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論文范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教學資料有目的的將學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設計的環(huán)境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到達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夠提出一個巧妙的地理問題來吸引學生的關注,也可帶給一個解題思路參考資料,將學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我正面臨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激起學生困惑、驚奇的心理,從而產生積極探究的欲望,積極思考。如,在學習地球大氣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為何交通燈要以紅色燈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綠色燈表示安全通行,以黃色燈表示有危險呢?進而透過學習大氣對不一樣光譜的散射與折射,從而逐漸解答問題,學習知識。
二、巧用詩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領土廣闊,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眾多,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將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與名詩、名詞相結合,必定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氣候時,用不一樣的詩句來描述不一樣的季節(ji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講述氣候的垂直分異規(guī)律時,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講述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天河、醉時不覺乾坤轉,醒來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謠諺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民謠諺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學中能恰當的運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能有效的加深學生對相關系列知識的理解掌握。如在講述我國內陸地區(qū)氣候溫差大時,可借用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既生動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講述生態(tài)平衡能量逐級遞減的特點時,可借用諺語一山不容二虎,不僅僅言簡意賅,且具有很強的啟發(fā)性。在講授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性特征時,可引用搶季節(jié)、不違農時等諺語。在講述草原地區(qū)的地理特征時,可利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方馬兒跑,讓學生理解到草原的壯麗與遼闊。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教師在教學時,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地球在宇宙中一課時,學生常常對宇宙的概念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可透過一些趣味故事。
五、利用愛國情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地理教學應透過更加寬泛的概念向說學生說明我國領土、領海管轄區(qū)域,地理教學要承擔起讓學生熟知我國的領土、領海、領空、專屬經濟區(qū)、毗連區(qū)、專屬探礦區(qū)大陸架等,從而使學生更加愛國,自覺承擔起建設國家的重任。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2
摘要:21世紀是知識大爆炸的信息時代,全球人才競爭異常激烈,中國主導的產業(yè)體制迫切需要強化轉型,即由消耗自然資源過多、污染較重的資源密集型,及產品附加值較低、科技落后的勞動力密集型,轉型到具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技術密集型產業(yè)。這必須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加強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中學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獨立思考能力。
關鍵詞:創(chuàng)新能力概念培養(yǎng)途徑
21世紀已經走過了15年,新世紀全球范圍內科技、經濟、人才競爭日益激烈,教育必須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現行的教育在體制、結構、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與現實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中學教學,素質教育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建立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擬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談談關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點滴體會。
1創(chuàng)新能力概念與重新教育
狹義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對過去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實行科學系統(tǒng)的加工與創(chuàng)造,以產生新知識,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產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記憶、思考、想象等能力為基礎,體現了智力品質的綜合性,表現出探索性與求新性。廣義的創(chuàng)新能力包括利用現有知識去重現前人已經探索的發(fā)現過程的能力。中學地理教學,是對前人研究發(fā)現所積累的基礎地理科學知識成果的傳播再現,不具有首創(chuàng)性,不是去開拓與創(chuàng)新未知的知識與知識體系,而是創(chuàng)設一定條件與氛圍,引導啟發(fā)學生去模擬、探索原地理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發(fā)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及綜合分析,歸納出物事物呈現如此現象的本質與規(guī)律,這便是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
2地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途徑
創(chuàng)新能力是個人多種能力和心理素質復雜且高水準的結合,不同學科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構成各不一樣,中學地理教學需要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儲備與基本技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2.1確實營造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氛圍,與寬松的育人環(huán)境。法國哲人盧梭說過:“只有環(huán)境與教育,才能把牛頓變成科學家,把荷馬變成詩人,把拉斐爾變成畫家”。改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范圍,讓學生獲得創(chuàng)新應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學中,要改變單一的師講生聽的單向交流,而是允許并鼓勵學生間,師生間相互討論的多向交流,縮短師生間感情距離。鼓勵學生勇于發(fā)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樂于解決問題。如,講“天體系統(tǒng)”內容時,講解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及各種天體系統(tǒng)之間層級關系。這時,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體之間都有引力關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體系統(tǒng)?這一問題雖然淡化原來主題,筆者非但沒有制止而是大加贊賞一番,因為筆者覺得,這位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意識,要及時點燃其創(chuàng)新意識的火花。
2.2重視利用地理史實,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與習慣
一個正確的地理原理或結論的形成往往涉及:發(fā)現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課程中科學探究與科學家們的科學探究有諸多相似性。教師要重視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實,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如:在講解板塊構造時,可從魏格納的考察推斷進行分析。19世紀以前,世界地理學界還沒有整體全面地開始探究地球的地質構造,對大陸與海洋是否變動,還沒有形成科學的認識。公元1910年德意志的地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先生生病時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圖時,觀察出一個有趣現象:大西洋的兩邊———非洲和歐洲的西海岸遙對南北美洲的東海岸,輪廓很是吻合,這邊大陸的海岸線恰好能和另一邊大陸的海岸線拼合起來;假如從地圖上把這兩塊陸地裁下來,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個基本上耦合的`一塊大陸。把非洲與南美洲的海岸線對比一下,更能夠明確地得出這一結論: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夠嵌入大西洋東海岸非洲的凹進部。魏格納根據他的觀察經歷,認為這肯定不是隨機的巧合,并提出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猜想:推論距今3億年前,地球上的大陸是整體一塊的,是一個廣大的原始陸地,并稱為泛大陸。泛大陸的周圍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原始海洋。
之后從約距今兩億年開始,泛大陸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現裂縫。各個裂縫的兩邊向反方向逐漸漂移。裂縫越來越大,導致海水進入,于是誕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則漸漸變小。分離開的陸塊逐漸移動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陸地分布狀態(tài)[2]。在講說上述史實的過程中,筆者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1)根據大西洋兩岸板塊的構造,你能否發(fā)現其他可能的板塊分界位置呢?(2)收集怎樣的證據可以證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在上述的學習中,學生們感受到了科學家們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學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和習慣。總之,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學地理教學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只有更新觀念,深入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豐富的現代教育手段,教會學生學習,突出思維訓練主線,才能把分散個別的知識變?yōu)榫C合、系統(tǒng)的知識,才能有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達到這一點,這有待于我們長期不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注釋:
[1]王俊道,王漢瀾.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百度百科:魏格納[EB/OL].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3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 “引趣教學”作為吸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初中階段居副科地位的地理科來說,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順利上好一節(jié)課,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F就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幾種引趣法作一簡單介紹:
一、故事引趣
很多學生喜歡聽故事,地理老師講課時能聯系課文講一個故事給學生聽,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洋流”一節(jié)內容時,就采用了下面一段開場白:1489年,航海家哥倫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沒,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員又不聽指揮,航行遇到極大困難。于是他向西班牙國王寫信匯報一切。他把這封信裝入椰子殼,外面涂滿瀝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漂流他急盼這封信能盡快漂到西班牙,讓國王火速派人來增援他,幫他渡過難關?墒沁@只椰子殼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開灣一個荒灘上,一擱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風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員們發(fā)現。椰子殼怎么會漂到比斯開灣呢?在海洋中傳遞“郵件”的信使是誰?他不是別人,而是今天我們要學的“洋流”。學生聽了這一開場白,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設疑引趣
根據課文的重、難點,設計若干有趣的問題作為引子提出,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例如在講“地圖概念”時(容易講得枯燥無味),我首先問學生“你在哪里見過地圖呢?”馬上就會有近半數學生爭先恐后地相繼舉手回答:家里的書房、動物園、公園、車站、機場、電影、電視、書刊、報紙等等,表揚了他們記性好見識廣之后我再問:“你什么時候用過地圖呢?”同學們答的更起勁了。再問:“那么什么是地圖呢?”這時候學生全盯著我,等待我的點撥。于是我拿出一張準備好的照片,要學生比較:“地圖與普通的照片有什么異同?”(都有方向、都縮小,但地圖上有符號、有注記,于是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等知識水到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掀起了高潮。又比如在講“地形的變化”一課時,可先提問:為什么在喜馬拉雅山頂的巖石中發(fā)現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而在臺灣海峽海底卻有古代森林的遺跡?而學生若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上完了,問題的答案也就出來了。
三、詩歌引趣
詩詞歌賦,瑯瑯上口,應用得法,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轉入新課的教學。如在講地球的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描述內蒙古草原的遼闊富饒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形容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解長江時,可吟誦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倍潭趟木洌褜W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余。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把學生領進了寂靜、美麗、遼闊的俄羅斯。
四、謎語引趣
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則可啟發(fā)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如:“一張紙,不太大,整個世界容得下;看方位查距離,不需再用測量儀”(地圖)!罢f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燈”(北極星)。導入新課時運用一些謎語;钴S了同學們的思維,然后開始講新課,效果不錯。講課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謎語,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船出長江口——上海;“空中碼頭”——連云港;“用圓規(guī)畫圓”——太原;“大言不慚”——?;“銀河渡口”——天津等等。
五、歌訣、諺語、順口溜引趣
教學中抓住區(qū)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guī)律,編成簡潔明快瑯瑯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講解我國西北地區(qū)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我國海運條件優(yōu)越,沿海多優(yōu)良港灣,需要記的開放海港城市有十四個,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借助歌訣記憶較好:“江海連波通三州,秦皇云煙上青天”。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fā)了興趣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chuàng)作的熱情。
六、時事引趣
世界上不斷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子,使它成為學生注意的焦點,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迫切性。比如:中東海灣戰(zhàn)爭就是學習“西亞和北非”這一區(qū)域地理極好的引子。而在學習“我國的降水變化”時,可聯系當前我國的水、旱災害進行導入。
總之,教無定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多樣,老師要盡可發(fā)揮個人特長,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嘗試。一堂有趣的引言課、一堂難忘的野外實習課、生動的電教課,甚至任課老師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講課的幽默風趣等等,都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4
摘要:借助網絡優(yōu)化地理教學,擴大了學生知識面,激發(fā)了地理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師備課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重難點突破,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有利于顧及個體差異,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要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教師網絡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加強地理教師間的資源共享和交流,加強網絡環(huán)境下對學生的管理,加強師生交流,網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結合使用,使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地理教學;優(yōu)勢;實踐與思考
借助網絡優(yōu)化地理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探究學習,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筆者在此就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優(yōu)勢、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過程設計模式以及網絡環(huán)境下地理教學的實踐思考談幾點體會。
1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的四大優(yōu)勢
。保庇欣跀U大學生知識面,激發(fā)地理學習興趣:網絡資源內容豐富,分門別類的圖片、文字資料和視頻信息等使抽象枯燥的地理事物及地理原理變得直觀具體,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鍛煉。
。保灿欣诖龠M教師備課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不同學校的地理教師可以進行協(xié)同備課,便捷地獲得日常教學所需的各種信息資源,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師備課水平和教學效果。
。保秤欣谥仉y點突破,培養(yǎng)學生能力:在網絡環(huán)境下,可充分發(fā)揮網絡的優(yōu)勢,突出、強化教學重點,使教學難點得到突破和解決,教學過程得到優(yōu)化。
。保从欣陬櫦皞體差異,落實因材施教: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用多種方式探索問題,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A不同的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網絡方式去獲取更多的知識,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
。簿W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過程設計模式
下面以《酸雨的危害及防護》一節(jié)為例,簡要介紹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模式。
。玻闭n前準備
(1)教師提出問題。利用前面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學生對在生活中遇到的酸雨問題進行分析、歸類,布置任務讓學生思考酸雨問題的成因及對策。
。ǎ玻⿲W生課前探究。引導學生結合問題查找相關資料,提出解決酸雨問題的辦法,并制作相關的文檔。
(3)制作推薦網站。教師針對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收集相關的圖片、影像、文字資料制作并推薦教學網站。
2.2教學流程:本課教學采用以下流程:情景導入→明確目標→自主探究→協(xié)作互助→鞏固反饋→思維拓展;诮嬛髁x的學習理論,學生充分利用網頁及網絡課件,相互協(xié)作、尋找答案、提出見解、展開討論,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討論和歸納問題的答案。
。ǎ保┚W絡導課,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通過網絡技術,收集酸雨問題的漫畫、圖片、文字、動畫及視頻等素材,以此設計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打開網絡課件,觀察課件中的漫畫“雨中垂釣”,提出問題:這反映了什么環(huán)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ǎ玻┚W絡展示,明確目標。在網絡課件中顯示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重慶酸雨怎樣產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應該怎樣防治?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快速有效地提取信息,然后把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制作成文檔。
。ǎ常┚W絡學習,自主探究。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訪問瀏覽相關網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對獲取的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教師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對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問題,作個別輔導,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
(4)網絡交流,協(xié)作互助。學生在通過人機協(xié)作進行自主探索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各種形式的協(xié)作學習,如學生與學生的協(xié)作、學生與教師的協(xié)作等;還可以通過對酸雨的危害進行分析,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象,總結解決的辦法,然后進入“討論區(qū)”進行交流,研究其可行性。
。ǎ担┚W絡測試,鞏固反饋。課題小結后,教師指導學生進入測試網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能力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測試題,獨立在網上完成測試,測試結果由網絡反饋給師生。為了使低分數段的學生也能有成就感,高分數段的學生同樣有激勵感,可將測試題分層設計為達標級、提高級、綜合級。根據計算機反饋的情況,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作適當的講評。
。ǎ叮┚W絡延伸,思維拓展。布置學生課后根據自己的需要,訪問與酸雨有關的網站,閱讀課外知識,擴大知識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發(fā)送電子郵件、留言等方式進行交流。
。尘W絡環(huán)境下地理教學的實踐思考
。常鞭D變思想觀念,做個地理有心人:在網絡環(huán)境下,師生關系將發(fā)生轉變,學生自己上網搜索知識,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策略應圍繞如何學而定。教師需要經常關注地理和相關科目的信息變化。在網絡環(huán)境下,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大量的素材。平時上網時加以注意,下載可能有用的資料并分類保存,把這些資源直接變成自己教學所需的素材。
。常蔡岣呓處熅W絡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地理教師要能夠熟練地使用電子郵件等網絡工具與其他教師就作業(yè)、任務和信息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學會利用FTP進行資源下載、檢索和獲取信息和上傳數據、文檔;能熟練地利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電子表格、Web網頁制作工具等來創(chuàng)建文檔、圖像、圖表、Web網頁,以進行信息集成。
。常臣訌姷乩斫處熼g的資源共享和交流:為了避免工作的重復,教師之間需要加強合作,形成互助協(xié)作的氛圍,共同促進地理教學工作的提高,實現資源共享,節(jié)省時間,形成合力。網絡環(huán)境下,地理教師可以建立地理博客,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把自己的.教學反思、感想和教學材料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地理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詢問地理問題,尋求網友的回答,甚至可以通過視頻進行交流。
。常醇訌娋W絡環(huán)境下對學生的管理:網絡的自主性很大,網絡的內容十分蕪雜,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容易被精彩紛呈的內容所干擾而分散學習精力。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對學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則會出現上網玩游戲、上網聊天等不良現象。
3.5加強師生交流:網絡地理教學在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方面尚顯不足。網絡地理教學中師生不能完全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師生的面部表情及語音、語調所帶來的情感信息在傳輸過程中“丟失”了,所有這些情感信息的缺失都將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在課后的反饋中,加強與學生的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增進師生的情感。
。常毒W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結合使用:面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復雜性,網絡信息技術并不是萬能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結合使用其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傊W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更新,更重要是把信息資源引入地理教學活動中,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模式有機地整合起來,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沈海燕.高中地理科際聯系中的脫節(jié)問題及教學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2,28-29.
。郏玻菸湫ィ訌姼咧械乩砜齐H聯系的實踐與探討[J].新課程,2011,2,23.
。郏常萼崟岳冢疁\談科際聯系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1,4,53.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5
摘要:高中地理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真正認識、欣賞所處的環(huán)境。本文首先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現狀,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策略,對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中地理;培養(yǎng);人文精神
一、高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人
文精神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是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一些學生缺乏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地理學科的育人作用沒有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和體現。同時,部分學生缺乏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首先,教師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yǎng)有待提高。很多教師對人文精神一知半解,只是將地理教學作為謀生的方法,忽略了對學生性情和品質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并沒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第三,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方面,教師通常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學效果不理想;最后,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只限于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致使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地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二、高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1.融入鄉(xiāng)土地理,豐富地理教學內容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鄉(xiāng)土地理,引導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和變化,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發(fā)展觀,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主義精神。如在教學《產業(yè)轉移》時,教師可以設計明暗兩條線,明線是學生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歷程,暗線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師可以先講述學生家鄉(xiāng)經濟落后的局面,然后介紹家鄉(xiāng)通過建立工業(yè)發(fā)展園區(qū)、吸引外資、實施產業(yè)轉移等策略,最終成為經濟發(fā)展水平不遜于全國大多數地方的城市,提升學生內心的.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引發(fā)了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并以此為基礎,延伸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等內容,實現了人文精神的滲透。
2.利用探究教學,深化學生的人文精神
探究教學是指學生選擇特定的地理問題,通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最終得出相關的結論。如在教學《為何要停止開發(fā)北大荒》時,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探究的問題和方向,并按照教材內容提出探究問題:“為何要停止開發(fā)北大荒?”學生在思考討論后,再對問題進行細化;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需要搜集哪些地理資料。如北大荒的地理位置、人文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以及開發(fā)前后的情況等;再次,教師要把學生分為兩個討論小組,第一個討論小組梳理北大荒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位置,并展開討論:“為什么要開發(fā)北大荒?”第二個討論小組梳理北大荒開發(fā)前后的情況,并展開討論:“北大荒開發(fā)后為什么又要停止?”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北大荒以前被開發(fā),是因為具有豐富的濕地資源,能大幅度提升糧食的產量。但在開發(fā)一段時間后,北大荒的濕地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出現了生物多樣性銳減、黑土流失等環(huán)境問題,所以要停止開發(fā)北大荒!
3.組織地理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地理課堂,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外地理活動,引導學生考察學過的地理現象,通過親身參與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會講到某些地方的環(huán)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污染,但學生并沒有深刻的體會。如果教師能帶領學生展開實際調查,那么學生對我國環(huán)境污染的情況就會有切身的認識,從而將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理念銘記于心,這是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結語
筆者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教學現狀,同時結合教學案例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但因為個人條件和能力有限,研究不夠廣泛,開發(fā)出的人文精神教學資源有限。希望其他學者在后續(xù)研究中,不斷深入剖析,開發(fā)出更多的人文資源,以期更好地培養(yǎng)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6
一、地理課堂中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學校和教師過于注重基礎地理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沒有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職責。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多是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教學的內容主要是教科書上的知識,忽視了與學生之間就某一問題展開互動交流,提高的只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卻沒有注意到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教學中應就某一問題向同學們提問,聽取學生的看法,并進行講解和點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現在的地理教育卻沒有做到這一點;另一方面,學校的教學計劃中也沒有嚴格要求教師要進行道德素質的教育,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僅以學生的地理成績的高低作為對教師的考評標準,以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盡快完成學習任務、留足時間復習,而只顧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沒有考慮到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yǎng)。
二、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策略
1、優(yōu)化地理課堂的教學內容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地理學科進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聯系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挖掘地理知識中深藏的人文知識。例如,教師在講授“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理念時,可以通過數據詳述國家的資源總量、人口總量以及經濟發(fā)展的形勢要求,突出當前我國資源緊缺的現狀。讓學生們分析開采資源對國家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以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引導學生用長遠的眼光看實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重要性。這樣通過真實的數據描述、逼真的環(huán)境污染狀況的展示以及教師動情的講述,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重要性,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地理理論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關注現實問題的意識,提高他們關心祖國未來的情懷。
2、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教學器材走進了教學課堂,在地理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既能增強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也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將要講授的內容如河流、山脈、大氣等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既直觀又形象,使學生對地貌特征的掌握一目了然。還可以播放一些紀錄影片,展現江河流域、山脈大川的歷史軌跡,使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客觀、全面;另一方面,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演示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居住地區(qū)的地貌特征、外出旅游地區(qū)的`風土人情等為大家進行具體的介紹,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直觀感受,豐富教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更真實、有效地接受相對枯燥的地理知識。
3、采取互動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德育地理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這需要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避免單純灌輸式的知識教育,通過引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一些問題的嚴重性,促使大家改變以往的錯誤觀念,形成正確的認識。例如,在進行“厄爾尼諾”現象的介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分別陳述厄爾尼諾所帶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使學生既看到厄爾尼諾在引發(fā)暴雨、洪水災害的同時也能緩解旱情,促進農產品增收;進而從地理專業(yè)的角度分析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呼吁大家節(jié)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共同愛護我們的地球。通過這一現象正反兩方面的介紹,能使學生學會從正反兩方面看待某一現象,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既是對我們的考驗,也是對我們的磨練,努力、細心,終究會沖破困難的阻擋,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4、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就是指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盡快進入到課程教學的內容中來。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進行德育教育,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老師在介紹宇宙星系的內容時,可通過播放太空拍攝的短片、介紹時差計算方法時運用地球儀、介紹外國的地貌位置時通過投影播放這些國家的圖片等方式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提高他們對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興趣,進而激發(fā)他們積極學習地理知識、追求真理的潛力。這樣既實現了傳授知識的目的,又促進了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在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地理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是高中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地理知識可以使學生掌握國家的地貌概況,了解不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魅力,增強對祖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學的基礎上滲透德育的教導,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刻苦學習、建設祖國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為自己的和國家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7
1、培養(yǎng)興趣是提高地理教學的關鍵
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學什么科目,只要對一門科目有了興趣,那么即使是再難學的科目也會有著攻破困難的決心,鼓勵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進。但是興趣,也并不是說培養(yǎng)就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還需要教師一點一點地引導,以及學生自身對于地理看法的轉變,我們明白高中地理不一樣于初中地理的學習,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廣,需要了解的知識也很多,給出一道圖,就需要學生從圖中看出該地區(qū)的建設、經濟發(fā)展等等。而這些往往一下子就擊潰了學生想要學好地理的決心。
因此,興趣很重要。首先,能夠培養(yǎng)自我對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簡單而枯燥的讀圖、看圖,而是學好地理益處多多。比如,能夠先從身邊的事情出發(fā),培養(yǎng)自我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當主持人在進行廣播時能夠適當的聯想自我學的地理知識,看電視的時候不要沉醉于泡沫電視劇的體裁,能夠將遙控器轉播到世界地理頻道,在欣賞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時,閱歷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增長,還能夠時刻聯想到地理課本的一些知識點。其次,聯系生活實際,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增加對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學科的學習并不是脫離于我們的生活實際的,實則我們息息相關在觀察每一次的太陽東升西落時,能夠聯想到每個季節(jié)的晝夜更替及時光長短,晚上的云多少,關系到夜間溫
度的高低,學習了大氣環(huán)境后,就能夠利用大氣自身的逆輻射具有保濕的作用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能夠防霜凍。不怕地理難學,就怕自身對地理沒有興趣,沒有了興趣的指引,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會感到吃力。因此,地理興趣的培養(yǎng)很重要,其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關鍵。
2、倡導自我學習,反饋學習的學習方式
新時期,賦予我們更多的職責。我們要提倡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饋學習,構成良好的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反饋,明確學習動機、態(tài)度、策略、方法及學習效果,及時找出自我的學習差距,使自我檢查、評定、調控的潛力隨學習的升級而發(fā)展。當學生剛進入高一新學期學習,我就在第一堂緒言課提請學生注意學習方法,注重知識的理解、比較、歸納梳理;按章節(jié)總結知識網胳結構體系,掌握知識系統(tǒng);加強高中知識的內在聯系相互融合;善于圖文轉化,注意讀圖、析圖、用圖、繪圖等基本技能的提高;靈活運用典型范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并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把握好三個過渡,感知方式上由聽覺型為主向視覺型為主的過渡,記憶方式上由機械記憶為主向好處記憶為主的過渡,思維方式上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為主的過渡。透過上述指導,使學生明確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學習特點與要求等的區(qū)別,從而幫忙學生隨著學習的升級而改善原有的學習方法策略等。對于學生來講,問題的成功解決有利于學習經驗的積累,但并不等于已構成學習策略。學習經驗只有經主體內化方可轉化為學習策略, 透過學習活動的深入,在教師的幫忙指導下,學生逐步擁有必須的
學習策略,并能夠用這些學習策略解決。
3、要充分理解課本,掌握課本知識
其實,課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精華。課本教材是其重要的支柱,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在掌握了必須的學習方法之后,就必須要熟悉課本,要對課本的各類知識點進行必要的理解,該死記硬背的就下狠心、花時光努力的背誦。該深刻理解的就務必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閱讀并積極思考,從而對教材有一個系統(tǒng)的把握與理解。相較于初中地理的學習,高中地理知識更為系統(tǒng)、復雜、理解難度比較大。所涵蓋的知識點也逐漸地增多,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就有必要在教師的引領下對不一樣學期的`教材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比如,對于概念性的知識的學習,能夠先背誦。在背誦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必要的理解、消化,這樣才能在做決定、推理等問題時游刃有余,不會混淆其中的概念。另外,一些原理性的知識。就要緊抓基礎知識,一步一腳印的掌握、過關,氣溫氣壓之間是什么關系,生態(tài)平衡的條件差是什么類似于這些知識點的學習,就需要理解的基礎之上做到舉一反三。除此之外,每一名學生都就應透過對課本知識的總結歸納,構成自我的一套學習規(guī)律,只有構成自我頭腦中的特有的學習方法,才能夠真正地將所學運用到所用。學習地理,不僅僅要講究方法還需要一股子韌勁兒,應對困難的時候不能夠輕易地放下,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
,那就耐著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請教老師、同學,多做題、勤復習,遇見困難解決后記下,不斷地總結經驗,把容易錯的知識點記在一個小本子上。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這樣有助于提醒,有助于自我進行不斷地反思。其實,高中地理的學習不一樣于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更多的是講究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的地理學習則是更多地在強調為什么。因此,對于剛剛從初中步入到高中的學生來說,需要轉換當初學習地理的觀念,多問些為什么。我們要重視高中地理課本,其是多位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 總結的經驗,其對我們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忙。綜上所述,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習,我們要足夠的重視,同時由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倡導自我學習,并找到適合自我的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潛力。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8
一、做好備課工作,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
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前,首先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好新課的備課工作,熟讀教材,了解課堂教學的目標,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教學的重難點,以教材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采用直接講述知識的教學方式去引入新課,這種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不但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還不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探究性學習潛力的鍛煉。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不但能夠很好地活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氛圍,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在新課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jié)的教學時,能夠結合這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由于太陽直射點的變化,所帶來的晝夜長短變化的全球分布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全球分布規(guī)律來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給地球自然環(huán)境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呢?從而導入新課。
二、結合生活實際,貼近自然構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情境
許多學生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習時,往往會認為高中地理知識點過多,而且許多知識記憶性較強,離自我的生活實際較遠,導致許多學生對于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存在必須的畏懼感,缺乏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學與實際生活較遠,產生了知識與應用的脫節(jié)。所以大部分學生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習時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點記憶不強,常常出現記不清、記不全的現象。從而在必須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學生高中地理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能夠將高中地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構建探究式教學情境,從而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的教學時,則能夠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構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給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除了地震給人們帶來嚴重影響,還有哪些災害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影響呢?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這一節(jié)課就來學習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三、重視課堂互動,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課堂互動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務必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應用潛力為核心。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能夠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采取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針對探究性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獨立分析問題的潛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潛力,讓學生之間透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取長補短,提升學生學習潛力。以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學為例,教師能夠設置探究性問題―――人口增長對資源有哪些影響?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對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以及森林資源等資源的影響,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四、加強教師指導,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探究式教學過程的學習主體是學生,然而學生由于其知識水平有限,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在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缺乏方向性,缺乏目標性,導致探究式學習過于盲目,效率過低,這一問題也是許多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往往會過于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時,必須要加強教師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并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探究性學習。以濕地資源的開發(fā)保護的教學為例,教師能夠采用梯度設問的方式去逐步引導學生,例如,什么叫做濕地?根據濕地的構成原因能夠將濕地分為哪幾類?我國濕地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其分布與哪個氣候要素密切相關?濕地水分的蒸發(fā),可在附近地區(qū)構成降雨,具有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的作用。你贊成這種說法嗎?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實際以及實際教學資料為基礎,合理設計教學模式。然而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為目的。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9
摘要:新時期新教學,如地理等邊緣學科怎樣才能最佳適應國家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本文就此作一論述。
關鍵詞:素質;創(chuàng)新;教育;地理思維;培養(yǎng)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強的邊緣學科,內容涉及到數理化、生物和天文學等,知識跨度大,實際應用廣。從古自今,一直在影響人們的認知和探討。然而,隨著認知和社會需要,它落入邊緣學科范疇。形成一個學生聽的多,獨立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少,興趣降低;教多少學多少,不教不學,教亦不學;因考而學,不考不學的怪圈子。為此,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進而運用上它,我們得雙份地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的重要性,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開展辯論、自學討論、動手畫圖制作、實驗操作、多媒體、角色扮演、新聞發(fā)布、小老師上課,乃至社會調查、野外考察,搜集資料、展示、匯報等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根本上調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要達到此效,我們得明白地理教學為何學、怎樣學,它的目的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遂,地理思維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學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之一。因為惟有讓學生形成相應的思維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地理思維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貫穿中學地理教學的始終,從簡單的地理現象認知,到理解以及分析,進而最終的解決一些簡單地理現象問題的運用。
地理課堂教學是地理教學最主要的組織形式,絕大多數的地理教學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直接影響到整個地理教學的質量。為此,我們必須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yōu)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任務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yōu)化。
首先:素質教育,自主創(chuàng)新
第八次新課改施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钡乩硇陆滩乃炫涮左w現了自主創(chuàng)新和實踐運用的精神,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辨別能力為目標。新教材的推行是為了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促使全面成長。當代學生視野開闊,個性化傾向明顯,教學中多采用自主、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達到個性化、自主性、全面成長,培養(yǎng)思維辨別能力的成長的目的。
其次:目標明確,培養(yǎng)為本
通過了解地理現象,直指地理原理;充分應用實例來判斷、分析、評價地理原理。新教材設置了大量的“活動”和“閱讀材料”,如何利用好這些材料,增強實踐活動,既是培養(yǎng)學生獨自由地理現象到地理原理的解構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辨別能力的成長過程的有效途徑。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積累地理知識;掌握思維方式,理解知識;廣泛的聯系實際,注重知識的應用。
最后:突破難點,掃除障礙
教學難點,即學生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識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往往成為教學活動的嚴重障礙,使學生在學習中“知難而退”,喪失信心,視學習為苦役,甚至產生不學的念頭!
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地理教學難點可以分為記憶、理解和運用性難點;亦可分為發(fā)散、綜合、抽象難點之分。不管怎么分,教師都得有針對性的在教法、個性化上予以化解。
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個性化上,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0
摘 要:課程目標是課程教學的靈魂,課程目標對課程教學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三維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往往被忽視。闡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培養(yǎng)途徑,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辯論活動、運用典型案例、進行課外活動、引入地理歷史資料等。
關鍵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課程目標;培養(yǎng)途徑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教學的靈魂,課程目標對課程教學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能,所有的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課程目標展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三維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有哪些途徑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的情感氛圍。從某種意義上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模擬學生的真實生活,使課堂教學內容更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研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就會發(fā)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依然是地理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可見初中地理具有極強的生活性、實踐性。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生活場景、播放音樂、視頻、插入美麗的畫面等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隨著學生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強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形成一定的價值觀、環(huán)境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也可以僅僅是課的開始、課的中間或者課的結束。例如,在《巴西》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讓學生懂得保護熱帶雨林的重要意義,樹立全球環(huán)境保護意識"這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生討論完熱帶雨林的開發(fā)與保護這一話題后,我用綠色大樹的圖案作為背景,同時寫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幾個字,再插播《地球你好嗎?》這首歌曲,當學生聽到"當童話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丟了魔棒"這一句歌詞時,教師適時講述:"亞馬孫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我們要保護熱帶雨林,保護地球環(huán)境,因為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家園只有一個,地球不可克隆。"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懂得保護熱帶雨林的重要意義,樹立全球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開展辯論活動
辯論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孩子進入初中學習,也就開始了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處在身心巨變時期,他們感覺自己已經長成大人了,總喜歡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開始對父母、師長以及周圍的事物表現出不馴服,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甚至不惜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來尋找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因此,大多數學生樂于參與各種辯論活動,積極性很高。初中地理課程內容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很多內容適合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活動,例如,在學習世界的人口問題時,可以組織學生就"人多好,還是人少好?"展開辯論,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整理資料以及在課堂上激烈的辯論會認識到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規(guī)模應該和該國或該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條件相適應,逐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
三、運用典型案例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以來,案例教學被廣泛地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這一方面和地理課程的生活性、實踐性強的特點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在課堂中通過對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總結等環(huán)節(jié),有利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鍛煉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還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利于地理課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到。例如,在《聚落》一節(jié)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筆者將麗江古城的開發(fā)與保護作為典型案例引入本課,在學生了解麗江古城的概括,分析麗江古城在開發(f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要去麗江古城去旅游,作為一名游客,你能為保護麗江古城做些什么呢?"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之后,教師進一步追問:"如果我們不保護像麗江古城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后果將會是怎樣的?"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就會明白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四、進行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學生的直接體驗,和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是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課外活動既來源于課本,又超越了課本知識的局限,學生通過課外活動可以對自然、社會以及自我認知形成整體的認識。課外活動包含多種形式,如,開展地理課外閱讀、觀看地理音像、組織地理參觀、制作地理專題報告會、進行地理野外考察等。目前在我國大多數省份,地理屬于非中考科目,教學任務相對較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條件在學校實際情況許可范圍內組織一定的課外活動,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例如,在學習《黃土高原》一節(jié)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舉辦"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就展",這樣不僅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基礎知識,同時還實現了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五、引入地理歷史資料
培根說過:"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其實,提起歷史,很多人認為歷史作用不大,無非就是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但是殊不知歷史距離我們生活并不遙遠,生活處處是歷史,歷史包含著人類社會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知識和經驗,是人類的重要財富,學習歷史能使我們了解過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俗話說"史地不分家",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歷史資料,這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而且非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美國》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在美國西部開發(fā)和鐵路建設中華人勞工的血淚史、介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等資料,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綜上所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三維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以上途徑,可以有效落實初中地理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以上是本人拙見,僅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
王志洪。"日本"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xx(03)。
朱慶松。案例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分析。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xx(15)。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1
摘要:伴隨著日益深入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依據新課標理念,通過對地理教學現狀的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地理課堂教學的思路。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現狀;改革策略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要對學生有益,能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基于此,構建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打造開放式的課堂學習模式,對傳統(tǒng)地理教學的方法和方式進行給予革新,確立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些給地理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對地理教學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一、地理課堂教學現狀
自從頒布新課標之后,廣大地理教師對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同時對“標準”認真實施,這些做法對地理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還有很多問題存在于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地理教學還是將重點放在對地理名詞的記憶上,很多教師照本宣科,甚至將地理課作為自習課,教學內容單一,根本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地理課程設置的課時不夠,無法與新課標要求相符合,使課堂教學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學方法不靈活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對于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理課堂知識不便于記憶,有些雜亂無章,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所以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設計不合理
地理學習的基礎是扎實的理論知識。而如果老師僅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理論知識,就會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無法真正感受。作為一項復雜的.技術,教學設計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夯實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師精心的指導,F在學生的特點是具有較差的自制力,但卻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所以必須在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和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與之特點相適應,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新課標下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1.合理選擇教學模式
新課標下,地理教學以新的內容和形式,對傳統(tǒng)的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它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開放的、動態(tài)的課堂環(huán)境,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學活動應強調的是一種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精神,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對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模式上,應結合地理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應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相結合,多采用思考和啟發(fā)的教學方法。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探究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研究地理問題,而根據地理課堂現狀,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最關鍵的是合適的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地理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講授法,它對于傳授基礎的理論知識具有顯著的效果。其次,應用案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探究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特征,應用案例教學,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
3.合理設計課堂教學
設計地理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步驟進行構建,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將教學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對課堂教學結果進行優(yōu)化,將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真正地融會貫通。
地理教學中要真正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根據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合理設計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師要大膽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地理課堂充滿生氣和趣味性,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掌握良好學習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田宏文.轉爐氧槍系統(tǒng)的自動化控制[J].冶金能源,20xx.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2
一、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影響因素
在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地理教學觀念的影響,將傳授地理知識,使學生到達應試考試的要求作為教學目的,從而構成了過多重視教學結果,而忽視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的現象。因此,教師認為地理教材中章節(jié)后面的活動資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將這部分資料簡單地為學生指點一二,并沒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將完成教學目標當作教學的重要資料。教師為了到達教學目標,將超多的地理知識生硬地教授給學生,很少將地理知識產生的具體過程講述給學生,僅要求學生理解、記憶以及運用地理知識。還有的地理老師正好相反,過分強調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資料,在課堂上對這部分資料進行詳細地講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課堂應講述的重點資料,從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卻很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難以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
二、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有效策略
1、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動資料,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學習是一種主動理解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理解知識。這就需要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資料是一個不錯的選取。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地球形狀時,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課前用紙折一個帆船,準備一個球,模擬船在球體上航行,平視球面上遠航歸來去遠航時船的桅桿、船身先后看見的順序,然后再作一個比較,平視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紙船,看看二者的區(qū)別。教師還要讓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好認真記錄,根據觀察到的事實狀況得出地球是球體的結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潛力、分析潛力、思維潛力以及溝通潛力,還使學生切身地體會到了發(fā)現知識的過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快速地學習地理知識,還能夠加深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鞏固學生的知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動的資料,將這部分資料作為教學素材,既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同時也高效地完成了課后練習任務。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學生基礎的地理知識,同時又能夠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潛力,從而
實現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果水平的目的。
2、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資料精心安排教學活動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幾乎每個章節(jié)后都設置了活動資料,這些活動資料具有必須的差異,有的活動資料側重考查學生的探究潛力,有的`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潛力,有的側重考查學生的思維潛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這些活動資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如有的活動資料能夠應用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活動資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資料,教師能夠利用這部分資料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點難點,從而實現提高學生解決地理難題及理解地理難點知識的潛力;有的地理活動資料有助于為學生搜集相關的地理資料帶給必須的指導作用,教師能夠利用這部分的資料使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討論交流,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思維潛力、分析潛力以及溝通潛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動資料能夠幫忙學生對所學資料進行鞏固,加深學生對所學資料的印象,教師能夠將這部分資料安排在課堂的最后,以便為學生帶給充足的練習資料,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潛力;有的地理活動資料,教師能夠將其與所教的資料結合,為學生布置一篇小論文,提高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潛力。教師還能夠將這些活動資料適時地穿插在地理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效提高自我的教學
效率教學水平?傊,教師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動的資料, 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目的。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3
一、新課標下的教學方法
為了解決學生地理學習中的困難,教師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ㄒ唬┘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地理興趣方法很多,教師可采用幽默的語言去吸引學生,或是通過列舉案例的方式等。在吸引學生的眾多方法中,情境法是一個理想的方法。教師創(chuàng)造出一個情境,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學生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東西,運用到課堂上,采用地理知識對這些常見事物、現象做解釋,讓學生相互討論,各抒己見,這樣課堂氣氛立即變得活躍起來。例如,在上地理課之前,教師可開展地理信息發(fā)布會,在課程結束之后,鼓勵學生自行組織地理學習小組,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屬于情境創(chuàng)設。此外,教師還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情境。學生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可通過視頻、圖片等來幫助自己理解知識,這樣即使對地理不感興趣的學生也會被吸引,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采用情境法教學,可使無聊乏味的課堂變得活潑生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主動參與,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開展地理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還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
。ǘ┣擅罱档椭R難度
對于多數文科生而言,地理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學科,很多文科學生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有些學生甚至是產生了要放棄地理學習的念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新課標下,教師要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實踐能力,將地理知識理解難度降低,讓學生能透徹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為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在小組中互相討論,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再派出代表總結本組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在聽完學生的匯報之后,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肯定,即使學生出現錯誤,教師也不可立刻否定,更不可打擊學生,要對學生存在的錯誤進行分析,鼓勵學生要勇于探索、質疑。例如,在學習天氣系統(tǒng)中的冷鋒和暖鋒這一課程時,教師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觀察兩個鋒面存在的差異,然后再向學生解釋其中的奧秘,這樣學生便可掌握知識。教師采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把知識難度降低,學生可更好地理解,這是提高學生地理成績的關鍵,而且可幫助地理學習困難的學生樹立信心,與同學、教師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ㄈ┮虿氖┙,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標下,地理教材在編寫上做了很多改動,教師不可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因為很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今天的教學。不管教材在編寫上做了哪些調整,教師都要進行因材施教,把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呈現給學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新課標除了豐富教材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地理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要有效提高地理成績,必須要參與實踐,通過實踐來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所以,地理教師在備課時,要增加實踐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參與實踐,自己動手、動腦,全面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學生根據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自己收集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制作成PPT,交給老師,教師通過學生完成任務的效果,掌握學生知識理解程度。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現代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結束語
地理是高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在新課標指導下,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簡易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4
1、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讀圖潛力的好處
從歷年高考的命題來看,能夠說是無圖不成題,對考生的讀圖潛力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判讀、填繪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地形剖面圖,熟練使用各種示意圖、景觀圖、統(tǒng)計資料圖表等,要求學生靈活地進行圖圖轉換圖文轉換。能夠說學生讀圖潛力的高低,在必須程度上決定了地理考試的成敗。為了適應考試命題的需要,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教師務必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
2、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主要類型
高中地理的學習是對初中地理課程的繼續(xù)深入,學習資料上由感性認識逐漸進入到理性認識,偏重于研究地理學中的本質資料,高中地理中的地圖在資料形式上更加復雜多樣化,除了初中地理常見的區(qū)域地圖之外,還有一些等值線圖、剖面圖、數據分析統(tǒng)計圖表等資料,在學習的方法上除了識記之外,還需要進行理解分析。
3、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潛力的教學策略
3.1重視地圖運用,養(yǎng)成用圖習慣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首先要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地圖,利用地圖在地理學中的核心作用進行地理教學,潛移默化地營造積極應用地圖的氛圍習慣。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讀圖學習, 透過讀圖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的良好習慣。如蘇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教材中的地球自轉、公轉示意圖地球時區(qū)圖來直觀地講解地球運動的規(guī)律,利用讀圖來更好地理解日夜更替、四季更替、時差等現象的根本原因,調動學生學習地圖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圖習慣。
3.2鞏固基本技能,培養(yǎng)讀圖潛力
讀圖潛力建立在對地圖的基本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之上,教師應首先讓學生了解地圖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讀圖技能。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方向、比例尺、圖例標注三大要素在地圖中的應用,其次要根據地圖上的`圖名及主要因素把握住地圖的主要資料,引導學生利用地圖來形象記憶、歸納分析、直觀表述地理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進行地理知識的遷移,將多付地圖進行綜合處理分析嘗試進行圖圖轉換、圖文轉換、文圖轉換、圖表轉換,進而推導出地理規(guī)律與原理。例如在必修1中講解亞洲的季風構成原因中,能夠將亞洲1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與亞洲1月季風圖結合起來,理解季風與氣壓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把握住亞洲冬季風的構成原因。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圖中的顯性信息去分析挖掘隱性的信息, 總結提煉對解答問題的有利信息,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
3.3進行填圖、繪圖訓練,全面提高讀圖潛力
透過對已有地圖的觀察、理解分析,能夠提高學生識圖、析圖潛力,而填圖繪圖的練習則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眼、手、腦的通力合作,把握住地圖的更多信息并進行表現,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例如,在蘇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區(qū)域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第三節(jié)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中關于我國水資源的區(qū)域分布教學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水資源區(qū)域分布的地圖,從而加深對水資源南北差異的理解,為水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地理教學對學生進行填圖、繪圖的訓練, 透過學生對地理事物的勾畫描繪,能夠加深認識,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潛力,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4、結語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至關重要,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用圖習慣, 透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授合理的讀圖、繪圖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地理學習潛力,從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地理教學論文范文15
摘 要: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高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教育界大力進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運而生。已由過去的單媒體轉化輔助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繼而發(fā)展為網絡教學,其功能也從解決難點,發(fā)展為全方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公開課、示范課都離不開多媒體,離開了多媒體就好像不成課了。再加上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決定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將在地理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因而對教師的要求就是“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于是學校里就刮起了教師們必須學電腦,用電腦備課、上課的大熱潮。到底有沒有必要如此“熱”呢?我覺得有必要對此進行一下冷靜的思考。
關鍵詞:多媒體 輔助教學 優(yōu)劣
一、多媒體教學有如下的優(yōu)點
1.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以前的教學模式十分簡單,教師帶的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最多再加上一張地圖。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一些學生因此就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因為本來地理教學內容豐富、時空跨度性較大,既有美不勝收、風景怡人的山山水水,又包括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人文地理知識,還有抽象的空間天體和自然萬物。但由于教師單調的教學模式,至使地理教學失去了它的本質。但是現在不同了,多媒體不僅能演示播放音像、動作。還能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形象地展現畫面,具有極強的表現力。還能說明概念規(guī)律,時簡明準確,省時又省力,同時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掌握精深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術,使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獲得豐富的地理知識。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好地達到教育教學目的。
2.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管齊下,強化學生的記憶
在所有學習中,記憶是一大難題,許多學生一提到要記憶頭就痛。其實,要提高學生記憶效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的各器官要全運用起來,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實還可以再加上一個“耳到”即“四到”就好了,因為多媒體教學還能播放影音,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們做到了觀賞美不勝收的山山水水,記憶山川河流、品味民間的風土人情融為一體。
3.可以烘托課堂氣氛,突出人文色彩
在2000年,地理教學改革,新教材出爐,強調地理教學的人文性。地理教學的任務首先是讓學生對地圖有所了解,而后進一步對以此為載體的中國文化有所了解,從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多媒體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樂營造出良好而又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這一優(yōu)越性,我們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手段是無法做到的。
4.可以創(chuàng)設意境,進而感染學生
有不少內容離我們這個地方很遠很遠,要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很大的難度。比如火山、地震,如果要我們進行講解,感動學生有很大的難度,然而多媒體能做得到,加上它配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圖片,又是恰到好處的音樂……再加上專業(yè)人士的解說,就能很快喚起學生的共鳴,引起學生的思緒。
二、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1.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拓展學生思維
多媒體這股熱潮一刮就有不少教師一哄而上,用起多媒體來上課,全然不顧教學目的,而是為了多媒體而去多媒體。既使在地球儀教學中,也有不少的人盲目選擇這一手段,將各個地方表達出來,想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宮,耳到、眼到、心到,感受知識……誠然教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一個個讀者有一個個哈姆雷特”,如果把學生看作是一種容器,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又被動地學習,那么創(chuàng)新思維又到哪里去了?又從哪兒來呢?
2.課件制作比較困難,不利于推廣
多媒體又不是簡單的聲、畫、像的簡單組成,一個好的課件,不但是聲音、圖形、視頻、文字等的簡單組合,而要制作一個優(yōu)秀的課件,首先必須對聲音、圖形等進行一系列的處理,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對計算機軟件掌握比較熟練,然而在我們這邊遠的山區(qū),對計算機才走進學校的教師來說,無凝是件比較難的事。專業(yè)的計算機人員也只能懂得皮毛的東西,再說其它科目他并不熟悉教材,條件又比較差,有這沒那的,這就使得每位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難度大大增加了。
3.工作與生活中難找到教材所需要的素材,也不利于課件的制作
制作一個課件時最令人頭痛的是去弄素材,這是每一位教師共同存在的問題。多媒體素材的準備工作量占去了教師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這樣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為“巧婦難做無米之炊”。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多準備一些“米”,只有平時“深挖井、廣積糧”才能有充足的資料,才能制作出好的課件。
所以目前最關鍵的應該加強對教師計算機知識能力的培訓,培養(yǎng)大家平時多留心身邊的事,多積累,變被動為主動去制作課件。變?yōu)榱藨督徊盍耸碌娜プ稣n件為制作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課件,而去學習,去探索,去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科研與實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11月。
2.《人文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地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論文02-17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11-08
地理教育教學論文12-10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09-02
地理教學與語言修辭論文09-07
初中地理有效教學論文11-16
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論文09-05
地理教學論文15篇02-17
淺談地理教學中的論文教學法論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