十,是20。

  1、教學例題。

  )提問:看著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求一共有多少個糖球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30+20=?

  (3)提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你想怎樣算?

  (4)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可以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討論,然后說給全班同學聽。

  小組內討論后,組長匯報討論結果,(5)全班交流,教師板書算式的得數。

  (學生可能會說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5個十是50也可能會說因為3+2=5,所以30+20=50。)

  (6)談話:我們學習了整十數加整十數,(板書課題)同學們的算法都很好,我們的好朋友也來了,看看他們是怎么算的?

  2、教學“試一試”。

  提問:剛才,我們提的那個問題可以用減法來計算?你會列式計算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30-20=10。

  提問: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誰愿意說給大家聽。

  3、小結:同學們自己動腦思考并與同學合作,學會了一些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做題時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說說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第一組、第二組題讓學生按組計算。

  讓學生自己出一組這樣的題并進行計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題情況。

  4、“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請看第3題,我們來做開火車的游戲。仔細看圖,你知道火車怎么開嗎,說給大家聽聽。學生在方框里填數后,一人報得數,全班學生一起訂正。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直接寫得數。

  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 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不進位) 課時數 第 2課時 總課時數

  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算法的過程,理解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從而能掌握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方法。

  2、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弄清計算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區(qū)別發(fā)展學生的思考力。

  3、發(fā)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學

  重、

  難點

  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教學

  準備 多媒體?

  教 學 程 序 師 生 活 動 二 次 修 改

  一、復習舊知

  二、探究新知

  三、鞏固應用

  四、全課總結

  1、口答(數的組成)

  2、口算

  口算70+2你是怎樣想的? 70+20呢?

  1、教學45+30

  (1)談話:今天停車場里開來了幾輛汽車。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2)求:大客車和小客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怎樣列式?板書:45+30=

  (3)你是怎么算的?和同位說一說。

  (4)全班交流。

  A、先擺4個十5個一是45,再擺3個十是30,合起來是75,因為有7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就是75。

  B、演示:計數器

  在十位上撥4顆珠子,個位上撥5顆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撥3顆珠子,合起來是75。

  追問:這3顆珠子,為什么要撥在十位上?

  C、 40+30=70 70+5=75

  總結:其實無論是擺小棒還是撥算珠,我們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2、教學 45+3

  提問:大客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怎樣列式?

  45+3等于多少?你會算嗎?

  學生獨立計算。

  全班交流,重點圍繞“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樣算”展開。

  3、比較計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計算45+30時,要先算40+30;而計算45+3時,要先算5+3。

  1、想想做做第1題:

  追問:在計數器上撥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計數器上撥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比較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40個蘋果,34個梨,蘋果和梨一共有多少個?

  你會求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你有什么收獲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 求被減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課時數 第3 課時 總課時數

  課時

  教學

  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中條件和問題的聯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列式解答。

  2、在聯系實際情境分析數量關系過程中,能根據數量間的聯系說明思考的大致過程,初步積累分析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經驗,進一步發(fā)展推理、判斷等思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

  3、通過探求問題解決的活動,體驗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

  重、

  難點 重點: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

  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程 序 師 生 活 動 二 次 修 改

  一、 激趣導入

  二、 引導探究

  三、 鞏固應用

  四、課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可愛的小猴子皮皮將和我們一起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咱們來比一比誰學得更好一些。有沒有信心?

  師:看,猴媽媽帶著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子。)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這幅圖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猴媽媽帶小猴去摘桃子,已經摘了23個,樹上還剩5個。)

  1、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板書: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圖的意思和要求的問題。

  (猴媽媽帶小猴去摘桃子,已經摘了23個,樹上還剩5個,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

  2、解決問題。

  師:你知道原來是什么意思嗎?

  師:現在桃子被分成了幾個部分?是哪兩個部分?要求原來的桃子,我們就要______?

  談話:誰能完整的來說一說,怎樣求原來有多少個桃子。

  師:你會列算式計算么?

  23+5=28 或 5+23=28

  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要求兩部分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師小結:把已經摘下的23個桃子,和樹上還剩的5個合起來就是樹上原來的桃子。(再次出示)

  3、指導寫單位名稱、口答

  從今天開始,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數后面寫上單位名稱。 這里的單位名稱應該寫什么呢?板書:個

  解決實際問題時,除了要在得數后面寫單位名稱,還要回答題目里的問題,以后在求出結果后,都要口頭回答,這叫口答。題目怎么問就怎么答。

  師:檢查一下,想的對嗎?算的呢?

  4、小結:今天我們學的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就是要把還剩的和已經的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圖中小朋友在玩拼圖。從圖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師: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板書:一共有多少塊拼圖?

  學生列式計算。(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題。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已經知道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師: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12+4=16(個) 4+12=16(個)口答:......

  師:要求媽媽買了多少蘋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來。

  3、“想想做做”第4題。

  師:生活館里還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兩個小朋友在養(yǎng)蠶)

  出示:(1)玲玲養(yǎng)了36條蠶,兵兵又送給她10條。玲玲現在有多少條?

  (2)玲玲養(yǎng)了36條蠶,送給兵兵10條。玲玲現在有多少條?

  請學生自己默念,邊看邊思考: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學生分析交流,列式計算,口答。

  4、拓展練習

  最后老師還要帶大家到智慧屋里去轉裝,看看誰能贏得智慧之星的稱號!

  樹上飛走了24只小鳥,_______________,樹上原來有幾只?

  問:這個題目能算嗎? 再問:為什么? (只有一個信息或缺少一個數學信息。 )

  追問:你能給這個題補充一個數學信息嗎?你想怎么填? 你會算么?怎么列式。

  寫出算式。 24+_____=_____(只)

  口答。

  我們學習了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就是要把已經用去的和還剩的合起來,用加法。列式計算后還要寫出單位名稱,還要口答。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不錯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 練習七 課時數 第 4課時 總課時數

  課時

  教學

  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練習能說明和歸納相應的口算過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確口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

  重、

  難點 熟練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

  準備 課件

  教 學 程 序 師 生 活 動 二 次 修 改

  一 、計算練習

  二、解決問題

  三、全課總結

  1、 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

  34+2 2+35 61+8

  34+5 2+53 80+17

  34+20 20+35 3+36

  34+50 20+53 37+20

  認真觀察這幾組算式,你能發(fā)現什么?(通過比較進一步突出兩位數加一位數與兩位數加整十數計算方法的不同。)

  2、先估算,再計算。

  出示題目:

  59+20 6+33 40+27

  43+6 18+70 92+5

  30+28 6+31 23+40

  (1) 請學生先說出得數是幾十多,再算出得數。 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 學生獨立計算。 (限時2分鐘)

  (3)小結;估計時既要看清要加的數是整十數還是一位數,還要看清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3、不計算,比大小。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3題,(1)小朋友們,不計算你能比出兩邊的大小嗎?(2)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例如:47+2與47+20,同樣是47,要加上的數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數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幾,47+20得六十幾。

  1、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4題。

  (1) 指名讀題,全班齊讀。

  (2) 怎樣列式呢?要求學生獨立列式填空。

  (3) 交流結果,列式理由。

  2、 練習七第5題。

  (1) 集體讀題,理解題意。

  (2) 獨立列式。

  (3) 交流思考過程和結果。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在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上有了哪些進步?

  課題 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 課時數 第 5課時 總課時數

  課時

  教學

  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減整十數或一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減整十數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

  2、能用減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思考、動手實踐并與同學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

  難點 掌握兩位書減整十數和兩位十減一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能比較兩位數減整十數與兩位數減一位數在計算過程中的異同。

  教學

  準備

  課件

  教 學 程 序 師 生 活 動 二 次 修 改

  一、揭示課題

  二、探索新知

  三、鞏固深化

  四、課堂總結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說碩6+20和36+2這兩道題是怎樣計算的。

  3、板書課題: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

  1、情境圖。提問:

  ①車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已經坐了多少人?

 、谶有多少個座位空著?

 、塾檬裁捶椒ㄓ嬎?

 、苤该谐鏊闶剑鍟45-30=?

  學生探索算法。

  A、同學們,45-30=?請你們開動小腦筋,如果喜歡借助學具的話也可以,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你們肯定會有收獲的。

  B、學生設想,獨立操作。

  C、組織學生交流。估計會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第一種:用擺小棒或撥算珠的方法來計算。在學生交流時讓他們到黑板上來擺一擺。著重讓學生說說:減30怎樣減。

  第二種:想30+(15)=45

  第三種: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出示情境圖。

  (1)指導看懂圖意:一共有45座,還有3個作為空著。

  (2)車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板書:45-3=

  (4)你想怎樣算?先考慮考慮,想好了跟好朋友說一說?

  3、比較45-30和45-3在計算方法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1)這兩道題在計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呢,請你們仔細觀察觀察,相信你們肯定會有發(fā)現的。

  (2)分組討論、交流、補充,歸納出兩題的異同點。

  1、“想想做做”第1題,用算珠撥一撥,并說出結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比較。

  3、“想想做做”第3題:

  讀懂題意,學生根據已知的條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時,提醒單位名稱,讓學生嘗試口答。

  同學們,今天學得都很認真,肯定有不少收獲吧!能把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聽嗎?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目的要求:

  1、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口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能夠正確進行口算。

  2、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復習。

 。ㄒ唬┛谒悖

  1.14-6 =   10-8=   13-5=

  15-7=   12-7=   14-5=

  2.40+7=   23+2=   35+2=

  20+2=   20+8=   46+3=

 。ǘ⿲胄抡n: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1、板書課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

  2、明確目標。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仔細觀察提問:三個小朋友各有多少張畫片?(30張、34張、8張)

  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計算的問題?

  (生答師板書:

  小華比小麗多多少張?30一8=

  小軍比小玉多多少張?34一8=

  小軍比小華多多少張34一30=)

  在這三個問題中你會算哪一個?怎樣算?

 。34一30=4)

 。2)計算30一8。

 、30一8算的是什么?30一8怎樣算呢?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吧?請小朋友們拿出3捆小棒來算一算。

  學生操作,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操作情況,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②集體交流操作方法,提問:你是怎樣分的?為什么把3捆小棒分成了3捆和10根?

 、巯胍幌搿鞍3捆小棒分成2捆和10根”也就是把“30分成幾和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誰能說說30一8我們是怎樣算的'?

  生答師板書:

  30-8=22

  20 10

  2

 、芡劳瑢W互相說一說30一8你是怎樣算的?再指名說一說。

 。3)計算34一8。

  ①34一8算的是什么?34一8怎樣算呢,也請大家先擺一擺小棒算一算。

  學生操作,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不同擺法。

 、谠谛〗M里說一說你想怎樣計算。

 、奂w交流,各小組匯報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生答師板書:

 。ㄒ唬34 一 8 =26   (二) 34 一 8 =26

  24   10   20   14

  2   6

 。4)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34一8你是怎樣算的?再指名說一說。

  (5)老師小結。

  計算34一8的方法不止一種,同學們在計算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2.小結。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計算時個位不夠減,計算時方法不止一種,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 完成“想想做做”。

 。1)學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1)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比一比每組的3小題,你能發(fā)現什么?

  每組中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都相同,減數也相同,都是退位減法。

  做下面2題時都要用到第一題的結果。減數相同,被減數大,差也大。

  3.完成“想想做做”。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看誰都能算對。

  4.完成“想想做做”。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后獨立完成。

  評講時說說是怎樣想的。

  得出:一共的本數-還剩的本數=借出的本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兩位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怎樣算?

  五、質疑。

  六、作業(yè)設計。

  1、填一填,算一算。

  34- 8 =□   50- 6 =□

  □ □□   □□ □

  2、口算。

  78-9=   58-9=   41-2=   27-9=   82-6=   63-7=

  39-9=   86-9=   60-3=   25-8=   70-6=   55-7=

  3、列式計算。

 、僖粋加數是32,另一個加數是9,和是多少?

 、诒粶p數是53,減數是7,差是多少?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究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這么多概念的含義。

  教學難點:

  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數學城堡可美麗了(屏幕顯示),里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題呢,你們想進去看看嗎?不過想要進入數學城堡,必須闖過三關,大家有信心嗎?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關。

  出示準備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藍水,一杯紅水。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說一句話。

  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按老師的要求說一說?反過來還可以怎樣說?

  2、第二關。

 、僮灾魈骄浚毩⑺伎。(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養(yǎng)殖場里都養(yǎng)了些什么呀?

  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認真想一想,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然后告訴你的`同桌。

 、诤献鹘涣,匯報成果。

  誰先來把他們的發(fā)現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學注意聽,別的同學說完之后可以進行補充。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發(fā)現:

  養(yǎng)殖場有92只鴨子,22只鵝,還有100只雞。

  養(yǎng)殖場雞最多,有100只。鵝最少,有22只。鴨子有92只,比雞少,比鵝多。

  雞比鴨多一些,鴨比雞少一些;雞比鵝多得多,鵝比雞少得多。

  比較兩個數的關系時,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來描述。

  3、第三關。(猜一猜:根據描述來猜一猜兔子的只數)

  18,26,90,97這四個數中,有一個是兔子的只數,猜一猜。兔子的只數比18多得多。想一想,你猜出了嗎?是多少?

  三、實踐應用

  出示課本第31頁第1題。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后集體交流,教師進行評價。

  四、實踐作業(yè),全課小結

  調查家庭成員的年齡,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課標內容: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法的含義;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加法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善于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理解加法的含義,正確計算

  教學方法:教學用具:掛圖、小棒、鉛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加法的含義

  1、師:右手出示2支鉛筆,問:老師手上有什么?板書:2

  左手出示3支鉛筆,問:這只手上呢?板書:3

  生:說一說“2”和“3”分別表示什么

  2、師:合起來是幾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加法。

  (由設置情境直接引入教學內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師:2和3合起來就是5,試一試用算式寫出來。

  生:獨立嘗試。

  2、小組交流:2+3=5①、“5”表示什么?

 、、認識“+”、“=”

  (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究,自主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

  3、擺一擺:擺小棒

  ①、先擺1根,再擺4根,和起來是幾根?

 、、先擺2根,再擺3根,和起來是幾根?

 、、先擺3根,再擺2根,和起來是幾根?

  動手操作,寫出算式,讀出算式,交流匯報。

  (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并能訓練快速寫出正確的算式,進一步體驗、理解加法的含義)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試一試:看圖列算式

  ①、馬路上停著3輛汽車,又駛來1輛,一共是幾輛?

  ②、樹上停著2只小鳥,又飛來1只,和起來是幾只?

  指導看圖,說圖意,列算式,寫答案。

  2、玩一玩

  拍手游戲:①、師先拍2下,再拍3下,和起來是幾下?

  ②、生先拍3下,師再拍1下,和起來是幾下?

 、邸⒛型瑢W拍4下,女同學拍1下,和起來是幾下?

  伸手指游戲:①、師出3個手指,生出1個手指,和起來是幾個手指?

 、、同桌互練,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比一比,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在玩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能解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感受學習的樂趣)

  3練一練

 、、獨立完成課后練一練的1、2、3題

 、、有困難的提出來。

  四、實踐活動,內容延伸

  1、數一數,你的文具盒里有幾支鉛筆?和同桌的和起來是幾支?怎么寫算式?

  2、出示掛圖,說一說,算一算,你能發(fā)現什么加法問題?

  3、找一找,在生活中發(fā)現的數學問題

  (讓學科回歸生活。學生在觀察周圍事物,提出數學問題的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從小熱愛生活,學好數學的思想品質。)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02-03

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3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3-08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26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6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2-04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06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4-11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27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