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有效性研究論文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如何構建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有效性策略呢?我們可以從深度挖掘、生活鏈接、自主體驗、學科整合和科技汲取等方面進行研究。
在“大改革、大發(fā)展、大融合”特征日益突顯的開放性教育時代,課程資源作為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已引起了學校教育及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不僅如此,加強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亦已逐步形成一種時尚性潮流和不可逆轉的發(fā)展之勢。如果過于淡化或忽視了這一點,不僅是一種嚴重浪費現(xiàn)象,更是令人遺憾的教育瀆職行為。就語文學科教學而言,它一旦擺脫或遠離了以生活鏈接為主的開放性課程資源的延伸涵養(yǎng)和輔餐營養(yǎng),就會逐步成為“獨木難支”“斷源缺水”的無良結果。那么,如何開發(fā)與利用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并形成有效性教學策略呢?
一、在“深度挖掘”中開發(fā)與利用高中語文課程資源
“教材無非就是幾個例子!痹谛抡n程理念和素質教育活動中,教師至少應實現(xiàn)兩種根本性轉化:從“教學主體”轉化為“教學主導”;由“課程執(zhí)行者”轉化為“既是執(zhí)行者又是開發(fā)者”,從而在深入并超越教材的基礎上更有效地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目標。所謂“創(chuàng)造性使用”,即師生根據既定教材內容自由適度地增強、調整、加工和開發(fā),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活動環(huán)境和學生學習需求。這就是語文學科的“深度挖掘”或“二次開發(fā)”,也是突顯其“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這一特點的生動性體現(xiàn)。比如,《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是馬克思在中學畢業(yè)考試時寫下的論文,其中所表達的決心和信念對于當代青年來說,依然具有激勵、啟迪和指導作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分析思想上的誤區(qū),如過于強調自己的價值實現(xiàn),對社會需求關注較少;人生規(guī)劃不足,隨機性較強;對父母和社會的依賴性較強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
二、在“生活鏈接”中開發(fā)與利用高中語文課程資源
“過去教科書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生活,如今社會生活則是語文教學的教科書!边@句話強調了社會生活中蘊藏著豐富多元的語文元素,或者語文生活中蘊藏著豐富多元的生活元素,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緊密關聯(lián)。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小課堂”與“大社會”鏈接起來,積極開展“語文生活化”“生活化語文”教學活動,既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用結合與知行統(tǒng)一,又有利于為課程實踐活動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元素。如教《祝!芬晃臅r,我組織學生討論了以下問題:(1)如果祥林嫂沒有失去第一個丈夫或者兒子,能否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2)她與今天社會生活中的一位寡婦或失獨母親能算是一回事嗎?學生在熱烈探討后普遍認為:祥林嫂是舊時期女性悲慘命運的典型代表,其悲劇是社會的必然產物;后者則是個別現(xiàn)象或偶然現(xiàn)象,兩者有著本質區(qū)別。這種“生活化比較”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文章的內涵。
三、在“自主體驗”中開發(fā)與利用高中語文課程資源
新課程理念鮮明地確立了“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新型教學關系,同時倡導開展集認知、能力和情感為一體的“三維目標”教學活動。作為素質主體學習力量,學生與教師一樣,同樣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和利用者。尤其是生活經驗比較豐富的高中生,其思維想象能力、綜合學習能力和自主體驗能力都相對較強,這是高中語文教學不容忽視且可善加利用的一類有效性課程資源。以每周一兩次的“語文雜論”活動為例,如讀書閱報沙龍、社會觀察匯報、專題辯論演講、語文心想一得等,讓學生從中獲取了許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資料,同時也豐富了我的語文教學生活。在《紅樓夢》名篇閱讀交流中,有的學生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林黛玉的多疑善妒、為人刻薄和恃才傲物,是一種致命弱點,沒有什么生存空間;薛寶釵的左右逢源、善與人處,則容易為社會所接受,會生活得很好;王熙鳳的玲瓏剔透、善于心計,則會成為聰明強干的社會精英!睂W生的這些想法難道不是開發(fā)的課程資源嗎?
四、在“學科整合”中開發(fā)與利用高中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雖是一門獨立性的基礎課程,但卻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關聯(lián)。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將之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優(yōu)化與整合,這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豐富教學內容、深化課程內涵、拓展學習視野,而且有利于從中攫取“1+1>2”的綜合教學效果。從“文史不分家”說起,在教名人名篇時,教師為追求“教得深、學得透”,就必須從作者生存時代、文章產生背景、文章蘊藏思想等方面進行教學,適當引入與之相應的“歷史”元素,否則就無法達成目標。如教《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時,教師應介紹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揭露并控訴反動派制造“三·一八”慘案的暴行,要向學生詳細介紹劉和珍這一歷史人物及其生活的歷史背景。教材中精選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對一段歷史生活的生動化再現(xiàn),是對某一歷史人物和歷史現(xiàn)象的重新認識與理解,而這些內容都是從學科整合中獲取的良好素材和優(yōu)質資源。
五、在“科技汲取”中開發(fā)與利用高中語文課程資源
自以多媒體為主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入教育領域以來,不僅以其“音像和諧、圖文并茂、動靜自如”等優(yōu)勢功能為校園課程活動提供了先進獨特的教學支撐,而且它的“海量儲藏、操作便捷”還為開發(fā)與利用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開創(chuàng)了“活水源頭”。如教李白的《蜀道難》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示古蜀道圖片及其相應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既對古蜀道產生直觀印象,又能在教材講述的基礎上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價值。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這是有史以來“語言文字與音樂旋律最完美結合的一篇經典之作”。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適時播放琵琶古曲,提升課堂的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并感受語言與音樂的結合之美,這種課程資源在傳統(tǒng)教學中是無法獲取的。
綜上所述,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既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又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的根本需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發(fā)與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和方式還有許多,但只要我們始終堅持深度挖掘、生活鏈接、自主體驗、學科整合和科技汲取等策略性構建與運用,一定能從中獲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高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有效性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論文03-01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11-29
公共體育資源利用與開發(fā)研究論文06-13
如何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10-07
對影視資源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研究論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