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徐禎卿
徐禎卿
徐禎卿(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鎮(zhèn),后遷居吳縣。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lián)P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目錄 生平簡介 文學成就 詩學思想 詩作選摘 收縮展開 生平簡介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yīng)禎!≡谖膶W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并成為“前七子”,強調(diào)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nèi)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lián)P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 “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圣教序》晚歲取《集王書圣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徐禎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 徐禎卿16歲著《新倩集》。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zhàn)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臺行》。同年中進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jiān)博士。 徐禎卿后期信仰道教,研習養(yǎng)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該書多詆毀明太祖的內(nèi)容,實為誣告)、《異林》等。
文學成就“吳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于世,獨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徐禎卿在詩壇占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早期詩作近白居易、劉禹錫風格,及第后受李夢陽、何景明、迪貢等影響,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參與文學復古運動,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為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diào)高雅,縱橫馳騁于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清人沈德潛編選《明詩別裁集》,四才子詩,只收錄徐禎卿和文征明兩人,文征明僅錄兩首,而徐禎卿詩竟輯錄二十三首之多。他為前七子之一,聲譽僅次于李(夢陽)、何(景明)。《明詩綜》在比較徐與李、何詩歌時曰:“李氣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語中的地指出徐禎卿詩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雖然與李夢陽同調(diào),但中原習氣未深,江左流風猶存,吳中派清麗秀逸的風格仍有保留,較前七子其余各家詩作更有自身特點!睹魇贰酚谩叭蹮捑彼淖指爬ㄆ湓婏L格。他長于七言近體,絕句尤精,清詞逸格,情韻雋永。 徐禎卿所撰詩話《談藝錄》,頗多精辟警策見解,在明代詩話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話史中都是屈指可數(shù)的精品。且不說前后七子及其追隨者們對此備加推崇,就連以反復古自命的錢謙益,也對徐禎卿這篇詩論大加贊賞:“專門詩學,究訂體裁,上探騷雅,下括高岑,融會折衷,備茲文質(zhì),取充棟之草,刪百存一,至今海內(nèi),奉如圭璧”,F(xiàn)代文學大師錢鐘書先生甚至直接將“談藝錄”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禎卿作為“吳中詩人之冠”(《明史》卷286),是當之無愧的。
詩學思想徐禎卿的思想。其思想仍依其生平分為兩個時期,其前期對儒、佛、道、文學等兼收并蓄,體現(xiàn)出一種大體符合吳中地域的知識雜進性特征;后期大體可以王陽明所說的“學凡三變”來勾勒其思想的轉(zhuǎn)變軌跡。“末世論”思想是徐禎卿對時代特征的一種概念性把握,也是其思想的一個基礎(chǔ)起點,徐氏對文學復古的倡導、一生潛心“玄學”等都與其欲拯救“末世”的意圖相關(guān)。徐禎卿的思想歷程是與整個時代結(jié)合在一起的,每一次轉(zhuǎn)變大都體現(xiàn)了其精神結(jié)構(gòu)的轉(zhuǎn)換,從時間來看,徐禎卿是七子典范作家中較早由文學轉(zhuǎn)入道學,又最早轉(zhuǎn)向心學之人!墩勊囦洝放c徐禎卿的詩學理論!墩勊囦洝肥切斓澢涞脑妼W理論專著,其詩學思想可以概括為在“復古”觀念的觀照之下,以“情”為核心帶動“氣”、“聲”、“辭”、“韻”、“思”等諸理論要素的詩論體系。其時的社會政治、思想潮流以及吳中文人的文化復古思潮、感受主義與審美主義的膨脹均為徐禎卿“主情”、“復古”觀念的產(chǎn)生提供了極有利的環(huán)境。“因情立格”說則是徐氏對情感與格調(diào)的相互關(guān)系所作的探索,為復古派提供了一個學習漢魏古詩的基本途徑。徐禎卿吳中時期的詩歌與吳中地域性因素的關(guān)系。徐禎卿早期的'習詩系統(tǒng)為六朝、中唐白居易、劉禹錫,又兼以晚唐,詩歌以“情深”為主要特征,風格哀婉清麗,詩中涌動的“愁緒”及對意象系統(tǒng)的選擇形成其感傷化的詩境。徐禎卿前期詩歌主要是融入?yún)侵幸幻},具有很強的吳中地域性,但又有鮮明的個體性特征,特別是對“情”的吟詠與張揚在吳中“主意”的詩壇環(huán)境中顯得尤為突出,同時也成為其入京后加入復古主義陣營的前在因由之一(另一主要因由則是其復古主張)。徐禎卿與李夢陽等七子盟友的交往與轉(zhuǎn)變。相對而言,在七子盟友中徐氏與李夢陽往來密切,特相友善,與邊貢、南京作家群中的朱應(yīng)登、顧璘亦交往頗多且情誼深厚,與何景明也有往來及詩歌酬贈,但相聚時日極短,而其與王廷相、康海、王九思、鄭善夫等人交往的記載不多。關(guān)于徐禎卿后期詩歌觀念的轉(zhuǎn)變問題,本文主張其詩學觀念在后期并沒有發(fā)生大的轉(zhuǎn)變,只是因指導其后期詩歌創(chuàng)作的觀念由吳中風習轉(zhuǎn)向復古理論,才導致習詩系統(tǒng)改趨漢、魏,詩歌內(nèi)容、藝術(shù)特征等也發(fā)生轉(zhuǎn)變,但同時也保留了前期情深、清麗等特征。可以說徐禎卿的后期詩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南北文風的交融。李、徐論辯及二人詩學思想辨析。在前七子復古運動史上,徐、李二人之間發(fā)生了一次詩學理論上的論辯,本文對論辯的具體時間、起因、過程以及論辨的態(tài)度、結(jié)果等做了比較細致的考察。李、徐二人的詩學觀念在“復古”、“主情”等基本主張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次一級層次上還是有些差異,并且這種差異根深蒂固,始終存在,如在“復古”觀念方面,二人對具體的復古統(tǒng)序、復古范型內(nèi)部要素的選擇等還存在一些差別。
詩作選摘【鳳鳴亭】 鳳鳴期不來,瑤華幾銷歇。 唯有山中人,吹簫弄明月。 【在武昌作】 洞庭葉未下,瀟湘秋欲生。 高齋今夜雨,獨臥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漢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 【偶見】 深山曲路見桃花,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又銜春恨到天涯。 【題扇】 渺渺太湖秋水闊,扁舟搖動碧琉璃。 松陵不隔東南望,楓落寒塘露酒旗。 【西宮怨】 興慶池頭漏未闌,梨園弟子曲將殘。 花前更進宮州伎,無那西涼月色寒。 【文章煙月】 風霜獨臥閑中病,時節(jié)偏催壑口蛇。 籬下落英秋半掬,燈前新夢鬢雙華。 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lián)P州樹樹花。 會待此心銷滅盡,好持齋缽禮毗耶。 【送士選侍御】 壯士樂長征,門前邊馬鳴。 春風三月柳,吹暗大同城。 蘆溝橋下東流水,故人一樽情未已。 胡天飛盡隴頭云,唯見居庸暮山紫。 羨君鞍馬速流星,予亦孤帆下洞庭。 塞北荊南心萬里,佩刀長揖向都亭。 【濟上作】 兩年為客逢秋節(jié),千里孤舟濟水旁。 忽見黃花倍惆悵,故園明日又重陽。
【徐禎卿】相關(guān)文章:
卿宰04-29
司馬承禎《坐忘論》的養(yǎng)生觀04-29
簡禎作品里的句子140句06-28
王屋山道教與司馬承禎04-29
王士禎“紅橋修禊”考辨04-30
和太常蕭少卿近郊馬上偶吟,和太常蕭少卿近郊馬上偶吟徐鉉,和太常蕭少卿近郊馬上偶吟的意思,和太常蕭少卿近郊馬上偶吟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徐路04-29
徐泰和04-29
立春長卿的詩句02-02
董卿經(jīng)典語錄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