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歷史教學孕涵在素質教育之中
(福州一中 林樹中)
自有人類以來,歷史與教育就如江河與水流一樣地共存著。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的重要性已成 為人們的共識。歷史教育在人才素質教育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被重視。為了更充分地發(fā)揮歷史教育的 功能,使歷史教學對促進人材成長,素質形成起更大的作用,現就歷史教學在中學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 及緊密相關的問題,即如何提高歷史教師自身的素質談些個人的看法。
一、歷史知識是人的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
過去,我們對歷史知識內容的廣泛性、綜合性雖然有所認識,但是如何認識它在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的優(yōu)勢作 用,卻思考得比較少,認識得很不夠。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首先要從具有全面的基礎知識開始,歷史教育具有全面 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優(yōu)勢。
我們說,學生的素質提高是指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而言: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健康水平、審美情趣,勞動 技能以及智力和非智力的心理素養(yǎng)等,標志著學生素質的總水平。然而,在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中,歷史教育具有 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礎作用。
首先,學習歷史是深入探討其他科學的基礎。歷史科學它本身就囊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學、 藝術、教育、宗教、民族等等基本知識,以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內容為背景。如司馬遷的《史記》就有 關于天文算學、水利、地理等知識;南宋鄭樵的《通志二十四略》,包括了禮、樂、刑、藝、天文、地理、食 貨、災祥以至昆蟲、草木等。初中教材還介紹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孫思邈的 《千金方》、沈括的《夢溪筆談》、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等科技巨著。高中教材則用三章的篇幅介紹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發(fā)展。歷史科學同其他一切科學都有或近或 疏的關系:它有時要借助其他科學來說明某些歷史現象;反過來,其他科學的研究,也離不開歷史科學研究所 提供的資料和文獻?梢,歷史科學同其他科學有著錯綜交叉、相輔相成的關系。搞好學校歷史教育,能大大 開拓學生的視野,使思路敏捷、思維開闊,分析問題就有廣闊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知識基礎,能增強判斷力、 理解力和思維的深刻性。有了背景知識,有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就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fā)展 。這無論是對學習其他社會科學課程,還是對學習自然科學課程,都將是十分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這對全 面發(fā)展的教育來說,是很重要的。這一特點,是其它學科所無法取代的。
歷史學科教育,對德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今中外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社會現象對學生進行政 治和階級觀點教育是極好的教材;有多少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品德教育是其他學科 所不能替代的。至于進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滲透在全部歷史課程的每個課時以 至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學習歷史,可以使學生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養(yǎng) 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史育德,既體現歷史教學上的史論統一 ,又實現了歷史在全面發(fā)展教育上的德育與智育的統一。
中學歷史教育、教學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心理素質。大家都知道,人的心理可以分為智力因 素和非智力因素兩部分。智力因素通常指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它們與智力活動的直接效果有密 切關系;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余心理因素,如情感、意志、興趣、
[1] [2] [3]
【試論歷史教學孕涵在素質教育之中】相關文章:
寓勞動美的教育于歷史教學之中05-01
讓素質教育植根于學科課堂教學之中04-30
試論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04-30
初中歷史教學與素質教育04-29
試論英語學科的素質教育04-30
試論孔子的素質教育思想04-30
試論高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29
試論健康人格模式與素質教育05-02
試論孔子的素質教育觀04-29
歷史的嘆息-試論董仲舒與儒學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