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飲鴆止渴
飲鴆止渴1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典故】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后漢書·霍谞傳》
【釋義】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yán)重后果。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的方法不對
【結(jié)構(gòu)】連動式
【相近詞】饑不擇食、急功近利
【反義詞】從長計議
【押韻詞】籠山絡(luò)野、窮里空舍、攀藤附葛、良有以也、彌山遍野、平原易野、體國經(jīng)野、當(dāng)世取舍、生拉活扯、何許人也、......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州郡長官宋光為人正直,秉公辦案,得罪了皇親國戚,被誣陷入獄,他的.外甥霍決定為舅舅伸冤,就在申辯信中寫道:宋光不會冒死去篡改詔書,那樣做無異于飲鴆止渴。大將軍梁商看中霍的才識就親自向皇帝匯報救了宋光
【成語舉例】楊嗣昌的加征練餉辦法是使朝廷飲鴆止渴。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飲鴆止渴2
1、在現(xiàn)今的商業(yè)時代,生產(chǎn)商只靠降價來吸引消費者,只能是一種飲鴆止渴的手段。
2、楊嗣昌的加征練餉辦法是使朝廷飲鴆止渴。
3、原以為我找到了屬于我的激情,卻不知這激情壓根就是飲鴆止渴。
4、《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評論認(rèn)為,靠房地產(chǎn)救經(jīng)濟是飲鴆止渴。
5、飲鴆止渴中的鴆是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
6、我們現(xiàn)在毫無計劃地濫采自然資源,無異于飲鴆止渴,最終必然遭到自然界的報復(fù)。
7、飲鴆止渴的`押韻詞有籠山絡(luò)野、窮里空舍、攀藤附葛、彌山遍野。
8、“飲鴆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四十八·霍谞傳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孫,徑路平易,位極州郡,日望征辟,亦無瑕穢纖介之累,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dāng)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9、飲鴆止渴的近義詞有饑不擇食等。
10、美國人正在飲鴆止渴!帶著全世界一起慢性自殺。飲鴆止渴,說的是喝毒酒解渴,雖然能解一時之口渴,但是卻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fù)的深淵。
11、飲鴆止渴的反義詞有從長計議。
12、飲鴆止渴的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yán)重后果。
13、飲鴆止渴和“殺雞取卵”,都指只顧眼前需要。但“殺雞取卵”偏重損害了長遠利益;而飲鴆止渴偏重指辦法有害,后果嚴(yán)重。
14、飲鴆止渴的愛帶來的是傷害。
15、飲鴆止渴指人的方法不對。
飲鴆止渴3
成語名稱:飲鴆止渴
成語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的方法不對。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鴆:毒酒。比喻只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yán)重后果。
成語來源: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成語造句:茅盾《三人行》:“借印子錢,飲鴆止渴,也是沒有法子呀!”
飲鴆止渴的成語故事
“飲鴆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四十八·霍谞傳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孫,徑路平易,位極州郡,日望征辟,亦無瑕穢纖介之累,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dāng)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東漢時,有人于大將軍梁商之前,誣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刪改朝廷詔書,光為此而入獄。時年僅十五歲之霍谞上書予商,為光辯白。書曰:“光位極州長,素來奉公守法,無纖介之罪,縱于詔書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猶如人在饑時,以毒草來充饑;而于渴時,飲鴆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喪,焉可為哉?”商閱書后,甚覺有理,呈于皇上。未幾,光免罪獲釋。
飲字開頭的`成語
飲鴆止渴
包含有飲字的成語
飲鴆止渴 饑者易為
飲鴆止渴4
【飲鴆止渴的故事】
東漢時期,擔(dān)任過廷尉的霍谞,從小勤奮好學(xué),少年時代就讀了大量的儒家經(jīng)書,在當(dāng)?shù)爻隽嗣?/p>
霍谞有個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當(dāng)官。由于他秉公執(zhí)法,得罪了一些權(quán)貴,被他們誣告私自更改朝廷詔書,從而被押到京都洛陽,關(guān)進監(jiān)獄。
宋光下獄后,霍谞的心情一直不平靜。當(dāng)時霍谞雖然只有十五歲,但各方面都已經(jīng)比較成熟。他從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對舅舅的為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這種弄虛作假的事。他日思夜想怎樣為舅父伸冤,最后決定給大將軍梁商寫一封信,為舅舅辯白。信中說:“光衣冠子孫,徑路平易,位極州郡,日望征辟,亦無瑕穢纖介之累,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dāng)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該話的大概內(nèi)容如下。
“宋光作為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得到朝廷的任用。怎么會冒觸犯死罪的.險去篡改詔書呢?這正好比為了充饑而去吃附子,為了解渴而去飲鴆(據(jù)說鳩是一種鳥,鳥的羽毛含有劇毒,只要把羽毛泡在酒里,立成毒酒,飲之立斃)。如果這樣的話,還沒有進入腸胃,到了咽喉處就已經(jīng)斷氣了。他怎么可能這樣做呢?”
梁商讀了這封信,覺得很有道理,對霍谞的才學(xué)和膽識也很賞識,便請求順帝寬恕宋光。不久,宋光被免罪釋放,霍谞的名聲也很快傳遍了洛陽。
——《后漢書·霍谞傳》
【飲鴆止渴的意思】
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不顧嚴(yán)重后果。鴆,傳說中的毒鳥,喝了用它的羽毛浸的酒能毒死人。
【活學(xué)活用】我們現(xiàn)在毫無節(jié)制地濫采自然資源,無異于飲鴆止渴,最終必然遭到大自然的報復(fù)。
【妙語點撥】霍谞為給舅舅洗冤,在致大將軍梁商的信中提及:“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意在引導(dǎo)梁商換位思考,暗示舅舅不可能置身家性命于不顧,冒死篡改朝廷詔書。最終,霍谞的營救計劃獲得成功,舅舅被釋放,重回自由身。這啟示我們,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能有效引導(dǎo)對方進行換位思考,對達到預(yù)期的溝通目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再者,也從側(cè)面警誡我們,不能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yán)重后果。
【近義】饑不擇食、剜肉補瘡
【反義】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