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
現(xiàn)如今,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1
【摘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紐帶,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書寫交流的重要工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人類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對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關鍵詞】語言;口語;書寫;規(guī)范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身負重責。教師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的傳遞者,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對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認識,也承擔著讓學生學習規(guī)范化語言文字的任務。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標準的語言文字教學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讀準字音,規(guī)范口語
漢字的`讀音千變萬化,尤其是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是學生最容易讀錯和混淆。多音字如“強”表示“勉強”時讀“qiǎng”,表示“倔強”時讀“jiàng”,表示“力量大、程度高、堅強、使用強力、使強大”等意義時則讀“qiáng”;“吭”表示“喉嚨”時讀“háng”,表示“吭聲”時讀“kēng”。我國面積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區(qū),而筆者教的學生大多是從小生長在農村,地方口語讀音現(xiàn)象比較嚴重。如重慶方言“別個”普通話讀音應讀“別人”,“造孽”普通話應讀“可憐”,“高聳聳的”普通話讀音應讀“又高又胖”,“吹垮垮”應讀“聊天”,“丁丁貓兒”應讀“蜻蜓”,等等。
二、掌握字形,正確書寫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有著豐富內涵且十分優(yōu)美的文字,但是在當前分數(shù)掛帥的考試制度下,學生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且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過多或只注重學生分數(shù)的單純提高,而忽略了漢字規(guī)范化的教學,使得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識的學習和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規(guī)范漢字的書寫及運用。在當今社會中,語言文字的運用比較混亂,主要表現(xiàn)為亂造簡化字,寫錯別字,使用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使用已經淘汰的簡化字、異體字等;在語言的運用上語言失范、邏輯混亂等。同時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網絡語言充斥于耳,對漢語的篡改、惡搞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
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生寫字教學。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它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
三、提高認識,為人師表
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文字問題必須要引起重視,而在現(xiàn)實的教師隊伍中,有很多的教師漢語水平不高,部分教師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了解不夠或知之甚少。首先,有些教師的教學常用語言不規(guī)范,在平常教學工作中,常聽到一些音讀不準或讀錯的現(xiàn)象,或是喜歡在教學中使用方言普通話。如“操守cāo”,讀“cào”,“這zhè”讀“zè”,助詞,動詞“地”,一律讀“dì”等,不一而是。老師讀錯了,學生常常也會依樣畫葫蘆,結果是一個班的“慢慢地dì”。筆者認識一位朋友,在家鄉(xiāng)只念了十年書,便一直在異地學習,就業(yè)。但重慶話的口音非常重真是“鄉(xiāng)音難改”。筆者想這與他在家鄉(xiāng)求學時的語文老師是不無干系的。其次,書寫不規(guī)范,書寫筆畫筆順有誤。如“辯論”寫成“辨論”,“提示”寫成“題示”等,再如“火”這個字,好多人喜歡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寫,其實是錯誤的,正確的寫法應當是先兩邊后中間。如果教師書寫不規(guī)范,就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貽害不淺。作為教師,要提高認識,為人師表。首先要認識到加強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的重要性,認識到重要性,把思想落實到行動上。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筆者深刻地認識到: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既是我們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提高學生基礎素質的重要載體。今后,我們還將繼續(xù)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強化師生規(guī)范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應用能力,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而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2
自1994年至今,走過20年歷程的中國互聯(lián)網,帶給中國公眾不僅是應接不暇的網絡奇觀世界的同時,其多樣性的語言生態(tài)景觀也令人嘆為觀止。網絡語言暴力的出現(xiàn)就是其中之一。受網絡社會技術語境的影響,網絡語言暴力呈現(xiàn)出與現(xiàn)實社會語言暴力諸多的差異。圖符化、群體極化等顯在特征和一件件現(xiàn)實事件在網絡社會里形成“暴力狂歡”。網民面在新聞網站、虛擬社區(qū)、BBS、微博等諸多網絡區(qū)隔內留下海量的暴力痕跡!芭柏埵录、“銅須門”、“死亡博客”等眾多網絡語言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引人關注。面對紛繁蕪雜的網絡語言暴力事件,只有厘清概念,科學界定,才能客觀、理性地面對網絡語言暴力這一現(xiàn)象,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一、網絡語言暴力的概念紛爭
概念由內涵和外延組成,前者是概念涵蓋的本質屬性的總和,后者是其包含的對象與范圍。綜觀當前對學界、業(yè)界兩個方面對網絡語言暴力概念的看法,在這兩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分歧。
(一)概念內涵的三種觀點。
1、語言說。即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暴力語言。如金君俐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它是指網絡世界的那些具有‘暴力’特征的語言! [1]這一界定將暴力(violenc)等同于語言,僅僅注意到了暴力的表現(xiàn)手段,而從本質上忽略了暴力的行為特征。事實上,自西方學術界研究暴力(violenc)現(xiàn)象以來,無論是早期僅僅將其看做是對肉體或經濟的傷害行為,還是后來將心理和語言暴力也納入其中,都無一例外地將暴力(violenc)界定為行為。如阿拜特格爾指出“暴力不僅表現(xiàn)為純肉體的行為,而且也可以有心理的和語言的多種暴力形式。” [2]可見,將網絡語言暴力等同于網絡暴力語言的界定是不合適的。
2、行為說。與語言說相對的一種觀點則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一種行為。如楊東偉、李驚雷認為“網絡語言暴力專指在互聯(lián)網這一虛擬空間中發(fā)生的以語言為媒介、對特定對象的辱罵攻擊行為! [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行為說內部又分化為“言語行為”、“侵權行為”、“輿論行為”等。如邱業(yè)偉,紀麗娟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由某一網民在網上公布的某一信息引發(fā)的,眾多網民利用網絡搜索獲取該信息中的當事人的個人信息并公布于眾,進而在網上發(fā)表大量侮辱、誹謗言辭或不當評論進行攻擊,甚至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造成當事人隱私權、名譽權嚴重損害甚至可以導致當事人死亡的大規(guī)模網絡集體侵權行為。” [4]而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輿論行為”的學者則指出該行為具備以下幾個特征“一是網民在意見表達中使用侮辱、謾罵與人身攻擊等語言暴力,二是輿論對當事人構成直接或者間接傷害;三是表現(xiàn)為網民的群體性行為,是多數(shù)人對少數(shù)人意見的壓制! [5]符合以上特征即為網絡輿論暴力(或語言暴力)。
3、權利說。即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話語霸權。李憲玲認為“網絡語言暴力,具體說來就是在屬于新興媒體的網絡上,采用霸權的方式,用不道德、不符合常人思考范圍、不符合法律規(guī)范的詞語,通過組織沒有邏輯順序的語言,剝奪了他人的一些話語權力,導致的結果是對他人造成嚴重的精神傷害甚至是身體傷害! [6]任敏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是“暴力顯現(xiàn)在語言中,就是用語言霸權的形式剝奪他人的平等交流的權利,企圖用這種語言來強制別人接受自己偏激的思想,從而對他們的思想或者心理上產生某種程度的傷害。”二者都將概念的本質屬性界定為“話語霸權”。
。ǘ└拍钔庋拥膬煞N觀點
網絡語言暴力這一概念的外延即網絡語言暴力這一行為涵蓋哪些對象。從目前概念界定來看,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
1、語言說。金君俐,楊東偉,李驚雷,李憲玲等認為網絡語言暴力的.范圍限于語言,如“以語言為武器”、“以語言為媒介”、“用不道德、不符合常人思考范圍、不符合法律規(guī)范的詞語,通過組織沒有邏輯順序的語言”等。持這一觀點學者認為,網絡語言暴力的語言表征主要是辱罵、侮辱、誹謗、嘲諷、詆毀等人身攻擊性言辭。
2、信息說。這一觀點從信息論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語言暴力由言語攻擊行為、人肉搜索行為、隱私公開行為等多種暴力形式組成的共同體,如邱業(yè)偉,紀麗娟等。
語言說和信息說的共同點在于都認為網絡語言暴力由個體或者群體實施,且具有強制性、攻擊性,都是以語言攻擊行為為主體。區(qū)別在于信息說將暴力的范圍拓展到輿論事件全程中由網民發(fā)出的各種攻擊行為。這一觀點主要由傳播學界和傳媒界的學者提出。
二、網絡語言暴力的概念界定
辨析各方學者和網民對網絡語言暴力概念的看法,我們認為:網絡語言暴力概念的界定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W絡語言暴力的語境。
網絡虛擬空間是網絡語言暴力的存在語境,由于網絡虛擬語境的特性,網絡語言暴力在暴力語言的表征上具有明顯的特點,如因網絡語境的隱匿與自由,使得網民在發(fā)表意見時無所顧忌、恣意妄為,從而產生比現(xiàn)實語言暴力程度更深的暴力語言;由于網絡語境的超時空性,使得網絡語言暴力往往由個人行為出發(fā),大多會形成網絡群體語言暴力景觀,而且受到群體影響,以及技術的強化,網絡暴力語言會愈加極化,加深暴力程度。由此可見,網絡語境是網絡語言暴力形成的重要場域。因此,由網絡轉入網下(社會現(xiàn)實語境)中的的延伸性的暴力言語行為不能算網絡語言暴力。
。ǘ┚W絡語言暴力的要素。
關于構成要素,有學者認為是“客體、主體和實施方式”三要素。[7]網絡語言暴力由暴力言語行為的場域、施與方、承受方和暴力語言四個要素組成。施與方和承受方是語言暴力的施、受雙方,施受雙方可能是個體,也可能是群體。因此,會形成多種關系。如個體對群體、個體對個體、群體對群體等多元互動關系,并且個體與群體之間也會相互轉化。暴力語言是網絡語言暴力的手段與工具,是否具有攻擊性和傷害性是其是否稱為“暴力”的關鍵。這4個要素構成了網絡語言暴力這一特殊場域的言語行為。
(三)網絡語言暴力的功能。 網絡語言暴力具有攻擊性和傷害性,帶來明顯負面效果,其負向功能顯而易見。更有歪曲和違背事實真相、蠱惑人心、惡意侮辱等言論將網絡受眾和輿論事件引入歧途,甚至受到別有用心的人的利用,造成錯誤輿論導向。這是網絡語言暴力的負功能,如網絡謠言、謗言、群體對罵等。但網絡語言暴力也有其正向意義。由事實出發(fā),對現(xiàn)實社會事實存在的,由媒體或網絡曝光的“假、惡、丑”等現(xiàn)象,網民使用言語的利器,借助網絡的自由空間,對其實施言語制裁、輿論監(jiān)督,從而對其形成心理壓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方再心理或事實上接受網絡的宣判和制裁,甚至會影響行政、法律和社會的進程。
(四)網絡語言暴力的影響。
網絡語言暴力因其攻擊性和傷害性本質而給承受方帶來身心傷害。但從功能角度而言,這種傷害又具有正反兩個方面,即積極傷害和消極傷害。
由以上網絡語言暴力概念的語境、要素、功能和影響這四個方面來看,網絡語言暴力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網絡虛擬空間中,網Ming運用具有暴力性(譏諷、嘲弄、咒罵、侮辱等)的書面、口語、圖符等多種手段對他人(個人或群體、組織等)實施具有攻擊性和傷害性的言語行為。
狹義:網絡虛擬空間中,網民不顧事實真相,運用具有暴力性(譏諷、嘲弄、咒罵、侮辱等)的書面、口語、圖符等多種手段對他人(或群體、組織等)實施惡意攻擊和傷害的言語行為。
從廣義上,網絡語言暴力包含正負兩種功能的語言暴力;從狹義上,網絡語言暴力僅指具有負面功能的暴力行為。我們認為,從功能角度界定網絡語言暴力,能夠比較全面關照、客觀評價這一特殊場域的復雜現(xiàn)象。解決前文呈現(xiàn)的概念界定紛爭,為評判和管制網絡語言暴力現(xiàn)象奠定理論基礎。
注釋:
[1]金君俐:《網絡語言暴力的成因和對策初探》,《新聞實踐》20xx年第4期
[2] [德]阿拜特格爾:《何謂暴力?暴力釋義與暴力使用類別的商討》,《青少年犯罪問題》1997年第1期
[3]楊東偉李驚雷:《網絡語言暴力形成的社會心理機制探究》,《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年第3期
[4]邱業(yè)偉紀麗娟:《網絡語言暴力概念認知及其侵權責任構成要件》,《西南大學學報》20xx年第1期
[5]彭蘭:《如何認識網絡輿論中的暴力現(xiàn)象》,《中國社會科學報》 20xx年8月25日
[6]李憲玲:《網絡語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7]陳代波:《關于網絡暴力概念的辨析》,《湖北社會科學》20xx年第6期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3
一直對玻璃杯有種說不出的喜歡和釋懷,小時候可能是因為它的晶瑩剔透、簡簡單單,還可以從這邊看到那邊的東西而且是變形的,好玩又鮮奇。長大了以后,從中又找到了一些樂趣--裝飾它。在它里邊放各種各樣的東西、或涂鴉、或扎蝴蝶結,讓它變得更有情調,每次都有不同的效果,也有不同的感受!隨著時間的流逝,透過這些杯子看世界,猶如霧里看花。而雕塑綜合材料的運用可以把現(xiàn)實生活中人類社會所使用的一切材料來制作作品。我就一直在思考,或許應該給所喜愛的玻璃杯留下點什么,于是恰當?shù)臅r間、恰當?shù)氖录沟玫袼茏髌贰赌愫臀摇返靡詣?chuàng)作。
1創(chuàng)作構思
《你和我》這一雕塑創(chuàng)作的形成是經過醞釀和提煉才確定下來的題材。在整個構思過程中,是以愛戀為主題貫穿整個作品。通過體驗生活,獲取生活素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概括、構想出完整的藝術意象。聽過曹卉娟的《玻璃杯》,很純凈很美:“那輕輕巧巧的玻璃杯,總是太容易破碎,盛下了淚水就盛不下嫵媚,究竟誰湮沒了誰,誰又能體會!笔俏覀兠總曾經經歷青春飛揚時的記憶定格,生命無常而青春美麗。用晶瑩剔透的玻璃杯作為主要材料,因為它代表了感動透明的青澀年華,并分為五組不同的戀愛的場景分別來詮釋這一相知相離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學生時代的愛情是最純潔的,而現(xiàn)實又是殘酷的,只能留下遺憾的美好。這件作品所描述的這個經歷是每個正處于青春的戀愛過的“你和我”,從相知到相離,所要表達的是愛戀的反思,要成長就得從失敗中汲取養(yǎng)分,使我們更加完美,更懂得愛人。
愛是與生俱來的,愛的真諦是美,其衍生行為:付出、欣賞、珍惜、感動、了解、保護、占有等,副行為:得到時的欣喜、、失去的痛心、不能擁有的無奈。.。等等這些情感都在雕塑創(chuàng)作中有所體現(xiàn)。正如西方哲學史上一位有名的符號學家蘇珊。朗格提出的“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chuàng)造”。把這種青春愛戀的感覺用五對木偶人在玻璃杯里演繹著,運用玻璃材料這種雕塑語言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雕塑是用實體性的物質材料,在三維空間塑造立體形象的藝術,它的雕塑形象是靜態(tài)的、直觀的、訴諸人們的視覺系統(tǒng),所以選擇情感生活中的某幾個可視的瞬間斷面來描繪。如果說藝術構思是“形之于心”,那么藝術表現(xiàn)則是“形之于手”。巧妙的構思是一種充滿艱辛的心理運作過程,藝術表現(xiàn)則是中更為艱辛的實踐操作過程,在的這個雕塑創(chuàng)作中,運用綜合材料現(xiàn)成品加以組裝和調整,充分調動想象和靈感,在審美情感的驅動下聚合時空,把發(fā)生在不同時空中的生活素材分離出來,按照創(chuàng)作意圖重新聚合在一個同構狀態(tài)的時空中,形成完整的藝術有機體。同時還運用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展示了對生活的微妙感受。
2在雕塑創(chuàng)作中的材料語言
自從1917年杜尚的《泉》問世以來,瓦解了所有對傳統(tǒng)藝術的界限,而觀念的改變,形式也必然隨之變化,面對接下來的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現(xiàn)代雕塑,可以看到雕塑所用的材料達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多樣。在這次創(chuàng)作中,就是利用綜合材料來完成的。綜合材料雕塑重要的特征在于其物質材料性,材料本身特點也就構成了雕塑作品本身形式美的一個重要方面。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有一個物質載體,在作品中就用到現(xiàn)成品:玻璃杯、木偶人等材料。所選的這些材料與創(chuàng)作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作品的意義原本就在物或者說材料之中,作品的意義即物之靈化。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作品所要表達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整體體現(xiàn)青春愛戀這一甜蜜又純凈的校園情結,讓藝術語言和材料本身超越敘事性而獲的“閱讀”,引用一位歐普藝術大師瓦薩利的話說:“感覺作品比了解作品更重要!睂τ谶@種不僅是敘事故事,表達情感或思想,還是純粹探索視覺現(xiàn)象,進而引發(fā)獨特的共鳴。
對于創(chuàng)作所用的材料,玻璃杯:首先它有如水晶般的.透明,有很好的強度和觀賞性。(國外的雕塑家很重視這種材料,并學習玻璃的拉型技術,應用這種材料創(chuàng)造出很新穎的作品)其次,玻璃的易碎性也象征了周圍不確定的環(huán)境因素。所以玻璃杯單純的透明如水,在里邊盛什么就是什么。而易碎的特點使它實用卻要很小心,猶如我們感動透明的青澀年華,越長大越害怕,約束也越多,越怕碰壁的心理。木偶人,實在而純真,大學時代的我們單純而有激情,充滿了幻想和憧憬,所以把小木偶人中的男生涂成藍色,代表了大方、穩(wěn)重、活力并存。把女生噴成桃紅色,介于成熟與未成熟之間,因為這個時候的女生正處在從粉紅色到大紅色的過度期。綜合材料雕塑的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雕塑觀念(泥、木、石銅等)弱化了傳統(tǒng)雕塑的界限,推動了雕塑的泛化,運用新材料來完成藝術創(chuàng)作,通過材料自身語言來表達作者的觀念和思想。當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會不斷地遇到了材料制作的問題。
3結語
在雕塑創(chuàng)作《你和我》中所描述的是青春的一段情感、一聲嘆息,所以用雕塑的方式把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刻凝結,凝結昔日的往事和回憶,以雕塑語言來詮釋個人的思想感情。作品的造型體現(xiàn)了雕塑藝術的凝練性和單純性。玻璃杯和木偶人、材料和形象的完美交融,達到了我想要的明凈、單純的藝術效果。并實現(xiàn)了思維活動與操作實踐的相統(tǒng)一,遵循了內容加形式的雙重原則,推動了作品的最后的成熟和成型,將頭腦中醞釀成熟的意象物化成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這件綜合材料雕塑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把其中正要過去的和正要到來的東西都凝聚在這一點上”使有限的場景表現(xiàn)出盡可能豐富的藝術蘊涵。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4
一、引言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fā)出全面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定義普通話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逼胀ㄔ拸拇顺蔀閲曳ǘǖ娜珖ㄓ谜Z。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發(fā)展、人口流動性的增強以及日新月異的大眾傳媒的影響等,普通話在促進各地區(qū)人們的溝通與交流,提高漢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語委20xx年全國語言調查的結果顯示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約為53%。推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然而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共同語和方言并存的狀態(tài),推普工作的如火如荼進行勢必會對方言的使用及傳承造成一定的威脅。雖然許嘉璐先生曾指出:“推普不是要消滅方言,方言在不少場合具有自身的使用價值!钡欠窖赃是面臨一定的危機。本文就以上海話為例,從語言學的角度談一談上海話保護的問題。我們首先從幾則新聞說起。
二、針對上海話的幾則報導
上海市大同中學的幾位中學生,于20xx年暑假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他們的調查結論是:“上海話‘處境’不妙”。學生們發(fā)現(xiàn)最應該使用上海話的地方,比如城隍廟的商鋪,上海老街,通用語言都是普通話。
教師在課堂上不準說上海話,課堂外不會說上海話,學生們也很少用上海話交談,大同中學的一位學生對本刊說:“有外地同學在,我們說上海話是不禮貌的!
如今在小學初中校園內,已幾乎聽不到學生之間的吳儂軟語。而在家庭里,孩子們強大的“推普”力量甚至“逼迫”年逾古稀的爺爺奶奶也卷著舌頭講起洋涇浜普通話來。
如今在上海,滬語的傳承出現(xiàn)了危機,我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許多小孩都不會說上海話,而且這樣的比重還在逐年增加,為了讓上海小囡重新開口說起上海話,前不久上海專門定制了一本滬語童謠教材,從這個學期開始這本教材走進了上海的中小學課堂。
“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要點”昨天發(fā)布,要點透露,今年本市將完成上海話有聲數(shù)據庫建設工作。全面完成12個調查點語音數(shù)據的調查采錄及記音轉寫工作;在通過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將有聲數(shù)據匯入國家總庫;啟動上海語言資源網絡展示平臺建設。
浦東的785路巴士車近日開始全線試點滬語(上海話)、普通話和英語同時報站,深受上海市民歡迎,但也遭到部分在滬外地人的抨擊,說是“未顧及900萬外來人口的感受”。
從前3則新聞的報導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上海話的生存現(xiàn)狀確實令人擔憂。上海話是滬方言的代表,是一種地域性語言,然而她不僅僅是一種交際和思維的工具,還承載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上海話出現(xiàn)危機意味著上海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的生存危機,也意味著人類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在普通話如此強勢的今天,上海人對上海話產生“危機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更有一些學者和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各種措施保護上海話,如上述后3則新聞。但是我們不禁要問:此些舉措真的會扭轉上海話處于弱勢地位,走向危機、甚至最終逐漸消亡的趨勢嗎?下面本文就這一問題作一語言學的解釋。
三、語言學視角下的上海話保護
本文認為為了保護上海話而采取的以上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上海話處于弱勢地位,走向危機、甚至最終逐漸消亡的趨勢。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如下:
。ㄒ唬⿵恼Z言的功能上來說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绷袑幍倪@一論斷,從人類歷史角度對語言的功能作了本質的揭示。語言是適應人類社會復雜的交際需要而產生的。交際需要不僅是語言產生和存在的前提與條件,更是語言發(fā)展的原因和動力。語言一旦不被當做交際工具使用,那么它的生命也就戛然而止了。
在當今中國,普通話作為國家法定共同語被大力推廣,而當前普通話的廣泛推廣、使用因其被廣泛需求。尤其在上海這個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人在這里聚集,人們使用普通話能夠更好的完成其交際目的,于是普通話便當之無愧地成了人們的優(yōu)先選擇。這樣一來上海話的生存空間被逐漸擠占,使用范圍逐漸縮小,其作為交際工具的功能得不到最大范圍的發(fā)揮,語言價值遭到“貶值”,在社會發(fā)展中不再能提供其存在的依據,久而久之便自然會被淘汰下來。
在對上海市學生普通話和上海話使用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普通話在學生語言交際中的主體地位已經確立,而且目前學生所講的新派上海話在發(fā)展演變中較多的受到了普通話語音、詞匯的影響,上海話不斷地向普通話傾斜、靠攏。不能不說,如今在上海話方言區(qū),普通話的使用已經蔚然成風。
。ǘ⿵恼Z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而言
每一種正在使用的語言總是處于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之中,從語言發(fā)展的外部原因而言,語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不再被人們運用的語言是死的語言,死的語言當然談不上發(fā)展變化。
眾所周知,上海話中有大量詞匯來自英語的音譯,比如“沙發(fā)”的來源是英文單詞“sofa”,上海話使用之后,才被引進了普通話,直到今天,用上海話讀“沙發(fā)”,發(fā)音和英文單詞十分接近,用普通話發(fā)音則相去甚遠。
然而文化學者朱大可感覺最突出的是近二十年來,上海話的造詞能力嚴重衰退,只出現(xiàn)了一個語式“不要太。.。.。.”和“搗漿糊”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新詞。前面提到過,上海話在社會生活中的使用范圍逐漸減小,功能萎縮,導致其新陳代謝速度變慢,失去了以往的活力。上海話的發(fā)展變化跟不上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步伐,長此以往其必將被社會所淘汰,發(fā)展前景堪憂。
。ㄈ⿵恼Z言的體式而言
就語言的體式來講,語言有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一種是口頭形態(tài),又稱為口語,它是語言體式的基本形態(tài),是任何語言都有的;一種是書面形態(tài),又稱為書面語,它并不是任何語言都有的。體式完整的語言在傳播使用中才會更具優(yōu)勢。
今天對于上海話及大部分漢語方言而言,是一種“有言無文”的局面。也就是說上海話只能祖祖輩輩口耳相傳,卻沒有自己獨立的書面語記錄系統(tǒng)。近些年來一些學者努力致力于上海話的保護工作,其中以上海大學的錢乃榮教授為首,他不僅編寫了大量的滬語教材,還編纂了《上海話大詞典》,可以說為了保護上海話煞費苦心。然而《詞典》中的詞目用國際音標標注上海話的讀音,用五度制標注聲調并依照實際讀音標注連續(xù)變調,如果不是專業(yè)人士很難會認讀這些國際音標,而且就現(xiàn)在上海話的使用范圍而言,也很難說普通使用者會專門為了自己方言中的某個正字去查詞典,所以在本文看來這在推廣上海話方面是一種徒勞,這只是為上海話的保存盡一份心力,為專業(yè)的研究者提供一份資料,而在上海話的推廣使用中收效甚微。
(四)從語言規(guī)劃的角度來說
語言規(guī)劃,是指政府或社會團體為解決語言在社會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目的、有組織地對語言文字及其使用進行干預與管理,使語言、文字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它包括語言的地位規(guī)劃、語言的本體規(guī)劃和語言的功能規(guī)劃三大部分。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guī)范字。上世紀50年代國家開始推廣普通話,到80年代全國范圍內推廣普通話的力度空前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此有專門條款,上海的相關工作也在此時加大力度。就連學錢乃榮教授都說:“從80年代后期開始,上海從幼兒園到學校,開始統(tǒng)一用普通話授課,連課外也不準說上海話,甚至廁所里都不準說。很多學校對說方言的行為扣品行分處理。我看到有中學教師撰文說,現(xiàn)在是進了學校門,就到北京城!庇纱丝梢钥闯鰢彝破盏臎Q心和力度。
不僅如此,國家行政干預的另一個措施,是取消了幾乎所有廣播電臺和電視節(jié)目中的上海話內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上海話的危機。
所以,從以上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上海話走向危機的事實,想要從根本上扭轉此種局面就目前而言是無力回天。
四、結語
對于上海話面臨危機甚至最終逐漸走向消亡的觀點我們不容置疑,但是考慮到其他方面的因素,我們應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得這種損失降到最低。就現(xiàn)階段而言,我們應該思考上海話究竟是要以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生存才算得上是既合法又合理?針對上海話保護而采取的一些措施有沒有一個具體的評價標準等。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5
摘要:語言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人們利用它交流思想、傳達信息,從而達到彼此之間了解的目的。為了更好地滿足自身的社會需求,人們需要通過更多的途徑來獲得對自己有益或者有作用的信息。所以,選擇接受媒體的報道就成為當代人必不可少的獲知信息的途徑。那么,新聞語言與時代的發(fā)展有無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就探討一下新聞語言與時代發(fā)展的問題,同時共同來探討一下中國媒體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存在著哪些問題。
關鍵詞:獲知信息;人本;新領域。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而作為語言的一個分支———媒體語言運用的好壞,必將或多或少地影響讀者認知事實的真相。
1時代發(fā)展推動了媒體多元化的發(fā)展方向。
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媒體也隨著人們求知欲望的提高而不斷向前發(fā)展。傳統(tǒng)的媒體語言分為三類,即報紙、廣播和電視三類媒體語言。但網絡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促使人們不斷關注并為大眾提供了更寬的獲知信息的平臺,也就形成了當代第四類媒體語言?v觀媒體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傳媒領域的拓展。時代的發(fā)展必將帶動社會的不斷向前發(fā)展,這樣才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社會。而在這當中,拓展為人們提供獲知信息的途徑,也正是在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下新聞媒體所必須進行的革新。傳統(tǒng)的廣播、報刊和電視等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獲知信息的需求,受眾需要報道速度更快、內容更新、獲知領域更寬的新類型媒體,于是網絡的出現(xiàn),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空缺。其次,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傳媒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技術的進步對全新媒體的出現(xiàn)具有決定作用。第三,人們獲知信息需求的提高,對傳媒行業(yè)的向前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但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媒體人注意,那就是報道什么樣的內容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運用什么樣的新聞語言是公眾所最能接受的。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那將是中國媒體當前和未來的奮斗目標。
2新聞語言與時代發(fā)展的關系。
大眾傳媒報道事件,就必須運用新聞語言來傳達信息。作為傳媒,傳播的直接意義就是為了讓受眾接受訊息。所以,什么樣的報道能夠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什么樣的新聞語言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新聞語言在時代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與時代的關系問題也就突顯出來。那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首先,時代的變革使新聞語言的運用更具鮮明的時代性。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脈搏,這是新聞人必有的報道理念,所以新聞報道中的語言運用也就必然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性。而這種時代性的體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圍繞著國家建設當中最敏感、最核心的問題展開的。例如說,1999年是國有體制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所以在媒體報道中,就必須處處圍繞著這個以國企改革取得的成績?yōu)橹行牡膱蟮涝瓌t展開報道。而運用的新聞語言,也必定是帶有鼓舞性、激勵性的'言辭。反之,就不能體現(xiàn)新聞及時性、時新性的報道原則。同樣,就2010年5月12日年發(fā)生的地震事件的報道來看,中國的媒體已經具備了應對突發(fā)性事件的準備,在新聞報道中不僅表明了百姓迫切關注的立場,同時在語言運用上也突出表現(xiàn)了“援助”“、愛心”的大眾感受,使這次救援活動在百姓心目當中重塑了新聞媒體的形象。所以可以很客觀地說,新聞語言運用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整體報道的成功與否。因此,緊緊抓住時代性這個特點,將有助于新聞報道取得更好的社會報道效果,使新聞報道真正為大眾所接受,塑造媒體新形象。其次,由于新聞報道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上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傾向,因而導致新聞語言的運用也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由于我國新聞體制的原因,新聞報道在堅持以主旋律報道為主的同時,就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出鮮明的政治性傾向,而這就導致新聞語言的運用也體現(xiàn)著鮮明的政治性。
這里的政治性就是指走不出舊有的報道模式、跳不出固有的語言運用。令人乏味、千篇一律的語言充斥著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報道當中。而對于受眾來說,在諸多的報道當中卻找不出有效的閱讀信息,著實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第三,新聞語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運用宗旨。人本思想是近一段時期來使用頻率極高的詞語,無論是在治國方案還是社會治理方面,都在提倡“以人為本”的思想。而之所以在新聞語言的運用上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原因就在于它不僅符合新聞報道實事求是、堅持為民服務的報道原則,更能夠進一步以平易、真實、為大眾所最能接受的言辭貼近百姓,真正達到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宗旨的報道目的。有的事件新聞價值極高,但是一經記者報道,就發(fā)現(xiàn)不是形式老套就是言辭無味,使讀者沒有足夠的閱讀興趣閱讀。當然,為了吸引讀者閱讀,好的新聞架構和價值是關鍵,但新聞語言運用的優(yōu)劣,卻能夠對新聞效果的好壞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所以,遇到了一個好選題,但是卻固守陳詞濫調、別無聲氣的報道語言,結果也不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新聞報道中,一定要堅持人本思想的新聞語言報道,切實用平實、真實的語言報道新聞,從根本上創(chuàng)造良好的媒體報道氛圍。綜上,新聞報道產生社會效果的好與壞,雖然不能用閱讀率與點擊率的高低一概而論,但是可以肯定的說,新聞語言使用的優(yōu)劣也是影響讀者是否對新聞有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
3未來新聞語言的發(fā)展方向。
語言體現(xiàn)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文化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任何語言都體現(xiàn)著深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蘊。新聞語言的運用也是如此。雖然它更多的是恪守準確、明確和含義鮮明的原則,但是隨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新聞語言也要與時代的步伐相一致,與時俱進。那么,新聞語言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拋開在新聞教材中體現(xiàn)的新聞報道所必須恪守的語言原則不說(因為在每本新聞教材中都寫的非常明確),簡要地談一下我對傳統(tǒng)型報道和一邊倒式的報道這兩個問題的一點看法。第一,推陳出新,開辟新的報道途徑。報道新聞的目的,我們不排除為政黨宣傳的一面,因為畢竟國家是由政黨領導治理的,所以,新聞媒體早就被冠以“輿論喉舌、政府鏡鑒”的名號。所以,為了適應我國國情,突出政治性原則的報道目的是無法避免的,換句話說這也是由我國當前的國情所決定的。但是在我國這樣的發(fā)展環(huán)境當中,如何突破舊有思維,走出固有體制的報道框框,就成為了新聞人所必須關注的問題。例如,每年一次的兩會報道問題,就始終突破不了模式化的報道程式,所以就成為了中國媒體最讓公眾不滿意的報道時段,即越是重要的新聞、重要的會議、重要的講話,媒體就越是臉譜化和程序化,讓老百姓感受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報道。
而這當中的新聞語言運用,也同樣是在程式化的同時枯燥而乏味,永遠都是“某某部門、于某日、在某某地方……會場氣氛莊嚴隆重,在熱烈的掌聲中……這次大會是民主團結的大會……”的報道語句,無法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那么如何在日后的報道中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引起讀者足夠的閱讀興趣呢?那就是用更貼近公眾的事件吸引讀者、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說到底,就是用事實說話!雖然這個提法已經被運用到了社會新聞的報道上,但是還沒有切實實施于重大新聞、會議報道上來,所以只有真正貫徹好這一原則,才能夠報道出為公眾所關注的、切實利于百姓的好新聞。第二,不拒絕使用犀利的新聞語言,但是那不代表就可以一邊倒地報道事件,我們需要的是公正、平衡的新聞報道。
在當今這個被浩瀚的訊息充斥我們生活的年代,許多媒體都在不斷找尋更好的報道方式、推陳出新。這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表現(xiàn)就是報刊、廣播和電視主持人(評論員)評論性言論的增多。一方面,可以看出媒體更加注重輿論導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受眾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事實報道,更需要聽到來自不同角度和方面的聲音。因此,以筆鋒犀利為特點的評論文章深受受眾的好評,但是犀利就難免不會出現(xiàn)一邊倒的情況,這也正是當今新聞改革的一個重點。以前的堅持客觀性報道原則的提法并不是很準確。所以,新聞報道需要充分尊重公正、平衡的報道原則,新聞語言則在此基礎上改進語言模糊的不足,同時恪守清晰、平衡的原則。只有這樣,新聞報道才能夠更為大眾所接受。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6
一、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的研究
最早對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進行系統(tǒng)闡釋的是Gumperz(甘柏茲),他曾經在1982年出版的《會話策略》一書中詳細闡釋了互動社會語言學的學科淵源、理論概念和研究方法。甘柏茲指出,互動社會語言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充分認知會話參與者在言語會話的互動中如何對言語、說話行為以及交際策略所承載的交際意圖進行細致的理解與分析,當然參與者對會話的意圖理解既存在成功的一面也存在失敗的一面。社會互動語言學更重要的就是將語言和會話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交際的意圖有機聯(lián)系起來,將交際者的會話意圖、交際習慣和策略以及言語表達的方式融入到一個全方位、立體的研究機制中,其主要理論傾向有三方面:
(一)更重視交際習慣和社會觀念在交際中的作用
甘柏茲認為社會互動語言學理論的研究基礎就是在深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會話交際范例的基礎上,研究會話參與者如何正確利用社會背景和交際習慣來進行正確的交際。他認為社會文化和背景以及習慣規(guī)約影響著會話的形式和理解,會話形成所構筑的話語單位、語義的范疇、所選擇的詞匯、語言的音調幅度等都受到會話參與者社會文化和背景的影響。在會話中,說話者應該通過具體的語境或者對話意圖和文化背景的分析,選擇合理的會話互動機制,所以說互動雙方交際得以成功的前提就是要有共同的社會習慣和交際認知。例如,甘柏茲在《會話策略》一書中,講述了這樣的一段會話案例,一名黑人研究生奉老師之命前去城內低收入的一個黑人家庭去做采訪,采訪之前,該學生已經和這個家庭取得了聯(lián)系,去采訪時來開門的是這家人的丈夫,此人很熱情地和學生打招呼:Husband:Soyouaregonnacheckoutmaollady,hah?Student:Ah,no.Ionlycametogetsomein-formation.Theycalledmefromtheoffice.之后主人不是很高興地去屋內叫他的妻子。這段對話充分顯示了交際者往往會在自身固定的交際意圖和社會背景以及交際習慣的驅動下,去選擇一些具有特殊語境的言語去會話,并期望得到交際方的正確理解與互動,然而這個黑人學生并沒有掌握這家丈夫獨特的說話方式而去選擇更加嚴謹?shù)幕卮鸱绞,因此引起這互動交際的戛然而止。
(二)更加關注動態(tài)化語境和內化機制的創(chuàng)設
會話的語境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靜止的描述性語境,一種是動態(tài)式語境。描述性語境主要是指在交際過程中發(fā)生的實實在在的“純粹的事實”,可以用一個具體的語境結構來描述,但是在實際的會話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不可認知、具有強大復雜性的認知語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動態(tài)語境,是交際雙方通過互動而形成的一種語境形式;由鐣Z言學認為,在會話交際的過程中語境并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由許多復雜因素共同構成的,交際者在實際的會話互動過程中只有正確激活靜態(tài)的背景,真正理解和辨析會話的意圖,才能真正認清交際中的社會和文化因素,然后在互動交際中利用和控制這些因素。所以說互動社會語言學關注的就是交際雙方通過言語的互動和所處的社會背景而形成的即時的動態(tài)語境過程,通過對外界相關因素的內化分析,實現(xiàn)了言語互動的效果。
(三)充分考慮對交際意圖的理解和闡釋
互動社會語言學更加重視言語交流所形成的交際意圖,主要指交際者往往在交際的過程中會帶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圖,并通過在會話的過程中來了解這些意圖,而選擇性地使用合理的交際策略。[1]例如在交際時會產生一些語境化的提示信息,會話發(fā)起人會在言語中發(fā)出一定的信息以讓對方理解自己潛在的說話意圖,會話回答者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理解對方的意圖就是會話得以成功的關鍵,根據這些信號理解和闡釋說話人的意圖,然后實現(xiàn)交際互動,所以說語言學習應該建立在理解和闡釋的基礎上。
二、互動社會語言學與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一)英語教學應注重與社會文化相結合
從上述互動社會語言學的理論研究內容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語言的學習和會話的互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文化和背景以及交際習慣和意圖,所以說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該充分認識到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所描述的社會文化互動性的重要作用。想要學好一門語言,就要了解這門語言的社會文化和交際習慣。語言本身是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載體;語言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語言民族社會歷史和社會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2]例如英語中包含許多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俗語、成語、諺語、俚語或者委婉的語言成分,以英國為代表的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式英語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所以英語教學中除了要對學生講述基本的語法、詞語等基礎知識外,還應該重視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形成的社會背景,根據特定的交際情境向學生講授交際的原則,讓學生正確地把英語應用到交流對話中,讓學生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場合和什么人會說什么樣的話,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互動社會語言學作為社會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理論研究和發(fā)展上也深深受到社會語言學的影響。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曾經提出過語言交際的四個主要內容,就是可能性、可行性和得體性以及現(xiàn)實性。而可行性和得體性的實現(xiàn)就與語言社會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尚行跃褪钦f英語會話互動實現(xiàn)的可行性,就是要在互動中使用正確的、真實的、地道的語言;得體性的實現(xiàn)主要是說不同的會話對象、場合、背景和身份等,要使用不同的、容易讓人理解的、得體的語言,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只是單一地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更應該重視語言社會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英語教學應凸顯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
互動社會語言學更加關注動態(tài)化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語言必須要在一定語言情境下發(fā)揮作用。語言運用的重要作用就是要發(fā)揮它的社會交際功能,語言會話必定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生的。互動社會語言學為我們闡釋了語言交際是一個動態(tài)化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不同的話會在不同的情境中,產生不同的效果。[3]互動社會語言學關注的是語境提示在“會話策略”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互動社會語言理論的核心,因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真實的語言情境。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優(yōu)勢,通過英語會話場景的播放或者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情境中的真實人物,在真實的會話過程中,充分了解語言的情境。此外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重視情境實踐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真正融入到真實的語言情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英語會話情境中了解在什么樣的場合、什么樣的時間對什么樣的人應該說什么樣的話語,以真正達到英語應用的實際作用。
(三)英語教學應重視交際教學法的作用
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實際的語言應用交際中,通過自身對特定語言的理解去了解說話者的意圖,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回答。英語教學也同樣如此。學生在英語會話運用上也應該充分了解交際對方的說話意圖,在英語語篇閱讀的學習上,對語篇意圖的正確理解將十分必要,這直接決定著學生做題的正確性。[4]交際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應用到實際的英語交際過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變成教師和學生處于同等的位置,教師和學生可以直接進行交流。教學效果的展現(xiàn),并不僅僅只是看教與學的實際價值,而更看重的是語言互動的結果。交際教學法,不在于學生所獲得多少英語方面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真正地進行英語交際活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一定的任務,在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分角色的會話和對話,讓學生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掌握對方的說話意圖,了解英語運用的真實作用,實現(xiàn)英語互動表達的作用。
三、結語
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在語言學理論發(fā)展上具有深遠的意義,它改變了過去認為語言會話是詞語堆砌的過程,在語言的學習中更加重視交談雙方的會話情境和社會背景,更加重視語言互動的重要作用,這對當前英語應用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應該更加重視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發(fā)揮,更加認清當前英語學習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郏保萃躏@志,王杰.互動社會語言學綜述[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06-110.
。郏玻莞饸g歡.互動社會語言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研究的啟示[J].海外英語(上),2014(4):66-67.
。郏常萃跗G宇.甘柏茲的語境化理論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9:28.
。郏矗莺櫍J知社會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社會學路向[J].宿州學院學報,2013(12):63-67.
【語言學理論畢業(yè)論文】相關文章:
畢業(yè)論文:《茶館》的語言特色 - 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10-31
弗里斯的語言學理論與口譯原則12-11
畢業(yè)論文:談言語交際中的非語言手段 - 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10-31
淺論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化 - 畢業(yè)論文11-01
畢業(yè)論文:論寫作靈感 - 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10-31
畢業(yè)論文:加強中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 - 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10-31
語言畢業(yè)論文致謝詞范文10-05
心理學理論框架下的語言遷移研究12-10
教學理論與實踐歷史課堂語言的表達藝術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