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菩提樹
菩提樹
菩提樹(菩提樹)
菩提樹(學(xué)名:Ficus religiosa L.),是一種?崎艑俚闹参。大型喬木,幼時附生于其他樹上,高達15-25米,胸徑30-50厘米;樹皮灰色,葉革質(zhì),三角狀卵形,榕果球形至扁球形,成熟時紅色,雄花,癭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內(nèi)壁;子房光滑,球形;ㄖw細,柱頭狹窄。花期3- 4月,果期5-6月。 分布于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及印度。是印度國樹。中國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一首關(guān)于菩提樹的詩,流傳甚廣,“菩提本無樹”這一詩句,成為佛家理論“四大皆空”的經(jīng)典名句。
目錄 形態(tài)特征 生長習(xí)性 地理分布 經(jīng)濟價值 收縮展開 形態(tài)特征大喬木,幼時附生于其他樹上,高達15-25米,胸徑30-50厘米;樹皮灰色,平滑或微具縱紋,冠幅廣展;小枝灰褐色,幼時被微柔毛。葉革質(zhì),三角狀卵形,長9-17厘米,寬8-12厘米,表面深綠色,光亮,背面綠色,先端驟尖,頂部延伸為尾狀,尾尖長2-5厘米,基部寬截形至淺心形,全緣或為波狀,基生葉脈三出,側(cè)脈5-7對;葉柄纖細,有關(guān)節(jié),與葉片等長或長于葉片;托葉小,卵形,先端急尖。榕果球形至扁球形,直徑1-1.5厘米,成熟時紅色,光滑;基生苞片3,卵圓形;總梗長約4-9毫米;雄花,癭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內(nèi)壁;雄花少,生于近口部,無柄,花被2-3裂,內(nèi)卷,雄蕊1枚,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3-4裂,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短,柱頭膨大,2裂;雌花無柄,花被片4,寬披針形,子房光滑,球形;ㄖw細,柱頭狹窄。
生長習(xí)性桑科常綠喬木、大喬木。喜光,不耐陰溫,喜高溫,抗污染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為好。
地理分布廣東(沿海島嶼)、廣西、云南(北至景東,海拔400-630米)多為栽培。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屬栽培,但喜馬拉雅山區(qū),從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經(jīng)濟價值菩提樹用途十分廣泛。樹干粗壯雄偉,樹冠亭亭如蓋,既可做行道樹,又可供觀賞;菩提樹樹姿美觀,葉片綺麗,是一種生長慢、壽命長的常綠風(fēng)景樹。幼苗期盆栽很有觀賞價值,常用來點綴會客廳、書房。葉片心型,前端細長似尾,在植物學(xué)上被稱作“滴水葉尖”,非常漂亮,如將其長期浸于寒泉,洗去葉肉,則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輕紗的網(wǎng)狀葉脈,名曰“菩提紗”,制成書簽,可防蟲蛀;枝桿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樹膠;用樹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藥有發(fā)汗解熱、鎮(zhèn)痛之效。 枝干上會長出氣生根,形成“獨樹成林”景觀;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的某些地方,人們將其氣生根砍下來,作為大象的飼料。 菩提樹樹干富有乳漿,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入藥,有發(fā)汗解熱之功。它適于寺院、街道、公園作行道樹。 菩提子可以作為藥材入藥,常用苗藥、傣藥和中藥。 印度人認為菩提樹的葉子可以有效對抗多種心臟疾病。將葉子浸泡過夜,第二天早上將葉水蒸餾,然后存儲。用約15mg該溶液,每日服用三次。被認為是有效的心臟、心悸和心臟虛弱的治療方法;從根皮泡的液汁可以有效對抗痛風(fēng)和口腔炎,幫助潰瘍愈合。咀嚼這種樹的根,可以預(yù)防牙周;將菩提樹的根在水中搗碎成糊狀,敷在引起淋巴腫大的腺體的'頸部,可以幫助治療;菩提樹的葉子被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和多年的傷口。磨細葉與棕櫚糖混合做成的藥丸,每天一丸用牛奶服用,是一種有效的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