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簡介
勞動這個詞語,我們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很常見,那么你了解勞動這個詞語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勞動簡介,歡迎閱讀!
勞動簡介 1
從哲學高度看,勞動是主體、客體和意義的內涵集成體。
勞動是促進成長的重要途徑,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fā)展的唯一手段。按照傳統(tǒng)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大類。
勞動是人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商品生產體系中,勞動是勞動力的支出和使用。馬克思給我們下了這樣的定義:“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本身。勞動力的買者消費勞動力,就是讓勞動力的賣者為其提供勞動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拼音:láo dòng
英譯:Labor
詞義:是發(fā)生在人與自然界之間的活動。其實質是通過人的有意識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動來調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發(fā)生物質變換,即改變自然物的形態(tài)或性質,為人類的生活和自己的需要服務。
基本解釋
[labor; work]:為了某種目的或在被迫情況下從事體力或腦力工作。如:不勞動者不得食。
[physical labor; manur labor]:特指體力勞動。 如:田間勞動、下放勞動。
[with your leave]:勞駕;麻煩。如:只是勞動老伯不當。
分類方法
1、勞動分為:
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兩大類;
2、傳統(tǒng)的勞動分類方法置疑
照傳統(tǒng)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大類。因為人的內在存在主要矛盾即人的意識主體與生命本體間的矛盾。人的任何行為都是這對矛盾的外在化,都是他們的綜合性結果。體力與腦力的勞動是指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的,沒有完全分割體力或者腦力勞動。這在表述上不等于兩者的分隔,恰恰是兩者的實踐上的統(tǒng)一,這源于概念與實踐本身的關系。
勞動是人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為了確定勞動的分類方法,首先應對人類運動的形式進行分類。人類機體是由眾多生理系統(tǒng)、組織或細胞有機地組合而成的,其中每一個系統(tǒng)、每種組織和各類細胞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地通過新代謝來完成各種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以維持和發(fā)展整個機體復雜的生命運動?梢园讶祟悪C體的各組成分完成規(guī)定功能的過程稱為人的主體運動。從不同的觀察角度來看,人的主體運動可分為若干種不同形式。如,根據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為消化運動、呼吸運動、血液循環(huán)運動、生殖運動、分泌運動、神經運動等根據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自主運動與隨意運動,總的看人的行為過程都是意識與生命的總體運動。
人類運動
根據參與運動的人體主流系統(tǒng)的不同,人類運動可分為腦力運動、體力運動和生理力運動。
體力運動
體力運動是指以人體肌肉與骨骼的運動為主,以大腦和其他生理系統(tǒng)的運動為輔的主體運動,如步行、挑水。體力運動是所有動物具有的運動形式,生物進化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體力運動的形成使動物一方面能夠通過改變自己與外客觀事物的空間距離,以靈活地選擇客觀事物和外部環(huán)境;另一方面能通過肌肉和骨骼形成一定的機械作用力來改變事物的數(shù)學與物理性質,如空間位置、形狀尺寸。任何體力運動的形成、維持和發(fā)展必須依靠機體其他生理系統(tǒng)的參與,并為之提供物質、能量和信息,因此體力運動必然伴隨著其他生理系統(tǒng)的運動。
腦力運動
腦力運動是指以大腦神經系統(tǒng)的運動為主,以其他生理系統(tǒng)的運動為輔的主體運動,如思考、記憶等。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形成與發(fā)展是腦力運動得以產生的前提條件,低等動物的大腦由于不具備第二信號系統(tǒng),不能相對獨立地進行腦力運動,它只是為體力運動或其他運動提供必要的本能控制信號,從屬于其他形式的運動,因此腦力運動是只有人類才具有的運動形式。
生理力運動
生理力運動是指除了體力運動和腦力運動以外的其他形式的生物組織主體運動。廣義地講,生理力運動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運動形式:對于植物來說,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等;對于動物來說,有消化運動、呼吸運動、血液循環(huán)運動、生殖運動、分泌運動、神經運動等。任何形式的生理力運動都可歸結于細胞的運動,而細胞的運動實際上就是一個物質和能量代謝的過程。人的生理系統(tǒng)通過一定的生理力運動對所獲取的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傳輸和能量轉換,為整個生理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提供所需的物質和能量,以保證機體協(xié)調一致地運行。
勞動簡介 2
勞動是人類適應自然的活動和改造的獨特方式
生產力就是人的勞動能力、人的實踐活動的能力和生產的本質力量。
勞動使人類產生使人類發(fā)展
從本原看,生產力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跟生產資料相結合而構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古猿通過勞動轉化為人,形成勞動生產力,是生產力形成的標志和歷史上的開始。——恩格斯的觀點。
恩格斯對生物進化、勞動進化的看法是建立在科學水平的基礎上的。從完全的意義看,所謂生產力,乃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社會和塑造自我的能力,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本質力量在歷史中的全部展開。[3]
任何耗散結構都具有一定的自組織能力,它們在自組織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基因變異的方式來形成信息(包括正價值信息和負價值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優(yōu)勝劣汰的方式來選擇信息,并通過基因遺傳的方式來貯存和傳播信息。生物信息的積累使生物組織之間、及生物個體之間能夠產生越來越強的相干作用與協(xié)調作用,各組織的結構越來越精細,個體之間的協(xié)作越來越和諧。
用信息標準衡量,人類無疑是進化水平最高的生物,是生物進化藤蔓上最碩大的果實。但是,人類的進化與生物的進化并不完全相同。
人類進化過程在基因重組和機體結構創(chuàng)新基礎上增加了文化創(chuàng)造的內容,并且隨著進化水平的提高,文化創(chuàng)造的部分所占比例越來越高。人類獨占的文化積累模式使人類形成了適應自然的獨特方式。在人類獨有的文化積累中,勞動無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恩格斯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恩格斯認為,手的使用和語言、思維的產生,都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正是由于勞動,人才得以從動物界中分化出來,所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
統(tǒng)一價值論認為:勞動的本質就是“消除不確定性”,而“消除不確定性”等同于“提高有序性,“提高有序性”就是“提高功能有序性”,“提高功能有序性”就是“增加價值量”。
因此,勞動的根本作用和本質內涵在于改變系統(tǒng)的價值總量,即勞動是價值的真正源泉。
人類勞動
早期人類勞動
人類在勞動過程中,一方面通過行為方式的變換與思維方式的變換來形成信息,通過價值判斷與價值評價來選擇信息,并通過經驗和能力等方式來貯存和傳播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發(fā)展和完善各種形式的擴展耗散結構(生活資料、生產資料、社會關系、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來形成信息,通過價值判斷與價值評價來選擇信息,并通過科學與技術等方式來貯存和傳播信息。第三方面,勞動促進了手與腳的分工,使人學會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勞動促進了語言的產生,加速了信息的生產和傳播;勞動促進了大腦和機體的進化,加速了信息的積累與處理。
人類勞動分為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與生理力勞動三種基本形式。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和生理力勞動都可以凝聚一定的信息,因而都可以產生價值增值,其中生理力勞動凝聚的信息通常是以生理信息的形式凝聚于人的機體之中,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健康性、身體靈活性、感官靈敏性、環(huán)境適應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加強,有時也表現(xiàn)為缺陷器官的修復與強化、體液與組織的彌補和替代等。人類最早的信息也是全部來源于生物進化,它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前提。
由于生物進化過程非常緩慢,它所產生的信息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人類勞動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唯一來源。于是,“信息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就基本上等價于“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了。總之,勞動之所以被確認為價值的唯一源泉,并不是因為抽象意義上的定義,而是因為勞動在信息(包括人類機體的生物信息)的形成、傳播、處理和運行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所有價值,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本身。
勞動認識
人的勞動分為市場交易型勞動和自理型勞動。有價勞動是指生產和創(chuàng)造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無價勞動是說將產品從這個地方運到那個地方。同樣是勞動,有時相對獲得的利益或報酬是不同的,價值不同,人的意義也就不一樣。
我們知道,投資是尋找東西和地方賺錢,這種勞動就是要獲得更多更大的利潤。沒有利潤的勞動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能創(chuàng)造財富,也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能獲取利潤,更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能得到報酬。勞動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類發(fā)展、成長和存在的需要。我們通過勞動改變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因此,不同的勞動有著不同的收益,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追求有著不同的勞動,不同的職業(yè)有著不同的奉獻。
無論是有價勞動還是無價勞動,都是可貴的和值得珍惜的?嘁埠茫垡擦T,勞動不僅有關人的健康和智慧,也有關人的快樂和美好。勞動使我們生活豐富多彩,勞動鍛煉和造就了我們人類。人的偉大其實就在于會勞動、能勞動和愛勞動。沒有勞動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能體現(xiàn)勞動的生活是充滿幸福的。
勞動證明我們不懶惰,勞動說明我們不貧窮,勞動表明我們不落后。只要我們想進步、想擁有、想改變,勞動一定能夠為我們實現(xiàn)!x自葉千華《千華隨筆》“對勞動的認識”第104頁。
勞動的量
統(tǒng)一價值論認為,人的勞動量與他所消耗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消費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經過理論論證,提出:
勞動量的度量方式:采用“社會必要補償性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消費量”來度量勞動者的勞動量。
這里要掌握四個方面的規(guī)定與條件限制:
生活資料使用價值
價值形態(tài)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價值層次包括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人尊與自尊類、自我發(fā)展與自我實現(xiàn)類四個方面;表現(xiàn)形式包括商品和非商品(如服務)兩個方面;享受范圍包括個體生活與居住條件、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三個方面;享受方式包括個體獨享(即工資、補貼、保險等)、集體共享(即集體福利)和社會共享(即社會福利)三個方面;價值延伸范圍包括幼兒與少年成長、中年與青年發(fā)展和老年退休三個方面;價值使用途徑包括生活、教育(含義務教育費和職業(yè)培訓)和工作三個方面;價值用途包括贍養(yǎng)父母、養(yǎng)育子女和維持自己生活三個方面;價值體現(xiàn)方式包括工資、補貼和保險(含勞動保險、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三個方面;等等。
補償性
生活資料的消費可分為三種基本情況:補償不足、補償平衡、補償有余。實踐表明,當勞動和補償不能和諧統(tǒng)一時,如果所消費小于一定值,則會出現(xiàn)“補償不足”,如果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大于一定值,則會出現(xiàn)“補償有余”,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將得到增強而逐漸發(fā)展。如果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正好等于一定值,則會出現(xiàn)“補償平衡”,此時勞動的耗費量正好等于勞動的補償量,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將會維持原狀。這就表明,只有在“補償平衡”狀態(tài),勞動者所消費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量與勞動量才能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社會必要的
同一社會時期,勞動者的消費熟練度不同,相同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將會產生不同的勞動潛能,消費熟練度高的人,只需要消費較少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就可以產生較多的勞動潛能,因此所謂“社會必要的”就是要求勞動者具有社會平均的消費熟練度;同一社會時期,勞動者的勞動熟練度不同,相同的勞動潛能將會產生不同的勞動量,勞動熟練度高的人,只需要消耗較少的勞動潛能,就可以產生較多的勞動量,因此所謂“社會必要的”就是要求勞動者具有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度。
勞動強度
單位時間內,提供滿足社會目標客戶質量、安全、數(shù)量標準的數(shù)量越多,表示勞動強度越大。
背景知識:
馬克思認為:“增進勞動的強度,意思就是說在同一時間內增加勞動的支出”,他還將勞動強度定義為勞動的內含量或勞動的密度,并認為:“提高機器的速度,和擴大同一勞動者照管的機器的范圍”、“提高勞動的緊張程度,更加細密地填滿勞動時間的微孔”、“增進勞動的規(guī)律性、劃一性、秩序性、繼續(xù)性和能量”(《資本論》第1卷第438頁)等都可提高勞動強度。然而,勞動的內含量或勞動的密度是什么內涵呢?他并沒有闡述清楚。勞動強度是一個容易進行主觀感覺而不容易進行理性抽象的概念。過去,人們往往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勞動強度。一是勞動者主觀感覺的緊張性、疲勞性和痛苦性,二是勞動過程所完成的工作量密度。
統(tǒng)一價值論認為,勞動強度的提高,對于勞動對象來說,加大了勞動者作用于勞動對象的力度(對于腦力勞動者來說,就是加大了大腦對于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處理力度),表現(xiàn)為工作量密度在增大;對于勞動者來說,加大了內部生理、心理和精神的緊張性和痛苦性,表現(xiàn)為勞動者用于補償勞動耗費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在增加。由此可見,提高勞動強度實際上就是提高主勞動密度,并維持附加勞動密度的相對不變。因此,對勞動強度做出如下精確定義。
勞動強度:主勞動密度與附加勞動密度之比值,稱為勞動強度,用I來表示,即
I=Mlt/Mlb
勞動熟練度
勞動熟練度提高的基本特征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現(xiàn)象:新工人在機床上操作時,開始總是感到笨手笨腳的,心理很緊張,動作遲緩,廢品率高,不安全性大,每天下班回家感覺很疲勞,身體許多部位感到疼痛。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以上現(xiàn)象逐漸減輕并消除。這種現(xiàn)象是由勞動熟練度的提高而產生的。以體力勞動為例,熟練勞動行為有兩方面的特征:
(1)與熟練勞動行為無關的多余動作逐漸減少,精神緊張性逐漸消失。例如,兒童初學寫字時,常常是手指緊握筆桿,面部肌肉緊張,并且嘴唇噘起,眼睛歪斜,表現(xiàn)出一些多余動作和精神的緊張。
(2)熟練勞動行為中各個具體動作之間在時間和空間排列上越來越緊湊,在功能特性上越來越協(xié)調一致,并具有越來越高的精確性和靈巧性。如優(yōu)秀運動員的精彩表演、雕刻家的精美作品往往使人贊嘆不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熟能生巧”。
第一個特征標志著勞動者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時所耗費的勞動量逐漸下降;第二個特征標志著勞動者所耗費的勞動量不變時所完成的工作量逐漸增加?傊瑒趧邮炀毝鹊奶岣呖蓺w納為一個基本特征:工作量不變,勞動量下降。
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
由心理學可知,大腦皮層的機能系統(tǒng)性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動力定型,簡稱為動型,它是大腦對一定的刺激物系統(tǒng)所產生的反應系統(tǒng)。動型:就是以幾個不同的條件刺激物(聲音、光線等)按一定時間間隔和順序組成為一個定型系統(tǒng),對動物進行反復訓練,動物就會逐漸形成一個跟各個刺激物的強弱、性質以及相互關系相對應的穩(wěn)定的反應系統(tǒng)。在這個反應系統(tǒng)中,機體對前一個條件刺激物的反應變成了后一個反應的條件刺激物,各個刺激物只具有始動作用,而各個反應的性質由整個定型系統(tǒng)來決定。在動型的情況下,高級神經活動可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或不重要的活動,用以保持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不受次要因素的干擾,以減少能量的耗費。
動型在人的身上表現(xiàn)為鞏固的、習慣了的行為動作、思維方式、情感取向等。體力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是:人通過對某些具體動作按照固定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進行多次反復練習,使其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動型,從而逐步實現(xiàn)這一行動的自動化,從而逐漸減少機體內部的物質與能量的耗費(即勞動量的耗費)。
例如,工人在操作機器方面、運動員在體育項目方面的熟練都是長期勤學苦練的結果。腦力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與體力勞動熟練度的生理機制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引發(fā)動型的一系列刺激信號均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即語言與文字信號,具體表現(xiàn)為大腦神經系統(tǒng)中暫時神經聯(lián)系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動型,從而逐步實現(xiàn)腦力思維“動作”的自動化。生理力勞動的熟練度的生理機制與體力勞動的熟練度的生理機制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引發(fā)動型的一系列刺激信號為機體內部組織所發(fā)出的生物化學信號,而產生的反應是機體內部組織的生物化學變化。
【勞動簡介】相關文章:
姜子牙簡介02-17
王維簡介02-02
帕斯卡的簡介08-02
黃杏秀簡介05-12
蟋蟀簡介07-27
于揚簡介11-18
李玟簡介07-06
施耐庵簡介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