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運用不足的原因及關鍵點例析
一、重要性與審計風險運用不足的原因我國部分學者就1993年以后歷年上市公司年度會計報表的審計意見作過全面細致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注冊會計師對重要性概念的理解與運用嚴重不足。筆者認為,這種不足源于三個方面的原因:(1)實務界、學術界以及管理部門尚未摸索與制訂出適合我國情況的、可操作性強的關于重要性的標準;(2)部分注冊會計師對重要性概念的理解還不盡全面、深刻;(3)注冊會計師迫于環(huán)境壓力或受利益所趨,對重要性標準的運用屬兩難選擇,大部分CPA最終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按照對上市公司年度報表審計意見的研究情況,審計報告類型與我國企業(yè)的現(xiàn)實情況相比背離太多。這表明我國CPA對審計風險的認識還遠未成熟,一旦經(jīng)濟環(huán)境有所變動,遭起訴的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應不在少數(shù)。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大致也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受我國CPA執(zhí)業(yè)環(huán)境(尤其是脫鉤改制前)影響,為數(shù)眾多的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的法律、社會責任淡薄。從目前來看,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即一方面審計風險意識有所增強,另一方面卻依然迫于環(huán)境所限,不得不以高風險換取低收益,或者為獲取一定收益而寧愿承擔可能的高風險,風險與收益關系被嚴重扭曲;(2)對審計風險理論的掌握還不夠系統(tǒng),難以有效指導實踐;(3)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運用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尚難得到實務界的普遍認可和推廣,應用性較差。
二、重要性概念理解與運用關鍵點
1.重要性概念為審計模式的轉變提供了觀念上的支持。審計模式由詳細的帳項基礎審計發(fā)展為抽樣的制度基礎審計,這其中是以內(nèi)部控制作為其制度基礎,以抽樣技術作為其方法基礎,而以重要性概念作為其思想基礎。對于社會公眾或報表使用者來說,非重大的會計信息并不足以影響其據(jù)以形成的判斷與決策,于是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說,審計目標便逐漸演變成為對會計報表的所有重要方面而非所有方面發(fā)表審計意見。
2.會計重要性與審計重要性。許多國家的審計準則中關于重要性的定義大都沿用會計準則,由于兩者均為共同的報表使用者服務, 因而在本質上并無區(qū)別。只是由于會計活動旨在提供信息,而審計活動則為鑒證信息,故從理解時所處的角度以及運用時所持的方式上有所差異。就主觀性而言,它們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分別來自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判斷;就客觀性而言,它們又可合二為一,即在特定環(huán)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判斷或決策的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它來自于報表使用者或社會公眾。
3.兩種重要性水平。學術界有學者將重要性水平區(qū)分為實際重要性水平和估計重要性水平,兩者可以用前述"客觀性"和"主觀性"來解釋。但要注意,這里的客觀性僅是相對而言,一個能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共同接受的重要性標準是不存在的。
4."重要性"之于審計的重要
[1] [2] [3]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運用不足的原因及關鍵點例析】相關文章:
對聯(lián)例析04-29
例析定語從句十大易錯點05-04
“析字”例說04-30
自感現(xiàn)象例析04-30
例析距離之和最短05-03
古代禮貌用語例析04-29
工程造價審計風險的形成原因與防范審計畢業(yè)論文04-29
詩歌鑒賞問答格式例析05-01
例析天體的運動問題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