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暗夜的穿越者──對《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的解讀
對待一本成為暢銷書的“學術”著作,我們總是要猶豫再三,暢銷或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擁有眾多的讀者不僅僅赫顯作者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它顯示了知識或學術的重要性,顯示了“我們”──知識產生者──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但是當我們以學術面目呈現出的知識在暢銷中被不斷地闡釋和化約的時候,無論其結果是贊賞還是反對,它同樣面臨一種危險,它可能背離我們的初衷,走向我們所反對的東西:一種流俗,一種偏見,一種教條,一種不加反思的判斷,一種沒有前提的結論。因此,一本學術著作在顯示知識的“社會效果”的同時,最有可能的是喪失學術的“知識效果”,而從學術立場或知識立場出發(fā)對其加以闡釋以凸現它所討論的主題,也許是我們抗拒流俗偏見、顯示其知識效果的可能途徑,因此,一本書的效果,無論是社會的還是知識的,不在于它說了些什么,而在于它是如何被說的。
無疑,蘇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曾名列萬圣書園的暢銷書排行榜,在大眾讀者(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特定的讀者階層)中的影響力是可想而知的。同時,它在知識界(尤其法學界)亦受到了好評。[1]但令蘇力苦惱的恰恰是在其暢銷、流傳中被簡單化為這樣一個公式:“蘇力=本土資源=反對法律移植=保守派”。[2]這樣一種不加反思的判斷不僅僅是對一本書的誤讀,或對一個人的可能傷害,更主要的是這種判斷掩蓋了它所討論的主題、掩蓋了它對這一主題所作出的可能的知識上的貢獻,掩蓋了我們進一步加深對這些問題思考時可能選擇的方向和出發(fā)點。
正因為如此,本文作為對《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以下稱《法治》)一書的書評,并不單單是為了糾正流俗對《法治》的簡單化判斷,或為了對這本書加以學術上的評判或定位,它毋寧是在編織一張網,將《法治》一書中分散于各篇中的思想碎片置于它們由以肢解和發(fā)散的初始位置(這正是我們對待學術論文集困難于學術專著的地方),從而在它們的相互關系(沖突的、矛盾的、一致的、統(tǒng)一的或斷裂的、不搭界的)中尋找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理解其意義、價值或可能的貢獻;或者毋寧是在奏響一種音樂,喚起沉睡于片言只語的靈感中、匆匆忙忙的論斷中或欲言又止的徘徊中的思想火花,激活它們的語言能力,既讓它們說出它們想要說出的話,又讓它們意識到它們所不可能說出的話。因此,這與其說是一種評判,不如說是一種對話;與其說是一種激賞或批評,不如說是一種分析或組合;與其說是得出結論,不如說是指出問題。而蘇力尤其看重的“變法、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下稱“變法”)一文[3]無疑為我們提供了進入其核心思想的一個重要切口,我的分析就從這一篇文章開始。
一
在“變法”一文的開篇,也就是《法治》一書的開篇,蘇力亮出了他要批評的靶子,即“強調政府運用強制力規(guī)制經濟和社會的法制建設”的“變法模式”(《法治》,頁3.以下凡引此書皆只注明頁碼)。單就“變法模式”而言,我們發(fā)現它有兩個完全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指向:即國家作為制度實踐的現代化規(guī)劃和學者作為思維實踐的現代化理論,此二者固然是相互關聯的,比如說法律移植從法律現代化理論中獲得合法性證明,或者法律移植使得法律現代化成為一種理論上的可能。但我們畢竟不能將這二種不同的實踐簡單地混同起來,起碼要說,理論的正確與錯誤(我是在最一般意義上用這兩個詞的)不能由實踐效果的成功與否或實踐效果的滿意與否來判斷,理論既不能贏得成功的或有益的實踐效果的全部功勞(盡管在一定意義上它會分享“榮譽”,比如社會契約論之于西方民主憲政),也不能承擔失敗的或有害的實踐效果的全部責任(盡管在一定意義上它也承擔“惡名”,比如種族優(yōu)劣論之于種族屠殺)。因此,正象社會契約論并不是實現民主憲政的充分條件或直接原因,種族優(yōu)劣論也不能為種族滅絕承擔責任一樣,法律移植理論或作為思維實踐的變法模式,也不能由于法律移植在現實生活中的失敗而證明它在理論上就是錯誤的,或者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而證明它在理論上是正確的。換句話說,我們要在理論的“實踐效果”和“知識效果”之間劃開一條若即若離的線。
而蘇力在對他要批評或論證的理論對
[1] [2] [3]
【暗夜的穿越者──對《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的解讀】相關文章: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讀后感04-25
穿越者作文11-08
暗夜協奏曲作文04-30
本土的意思, 本土的解釋04-30
避難資源及其配置04-29
本土04-30
儒家生態(tài)觀的理性解讀及其重建04-29
漢語風格范疇的形成及其解讀04-29
武隆喀斯特及其地殼抬升性質解讀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