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教學的求異思維新探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點,甚或成了扼殺學生創(chuàng)造 性思維的痼疾[1]。那么,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呢?這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 題,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改革戰(zhàn)略工程。這里筆者僅就歷史教學的求異思維談一點管見,拋磚引玉。
所謂求異思維指的是一種逆向性的創(chuàng)造思維,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規(guī)的角度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客觀事物而 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維成果。求異思維的內涵具有廣博的開拓創(chuàng)新性和遷延性,運用求異思維教學能夠克服教學 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統(tǒng)化弊病,沖破陳舊的思維模式,把思維從狹窄、封閉、陳舊相因的體系中解放出來,在一 個新的領域中進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開拓性的輻射與復合。顯然,逆向性創(chuàng)造思維有益于啟迪和挖掘學生潛在的 智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此,必須對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中的病灶實施內外科手術,讓它恢復活力,健全起來 。比如對因果關系的分析,傳統(tǒng)的方法是從原因到結果,這已成了一套定格的思維模式。它把學生的思維框定 在機械性的思維界域內,使他們的思維失去了活性。一旦遇到較為復雜的事物、現象,他們便會束手無策,不 知其解。可見,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法因失去了人的主體意識,不僅不能啟迪萌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反而還阻礙了 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花蕾的自由綻開。有人稱這種思維為可悲思維或“僵尸思維”。為了更好地剖析歷史教學的求 異思維,必須明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正確處理好教學過程中雙邊逆向性創(chuàng)造思維的辨證關
系
教學一致性原則是師范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小學教育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中小學各科教學 或多或少有求異思維能力方面的訓練,但是不夠突出,重視不力,教學方法不得體,歷史教學尤其如此。當然 這并不等于說單一性的教或學有悖于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里我們只是強調,只有明確地認識到處理好教 、學過程中雙邊逆向性創(chuàng)造思維的辨證關系,才有可能有的放矢。教師的逆向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主體,起主導作用 ;學生的逆向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客體,具有能動協(xié)調的特性。二者相互聯(lián)系,互為制約,構成完整的回流思維體系 ,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重此輕彼,顧此失彼,則相互干擾,一傷俱損。教師逆向性創(chuàng)造思維諸要素與學生的 逆向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素成正比例,潛移默化,互為反饋。教師只有大膽地追求并能動地運用求異思維教學,才能 實現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逆向創(chuàng)造思維起主導作用,只有正確處理好教學雙邊逆向性 創(chuàng)造思維的辨證關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實施并發(fā)展教育教學的求異思維。值得肯定的是,歷史教學有自己的特 異之處,它的內涵廣博精深,有多層次、多功能的特點[2],正因為如此,在教學中要重視求異思維的外部環(huán)境 即它的語言美感情境。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和信息反饋。 歷史教學求異思維的語言應該是刺激和促使信息接受者思考的語言,應該是使信息接受者同時參與信息創(chuàng)造的 語言。缺乏求異思維信息反饋,任何美妙的教學方法,再新的信息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用;有如一首不能刺激信 息接受者思考的詩,也絕稱不上出色的作品。所以說:“完全沒有語言材料和完全沒有語言的‘自然物質’的 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3]。有關歷史教學語言美的論述,筆者在《中學歷史教學語言美初探》[4]一文中 把它的特點歸納為“四美”,即具象美、彈性美、密度美和觀察美。歷史教學的求異思維不僅需要有生動、形 象、豐富的感性材料,尤其需要學生自我逆向性創(chuàng)造思維的密切協(xié)同配合。通過求異思維教學,便能發(fā)現這種 思維具有凝聚、
[1] [2] [3]
【歷史教學的求異思維新探】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的求異思維新探04-28
求異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4-30
為學生的求異思維喝彩04-30
直覺思維新探04-29
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的幾個途徑04-29
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04-30
發(fā)展學生求異思維的幾點嘗試04-30
中學作文教學求異思維訓練的擴充:逆向立意04-30
淺談數學學習中思維定勢與求異思維的關系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