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班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皮亞杰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為思維服務的。同時,語言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就很難獲得廣泛的知識。我們人類之所以優(yōu)于其他動物而取得今天的進步,就是因為使用了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語言。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期,幼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活動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作為教師應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激發(fā)幼兒說話的興趣,使他們能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幼兒積累運用語言的經驗,培養(yǎng)他們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經過多年的探索,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感受。一、 利用多種途徑幫助幼兒積累詞匯:
首先,我把教新詞和幼兒游戲及“一日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幼兒進一步掌握和理解新詞。
游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又是幼兒對周圍現(xiàn)實生活積極的、主動的反映活動,也是小班年齡階段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最容易接受。在傳授“齊心協(xié)力”這一詞的時候,我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天鵝、龍蝦和梭魚”的故事,然后讓孩子們自由結伴幫助阿姨搬桌子,在搬桌子的過程中鬧出了很多笑話,也發(fā)生了一些爭執(zhí),在而后的討論中,孩子們得出了“一塊兒干活得時候應該往一處使勁,這樣才能把活干好”的道理,在討論過程中我給孩子們講解了“齊心協(xié)力”一詞,幼兒有了自己的親身體會,很快就理解了。以后,我在孩子們一起需要協(xié)作的活動中,比如在推拉輪胎、一起搬桌子、一起收拾積木等活動中高頻率地使用這個新授的詞匯,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們知道了新詞匯的各種使用方法,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習得新詞并靈活地運用。再比如,我在新授“聰明伶俐”這一詞時,我針對小班年齡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給每個小組取個好聽的動物名字,每次排隊時我就興奮地說“聰明伶俐的小鳥組排隊”,這樣如果有六組的話,“聰明伶俐”一詞就會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閃現(xiàn)六次,這樣孩子們的大腦語言詞匯庫中就會有這個詞的痕跡,以后,每逢孩子們表現(xiàn)好或者有進步的時候,我就會說“你真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边@樣,花了不到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我們班幾乎每個孩子都已經會準確使用這個詞語了。其實語言學習它是一個詞語、句子信息量的不斷積累過程,只有在孩子們的頭腦中不斷積累詞的信息量,孩子在運用語言的時候爆發(fā)力才會很強。而我們在平時的語言教學中不乏傳授了許多有用的詞匯,可就是很少見孩子們去使用它們,孩子們的語言表達進步不快,原因就是在于我們學得多而鞏固和復習得少得緣故。根據(jù)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理論,我們在傳授了一個新詞匯或一個新句型后,在第一個星期應該每天都去使用它們,而后可逐步遞減,這樣做的結果是你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嘴巴里會說出許多好聽的詞語或句子,讓人驚訝不已。孩子們其實都喜歡說話,從小時起,他們就常常一個人把學到的單詞反復地說著玩,我就利用孩子的這種傾向,把這一階段學過的新詞或句子通過精選組成短文或編成一個小故事給孩子們反復說著玩,這樣,孩子們會學得更為牢固。
其次:把新詞教育和形象的動作、感官練習加以結合,幼兒就很容易掌握。
感覺和知覺是認識客觀現(xiàn)實地第一步,它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幼兒通過親自感知形象的動作,就能完成形象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較復雜的心理過程,對客觀事物做更進一步的認識。
我經常給孩子們觀察各種物體,和孩子們一起講講它們的顏色,形狀、材料、屬性等等,例如: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jié),我就給孩子們帶來各種各樣的水果,讓他們通過觸摸、聞聞、嘗嘗、看看等操作活動學習了“香甜”“黃澄澄”“紫瑩瑩”“紅彤彤”“綠油油”等詞語。在大圖書故事“小狐貍的球”中,我讓孩子們先自己玩球,從中發(fā)現(xiàn)了球的多種玩法:可以拍球、頂球、踢球、抱球、滾球等,這時,我就讓小朋友們一邊講,一邊做相應的動作,有的小朋友做不出動作時,我就做一個動作來提示,啟發(fā)孩子們講下去,并讓他們也做一做,這樣,小朋友在觀察大圖書畫面時,很快就能理解并講出新詞語了。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參加感知,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通過多種感官強化,可以使大腦神經聯(lián)系廣泛牢固,有助于深刻地記住詞語。
再次,欣賞各種文學作品,提升語言的敏感性。
我記得老威特曾經說過“要想讓孩子有清楚的頭腦,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詞匯”,為此,我不想讓幼兒只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現(xiàn)方法上,而是教他們逐步了解和使用復雜的措辭,并且力求措辭生動準確,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可以做到這一點。在小班孩子剛入園時,我們運用各種朗朗上口的兒歌來引導幼兒習得日常規(guī)則,如:“洗手歌”“小貓走路”“小小毛巾”等兒歌伴隨著孩子們逐步熟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在學習規(guī)則的同時,孩子們也學會了兒歌。在兒歌的種類上,我還加以了挑選:有問答歌、顛倒歌、數(shù)字歌、趣味歌、謎語等等,在小班階段,我們班的孩子學會了許多兒歌和謎語,其中,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問答歌和謎語。有的時候,我們會認為有的兒歌很長,有復雜的詞語,是否還適合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從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只要是真正好的作品,孩子們喜歡念的,就可以傳授,兒歌教學的真正目的是使幼兒欣賞語言的韻律美及提升語感。另外,在小班階段,我還給孩子們講了許多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大多都比較短小精悍,很適合小年齡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認為不能只讓孩子被動地聽,應該要他復述,如果不讓孩子重復,就不能完全達到講故事的效果。小班上學期我比較關注幼兒語言敏感度的提高,因此,我著重的是詩歌、聽說游戲等的復述,而不強調故事復述,而在下學期,我給孩子挑選的是《伊索寓言》,短小、語言凝練,很適合孩子進行復述練習。在孩子復述過程中,為了避免枯燥,我建議讓孩子們分角色來表演這些故事,孩子們可高興了,在表演故事過程中孩子們學到了許多本領:分配角色、變化聲音、站立的儀態(tài)等,同時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加登納認為,語言文學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核心操作能力方面。語言核心操作是一種對語言文學的敏感性,包括對詞語排列的敏感性、對語言的聲音、節(jié)奏等的敏感性、對語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三個層次。從加登納的觀點看,我們還只注意了第一層次的核心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文學作品的深層功能──也就是還要幫助孩子們感受作品的意境,讓孩子結合個人的經驗加以想象、模仿和創(chuàng)造。在欣賞散文詩《風藏在哪里》前,我多次帶孩子們去觀察風,感受風,并且試著去描述它:大風是呼呼呼的、微風是輕輕的、風藏在轉起來的大風車里的、風藏在飄動的頭發(fā)里的、我們還嘗試畫風、做有關風的游戲;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學到了許多優(yōu)美的語句,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變得喜歡觀察和喜歡表達了。
二、在“一日生活”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語言交往的機會
 1、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注意引導幼兒進行語言交往
小班幼兒年齡小,很多小朋友剛剛脫離家庭生活的懷抱進入一個陌生的集體環(huán)境中,他們和老師、同伴都處于一個熟悉的過程中,因此,要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只有“讓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讓他們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習得。比如,在剛開學的點名活動中,我就引導孩子學習和別人問候的各種方法,先是我和顧老師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問候,孩子們覺得很好玩,他們也就愿意一起來參與了,我們學會了“老師你早”“見到你真高興”“老師好”“HELLO”“Hi”,除此之外還有鞠躬、用微笑和用手勢等來打招呼的方法,對于內向不愿開口的孩子,我會鼓勵他:“如果下次你能說‘老師早’我會非常高興的”,如果是能力強的寶寶,我會這樣對他說“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學問候這件事情上,我相信會給孩子們有所幫助的,因為,他們了解了同一個意思的話可以用許多種不同的句子來表達,這對他們以后語感的提高是有促進的。另外,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廁等活動中,注意給幼兒提供語言交往的機會,使全班幼兒在飯前、睡前及脫衣前都可以用語言來了解對方的需要,給予幫助,增強對同伴的親切感、責任感、加深友誼。
 2、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首先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幼兒有話愿意講。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和同周圍人的生疏,就容易“沉默寡言”,有的與老師、同伴雖已很熟悉,但也常常不愛交談。因此,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設家庭式的氛圍,與幼兒平等相處,尊重每個幼兒,積極鼓勵,引導幼兒說話。尤其當幼兒主動與教師說話時,教師總是認認真真地聽,熱情地與幼兒對話,并能善于將話題稍作延長,幼兒解除了緊張心理,就越來越敢說,越來越愿意說了。
其次利用自由活動時間,給孩子提供更多語言交往的機會。我和顧老師經常利用餐后這段自由活動時間,或參觀校園或欣賞園內走廊里的畫展和主題版塊,我們園內的畫展和主題版快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對小班孩子來說是充滿新鮮和好奇的,在參觀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講很多話,如:講講你喜歡哪幅畫,上面畫了些什么?這幅畫的哪些地方你很喜歡?(注意:盡量少對小班孩子提一長串的“為什么”)在參觀過程中要讓孩子多講,多與同伴講,老師要少講或帶動膽小的幼兒講話。
總之,校園內的一切環(huán)境都能讓我們作為一個話題來展開,只要教師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然后持之以恒,孩子們的語言運用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轉貼自:人教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