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皂角刺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簡(jiǎn)介
皂角刺為豆科落葉喬木皂莢樹(shù)莖枝上的棘刺。皂角刺性溫味辛,具有消腫排膿、治風(fēng)殺蟲(chóng)之功,臨床常用治癰疽瘡腫、乳癰、凜癰、麻風(fēng)及皮癬等癥。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干燥棘刺,呈長(zhǎng)圓錐刺形,主刺上具有數(shù)個(gè)分枝,螺旋狀排列向四周伸展。全體紅棕色或紫紅色,光滑。質(zhì)堅(jiān)實(shí),不易折斷,切面中央有棕紅色松軟髓心。皂角刺為采收時(shí),多趁鮮加工切成柳葉薄片,常帶有尖細(xì)的刺端;木部黃白色,中央為淡紅棕色而疏松的髓。氣無(wú),味淡。以刺長(zhǎng)、片薄、棕紫色、有髓心者為佳。
做法與步驟
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
1.皂角刺用于癰疽腫毒。如膿未成者,常與csj、金銀花等同用,方如仙方活命飲;如膿成而正虛不潰者,則與csj、黃芪、當(dāng)歸等配用,方如透膿散。
2.皂角刺用于麻風(fēng),癬瘡、重舌。治麻風(fēng),單用皂莢刺燒灰為末,大黃煎湯調(diào)服,方如二圣散;治癬瘡,用皂莢刺米醋濃煎,取液外涂;治小兒重舌,用本品燒灰,加入樸硝、冰片少許,摻于舌下。
3.皂角刺用于痔瘡,肛邊癢痛,可與樗皮、枳殼、赤芍同用,方如皂莢刺丸。
4.皂角刺用于婦女產(chǎn)后缺乳或乳汁不下,常與csj、王不留行、通草等同用。
皂角刺的食用方法
1. 皂角刺橘皮蜜飲
【組成】皂角刺30克,青皮20克,陳皮20克,王不留行20克,郁金15克,蜂蜜30克。
【制法】把皂角刺、青皮、陳皮、郁金分別洗凈,曬干或烘干,切碎備用。將王不留行洗凈,晾干后敲碎或研碎,與切碎的皂角刺、青皮、陳皮、郁金一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鐘,用潔凈紗布過(guò)濾,去渣,取濾汁放入容器,待其溫?zé)釙r(shí)兌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功效】疏肝解郁,行氣活血。
【用途】適用于原發(fā)性肝癌。
【用法】上、下午分服。王不留行的行血通經(jīng)之力較大,血虛者、崩漏失血者慎用,孕婦忌用。
2. 皂角刺酒
【原料】皂角刺1500克,米酒5000毫升。
【制法】將皂角刺去筋皮炙黃,研碎,裝入紗布袋扎好,放入米酒中,煮沸,取出藥袋,即可飲用。每次 500毫升,每日服3次,空腹飲。
【功效】祛痰,開(kāi)竅,外用亦能散結(jié)消腫。適用于水腫入腹、妨礙飲食、咳嗽吐血便血、胸脅支滿等患者。
皂角刺的炮制作用
皂角刺性味辛,溫。歸肝、肺、胃經(jīng)。具有消腫托毒,透膿,殺蟲(chóng)的功能。炮制后使藥物潔凈,利于溶出藥效成分,便于調(diào)劑與制劑。用于癰疽腫毒,瘰疬,癘風(fēng),疥癬,產(chǎn)后缺乳,胎衣不下。如鮮皂角刺搗碎熬稠膏外敷,治頑癬(《天津中草藥》);皂角刺燒為末,溫酒調(diào)下治胎衣不下(《本草綱》
【皂角刺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guān)文章:
蒜薹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04-26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10-30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10-20
人參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09-13
地龍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01-20
烏梅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08-20
柚子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12-18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介紹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