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貨殖列傳序原文
貨殖列傳序原文1
貨殖列傳序
兩漢·司馬遷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北赜么藶閯(wù),挽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nóng)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曰:“農(nóng)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必攨T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營丘,地潟鹵,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其后齊中衰,管子修之,設(shè)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于威宣也。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倍Y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zhí)益彰,失執(zhí)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贝朔强昭砸。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狈蚯С酥,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貨殖列傳序原文2
作品原文
貨殖列傳序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1)!北赜么藶閯(wù),挽近世涂民耳目(2),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3)。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4)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5)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6)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7)、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8)、丹沙(9)、犀、玳瑁(10)、珠璣(11)、齒、革,龍門(12)、碣石(13)北多馬、牛、羊、旃(14)、裘、筋、角(15);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nóng)而食之,虞(16)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17)?
《周書》(18)曰:“農(nóng)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必攨T少而山澤不辟(19)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20)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21)封于營丘,地潟鹵,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22)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其后齊中衰,管子修之,設(shè)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23),位在陪臣(24),富于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于威宣(25)也。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26)!倍Y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zhí)益彰,失執(zhí)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贝朔强昭砸。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27),皆為利往!狈蚯С酥,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28)之民乎!
詞句注釋
。1)“至治之極”八句:引自《老子》,但文字略有不同。
。2)“挽近世”句:挽,同“晚”。涂,堵塞。
。3)已同“矣”。
。4)芻豢:指牲畜的肉。用草飼養(yǎng)的叫“芻”,如牛、羊;用糧食飼養(yǎng)的叫“豢”,如豬、狗。
。5)眇:同“妙”。
。6)道:同“導(dǎo)”。
。7)旄:,即楮(楚)樹,樹皮可以造紙。旄,旄牛,其尾有長毛,可供旗幟裝飾之用。
。8)連,同“鏈”,鉛礦石。
。9)丹沙,同“丹砂”,礦物名,俗稱朱砂。
。10)玳瑁:龜類,其甲為名貴的裝飾品。
。11)璣:不圓的珠子。
。12)龍門:山名。在今山西稷山縣和陜西韓城縣之間。
。13)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西北。
。14)旃:同“氈”。
。15)筋、角:獸筋,獸角,可用以制造弓弩。
。16)虞:掌管山林川澤出產(chǎn)的官,此指開發(fā)山林川澤的人。
。17)邪,同“耶”。
。18)周書,指《逸周書》,今本《逸周書》無此段話。蓋是古本《逸周書》的佚文。
。19)辟,同“僻”。
。20)原,同“源”。
。21)太公望,即姜尚,相傳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人封在呂地,故又稱呂尚。他佐武王伐紂,封于營丘E在今山東昌樂縣東南F,國號齊。
。22)至,猶言襁負而至。
。23)三歸,按常例應(yīng)歸公室所有的市租。
。24)陪臣,諸侯之大夫?qū)μ熳幼苑Q陪臣。
。25)威、宣:齊威王,名嬰齊,田桓公之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宣,齊宣王,名辟疆,威王之子,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
。26)“倉廩實”二句:見《管子·牧民》。(27)壤壤,同“攘攘”。(28)編戶,編入戶口冊。
白話譯文
老子說:“古代太平之世達到極盛時期的時候,雖然鄰國的百姓彼此望得見,雞犬之聲彼此聽得見,但人們各自以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習(xí)俗最安適,職業(yè)最快樂。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來!币钦l以此為目標,而在近代去涂飾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們再回復(fù)到往古的時代,那就幾乎是行不通的了。
太史公說:神農(nóng)以前的事,我已無從考知了。至于《詩經(jīng)》、《尚書》所記載的虞、夏以來的情況,還是可以考知的:人們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聲、色之樂,嘴里要吃盡各種美味。身體安于舒適快樂,而心里又羨慕夸耀有權(quán)勢、有才干的光榮。這種風(fēng)氣浸染民心已經(jīng)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論挨家挨戶去勸導(dǎo),到底也不能使他們改變,所以,對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其次是因勢利導(dǎo),再其次是進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規(guī)章,限制他們的發(fā)展。而最壞的做法是與民爭利。
太行山以西出產(chǎn)大量的木材、竹子、楮樹、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東盛產(chǎn)魚、鹽、漆、絲,又有歌舞和女色;江南出產(chǎn)楠樹、梓樹、生姜、桂皮、金、錫、鉛、朱砂、犀角、玳瑁、珠璣、象牙、皮革;龍門、碣石以北盛產(chǎn)馬、牛、羊、氈、裘、筋、角;至于銅、鐵則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處的山都出產(chǎn),真是星羅棋布。這是大概的情形。所有這些都是中原地區(qū)人民喜愛的必需品,通常用來做穿著、吃喝、養(yǎng)生送死的東西。所以說大家都靠農(nóng)民的耕種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澤中的資源開發(fā)出來,靠工人做成各種器具,靠商人貿(mào)易使貨物流通。這難道是有政治教令征發(fā)和約束他們嗎?人們各按其能力干自己的工作。盡自己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因此,東西賤是貴的征兆,東西貴是賤的征兆。這就刺激各行各業(yè)的人努力從事自己的職業(yè),以自己的工作為樂趣,就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晝夜不停。用不著召喚,他們自己會送來;東西用不著尋求,人們自己會生產(chǎn)。這難道不就證明了農(nóng)、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經(jīng)濟法則的嗎?
《周書》上說:“農(nóng)民不生產(chǎn),糧食就缺乏;工人不生產(chǎn),器物就缺乏;商人不轉(zhuǎn)運,糧食、器物、財貨就斷絕;虞人不生產(chǎn),財貨就缺乏!必斬浫狈Γ綕芍械馁Y源就不能開發(fā)了。農(nóng)、工、商、虞這四種人的生產(chǎn),是人民賴以穿衣吃飯的來源。來源大就富足,來源小就貧困。來源大了,對上可以使國家富強,對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貧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沒人掠奪他,窮了沒人給他東西,而聰明的人有余,愚笨的人不足。姜太公封在營丘,那里的土地都是鹽堿地,勞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勵婦女紡線織布,盡力施展她們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魚鹽流通外地。老百姓用襁褓背著孩子絡(luò)繹不絕地歸聚到那里,真如同車輻湊集于車轂似的。因而齊國產(chǎn)的冠帶衣履,行銷天下;東海和泰山之間的各小國的國君,都拱手斂袖恭恭敬敬地來齊國朝見。后來,齊國中途衰弱,管仲又修訂了太公的政策,設(shè)立了調(diào)節(jié)物價出納貨幣的九府。齊桓公就借此稱霸,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因而管仲也奢侈地收取市租。他雖處陪臣之位,卻比列國的君主還要富。因此,齊國的富強一直延續(xù)到齊威王、齊宣王時代。
所以,管仲說:“倉庫儲備充實、老百姓才能懂得禮節(jié),衣食豐足,老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倍Y儀是在富有的時候產(chǎn)生的,到貧困的時候就廢棄了。因此,君子富了,才肯施恩德;平民富了,才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勞力。水深,魚自然會聚集;山深,獸自然會奔去;人富了,仁義自然歸附。富人得了勢,聲名就更顯著;一旦失勢,就會如同客居的人一樣沒有歸宿,因而不快活。在夷狄外族,這種情況則更厲害。俗話說:“家有千金的人,不會死在市上!边@不是空話啊。所以說:“天下的人樂融融,都是為財利而來;天下的人鬧嚷嚷,都是為著財利而往!北嚽лv的國君,食邑萬戶的諸侯,食祿百戶的大夫,尚且還都怕窮,更何況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作品影響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待司馬遷在貨殖列傳里表達的經(jīng)濟思想,無論如何贊譽也不為過。作為一個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還具有那么清晰的經(jīng)濟自由的思想,他關(guān)于經(jīng)濟活動以及商人的看法對當下中國也是有極大借鑒意義的。在政府和民間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上,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這樣的觀點在時下中國聽來也有振聾發(fā)聵之感。
司馬遷的這個經(jīng)濟自由的思想影響了歷代中國人,并且還會繼續(xù)影響下去。他的民本的思想以及對商人求利平和開放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是中華民族的財富。
《貨殖列傳》是論述春秋末年到漢武帝年間的社會經(jīng)濟史的專章。在序文中,作者駁斥了老子的“小國寡民”的歷史倒退論,肯定了人們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合理欲望,并試圖以此來說明社會問題和社會意識問題。他認為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需求必然推動社會生產(chǎn)的分工和社會各經(jīng)濟部門的發(fā)展,而人的道德行為又是受他占有財富的多少制約的,從而譴責(zé)了漢武帝時期的經(jīng)濟壟斷政策,抨擊了當時以神意解釋社會問題的唯心主義觀點。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漢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父司馬談,學(xué)問廣博。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馬談在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繼續(xù)自己的事業(yè),撰寫史書。3年后,司馬遷繼父任太史令,開始在國家藏書處“金匱石室”閱讀,整理歷史資料。20歲時,游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并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跡,經(jīng)沅水和湘水流域,憑吊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亻L安后任郎中。35歲時二次出游,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軍深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意在待機報答漢朝,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為完成《史記》,隱忍茍活。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人稱《太史公書》。
貨殖列傳序原文3
貨殖列傳序原文:
老子曰:
“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北赜么藶閯(wù),挽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
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nóng)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
“農(nóng)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必攨T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營丘,地潟鹵,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其后齊中衰,管子修之,設(shè)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于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倍Y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zhí)益彰,失執(zhí)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贝朔强昭砸。故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狈蚯С酥,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翻譯: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待司馬遷在貨殖列傳里表達的經(jīng)濟思想,無論如何贊譽也不為過。作為一個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還具有那么清晰的經(jīng)濟自由的思想,他關(guān)于經(jīng)濟活動以及商人的看法對當下中國也是有極大借鑒意義的。在政府和民間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上,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這樣的觀點在時下中國聽來也有振聾發(fā)聵之感。
司馬遷的這個經(jīng)濟自由的思想影響了歷代中國人,并且還會繼續(xù)影響下去。他的民本的思想以及對商人求利平和開放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是中華民族的財富。
《貨殖列傳》是論述春秋末年到漢武帝年間的社會經(jīng)濟史的專章。在序文中,作者駁斥了老子的“小國寡民”的歷史倒退論,肯定了人們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合理欲望,并試圖以此來說明社會問題和社會意識問題。他認為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需求必然推動社會生產(chǎn)的分工和社會各經(jīng)濟部門的發(fā)展,而人的道德行為又是受他占有財富的多少制約的,從而譴責(zé)了漢武帝時期的經(jīng)濟壟斷政策,抨擊了當時以神意解釋社會問題的唯心主義觀點。
賞析: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待司馬遷在貨殖列傳里表達的經(jīng)濟思想,無論如何贊譽也不為過。作為一個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還具有那么清晰的經(jīng)濟自由的思想,他關(guān)于經(jīng)濟活動以及商人的看法對當下中國也是有極大借鑒意義的。在政府和民間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上,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這樣的觀點在時下中國聽來也有振聾發(fā)聵之感。
司馬遷的這個經(jīng)濟自由的思想影響了歷代中國人,并且還會繼續(xù)影響下去。他的民本的思想以及對商人求利平和開放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是中華民族的財富。
《貨殖列傳》是論述春秋末年到漢武帝年間的社會經(jīng)濟史的專章。在序文中,作者駁斥了老子的“小國寡民”的歷史倒退論,肯定了人們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合理欲望,并試圖以此來說明社會問題和社會意識問題。他認為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需求必然推動社會生產(chǎn)的分工和社會各經(jīng)濟部門的發(fā)展,而人的道德行為又是受他占有財富的多少制約的,從而譴責(zé)了漢武帝時期的經(jīng)濟壟斷政策,抨擊了當時以神意解釋社會問題的唯心主義觀點。
貨殖列傳序原文4
【原文】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①”必用此為務(wù),挽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②。
太史公曰: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③。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④。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穀、□、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⑤。此其大較也⑥。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⑦。故待農(nóng)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⑧。此寧有政教發(fā)徵期會哉⑨?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⑩。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曰:“農(nóng)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營丘,地瀉鹵,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后齊中衰,管子修之,設(shè)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于威、宣也。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倍Y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諺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贝朔强昭砸病9试唬骸疤煜挛跷,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狈蚯С酥鳎f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注釋】
、儇浿常壕臃e財貨,經(jīng)營生利。至治之極:太平盛世的鼎盛時期。甘: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甘美。
、谕旖溃弘x開現(xiàn)在最近的時代。挽,同“晚”。涂:堵塞。無行:無法行得通。
、燮c豢(chú_huàn):泛指各種牲畜。漸(jiān):沾染、浸潤。
、茼鹫摚好钫。眇,同“妙”。
⑤山西:太行山以西。饒:富有。榖(gǔ):即楮木,皮可造紙!酰╨ú):苧麻一類的植物,可以織布。旄:旄牛尾,可以為飾。連:同“鏈”,鉛礦石。丹沙:即丹砂,俗稱朱砂。犀:指犀牛jiao。玳瑁(dài_mào):一種海龜,甲殼可作珍貴飾物。璣:珠不圓謂璣。齒:指象牙。旃:同“氈”。裘:皮衣。筋角:獸筋、獸角,可用來造弓弩。棋置:如棋盤上的棋子密布。
⑥大較:大略,大概。
、咧袊褐钢性貐^(qū)。謠俗:風(fēng)俗習(xí)慣。
、嘤荩赫乒苌搅值墓。
⑨寧:豈,難道。期會:指定期限。
⑩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物賤就找貴的地方去賣,物貴就找賤的地方去買;征,尋求。勸:勤勉。
原:來源,根本。
瀉(xì)鹵:鹽堿地。
勸:鼓勵。女功:指紡織等勞動。技巧:精練的藝能。繦(qiǎng)至:如錢串般絡(luò)繹而至。繦,用繩索穿起的錢串。輻湊:如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地聚集在一起。
冠帶衣履:指齊國的帽子、帶子、衣服、鞋帶等,暢銷天下。海岱之間:指山東半島。海:指渤海。岱:泰山。斂袂:整理衣袖,以示敬服。
輕重:調(diào)節(jié)商品物價。九府:周代掌管財物的九個官府。
適其力:適當?shù)厥褂米约旱牧狻?/p>
編戶:編入戶籍。
◇鑒賞
本篇是《史記·貨殖列傳》的序。貨殖,是經(jīng)營工商業(yè)以增加財富的意思。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介紹了有關(guān)貨殖的各種情況,敘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貨殖家的事跡和社會影響。這篇序,是司馬遷從大量的社會現(xiàn)象中,考察了人們從事的各種活動的終極動機所得出的結(jié)論,典型地體現(xiàn)了司馬遷關(guān)于社會生產(chǎn)和交換方面的經(jīng)濟思想。
他認為,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已經(jīng)不能適應(yīng)社會的發(fā)展形勢,只有通過農(nóng)、虞、工、商的社會分工所進行的物質(zhì)資料的生產(chǎn)和交換,人類社會的一切其他活動才有可能,才能富國強民。而社會物質(zhì)的生產(chǎn)和交換活動,是永不停息的,且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受任何政令的約束。此外,他還認識到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人類歷史的推進和精神文明的建設(shè),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總之,他強調(diào)了貨殖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司馬遷的上述思想具有鮮明的進步傾向,它對先秦以來儒、道等文化傳統(tǒng)的偏失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難得的補充甚至矯正。
【貨殖列傳序原文】相關(guān)文章:
酷吏列傳序原文翻譯11-14
鶯啼序原文02-28
鶯啼序的原文03-01
《鶯啼序》原文12-19
【精品】鶯啼序原文02-28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及翻譯02-29
哀江南賦序原文02-29
鶯啼序原文15篇【精選】02-29
鶯啼序原文15篇【經(jīng)典】02-28
[精選]鶯啼序的原文11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