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后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學后記模板(通用30篇)
如果我們每次課后都及時地將造成這些偏差的原因、糾正的方法記錄下來,那么當我們下一次再教授相同內(nèi)容時,就可根據(jù)上一次的教學后記,在備課時合理調(diào)整,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比上一次要好。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岁P于教學后記模板,僅供參考。
教學后記 1
以《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一課結束了四年級第一單元的教學,教學效果是一個班比一個班好些。
上午,四(3)班的課上得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沒能及時督促孩子記錄天氣日歷;其二急著處理兩件臨時冒出來的小事而忘記了在課前去了解學生整體對于天氣日歷的記錄情況。
上完了《天氣日歷》后,我讓每位學生按照課堂指導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本上“我的天氣”的表格中。我只是在每次上科學課的時候才想起問他們的記錄情況,平時我?guī)缀鯖]有去過班級過問,我似乎也忘記了這件事。
上課了,我努力平靜了自己的情緒,展示給學生最陽光的`一面。孩子們的記錄很糟糕,一個班級只有三個孩子和我一樣記錄了從9月14日到今天的天氣日歷。我請三個完成任務的孩子分別給大家說說記錄天氣日歷半個月以來的天氣狀況,和我的記錄基本一致。
由于多數(shù)孩子不能親見記錄符號與數(shù)據(jù),僅憑聽很難記住這么多的天氣情況,很難歸納出半個月的天氣變化,只能給出他們一些記錄狀況。
最后利用PPT課件,將天氣日歷的幾個內(nèi)容進行一下總結吧。下午吸取了經(jīng)驗與教訓,又通過一個中午的自我調(diào)整,重新設計了課堂PPT。為了避免學生無從下手的局面,我將自己記錄天氣日歷以圖片的形式在PPT中展示,方便學生能直觀地看到了半個月的天氣信息。
PPT的展示,學生能很快從氣溫、云量、降雨量、風速等幾個方面對天氣進行總結分析,認識到我們本地區(qū)9月下旬的天氣變化情況,氣溫較穩(wěn)定,高溫基本維持在30℃左右,低溫一般保持在22℃,最高一天是9月20日達到34℃,多云天氣為主。孩子們能一目了然地找到半個月來的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17℃。9月22日起,開始降溫,降溫幅度比較大。還清楚地了解到了風向和風速及其他一些天氣信息情況。
課上,還指導他們根據(jù)5天的降雨量繪制柱狀圖。下午的2節(jié)課,上得比較順利。
吸取經(jīng)驗教訓:像本單元這樣布置學生中長期記錄的任務,作為教師一定要及時督促,否則只是一句空話,流于了形式,直接影響后面的教學活動。
教學后記 2
一上課,先板書“狼”字,讓學生說跟狼有關的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等,了解長期以來“狼”在人們心中的惡劣形象,為后面對“狼”的另一番認識埋下伏筆。然后便是照例地讀文,認讀我課前便寫在黑板上的一些生詞。在概括課文內(nèi)容時,我往往會引導他們借助一些關鍵詞結合課文進行聯(lián)想,如:“提到鹿和狼的故事,有一個名字我們不能不提,他是誰?”這樣以來,就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了。學生很快歸納出課文大意:羅斯福總統(tǒng)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不受狼的傷害,便下令消滅狼,最終導致森林里鹿的數(shù)量超過了森林所能承受的范圍,造成了鹿死林毀的悲劇。狀態(tài)好的時候,孩子們的概括能力是很令我吃驚的。
課文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我直奔主題:“羅斯?偨y(tǒng)‘護’鹿‘滅’狼,最終卻造成了鹿死林毀的悲劇,課文的哪些段落對此進行了描寫呢,找出來讀一讀。”在這篇自讀課文中,我把指導朗讀的重點放在課文的五、六自然段,因為,學生對悲劇的感受越深刻,探究原因的愿望就越強烈,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就越深入。學生很快便找到相關段落,但讀得十分平淡。于是,我先為他們示范讀第五自然段,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成千上萬只鹿像瘋了一樣沖向一棵棵大樹、小樹,拼命地撕咬著樹皮,平日里的優(yōu)雅姿態(tài)蕩然無存!庇械膶W生說:“我仿佛看到許多鹿因饑餓變得很瘦很瘦,眼睛里也滿是血絲!痹诿枋鲞@些畫面時,孩子們的語言是動情的。此時,我再讓他們帶著感受去讀這段話,語調(diào)低沉了許多,聲音悲壯了許多。這正是這節(jié)課應該有的氛圍。
在學習第六自然段時,我計劃引導他們通過“銳減“、”茍延殘喘“兩個詞語體會鹿群的.悲慘處境,在認讀生詞時也有意沒有讓他們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但如何引出這兩個詞呢?通過第五自然段的學習,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強大力量。于是,我靈機一動,讓全班齊讀第六自然段,讀完后,我問他們:”在讀這段話的時候,你在讀到哪個詞時,心頭一震,或者心中有種異樣的感覺。“很快地,一個孩子說“銳減”,另一個孩子說“茍延殘喘”,而且,還有理有據(jù)地說出了自己對這兩個詞語在文中重要性的理解。不能不讓人佩服。當然,這段話中,只要抓住這兩個關鍵詞,讀好這一段,是沒有問題的。
在解決本節(jié)課“通過探究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感受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這個重點問題時,我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弄懂“鹿”、“狼”和“森林”的關系,然后又創(chuàng)設情景,讓他們面對當?shù)胤磳Α耙侨胧摇庇媱澋木用襁M行勸說,將課文中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將文中對事例的具體分析轉(zhuǎn)化為更具說服力的道理。這種方式,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欲望,難度較大的問題也變得容易解決了。
教學后記 3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屬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緬懷父親,并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
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傾訴著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讀完這篇文章我受到深深地感染,我能體會到雷利失去父親的悲痛,同時也喚起我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想,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動那些善良的`孩子們的心?但是孩子對戰(zhàn)爭了解的太少,在他們的腦海中沒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體會,以及那種失去親人的痛苦。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案的設計中加入了音樂的烘托,首先讓他們說說你是怎樣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結合收集到的資料談)。
我再通過播放收集到的戰(zhàn)爭場面的畫面及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戰(zhàn)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看了這些畫面,你想說些什么?真切地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最后交流:為了制止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我們又能夠做點什么?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才有破竹之勢,以期達到孩子入情入境的目的。
教學后記 4
在這一課的準備階段,我產(chǎn)生出太多的疑問:
首先,對于課題的理解——《溫度與氣溫》。如果僅僅從課題上來看,這一課在科學概念方面應該讓學生明確“溫度”、“氣溫”這樣兩個概念。但是,在我們的教師參考書以及教材中,對于此一問題都未加以明確。其次,對于教學儀器的選用。溫度計是用來測量溫度的儀器,在測量氣溫時,我們應該選擇——氣溫計。普通溫度計和氣溫計是有細微差別的。這一點在我們的教學參考書中也沒有加以明確。
再次,關于氣溫的變化的記錄,教科書及參考資料把每天氣溫的變化用"柱狀圖"來表示,但是到初中、高中及大學氣溫的變化都是用平滑的曲線來表示的,這樣學生將來的銜接會不會讓學生覺得學錯了、教師教錯了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就和嬰兒學兒語然后長大了再改正常語言一樣增加學生的負擔,其實平滑的曲線并不見得比柱狀圖難理解。
還有“氣溫的測量”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這一活動的安排。在教師教學中建議:“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蔽艺J為并不可取。因為學生只有通過本課的學習才能明確認識到“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即通過對測量的溫度進行比較和分析,確定只有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才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如果在課前進行布置,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因有著上述疑問,在實際教學中我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diào)整。
首先,對教科書的引語簡單調(diào)整:“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通過觀察和測量我們周圍大氣的溫度,就可以知道當?shù)氐臍鉁。氣溫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shù)據(jù)。”
然后,回顧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出示氣溫計,讓學生觀察氣溫計,交流使用氣溫計應該注意的事項。繼而,進行室內(nèi)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通過對測量的溫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引導學生明確只有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的氣溫才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其中,教科書安排的“氣溫的測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第一部分,移至“室內(nèi)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環(huán)節(jié)中段!皻鉁氐臏y量”的第二部分,改為拓展活動,另找時間總結。
教學后記 5
今天我上的是一年級語文《蘭蘭過橋》一課。因為時值夏季天亮得早,學生起得也很早,等到8點上早讀時,學生早已經(jīng)玩得精疲力竭,再加上我上的是早讀和第一節(jié)課后的第二、三節(jié)課,學生已成了霜打的茄子。
當我因過程設計得較好而面帶微笑、信心滿滿的走進教室時,看到學生坐的坐,站的站,更有甚者還在追打時,我的氣不打一處來,馬上沒了上課的激情。我強壓怒火開課了,可剛一開始我的心火又燃燒起來——絕大部分學生不會讀課文。這可是我昨天留給他們的家庭作業(yè)呀。如果說剛才是氣憤的話,現(xiàn)在簡直可以說是憤怒了,并且還將這種憤怒轉(zhuǎn)化成對學生的吼罵,可盡管這樣也絲毫不見成效,學生除了我行我素的發(fā)呆、做小動作外,就是被我吼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所措,根本讀不好書。接下來的課自然是上得一塌糊涂,該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失敗至極。
下課后,我靜下心來,覺得我真是太不應該了。七歲這個年齡已注定了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這一點《課標》已經(jīng)作了規(guī)定,可我還是為《課標》之大不為——布置了回家讀課文這一家庭作業(yè)。違反《課標》也就算了,學生完不成作業(yè)還責怪他們,單從這一點講,我就不是一個好老師。其次,在課堂上吼罵學生,學生冤枉、委屈不說,單就教師形象來講,那也是在學生心目中大打折扣。第三,這篇課文屬科普性文章,缺乏趣味性,加之文章篇幅較長,學生讀不熟也是自然的,我當然不應該小題大做、庸人自擾。
“叮鈴”上課的鈴聲結束了我的自責。我重新調(diào)整心態(tài),面帶微笑,開始了我新的一節(jié)課。考慮到學生已連續(xù)上了三節(jié)課,筋疲力盡。一開課,我先讓學生高聲唱一首歌,接著打開課本,準備讀書,為了消除學生的'萎靡情緒,我高呼:“誰能讀好?”,學生馬上回答:“我能讀好!”(這是我們先前約定的)新的一節(jié)課就這樣在高昂的激情中開始。接下來的課,我們交流得很愉快,順利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我長舒了一口氣——幸好我醒悟得及時,要不然,這一課就被我上砸了。
我們教育工作者,當看到學生普遍情緒不高時,應及時反思自己,不應一味責怪學生。學生對我們的課不感興趣,這可能是我們老師上課的方式方法問題,只有不斷的完善我們的教學,讓我們的教學藝術化,才能吸引學生,繼而讓學生愛上學習。
教學后記 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問訊處的接聽員蘇珊用自己極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傾聽以及她那富有詩意的語言使一個孤寂、無助、對死亡充滿恐懼的男孩變得快樂、自信,她影響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么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倍嗝疵篮玫囊饩常@種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發(fā)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蘇珊在面對一個陌生男孩的傾訴時保持的是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這份親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擁有了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心靈。是啊,傾聽就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yǎng),甚至是一門藝術;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學會傾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職業(yè)的自覺。可就在這份責任、這種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當學生觸犯紀律時,我是痛心疾首無休止的所謂教導;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yè)時,我是恨鐵不成鋼的所謂的諄諄教誨;當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時,我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當學生羞澀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時,我是自作聰明的循循善誘......我何曾考慮到了學生們當時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視到了他們當時的眼神寫滿了茫然!失措!厭煩!無畏!心不在焉......
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靜下心來聽聽他的解釋呢?沒有哪個孩子是存心想犯錯誤的;當學生氣喘吁吁的跑進你的辦公室,想對你說點什么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兒,注視著他的眼睛,靜靜地聽他說完呢?當學生在路上興沖沖地和你打著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樂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腳步呢......讓我們學會用心靈去傾聽!這樣,你會聽到學生心靈的訴說,你會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樂與幸福。
教學后記 7
初讀《草蟲的村落》一文,我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是一篇極富聯(lián)想和想像的課文,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來描寫: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游俠、遠方的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作者以優(yōu)美的筆調(diào),把平常人們忽視了的草蟲世界描寫得情趣盎然,使人讀后,很容易產(chǎn)生身臨其境、樂而忘返的感覺。
我想這篇文章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果然,大概學生天生對小蟲感興趣的緣故,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充滿了熱情,也追隨著作者的目光進行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感受草蟲的生活以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
在解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有的學生抓住“又”字說作者肯定經(jīng)常這樣來觀察草蟲;有的學生抓住“躺”字說作者看似悠閑,其實在動腦筋;有的`說在靜謐中觀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愜意。于是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樣地躺著,姿勢會有哪些。學生就展開了想象,有的說躺成一個“大”字;有的說手托著頭,翹著二郎腿;有的說嘴里叼著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說趴在地上,托著下巴,翹著小腿......在學生的敘說中,發(fā)現(xiàn)他們仿佛真的就是作者,仿佛也就在草叢中,看喜歡的小草蟲。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加上自己練筆,知道了動物、小蟲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愛人,也有可愛的一面,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增強了閱讀的興趣,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對學習文章的表達也更感興趣了。
教學后記 8
線條是最基本的繪畫語言,他直接簡便的表現(xiàn)出所要描繪對象的形象。本課以《線》繪畫為造型手段,引導學生造型元素和造型組織原理進行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在設計本課時先讓學生了解線有長度,密度與厚度的區(qū)別,再欣賞教材圖例:浩瀚的沙漠留下了一條條蜿蜒的線,由疏密伸向遠方、碧綠的梯田裹上了一層層排列的曲線,時而互相環(huán)繞,時而相互伸展;無數(shù)沖天散落的.煙花為寂靜的黑影畫上明亮的光線;凝聚的線向四周分散、傾瀉···自然界得美麗圖形和紋理千變?nèi)f化,是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學生欣賞完圖片后,對線條有而來深刻的感知,在接下來的聽看賞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多形式多角度的發(fā)現(xiàn)線的秘密,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提供的深入的素材。在師示范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的多種方法及注意的地方,并大膽嘗試制作的樂趣。學生作業(yè)時以描繪秋天的秋葉為切入點,重點如何裝飾秋葉。學生在動手創(chuàng)作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的想象,充分發(fā)揮形象思維能力,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閃光點。美術課中不在于學生畫得像不像,也不在于跟老師畫得一摸一樣。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大膽,學生作業(yè)不要受老師范作的約束和限制,老師要想辦法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打開思維,要有獨到之處。
課堂上學生的感知還是比較落實的,也能大膽描繪出線條的特點,教師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線條的特點,如改變長短、粗細、弧度、排列方式等就能變出許多不一樣的線,充分發(fā)現(xiàn)秘密所在。本節(jié)課重點是認識和發(fā)現(xiàn)線條的特點,學生能大膽運用表現(xiàn)不同的線條,不需要拔高,對一些線條的專用詞匯不用灌輸于學生,讓學生用最直接最生活化得方式去感受樂趣所在。
本節(jié)課的對話流程是這樣展開的:
1、導入。(繪畫小游戲)
2、發(fā)現(xiàn)身邊的線條。(從生活中展開)
3、從大自然中找尋線條。(線條也來自于大自然)
4、通過音樂感知線條的特點。(多角度的感受線條)
5、欣賞線條靈動的一面。
6、通過大師作品了解線條的巧妙運用。
7、師示范表現(xiàn)作品,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
8、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
9、課堂講評,對本課知識有一個歸納及小結。
10、思維拓展,認識線條的另一種美。
教學后記 9
教無定法,但必須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正確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將采用“學生觀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啟發(fā)、指導為輔,問題為情境,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為了能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課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效果較好:
1、小組交流討論:討論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必不可少,小組在制定試驗方案的過程中,討論尤為重要。討論要有明確的目標,討論的關鍵是各抒己見,討論的實質(zhì)是合作。討論最忌一言堂,討論杜絕個人英雄主義。
2、歷探究的.全過程。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或者說學生經(jīng)歷了像科學家一樣研究降水的多少。從提出問題(怎樣測量降水量)——學生提出需要一個測量的工具——制作雨量器——模擬降雨——讀出降水量——用柱形圖描述降水的多少。整個過程學生都經(jīng)歷了,學生體驗了科學家研究科學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了發(fā)展。
3、適時使用遠程資源課件,使學生直觀了解降水收集、測量的方法。
教學后記 10
讀《山中訪友》,我被作者如詩般的文字深深吸引,那一句句精煉的語言,那一句句觸動人心的述說,那一個個美妙的想象,都讓我融入文中,我被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深深的感動,在作者的眼里,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正因為作者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味廣闊的大自然,才會產(chǎn)生那樣的感情吧!
這樣的文章,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覺得我們的學生缺乏想象,很難感受到作者所感。為了讓學生能很快走進課文,在教學時,我放慢速度,讀、悟、感、想相結合。在講到老橋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時,先讓理解德高望重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說怎什么樣的人才被稱為“德高望重”的人,學生自然能說出是道德高聲望重的人,并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人是德高望重。接下來繼續(xù)提問“作者為什么說老橋德高望重呢?”,并且找出“從哪里可以看出老人的德高望重”,學生自然會讀到后面“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水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水中的那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就!痹诮虒W時,我重點讓學生抓住“弓,俯”來體會老橋的'形象外表,并想象老橋曾經(jīng)把什么人渡過對岸?這樣在理解“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就”就容易了:時光流逝,很多行人來了走了,走了又來了,唯有老橋默默無聞的為人們奉獻著,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從中體會到作者對老橋的敬佩和贊美之情。學生在學習這段時表現(xiàn)的不錯。當講到第五自然段時,在讓學生對讀,指名讀。朗讀了課文后,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作者在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我熱切的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讓學生想象假如自己是山中的一物,朋友和自己打招呼后,自己怎么回答呢?在這環(huán)節(jié)上,我班只有兩三個學生舉手,說出自己的想象,很多同學也在想,可就是想不到該怎么說,最后我只好出示自己預先準備好的例句。
我覺得我們的很多學生思維很淺,不會展開想象。講完課文,我布置了一篇寫景的文章,讓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展開想象寫出自己的感受,并鼓勵學生說“相信你們一定行”。不知道學生會寫的怎么樣,總之我期待有寫的好的,但我想大部分學生一定詞語匱乏。這就想起了我自己寫一些寫景的文章,寫起來真的會感覺吃力,只有讓自己感性化,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詞語流淌出來,這和寫作功底和詞匯量有著很大的關系吧!每次看別人的文章都會有自愧不如的感覺,畢竟我們不是作家。但我想,只要自己敢于寫,勤于寫,用心寫,一定會有所進步的,學生也一樣,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和學生一同練習寫作,走進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層次,更好的引導學生。
教學后記 11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wèi)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保欢恰熬毜媚軌虬褬O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wèi)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課題質(zhì)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從問題入手,對學習這篇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教學后記 12
此單元課文圍繞“生命”展開的,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而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開篇之作,重在讓學生理解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有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的人生哲理。
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并自主發(fā)現(xiàn)、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針對我本堂課的教學在以下幾點進行總結反思:
首先,針對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語句時,應多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應引導學生注意傾聽,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許是由于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重多,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而這恰恰是引導學生品析句子的最好方法。其次,在品析句子的過程忽視了朗讀的指導,換言之,引導學生朗讀的太少。這篇課文應在朗讀中體會感情,在朗讀中深化感受,應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反復品讀語句體會感情。
最后還有一些小的問題與失誤,比如讓學生讀得太少,齊讀的地方過多;在理解和感受含義深刻句子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分析太多,留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太少;讀課文時出現(xiàn)口誤,有幾次把“悄然”讀錯。不過,在正堂教學中我也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在分析盲童捉蝴蝶的句子中,我適當加入音樂,用朗讀的形式讓學生閉上眼睛做動作,身臨其境來體會句子所蘊含的深刻情感,直觀而映象深刻;在對句子進行深入分析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后兩個句子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這樣由教師引導過渡到由學生自悟,無形中就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總之,從最初的選課、備課、設計教案到一遍遍反復的摹課試講,最終的課堂教學,真的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要上好一堂課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讓我領悟到了自己離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距離還有多遠。因此,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精心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教學反思。
教學后記 13
在上《云的觀測》這一課前有幸聽了周源源老師的一堂公開課,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花費了很多心思,包括查資料、備課、制作教具、制作課件。同時,我也在自己的前2個班上過了這一內(nèi)容,原本以為可以在后一個班上把課堂控制好,大體上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的表現(xiàn)和回答。然而,一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是像我想象中那么簡單,通過反思,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班級與班級之間也是有差異的,教師在上課時應當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水平來展開教學內(nèi)容。比如有的班級基礎叫薄弱,那就要多注重基礎教學,有的班級基礎較好,那就可以適當?shù)厣钊搿S浀迷?85班和486班上《云的觀測》時,當我問學生如何根據(jù)云量來劃分晴、多云、陰時,學生很輕松地答出來了,但是在487班上課時學生的回答不是很理想。因此,原本以為5分鐘可以完成的任務拖延了3分鐘,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備課和上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工作,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準確地調(diào)節(jié)課堂。
第二,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反饋。當我在教學時常常只顧自己的一方面,而忽視了學生的'反應。因此,課堂中出現(xiàn)了學生似乎聽懂了但實際應用時卻說不出為什么要這樣做的理由,從而導致學生在學了新知識后仍然會用自己原有的經(jīng)驗去解題。比如,當我讓學生根據(jù)云量判斷天氣時,學生對天氣作出判斷的根據(jù)仍然只是停留在自己原有的理解上。又比如在讓學生判斷一張積云的圖片時,有的學生說是積云,有的說是卷云。對于學生的分歧,我沒有加以講解,沒有抓住這個補救的機會,而只是采取了回避的方式直接把正確答案告訴了學生,這樣使得學生鞏固知識的緩解被削弱了。第三,在室外觀察活動中,我覺得自己沒有把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和具體的操作說清楚,從而導致學生在室外觀察活動中缺乏明確的目的,沒有把所要完成的任務做好。
第四,當我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講的時間太多,而留給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實踐的時間太少。從而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單一,缺乏靈活性,未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地改進以上四個方面的缺點,讓課堂變得更加輕松愉快,也更加高效有質(zhì),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學后記 14
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并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筑鐵路的經(jīng)過寫出來的。
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杰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并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在學習活動中,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開鑿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讀、說說、干干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掘進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細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他深入實踐、新的思維。通過畫圖、演示再現(xiàn)了火車在“人“字型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在指導朗讀時,我采用了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法,加深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在第四自然段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并提出問題,在讀中理解,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在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實踐中大膽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做得較好。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這種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fā),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不過,這一節(jié)課也有幾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是很好。如:
1、在教學中過多強調(diào)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2、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和動手的機會太少。今后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后記 15
外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嚴謹?shù)南到y(tǒng)性和連貫性。學生在七、八年級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技能,能否在九年級得到繼續(xù)發(fā)展,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上教師要少講空話,多做實事,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要側重知識的活用訓練,把外語課由“講演課”變成“實踐課”。教師就應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上課時就能置身于一個講英語、用英語的環(huán)境之中,在既緊張而又活潑的氣氛中來學習英語。同時教師要關心學生,尤其差生,要同他們交朋友,不呵斥他們,要常鼓勵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熱情。讓他們在自信中學習,在快樂中進步。所以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大有幫忙的。因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務必要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
一、突出重點,做好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把早讀課交由學生自我支配,但不是漫無目的的瞎讀,而是有重點的讀書,讀自己認為掌握不夠的部分。如:單詞過不了關的,就記單詞;課文不熟悉的,就讀課文;句型記不住的,就背句型和例子。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意總結答題經(jīng)驗,探索答題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并且,要求學生建立改錯本,將錯題整理收集起來,反復加強記憶。對于那些沒有建立錯題本的同學,要求他們將做過的試卷很好的保存起來,以便自己復習時能用得著。在月考后教師還要了解今后的試題注重知識的覆蓋面,著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在平時的復習工作中,除了抓基礎知識外,注重提高學生的試題分析潛力。要注意收集中考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題的有關信息,研究復習的對策,突出重點,提高復習效果。
二、提高課堂效益意識和課堂45分鐘的效率。教學效益首先體此刻課堂教學信息量、教學活動的廣度和密度以及媒體的使用上。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于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復習課堂上適當?shù)厥褂枚嗝襟w手段,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大容量課堂節(jié)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此刻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潛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助于他們有效內(nèi)化知識與信息,復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shù)貪B透中考的信息,拓寬教學資料。
作為學生中考的把關者,九年級英語教師務必要有正確的意識,應充分認識到一節(jié)課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資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qū)W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三、樹立信心,明確目標。九年級英語生詞多,課文長而且難,聽、說、讀、寫要求高。學生在學習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信心十足,目標明確是成功地進行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教師要上好課。如:備好課,吃透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提高授課的效率,注重授課的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英語學習還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周密有效的計劃。教師要給學生明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目標的實施,要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相輔相成,寓思想素質(zhì)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平時的教學中適時向?qū)W生講述中國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急需超多的外語人才、奧運會、世博會的舉辦更需要更多的人會講英語等信息,使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英語。
四、夯實基礎,查缺補漏。英語基礎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對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更應加強這一要求。第一要立足課本,夯實基礎。九年級英語學習主要是以深化基礎知識為主。在學習中要分階段學習,要以大綱為標準,以課本為依據(jù),按照課本的編排順序,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課都要細致地學習。第二要找出不足,查缺補漏。查缺補漏主要體此刻語音、詞匯、日常交際用語上。語音和詞匯的補漏工作應穿插在教學單詞的時候進行。在教新詞的過程中及時講解有關的語言知識和單詞辯音,及時歸納所學過的單詞;在復習時要善于觸類旁通,構成語音類、單詞串,力爭使沒有掌握的語音、詞匯逐一鞏固。要不斷提高英語的日常交際潛力,努力使基礎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力爭做到聽得懂、說得脫、讀得暢、寫得神。
五、融洽師生關系,與學生和諧相處。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畢業(yè)班的英語課很難教,枯燥無味,語法多,課文長,需要有基礎、又要有毅力和耐心的學生才會跟得上。如果融洽了師生關系,學生會聽從教師的安排與倡導,促使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相反,則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態(tài)度產(chǎn)生消極影響,制約著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
和諧的師生關系還需要滿足學生各種的需要,如關心、尊重、自身價值。根據(jù)這些教師就需要了解并及時解決學生的合理需要,有些暫時解決不了的要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解決,并作好解釋工作。在不斷的教與學的過程中,要真誠地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理解、體貼、尊重、信任他們,把每名學生都當作天才來培育。他們也就尊重、依靠、喜歡我,從而融洽了師生感情。只有不斷地深入培養(yǎng),才能出現(xiàn)樂教樂學的喜人局面。
教學后記 16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愛;比較文章表達上的.不同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在學習《母雞》一課時,我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去體會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zhuǎn)變?yōu)樽鹁,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再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母愛的感受,提升對母愛的認識。不過由于時間安排上不夠緊湊,沒留有更多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有走過場的感覺。
進行課文教學時,我將把讀與思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母雞的討厭之處與可敬之處,使學生體會到,同樣是寫動物,觀察的角度不同,心理體驗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就不同,語言也各具特色,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不過,我在朗讀指導方面花的時間也比較多,而且效果不是很明顯,課堂靈活性還不夠,還有待今后在課堂上加強。此外,還有就是在品評母雞可敬之處時過細,未留有更多空間讓學生發(fā)揮。
教學后記 17
(一)審時度勢 化不利為有利
【案例一 一年級《春曉》(片斷)】
師:假如你們是詩人,你們會怎么想呢?
生(李揚自言自語):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
(開始老師的臉色有點不好看,但不一會兒又面帶微笑。)
師:同學們,當詩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嗎?(這時,教室里議論紛紛)
師:同學們,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議它,我相信等學完這首古詩,大家一定會得出一個較滿意的答案。(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又繼續(xù)認真地學習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一段錄像,想想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春天景色?
(錄像剛放完,全班同學頓時贊嘆起來:“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師:這么美的詩,同學們想讀一讀嗎?
生:想!(李揚和其他同學都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
師:是啊,短短的幾行詩,就寫出了這么美的春天景色,你們說,詩人棒嗎?
生(異口同聲):真是太棒了!
師:李揚同學你剛才讀得這么好,現(xiàn)在還覺得當詩人累嗎?
(李揚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師:同學們,你們說呢?
生:我長大后要寫很多很多的詩,把我所看到的美麗景色都寫下來。
生:我太想當詩人了!
【后記】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多種動態(tài)因素的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過程,無論教師備課多么認真,課堂上總免不了會出現(xiàn)些預料不到的突發(fā)事件。這些事件處理得怎樣,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甚至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課堂上,當李揚同學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教師迅速作出反應,他沒有當面批評這位同學,也沒有把這個問題無止境地展開討論,而是巧妙地抓住這個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繼續(xù)轉(zhuǎn)移到教學認識活動上來。待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陶醉于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時,再回到原來的問題上來,此時,已是水到渠成,問題也迎刃而解。
(二)拓展想象伸縮有度
【案例二 一年級《小貓種魚》(片斷)】
師:小貓種魚能收到小魚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魚是生活在水里的而不是生活在土里。
生:因為魚離開了水就會死。
師:說得真好!小貓種魚卻收不到魚,它一定會很難過的,你能幫小貓想出能收到許多魚的辦法嗎?
生:天天去釣魚就能得到很多魚。
生:我讓媽媽買很多小魚送給它。
生:聽說在火星上種什么就能收到什么,那小貓可以先在火星上種出長滿小魚的樹,再把它移栽到地球上,這樣小貓就能得到很多魚了。
師: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生:把魚養(yǎng)在水里,讓它生出許多小魚,小貓就可以得到很多魚了。
生:我們幫小貓釣很多的魚。
師:沒想到,同學們幫小貓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小貓可真得感謝大家呀!可小貓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很多小魚,那該怎么辦呢?
生:釣魚。
生:還有養(yǎng)大魚讓它生小魚。
師:對,同學們可真聰明!
【后記】
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引導學生想象,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小貓種魚是否能收到很多小魚,課文里并未說明,但答案卻很明顯。教學時,執(zhí)教者利用文章這一“空白”,加以填補(小貓收不到魚及原因),并引導學生放開思路,延伸想象:什么辦法能使小貓收到很多小魚?當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以后,再把范圍一縮,僅限于“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魚的辦法”,使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使學生得到了教育。
教學后記 18
《石榴》一文,通過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用藝術的手法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教參中也提及,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應該圍繞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和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通過感情朗讀來了解石榴的生長特點,感受與領悟作者語言的精妙。
因此,針對本課時的教學設計,第二部分的問題設置就脫離了這個教學要求,教學思路出現(xiàn)了偏差。在復習回憶引出石榴的葉、花、果三部分后,提出:“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棗莊,去細細地欣賞這馳名中外的石榴園,你覺得石榴的哪個部分最美?自由讀課文2——4自然段,把你感受深的詞、句圈一圈,劃一劃。想想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問題的提出,勢必會產(chǎn)生很多自主選擇的結果,事實上上過課文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大多喜歡花、果,可憐的葉子幾乎沒有人提及,老師只能在臺上干著急。而且這樣的.問題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不按生長順序講述課文,而是完全出于學生的喜好來講了,這樣也會打亂了原本的教學思路,如學習完第四自然段后進行仿寫練習。如果學生跑上來就提出喜歡石榴的子兒,那等全文學完后,還得再重炒冷飯,再試著仿寫。那教學過程就混亂了。
因此,這種看似自由民主的教學方法,在這一課里統(tǒng)領全文的教學就不恰當了。如果把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來學習的方法放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引出石榴果以后,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你喜歡石榴果嗎?你喜歡它的什么呢?為什么喜歡它呢?然后讓學生找出文中的語句來體會交流,把握關鍵詞句,體會成熟石榴果的可愛。這樣的處理針對性更強,效果也肯定更好。
那第二自然段石榴樹抽枝長葉、開花的部分該怎么教學呢?在名師陳教導的指導下,豁然開朗。在復習導入課文后,讓學生自由朗讀,仔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問問學生這一小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事情?從石榴樹抽枝、長葉、開花的過程中,你感受到這個場面怎么樣?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詞語可以概括這個場面?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把書讀薄,找出“熱鬧”一詞來概括這一場景。接著把文本讀厚,回到第二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這一熱鬧。從而進一步細致地體會語言,把握文本,并相機做好感情朗讀的指導。
教學設計這樣一變后,植物的生長過程學生理解了,掌握了,文本的寫作順序也清晰了,教學目標也實現(xiàn)了。從本文的教學中,我再一次認識到,教師的教學機制需要靈活多樣、隨機應變,教學要因文而異,更要因人而異。
教學后記 19
開始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還學過原地踏步,而且有說有學過的學生在節(jié)奏的步伐的掌握上也都還沒到位,口令與步伐不一致。這就要求我做為體育教師要重新教授這門基礎...
通過課中,我一開始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還學過原地踏步,而且有說有學過的學生在節(jié)奏的'步伐的掌握上也都還沒到位,口令與步伐不一致。這就要求我做為體育教師要重新教授這門基礎給學生了。由于這門課是練習是很枯燥很乏味的,因此我通過形象的技術動作“踩青蛙”來教授這門課,其中課是這樣安排的。我喊口令1的時候?qū)W讓就踏左腳踩地上“青蛙”,喊2的時候右腳就踩另一只青蛙,同時左腳抬起來。這樣形象的比喻,就會使死氣沉沉的原地踏步教學變得活躍起來。畢竟小學生都很好動,給他們一點形象的比喻,他們就很有積極性,然后我就通過這氣氛完成了第一步是教學。接下來我就通過“三部曲”完成教學。
第一步:建立學生“原地踏步”的技術動作正確的表象。
第二步:加強學生對“原地踏步”技術動作的結構的分析。
第三步:鞏固學生對“原地踏步”技術動作的正確操練。
教學后記 20
一、采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愿讀、樂讀。
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和閱讀分析說不。
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愈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
所以在朗讀時可采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但有一點需注意,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表演的形式,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
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的不同課型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
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為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xiàn)出讀的層次性。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nèi)容掌握情況,在讀后進行糾正、講評。
在《藏戲》一課教學時我主要運用了默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朗讀形式。
默讀,有助于學生的思考。
這種朗讀方式最適宜略讀課文的教學,因此,在教學《藏戲》一課時,我根據(jù)本篇課文的課型特點及學生學情情況,引入本課課題后,讓學生帶著課前導語中的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學生在默讀中最易集中思考問題,很快學生就交流出了問題的答案,學生在默讀中放飛了閱讀理解的思維,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師生合作讀,在《藏戲》一課教學中,我希望通過師生合作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表達上的獨具匠心。
師生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這樣的朗讀方式不但讓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還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合作中增強了競爭意識。
齊讀。
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xiàn)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
齊讀則可在學生充分品析的基礎上或課的收尾階段,加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品味理解時進行。
如《藏戲》一課,課文開頭前三個自然段用反問和排比句式概括強調(diào)了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表達方法新穎獨特。
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學生交流理解了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播放一段藏戲視頻讓學生欣賞到了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學生明白藏戲為什么成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后,學生齊讀課文開頭三個自然段和結尾21自然段,用這樣的朗讀氣勢再次感受藏戲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悠久。
二、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
葉圣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崩首x教學十分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把文字符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與文本中的主人公融為一體,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為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準備。
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學《藏戲》一課時,當我讓學生自主研讀了課文4—7自然段閱讀了藏戲的傳奇形成,了解了一個年輕的僧人唐東杰步帶著僅有七位姑娘組成的班子勸人行善積德,為民修橋造福,沒想到竟然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藏戲的感人故事后,孩子們被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義舉深深的打動了,借此良機,我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促進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在愉悅中積極朗讀,都朗讀出了藏戲的開山鼻祖唐東杰布的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朗讀出了七位姑娘的善舉,教師根本不需做過多的人文內(nèi)涵的挖掘,學生所表達的感情色彩已非常到位。
用心、用情去讀,這種情境會讓學生永難忘記,文中人物也會讓學生長久記憶。
這樣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欣賞和評價能力,又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落到了實處,避免了老師埋怨學生說不上來的空洞無用的甚至是鉆牛角尖的分析說教。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摹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因為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教師的范讀可以讓學生知道課文的基調(diào)是歡快的、高昂的,還是平緩的',低沉的,給學生以遵循或效仿。
再加上兒童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學生讀書的能力也便逐步形成了。
最后再讓學生一遍遍入情入境地朗讀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情境,就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情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把教師的心傳遞給學生,使作者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心情交融在一起,進而為教學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示范朗讀,能夠創(chuàng)設意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師的表情朗讀多了,學生的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
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
面對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文,教師若能入情入境地范讀,學生定會如沐春風,陶醉其中;如若一篇篇感人的故事,教師可以聲情并茂地朗讀,學生就會激發(fā)情感,如臨現(xiàn)場。
我在教學《藏戲》一課的重點部分8—20自然段時,學生在教師的激勵點撥、釋疑解惑中交流體會了藏戲的藝術特色和課文中作者所采用的相呼應的有詳有略的表達方式,我讓學生在前面的多種形式的默讀、快速讀、有感情地朗讀、自由讀、齊讀……之后,又采用了師生合作讀的朗讀方式,教師讀1、2、3自然段,學生朗讀與1、2、3自然段向?qū)亩温洌瑢W生在教師抑揚頓挫的反問語氣及強烈的排比句式朗讀中受到了感染,教師表帥的作用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體會傳統(tǒng)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的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特色和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讀,敢于取舍以使長文短讀,突出重點,凸顯了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讓學生隨著教師朗讀,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詳有略的描述,想象出了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
在教學《藏戲》一課后,回顧課堂教學,我也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例如,忽視了對朗讀內(nèi)容的設置與指導。
朗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途徑。
教學前,我只是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大致研讀,因為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
因此我就把不少時間留給學生自學藏戲特色部分,如此一來,語文課的味道淡了。
如果讓我對教案內(nèi)容進行再修改,我相信學生會對藏戲歷史悠久有著更為深刻的印象。
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效,深鉆細研,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形式的研究上。
我相信在教學后只要不斷地及時反思和改進,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一定會像藏戲一樣更加獨具特色。
因為我始終深信:一位熱愛讀書的老師才會像勤勞的農(nóng)人一樣,在孩子純潔的心田播下一粒粒熱愛讀書的種子。
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持續(xù)不斷地感染和影響自己的學生,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聲音美、神韻美,從而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一定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就一定能讓學生的閱讀思維在朗讀中盡情地放飛。
教學后記 21
在教學本課時,特別是在整體感知時,文本中如詩一般的文字躍動在學生的眼前,等待著學生去品味、欣賞。閱讀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態(tài)在對學生產(chǎn)生閱讀期待,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寫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閱讀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領略,原汁原味的整體感知就是引導學生自己讀懂文本中,領略文字背后那美的意境。先教給學生賞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反復讀,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義,但要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力求通過品讀、積累成誦等多種方式的閱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完成全程的閱讀。我覺得在課堂中完成一篇課文的學習,不應是閱讀的'結束,而應是閱讀的開始。帶著課文的學習興趣去閱讀新的作品,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延續(xù)發(fā)展,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那我的這節(jié)課就引著學生從課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學里,不僅是朗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其他能力的訓練。
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從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同樣的課文,同樣的段落,先前雖然對學生強調(diào)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瑯瑯的讀書聲充溢著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時,但其神色、聲調(diào),卻不盡人意。后來通過我的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這時讀起來就抑揚頓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彼,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那么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
教學后記 22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么,怎樣教給他們?多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三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shù)、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么做?
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并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愿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jīng)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產(chǎn)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wěn)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zhì)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jīng)地儀,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了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愿意與老師交流。
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diào)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歷史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于識記、鞏固復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余一般不會復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zhì)量。
歷史知識積累,僅限于每周的兩節(jié)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復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于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后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yōu)轉(zhuǎn)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yōu)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并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鉆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lián)系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yè)可以布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扎扎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yōu)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注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教學后記 23
贊可夫說過,語文教學應該打開生活之窗,讓沸騰的社會生活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的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一年級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在生活中有說不完的話,但在課堂上往往表達不清自己的意見,因此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敢于說話,善于說話,樂于說話。真正使學生學有所成,達到教學改革的要求。《影子》這一課,我把課堂從教室挪到了給學生帶來快樂的操場上,讓他們自己親自去體會,讓孩子們的語言在體驗的同時,得到發(fā)展和提升。讓孩子們在操場上來認識今天學習的.課文的主角――影子。
同學們在操場上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影子會一直在自己的前后左右,這樣老師就不用在課堂上照搬課文,讓學生沒有體驗的前提下,古板的記住課文內(nèi)容。在讓學生體驗了課文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來表達自己對影子的理解,有的同學寫道:“影子就像我的小尾巴”,還有的同學寫道:“影子一會在我的左邊,一會在我的右邊”,孩子們經(jīng)過體驗之后的語言躍然呈現(xiàn)在腦海里。
教學后記 24
自從星期三我的教學設計被完全推翻后(因為我把它當自選教材,拿它當精讀課文的上法在教),我一直在思索略讀課文該怎么教。好在有丁老師、王老師和所以關心我成長的老師們給了我很多無私的幫助,使我逐漸通過各種渠道迅速了解到了略讀課文的主要教學方法,那就是讓學生自讀自悟。那老師干什么呢?組織課堂,在學生憤悱處給以點撥、指導。聽了勵老師的講座后,我更是感到自己在設計上,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并不成熟。在真實的課堂中,預設和生成,包括我先前的理念的并不完全的成熟,使欣喜和遺憾并存。
1、在預設中我告誡自己,一定要留足時間讓學生當堂練筆。在高年級教學中,我一貫是這樣在做,這學期更是在當堂練筆上花了不少心思。所以,學生的速度上去了。(在我的博客上,有一些學生當堂寫成的片斷。)安排寫,是因為這位令人尊敬的偉大的語言大師,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仿寫的東西。更因為在名師的指點下我看到了一篇好文章吳忠豪教授的《透視中國小學語文改革現(xiàn)狀》,名師說它有可能決定我們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所以,這節(jié)課我想突出一個寫字。正因為此,也使我不夠能像平常的課堂一樣,讓學生充分地說,比如主要內(nèi)容,只說了兩個就比較了。而且我沒想到其實這兩個學生都說得很不錯,使我的比較失去了意義。
2、課后丁老師給我提出了一些建議,我覺得是我在課堂上忽略的,也是在理念上忽略的.東西。比如,你讓學生說你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是非常開放的,不好收拾,全憑學生的發(fā)揮。但這時就要起到老師的點撥引導的作用。正像勵老師的講座里提到的,教師要對學生的信息做有效的梳理,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說讀懂的東西時有些籠統(tǒng),就可以建議抓住一個字、詞來說。這樣可能更有效一些。而且因為時間關系,看還有很多學生想說時,我就讓學生同桌互說,想體現(xiàn)一個與同桌分享閱讀感受的理念。但是教學還是在平面上推移,沒有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當然,在這擋兒,我也是有些怕,怕自己過多的牽引,會讓略讀課文不像略讀課文的教法。所以放不開手腳。還有說讀懂了什么后,著重研讀第六自然段。就是讓學生反復朗讀,還有沒有更深的感受。說實話,你老師自己去說說看,恐怕也說不出更深的。所以,我只得匆匆地把落腳點放在讓學生朗讀、積累上。
很多學生都就內(nèi)容上說感受,很少能抓住關鍵詞句說感受。如果教師能夠引導一下,大家可以抓住一個詞、一個字來說一說,就可以把學生的思路引導揣摩大作家的寫法上去。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是很注重可以說是十分注重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法的,因為怕自己上成中學語文的教法,使我故步自封,被束縛住了手腳。
3、在閱讀比較時,因為我對學生的發(fā)言估計不足,當學生說的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時,我一時不知該怎樣來評價他的發(fā)言。在教學機智上,還遠遠不夠。
4、我留足時間讓學生寫。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幾篇寫的好的片斷。有的套用了結構,有的套用了語言。雖然筆法上還是有些笨拙,但畢竟是學生真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情感。這是我的欣喜之處。
還有很多很多,希望老師們給我提出意見。我不怕被人克,真實的聲音,才會促進自己的進步。雖然,有時候,教學的確也需要有一些天賦。
不管怎么樣,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努力著!感謝所有一直不辭辛苦地支持我,幫助我的師長、朋友和同事!
教學后記 25
每次聽課都能向老師們學到很多東西,也能引發(fā)我對課文的思考,總是一邊聽課一邊想著如果是自己這個環(huán)節(jié)會怎么處理,的確有助于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今天執(zhí)教的張老師能看出為了上好這一課做了精心的準備。查閱了大量資料,把字理演變、詞語典故揭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及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這也是長春版教材編者設計意圖之一。說明張老師對手中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理解了教材編寫的目的、內(nèi)容、重點,這樣上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
《祝壽》一課屬于韻文識字,生字的音、形、義與課文關聯(lián)緊密,適合采用隨文識字。張老師正是抓住這一點,在學習韻文的時候巧妙地將識字融合進去,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過渡自然、聯(lián)系緊密,避免了隨文識字不連貫性和顧此失彼的'弊端。
同時,張老師特別注意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說說哪些讀懂了,小組內(nèi)交流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師再予以引導和幫助。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
當然,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再好的教者也會存在遺憾。
我個人認為張老師如果能在揭示課題前讓學生說一說“給長輩過生日又可以稱為什么”就好了,這樣更便于學生理解“祝壽”這個詞的用法。在教學中也要注意隨機應變,當課件圖片太小,學生看不清的時候直接寫到黑板上,而不是讓前排學生一個人去讀。課件的使用是為了方便教學,使教學內(nèi)容更直觀、更清晰。
張老師通過對各國老人節(jié)風俗習慣的介紹教育學生尊老愛老,但忽略了中國的老人節(jié)是重陽節(jié)這個常識的交代。我覺得應該讓學生了解中國把重陽節(jié)定為老人節(jié)的原因,讓學生增長傳統(tǒng)民俗文化知識。
教學后記 26
《藏戲》這篇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藏戲的來歷以及藏戲的三個特點。
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這篇課文雖然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qū)ξ覀儙熒允且环N很“ 新” 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課文,我想這樣的“ 略讀” 文章“ 精度化” ,也是值得的。
因而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是花了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因為這篇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較多,同時在說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為了讓孩子真正有所收獲,我覺得保證教學時間是一個必要條件。
本課條理清晰,內(nèi)容比較易懂,但距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遙遠,可以說是從未接觸過,并且本課有些詞語屬于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稱謂,所以,讀通課文、理解課文、了解藏戲是本課的重點。
在處理生字詞時,除了將帶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還將一些藏族特有的稱謂出示,并教學生讀準理解,為他們讀通課文打下基礎。
此外,我還引導學生理解“ 鼻祖”“ 不一而足” 等詞語,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對課文有了大體的印象。
我覺得這樣做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特別是中下等的學生,不至于課文學完了,卻讀不準生字,讀不通課文。
課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內(nèi)容清楚,分“ 藏戲的形成” 和“ 藏戲的藝術特色” 兩方面來介紹的。
從文采上來看,“ 藏戲的形成” 這一塊內(nèi)容是比較突出的,我將體驗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引導學生重點學習這部分,體會唐東杰布為民造福開創(chuàng)藏戲的艱苦經(jīng)歷。
學生從課文的'4——7 自然段讀懂了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首先,總體感覺,這次“ 聽課月” 展示得不算特別成功,自我感覺也不是特別良好。
原因諸多。
個人素質(zhì)方面,有待提高。
首先是備課環(huán)節(jié)上考慮的不夠成熟,預設的課堂程序和實際的教學過程存在差距。
再者是課堂語言缺少一步到位感。
靜心自對,思過學賢,學以致用,盡快提升素質(zhì)是當務之急。
其次,在高年級小組評課上,聽兩位領導的評述我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感受到我在教學高年級略讀課文時要把握住幾個點:一是整體把握課文的體系,以文章前面的導學思考題入手,將問題簡化突破重難點即可,不能放不下學生,扶的過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類課文的字詞關應一帶而過,不可過細,將精力放在理清條理上,感悟語言,體悟表達方法上。
二是要學會及時舍得,把多余的教學語言、教學環(huán)節(jié)舍去,去粗留精,為回歸課文整體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節(jié)省教學時間,以利于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語言特色,學習寫作方法并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
其三,學會盡快從線狀教學過渡到塊狀教學,從繁瑣的閱讀指導分析中解脫出來,以幫扶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鍛煉學生學文能力而服務,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
其四,課前精心備課,深入鉆研教材,既備文本,又要備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控課堂。
教學后記 27
昨天在3班,我感覺歷史課上的很別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針對這種情況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談談歷史課如何上好。我認為這個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而且我認為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我相信學生也會跟老師實話實說。我期待著……
今天早上,我來到辦公室,3班的作業(yè)已擺在我的桌子上。一個上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里認認真真地看了兩遍他們寫的內(nèi)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后又根據(jù)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說,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不會是現(xiàn)實,是放任自流還是想方設法?我覺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試。
方法一:提前預習,了解梗概。做到心中有數(shù)。
方法二:借助課外書,對課本有進一步的把握。
方法三:認真讀書,進行反復思考。
方法四:抓住規(guī)律性的知識,舉一反三。進行知識遷移。
方法五:虛心聽同學的發(fā)言和老師的總結,進行反思。
偶爾一兩個題不會也無關緊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經(jīng)達到目的了。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里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假如每一個小學生、中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tài),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3.4.兩項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愿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fā)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三.問題與解答:
1同步練習的大題怎樣處理?先明確自己的答題思路,再形成文字。然后再對照答案查找不足。這樣做,需要毅力才能堅持,一旦養(yǎng)成這樣的好習慣,你會受益匪淺。
2怎樣答好歷史卷子的'大題?
。╝)、仔細審題,讀懂題意
這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xiàn)象。同學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弄清材料所反應的歷史事件,確定中心。其次,要讀懂試題的設問,明確用什么方法來回答什么問題等。
。╞)、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
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jù)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同學們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注重發(fā)散思維,全方位解答
正確運用發(fā)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忌仨毦o扣試題要求,論述的觀點遵循由此及彼的原則,聯(lián)系教材,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力求做到答案新穎準確。
。╠)、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如果思路不清,會導致要點不全,邏輯不順,答案不明的缺陷。同學們在答題時要準確把握要點,完美地組織答案,做到這些,就減少了不必要的丟分。
3、需要買歷史課外書嗎?買什么樣的課外書?如果感覺做完同步不過癮,當然可以買,F(xiàn)階段主要任務是熟悉課本,在此基礎上適當總結。所以,我認為應該買既有知識講解又有練習題的參考書會比較合適。根據(jù)自己水平確定。
4、為什么要寫歷史復習日記?有人說,歷史是文科中的“理科”,這句話表明歷史學習中離不開理科思維方法,要求我們學會歸納和總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沖破自己學習的障礙,做到活學活用。在總結歸納中還要做兩個結合——政史結合、中外結合。通過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不斷梳理知識,定會使學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就是學生發(fā)生知識升華的過程,是歷史學習中的“質(zhì)變”。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對歷史的關注程度、方法都不盡相同,通過記特色日記,讓老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適當加以指導,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5、老師的講課方式不太適應。一方面,你們要適應老師,另一方面,老師也要適應你們,形成和睦、融洽的氣氛。適者生存。
6、把歷史背下來,為什么不能得高分?扎實的基礎知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準確的表達三者缺一不可。不僅需要三者,而且注重三者的綜合。這有待于平時的點滴積累和不斷的鍛煉。持之以恒地堅持才會碩果累累。
四.歷史復習的幾種巧妙方法
1、抓住目錄,把握總體
“翻開課本覺得什么都懂,合上課本一片空白”。要解決這一問題,利用目錄會議復習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目錄是課本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教材的濃縮和提煉,同時也是課本知識最簡要的提綱和線索。利用目錄復習歷史的方法是:翻開目錄,首先,劃分出歷史階段,并回憶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階段特征、標志性大事等;其次,再仔細回憶每課的內(nèi)容,對于每課所敘述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過程、影響、啟示等,對每一個歷史人物的重要活動作全面回憶;再次,觀看目錄的順序,找出課與課、子目與子目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遇到不能正確再現(xiàn)的內(nèi)容時,及時打開課本,鞏固知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查漏補缺,強化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使我們正確區(qū)分歷史概念和從宏觀上把握住全書的總體結構和基本體系,形成歷史框架。
2、濃縮內(nèi)容,巧記要點
將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高度濃縮和提煉,在串記時以少帶多,減輕記憶負擔,避免死記硬背。如記憶《馬關條約》的內(nèi)容可用“一廠、二億、三島、四口”這幾個數(shù)字概括。
3、中外結合,縱橫交叉
中外歷史的相互照應,可以整體地把握歷史脈搏,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如復習鴉片戰(zhàn)爭背景時,要聯(lián)想到世界史的資本主義發(fā)展,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再如復習世界史十月革命的影響時,要聯(lián)系中國史的五四運動爆發(fā)和作用。復習時要進行科學地分析,要善于歸納和綜合,有助于提高復習效果。
補記:這篇文章寫完后,我打印出來,分發(fā)到各班,雖然只是12班一個班的問題分析,但我覺得很有代表性。要求各班貼到墻上,讓同學們下課學習,自己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教學后記 28
《唯一的聽眾》主要講一個缺乏自信的小提琴手躲在樹林中練習小提琴時偶遇一個音樂老人,這個小提琴手在老人用心良苦的真誠鼓勵下,終于找到了自信,能在成百上千的觀眾面前熟練地演奏小提琴曲的故事。贊美了音樂老人那顆真誠幫助他人樹立自信的美好的心靈。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孩子們先讀讀課文的1、2、4自然段,說說這個孩子是一個有著怎樣心理的孩子?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這點?你還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這點?再讓孩子們讀讀這些語句。
接著我問孩子們:“這樣一個極度自卑的孩子,他后來怎么樣呢?大家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個段落。”當孩子們剛讀完這段時,很多孩子都舉起了手,我隨便叫了一個孩子,他大聲地告訴大家:“他后來成了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了。”“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我追問到。孩子們振振有詞地說:“無法割舍”、“愛好”、“熟練”、“成百上千”、“演奏”等等。他們在列舉這些詞語的時候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待孩子們充分交流后,我讓大家再自己讀讀這段。
然后,我提出了一個疑問:一個自卑的孩子怎么會變得如自信呢?是什么原因使他發(fā)生了那么大的變化?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是那個自稱是聾子的老人,那個唯一的聽眾。我再追問:“這個老人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讓這個孩子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請大家自己認真地去讀5—12自然段,勾出寫老人的句子,并旁批自己的體會,然后我們再來交流。
最后,我深情地說到:“是這位老人真誠的鼓勵才使得這個孩子才得以重樹自信,是這位老人真誠的關注才使得這個孩子堅持練琴,是這位老人良苦的用心才使得這個孩子敢在成百上千的觀眾面前熟練地演奏小提琴曲......如果是你,你的心里會生出怎樣的`感慨呢?”孩子們七嘴八舌,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想!澳俏闹械倪@個孩子,他又有些什么感想呢?我們一起讀讀13自然段吧!碑敽⒆觽冏x完后,我再讓他們說說,自己這時特別想對那位老人說點什么?我看得出來,孩子們已經(jīng)被文中的老人感動了。
教學完這課后,我想:孩子們對什么是真正的美應該有了自己的認識。而我,也從老人那里受到了觸動:我平時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中有沒有做到有意識地去樹立孩子們的自信呢?我今后該怎么做呢?這些雖然跟語文教學有點離題,但確實引起了我的深思。
教學后記 29
跳遠是一項學生感興趣,但又是較難教學并極易受場地限制的項目,因此作為教師應主動積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及時改變教學策略。急行跳遠是本學期的主要項目之一,第一課時該如何上使我考慮了很久,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情況,我決定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放在起跳后空中的收腿動作上,結果表明這一點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在空中較短時間里完成收腿的動作。
教學重點:起跳后空中的收腿動作。
成功之處:
整課的設計基本是合理的,四大基本部分的銜接是教為自然的,主要體現(xiàn)了合作、創(chuàng)新的理念。課從開始的雙人操,如:壓肩、互背。然后是合作的原地縱跳、小組跳、小組游戲等,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成功,在合作中凝聚人心。在游戲時,有教師規(guī)定的動作,也有學生自創(chuàng)的動作,體現(xiàn)了各組的合作,學生的創(chuàng)新。課中學生對雙人操的新奇、對跳遠的'激情、對游戲的熱情,說明教材安排的合理,符合學生的生心理發(fā)展。
不足之處:
學生的組織紀律出乎教師的想象(組織紀律不太理想),因此在各類活動中,教學效果比預計的要差,隊伍的調(diào)動時間有些緩慢,有個別同學連基本的“單跳雙落”都未能完成,許多同學只顧開心,在跳時收腿動作時有時無,創(chuàng)新思維不夠。教師最應反思的是此班的組織紀律應進一步加強。本節(jié)課前準備未充分,說明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教學后記 30
《別餓壞了那匹馬》主要寫了熱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較個人得失、想方設法讓“我”安心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句子,語言細膩精美,不可不讀,不可不品。這篇課文值得我們駐足鑒賞、細心揣摩的地方在哪里?我認為有三點精妙之處:
1、課文開頭部分我看書時的尷尬;
2、我看書時被父親抽耳光;
3、殘疾青年編造的那匹馬。抓住了這些精妙之處,引領學生去認真品讀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去感受殘疾青年不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學生通過自己的潛心揣摩、反復吟誦,從文中的一句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品讀出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
人間有真情,細節(jié)見真心。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這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處。
最后,通過故事悟出了這樣的道理: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欲,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愿望;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
【教學后記】相關文章:
教學后記模板錦集(14篇)06-15
西游后記作文09-18
《愚公移山》后記作文11-26
世美堂后記原文及賞析02-28
西游后記小學六年級03-05
《媽媽睡了》教學優(yōu)秀教學實錄12-18
《我想》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03-10
《牧童》的教學08-30
《禮物》教學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