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話語標記性的論文
摘 要:從微觀角度把“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放到日常的言語交際中作動態(tài)考察,總結(jié)出該語句在言語交際中特有的語用特征,即基本語義弱化和主觀情態(tài)義加強,探討其在話語生成和理解中的多種語用功能,并在話語標記語的分析框架之內(nèi)觀察其所具有的標記性質(zhì),能夠為語句類話語標記語的個體研究提供參考。“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話語標記性質(zhì)主要表現(xiàn)為標記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tài)度、評價。
關鍵詞:語用功能 話語標記 主觀情態(tài)
引言
“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在日常交際中常常使用。這一語句有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貌似明明不知道該不該說,卻常常不等聽話人反應就直接說出后續(xù)話語。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如有網(wǎng)友發(fā)帖“最讓人起雞皮的電視劇100句臺詞”,提出“很多國產(chǎn)劇中還有一個常用的:‘有句話我不知該說不該說……’真是廢話,最后不都說了?”這一語句在對話中還表現(xiàn)出另一特點,那就是聽話人很少給予否定性的回答。正如有網(wǎng)友指出,“你見過哪個電視劇里對方會回答‘那就別說了’嗎?”
明明在猶豫是否該說,卻仍然說出來,這種低級錯誤顯然一般人不會常犯。但“明知故犯”并成為一種經(jīng)常性的言語行為,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筆者認為,以動態(tài)語境為基礎,對“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作更為細致的語用特征及功能考察,能夠更全面、準確地認識這一語句。
本文所用語料全部來自百度搜索及龍源期刊網(wǎng)(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為節(jié)省篇幅,出處從略)。
一、“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形式變化及基本用法
。ㄒ唬┬问阶兓
“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存在一種變體:“有(一)句話(我)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語料顯示,后者出現(xiàn)更早,在近代漢語中就已經(jīng)經(jīng)常運用,是早期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中“當講”逐漸少用,以“該說”為主,但有時也出現(xiàn)“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講)不該講”。
這一語句在使用過程中有時還可插入一些成分,斷開成為幾個小句。但插入成分和斷開方式比較固定,不影響基本語序和語義。例如:
1.有句話,我一直想說,不知道該不該說。
2.有件事,我想了好久,不知該給你說,還是不該給你說。
這一語句在使用中還存在一種簡縮形式“有(一)句話……”,即后半句脫落不再說出,而是伴隨一種試探性的口氣拉長“話”的尾音,音強逐漸弱化。
在該句中,量詞“句”的數(shù)量為虛數(shù)。很多時候說話人的后續(xù)話語不僅僅是一句話,而是較長的一段話。動詞“說”還可以被“問”代替,這時后續(xù)話語的基本語義以提問為主,但這一語句的基本用法不變。
。ǘ┗居梅
“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可以作為兩種句型理解,實現(xiàn)兩種基本用法。一是否定陳述句,說話人陳述自己對是否進行某種言語行為不確定、無把握,不知道是否將后續(xù)話語表達出來,即說話人對自我認知狀態(tài)的一種否定表述。例如:
3.李尋歡果然說道:“我心里一直有句話要說,卻不知該不該說出來。”
二是疑問句,說話人因不確定是否進行言語行為,征求聽話人的意見。這時該語句實際上意為“我有一句話不知道你想聽不想聽?”例如:
4.a:“孟經(jīng)理,我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b:“趙總,您說,有什么您直說就是!
a:“說實在的,你們的產(chǎn)品是合格的,但我不得不說你們的產(chǎn)品已經(jīng)快落伍了……”
在書面語言中,這兩種用法可以通過“。”“……”“?”等不同標點符號的使用來表示;在口語交際中,兩種用法有時并無明顯的語氣區(qū)別。因此在會話語境中,說話人使用這一表達方式后,聽話人若將其理解為疑問句,可以立即表明自己的意見,或者默不作聲以示默許。若理解為否定陳述句,則可以不必對此進行回答,只等待下文即可。
二、“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主要語用特征分析
在實際語言運用中,這一語句還存在如下使用特征,值得關注:
(一)基本用法弱化,主觀情態(tài)功能強化
先看例句:
1.順治皇上大怒,傳旨要把北京城的僧眾抓起來嚴辦,卻被起鄯大人給攔了:“皇上,奴才有兩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2.鐘雄說:“二位!我有一言,在二位跟前不知當講不當講?”
筆者認為,該語句在兩例中的用法具有差異性。在前一例句中,根據(jù)語境可知,由于聽話人身份的特殊性,這一語句表達的既是真實的陳述,也是真實的請示。如若聽話人拒絕,說話人絕不會再繼續(xù)后續(xù)話語。而后一例句則不具有這種絕對性。無論聽話人如何回應,說話人都有可能繼續(xù)表達后續(xù)話語。
根據(jù)對語料的觀察,日常會話中出現(xiàn)的該語句大部分都表現(xiàn)為后一種特點。也就是說,這一語句的否定陳述和疑問兩種基本用法都有弱化的傾向,說話人使用該語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表達對其認知狀態(tài)的否定,或者是為了就是否表達向聽話人征求意見,這一語句的頻繁使用別具其他目的。例如:
3.李穎見時候已到,就說:“劉股長,初次見面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4.記者首先采訪的小男生是老師們眼中的乖孩子,特別懂禮貌、特別樂于助人,據(jù)老師介紹他在全校人緣極好。接著采訪的一位小女生是學生干部,采訪結(jié)束后,這位小女生提出要“送送”記者,小女生邊走邊欲言又止地說:“阿姨,有句話我不知該不該說?”記者就讓她說,小女生說“其實那個男孩子人緣一點不好”。
以上兩例中,說話人的表達欲望都非常強烈,并不僅僅是想表達自己猶豫不決的內(nèi)心,或者向聽話人請求表達機會(實際上分明在主動尋找表達機會,如“見時候已到”、“提出要‘送送’記者”),而是通過表達這種猶豫的主觀情態(tài),引起聽話人注意,從而為后續(xù)話語創(chuàng)造條件。
當這種使用情況反復出現(xiàn),會話雙方對這一語句功能的轉(zhuǎn)變有了共識(mutual recognition):說話人使用這一語句時,其基本用法弱化,強調(diào)主觀情態(tài)的功能增強,主要體現(xiàn)為標記出說話人對后續(xù)話語表達與否不確定、沒把握的主觀感受和態(tài)度。也就是說,說話人的心理、情緒特征成為語句的中心信息,說話人使用這一語言形式的目的不在于明確告訴對方“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也不是就到底“說還是不說”征求聽話人的意見,而是向?qū)Ψ絺鬟_一種主觀情態(tài)信息——說話人在此時“左顧右盼、猶豫不決”,暗示后續(xù)話語的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才使其具有如此矛盾的態(tài)度。這種共識對交際雙方言語行為的順利實施非常重要。
正是由于這一語句的作用在于標示情態(tài)而不是陳述或請示,因此,情態(tài)標記完畢之后,說話人有時不等聽話人反應,就直接將后續(xù)話語說出。例如:
5.但是當黃楓知道兒子現(xiàn)在雖然沒有具體演出任務,只是在家待命時,爸爸突然意識到了什么,他對兒子說:“爸爸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我們這一輩人有句話叫‘戲比天大’。你是個軍人,要隨時聽從上面的命令,爸爸不留你在我們身邊躲清閑了!
6.“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潘處長養(yǎng)著個情人你該知道吧?”
以上兩例中,說話人顯然并不是僅僅表達出自己還有一些不把握的話在猶豫當中,也并不是真的就“說還是不說”征求意見,而是想直接傳遞出“你應該回部隊”和“潘處長養(yǎng)著個情人”的信息。這一語句的使用,是為了讓聽話人關注說話人此時猶豫矛盾的情態(tài),從而關注后續(xù)話語。
筆者認為在這里,基本用法與標記主觀情態(tài)的用法只是弱化與強化的區(qū)別,基本用法并沒有完全消失,如在交際雙方為上下級的會話中,依然以請示用法為主。
。ǘ┖罄m(xù)話語的表達與否取決于表達意愿的強烈程度
正是由于主觀情態(tài)的標記成為主要語用目的,說話人后續(xù)話語的表達與否受聽話人反應的影響降低,受說話人表達意愿的強烈程度的影響上升。
以上例句中,除個別情況(包括會話雙方身份等級差別懸殊,如君臣、上下級、師生、父子等)外,其他所有聽話人即使表示拒絕,說話人也有可能置其拒絕于不顧,繼續(xù)表達后續(xù)話語。
言語交際中,出于禮貌原則,聽話人不會輕易拒絕說話人的表達意愿,因為拒絕是嚴重威脅說話人面子的行為。在使用這一語句時,即使說話人并不留出時間等待聽話人表態(tài),而是直接說出后續(xù)話語,聽話人常常也不會斷然打斷;如果說話人留出了表達時間,聽話人還會表達出鼓勵性的話語,如“說啊”、“說吧”、“說就是了”、“千萬別憋著”等。這一語句反復使用呈經(jīng);,聽話人對這一語句的“包容性”就成了一種為雙方所掌握的會話共識,即雙方都知道,說話人后續(xù)話語是否說出,常常不取決于聽話人的反應,而取決于說話人的表達欲望是否強烈。例如:
7.她突然道:“有句話一直想對你說但又不知該不該說!蔽倚Φ溃骸安辉撜f就不用說了。”她上牙咬著下嘴唇,下定決心:“我覺得還是說了好!
說話人“上牙咬著下嘴唇”,雖然被拒絕但仍然要說,可見表達欲望非常強烈,這一語句的使用正標記了其內(nèi)心的猶豫情態(tài)。聽話人的拒絕顯然出乎其預料,但強烈的表達欲望依然促使說話人繼續(xù)表達。
(三)聽話人的言語行為受其影響
由于聽話人的反應對說話人后續(xù)話語的限制性降低,語句對聽話人的言語行為的約束力也有所改變,表現(xiàn)為回復的必要性降低和回復內(nèi)容受到限制。
一方面,說話人并不一定期待聽話人及時進行回應,甚至有時連聽話人進行回應的時間也不留出;另一方面,聽話人也并不一定需要對說話人進行回應。并且聽話人常常知道即使自己不進行回應,也不影響整個會話的進程。因此在現(xiàn)實語境中,聽話人有時只是做出“看著”、“望向”、“用目光詢問著”等身勢語,或者默不作聲,并無具體的言語行為。
這一句式對聽話人言語內(nèi)容的限制,正反映在引言中網(wǎng)友提出的“你見過哪個電視劇里對方會回答‘那就別說了’嗎”中(當然這也與電視劇劇情發(fā)展的需要有關)。為了保持交際雙方的良好關系,使交際能夠順利進行,實現(xiàn)交際目的,會話需要遵守禮貌原則。當說話人使用這一語句后,即使聽話人對說話人的后續(xù)話語沒有興趣,出于禮貌原則,一般也不會予以否定。例如:
8.那位思維仍很敏捷的老人,頓時滿臉疑慮,半晌,她才吞吞吐吐地說:“廖局,不好……把我的話都放在心上。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绷谓⌒壑览先讼胝f什么,但仍鼓勵道:“伯母有話只管說,我聽著呢!
例句中,這一語句使用之后,聽話人即使已經(jīng)“知道老人想說什么”,仍表現(xiàn)出想聽的樣子來,并鼓勵對方繼續(xù)表達。
只有當聽話人有強烈的否定意愿或以開玩笑的方式回答時除外。例如:
9.周宇突然喊住他:“楊書記,我有句話想說,又不知道該不該說?” 楊海民淡淡地說:“如果你還沒有考慮好,就不要說。我的經(jīng)驗是,當一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的時候,往往是還沒有考慮好!
周宇似乎聽出了楊海民有些不耐煩,他臉漲紅了,突然開口道:“楊書記,我這個計劃不像有些人,是拿著國家大把大把的錢去做生意,現(xiàn)在生意做賠了,領導們也不敢管,銀行也不敢管。老百姓現(xiàn)在常常罵,大款就是*款。他們貸了那么多款,你們過問了嗎?”
聽話人顯然不想給說話人表達的機會,不僅“淡淡地”拒絕了他,還闡明了拒絕的理由。而說話人因有強烈的表達愿望,仍然置聽話人的拒絕于不顧,表達出后續(xù)話語。
。ㄋ模┱Z氣的不明確性和語音弱化
由于兩種基本用法的弱化,這一語言形式兼有的陳述、疑問兩種語氣在使用中都不夠明確。在書面語言中可以使用多種標點符號;在日?谡Z交際中則常常表現(xiàn)為語氣的變化、停頓的時長、眼神表情等伴隨身勢語的變化、個別語素音長音強的變化等比較豐富多樣。
整個語句的語音還具有逐漸弱化甚至脫落的特征。有時說話人僅僅表達出“有(一)句話……”,音強逐漸弱化,后半句并不說出,而是伴隨一種試探性的口氣拉長“話”的尾音。這種因語音上的進一步弱化而造成的簡縮形式,經(jīng)長期使用后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并不影響聽話人準確理解為“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而不會理解為以“有(一)句話”開頭的其他語句。如“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有(一)句話我可是先說在前頭”、“有(一)句話我說了你可別不信”等。
三、“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話語標記性
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說話人一般總是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話語來進行會話,而不會選擇對自己不利的。沒有思考好的話,很可能會造成會話中斷,甚至破壞交際雙方的人際關系,因此人們面對自己想說又沒有完全想好的話時,大多選擇暫時不說、“欲言又止”。說話人既然表達出“有(一)句話不知(道)該(說)不該說”,顯然對他來說,后續(xù)話語是“欲言”的,具有一定的表達欲望,但為什么不是“又止”而是“不止”呢?明明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卻仍然說出的原因是什么?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不知道”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這就是語言的“主觀性(subjectivity)”。通過觀察語料可知,其實很多情況下后續(xù)話語從客觀上講并沒有什么不能說的,說出之后聽話人也并不覺得有何特殊性,甚至常常會奇怪地反問:“這有什么不能說的?”
但語料也顯示,在使用這一語言形式時,說話人常常伴有一些特定的情態(tài)特征:“猶豫著”、“囁嚅著”、“吞吞吐吐”、“將聲音壓低一點”、“低著頭”、“低下頭”、“鬼鬼祟祟”、“(眼睛)微妙地閃爍了一會兒”、“難為情地”等?梢娬f話人主觀上認為后續(xù)話語在當前語境中具有新異的特質(zhì)。
lyons認為,說話人會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印記(沈家煊,2001)。
正因為說話人主觀上認為后續(xù)話語的內(nèi)容不同尋常,才使用了這一句貌似“無用”的話,并通過外在情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否則,說話人就可以直接說出后續(xù)話語而完全不使用這一語句,對會話進程也毫無影響。說話人使用這一語句就是要將其覺得“后續(xù)話語具有特殊性”的這一信息標記出來,傳遞給聽話人,讓聽話人做好接受一個特殊信息的準備。
因此我們認為,在這一語句中,很多時候“不知道”只是一種“故作姿態(tài)”!肮首鳌钡哪康木褪菍崿F(xiàn)這一語句的語用功能——主觀情態(tài)的標記。也就是說,“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在話語中的主要作用是語用的,幫助說話人表達言語意圖,并隱含地傳遞說話人的態(tài)度和情感,從而引導和限制聽話人對話語的理解。
已有研究者對話語標記語的基本特征概括為:
、俟δ苌暇哂羞B接性;
②語義上具有非真值條件性,即話語標記的有無不影響語句命題的真值條件;
、劬浞ㄉ暇哂蟹菑娭菩裕丛捳Z標記的有無不影響語句的句法合法性;
、苷Z法分布上具有獨立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首,不與相鄰成分構成任何語法單位;
⑤語音上具有可識別性,可以通過停頓、調(diào)值地高低等來識別。(劉麗艷,2006)
與以上特征加以對照,“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顯然具備了作為話語標記語的基本條件。具體表現(xiàn)為:
1.功能上具有連接性,從語篇功能上看,這一語句表明了前后語句的聯(lián)系性,后續(xù)話語是對前話語的回應、延續(xù)、補充等。
2.語義上,其使用是可選擇的,可以刪除,其使用與否對會話的實質(zhì)性進程無影響。因為其并沒有提供重要信息,說話人只要想說,也可以不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情態(tài)而直接說出后續(xù)話語即可。
3.多出現(xiàn)在話輪之首,且相對獨立,不跟前面或者后面的語言單位結(jié)合構成更大的語言單位。需要說明的是,話輪的概念并不一致,這里我們采用索振羽(1999)的界定。所謂話輪是指會話中受支配的最小單位,即說話人的話從開始到結(jié)束。
4.發(fā)音有弱化傾向,有時語音會比較含混或以簡縮形式出現(xiàn)。語形在一定程度上凝固、定型,有完整式“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和簡縮式“有(一)句話……”兩種形式。完整式的定型程度較低,可以拆分和擴展,但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簡縮式的定型傾向明顯,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個現(xiàn)成的、專門化的話語單位,不能隨意的拆分和擴展。
總之,筆者認為,這一語句具有了話語標記語的基本特征,屬于語句類話語標記語。但是因其仍然具有表達否定陳述和疑問的基本用法,因此并不是一個完全的話語標記,只能說具有了話語標記語的性質(zhì),并未發(fā)展成為一個專門的話語標記語。
結(jié)語
一般情況下,人們對他人猶豫不決、左右為難而說不出口的信息,都極易產(chǎn)生好奇心,進而給予關注、重視。該語句的話語標記性質(zhì)正來源于這一語句基本用法的長期高頻使用。
本研究為漢語話語標記語的研究增加了例證,有助于我們重新認識“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在交際中的語用功能!爸饔^情態(tài)標記”這一語用功能以其基本用法的高頻使用進而達成會話共識為基礎,同時離不開交際主體的語用意識。作為話語標記語,該語句具有主觀情態(tài)標記功能,在認知語用層面發(fā)揮引導與限制作用。標示了說話人主觀上認為將要表達的后續(xù)信息具有特殊性,并引導聽話人對此給予關注。該語句的使用并非必須的,使用與否不影響會話的實質(zhì)進程,但在實際語境中,使用與否所產(chǎn)生的語用效果則不同。
參考文獻:
[1]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268-275.
[2]劉麗艷.作為話語標記語的“不是”[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6):25.
[3]冉永平.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0,(4):8-14.
[4]李宗江.關于話語標記來源研究的兩點看法[j].世界漢語教學,2010,(2):192-198.
[5]劉麗艷.話語標記“你知道”[j].中國語文,2006,(5):423-431.
【有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話語標記性的論文】相關文章:
學校文化墻該說什么話04-26
看望病人不該說什么話03-06
學校文化墻該說什么話05-03
該不該說?04-30
我真不應該說謊作文02-22
不該說的謊言,國慶見聞作文字04-29
我不該說謊650字作文 - 體裁謊言作文04-26
噢原來該說再見了作文1250字04-29
自我介紹應該說什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