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中的精講博學
文教學這塊園地中,在追求"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語文課的效率?用一句話概括起來,那就是:教求其精,學求其博。
所謂教得精,就是指教師在吃透大綱,抓住重點,把握難點的前提下,審慎取舍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課堂教學的有效工作量。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在"精"字上下功夫。
其一,內容精。語文課文中的知識信息,可謂兼容并蓄,包羅萬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的。所以教師首先得對教學內容進行恰當?shù)娜∩,選準精講的內容。所謂精講的內容,就是精講所應側重的知識點,它一般體現(xiàn)在教的重點、學的難點、答的疑點上。為此,在課堂操作中,決不能面面俱到,而宜抓住主要矛盾,精心點撥重點問題,盡量不搞重復勞動,加快教學的節(jié)奏。如教高三冊第一單元的議論文,在復習論證方法的同時,宜將教學重點一一精講點落在講授論證結構方式上。采用講一課帶兩課的方法,舍掉與具體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以《義理、考據(jù)和辭章》一篇為突破點,把議論文的四種結構方式(并列式、層進式、總分式、對照式)分析透徹,另外兩篇《講講實事求是》、《納諫和止謗》啟發(fā)學生自讀,使學生當堂領會教材中最重要的語文知識,并能在教師講解以后,充分利用課本,鞏固所學知識,以得到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最主要的特點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教學效率的高低,常常取決于對話過程中的有效程度。所以作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師在選擇精講點時,應立足于學生的思維層次,去捕捉學生的難點,對癥下藥,以提高對話交流的有效率。如散文《蒲公英》中記敘的事情原本很簡單,學生自讀理解是沒有困難的。但提高一個檔次,要領會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運用蒲公英這個物象,將課文寫成一篇小巧玲瓏,饒有意境的散文的,則會成為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宜將精講點落在"滿公英"身上。抓住"蒲公英"這個作者情感的凝聚點、教學的難點深究一番,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立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受認識水平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學生對教材中的有些知識點,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這個層面,作答很難到點子上。因此,教師應該善于抓住這些"答的疑點",切入進去深究不放,直到學生"知其所以然"。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時,學生對于"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這句話,往往不經意。你設疑討論,他總是草草作答;此句交代了寫詩的環(huán)境。為此,我抓住這句話,切開口子,鉆進詩里,引導學生揭示它的底蘊,道出它的內涵,這句話揭示了作者動情寫詩的背景。牢房陰冷,鐵窗臨風,大雪飛舞,詩人因冷而思暖,睹雪而思人,這正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之所在。這句詩定下了謳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感情基調,總領全詩,引出一系列"大堰河愛我,我也愛她的往事"讓學生把握這個感情的"支撐點",設自處于詩中冷暖對比的具體環(huán)境,與詩人一道親身感受大堰河偉大的母愛,從而使他們"鳥瞰式"地領會詩人對主人公的深切的情感。
其二,步驟精。就是要優(yōu)化精講的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fā),在明確教學情景和精講目的、任務以后,為了在最少時間內取得最好的效果,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有科學根據(jù)的最為合理的優(yōu)化組合。在教學中,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優(yōu)化組合"定式"為三步:略讀→精讀→總結。
1、略讀。略讀就是讓學生直接接觸課文,使所學課文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知覺整體,為后面的重點品讀鋪路。它的一般任務是: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或文章的基本結構;②感性了解文章的主體特色;③初步或部分解決生字詞。略讀是一種輪廓式的閱讀,其方式是快速的,但在這快速閱讀過程中形成的感性認識,到了品讀階段,其本身也會變得真切而具體,感知階段心靈瞬間的感受也會變得更為深刻而準確。
2、精讀。精讀就是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對所選精講點進行局部的重點突破,邊讀邊細細品味、揣摩,以達到落實必備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積累文化底蘊的目的。如小說《一碗陽春面》屬自讀課文,教學的精講點選擇
[1] [2] [3] [4]
【語文教學中的精講博學】相關文章:
淺談“講”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04-30
博學04-30
中考語文百題精講.wps04-30
博學新知05-01
09中考語文詩歌賞析講析04-30
語文教學要注意講的藝術04-30
語文教學中的讀04-28
在平等對話中教學語文04-30
09年中考語文閱讀考點揭秘20講04-30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的體驗教學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