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研究性學習初探
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fā)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學生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根據課本去教學,根據課本去學習,一切以本為本。因此,可以說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積累文化知識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高中三年中,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幾乎沒有離開過課本;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不能跳出課本范圍,即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只能是解題能力而已,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很難得到培養(yǎng)。相反,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都是立足于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研究性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跳一跳摸得著。如果我們長期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和高考的成績不但不會下降,而且會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學校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類型多種多樣。就其特點來說,可以分兩大類:其一是專題性研究。其二是非專題性研究;就其內容來說,也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是關于語言的研究,其二是關于文學的研究。下面就專題性研究和非專題性研究談談我個人的有關體會。
一、非專題性研究
這里所說的非專題性研究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非系統(tǒng)性地研究學習。它結合課本內容,體現教材的知識點,貼近高考指揮棒,所以,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既體現課本中"傳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貫徹研究性學習的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的過程中,得到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1、本體性研究。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有研究意義的深層次的問題供學生研究學習。
⑴ 設計研究性問題 這類問題最好是具有較大的開放
[1] [2]
【語文研究性學習初探】相關文章:
當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誤區(qū)04-30
語文開放性學習方法初探04-29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初探04-26
語文研究性學習指導策略論文04-27
試論大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本質與特征05-02
用研究性學習方式引領語文教學04-29
研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4-29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10-10
研究性學習報告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