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小學音樂唱歌教學中聆聽的兩大誤區(qū)音樂論文
誤區(qū)一:聆聽=聽
例如:某教師在教歌曲之前說,讓我們首先來聆聽一首歌,名字叫《山谷靜悄悄》,聽完之后,教師問學生:“好聽嗎?想學嗎?”學生齊答:“好聽!”教師得到的學生反饋是:想學。進而教師緊接著向?qū)W生介紹了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請學生跟琴學唱旋律,學習歌詞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聽是一種聲音入耳的自然的生命活動,聆聽則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動。聆聽在歌曲教學中太重要了,聆聽能讓人感知,繼而對歌曲有所認識,產(chǎn)生理解、記憶和聯(lián)想,為表現(xiàn)歌曲奠定基礎。在上述案例中能夠得上聽但談不上聆聽。試問,這樣的聽,聽之前沒有有效的問題情境,聽之中也沒有有意識的引導體驗,聽之后更沒有有意義地討論探究,整節(jié)課只聽這么一次,能叫聆聽嗎?教師只是在簡單地完成讓學生“聽”的任務,而沒有有意識地讓學生聆聽的機會。
在聽音樂之前,教師如果有意識地先設計一些問題,通過提示有目的地引起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如:歌曲具有什么地方的風格特點?聽到這樣的音樂,你認為是進入了一個怎樣的場面?為了表現(xiàn)這樣的場面,作曲家是通過什么樣的樂器來伴奏的?讓學生帶著目的與任務去聽,就能使學生全神貫注地聽,就能在聽中有所得。有時還要復聽,多次聽,在聽之前,教師則再次提出問題:比如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你認為表現(xiàn)了什么?所提問題比起前面的問題更加具有思考性和挑戰(zhàn)性。這樣的問題是為了糾正學生在聽時籠而統(tǒng)之,不夠仔細的習慣,同時也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這種帶著任務的有效聆聽,使學生對歌曲有了進一步的感受和理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表現(xiàn)歌曲。
誤區(qū)二:聽后言說=聽中感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聆聽是音樂學習的最主要途徑,唱歌教學也離不開聆聽。關(guān)于音樂應該在聽中“感受”還是在聽后“言說”,在29屆世界教育大會的音樂課堂上有兩種不同的傾向。我國音樂教師在進行唱歌教學時,固然也重視聆聽過程中的感受體驗,但更傾向于對“聽后感”的言說,國外音樂教師在唱歌教學中,固然也重視聽后的“回味”,但更傾向于在聆聽過程中的音樂感受。兩種不同的傾向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并造成不同的教學效果。傾向于“聆聽后言說音樂”的學生,會在聆聽時積極地思考并揣摩音樂所表達的含義,其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以及哲學性的思考能力得到了較多發(fā)展。在這種情形下,學生言語能力的強弱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出彩度”。如果遇到班上有一些“能說會道”的學生,音樂課會有較高的“出彩度”,這在我們很多展示課、優(yōu)質(zhì)課上得到了證實。傾向于“聆聽中感受歌曲”的學生,會在聆聽時更投入、更自由地用身體和心靈感受音樂的進行,每位學生在聆聽中獲得共性的聆聽感受的同時,也獲得了較多的個性化的感受,學生在聆聽時不需要有太多的音樂外思考,只需要盡情享受瞬間的音樂感覺。
例如一位老師在教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時,聽后讓學生談談感受,說說是哪個民族的音樂,特點是什么?這就是典型的聽后言說。筆者在聽課中觀察,“聆聽后言說音樂”方式下學生的心理壓力大。因為,即使學生在聆聽過程中被歌曲所感染,如果在聆聽后“說得不好”,將得不到教師和同學更多的認可。如果讓學生在歌曲聆聽的同時,邊舞蹈邊做動作,讓學生身體的每個細胞充分感受輕快的節(jié)奏、流動的旋律等形式要素帶來的愉快感并通過身體釋放出快樂的信號,使學生們很快進入歌曲意境,無形中感受體驗彝族音樂,便以完成了歌曲學習的大部分(非全部),而無需刻意思考“這首歌曲的特點,通過這段歌曲使我的內(nèi)心受到怎樣的啟發(fā)”等問題(但并非絕對排斥對和歌曲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關(guān)注)。試想,“聆聽中感受音樂”,學生的心理壓力則輕松很多,他們既可以按教師或其他同伴的提示來感受歌曲,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感受歌曲,他們想感受多深就多深,不必通過“言說音樂感受”這個環(huán)節(jié)來表明他們獲得了真正的音樂體驗。
【小學音樂唱歌教學中聆聽的兩大誤區(qū)音樂論文】相關(guān)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中器樂的教學論文04-30
小學音樂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應用論文04-30
音樂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5-02
小學音樂教學中留白的思考論文05-02
音樂在漢語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4-29
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02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豎笛教學的開展論文05-02
互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施分析論文04-29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