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數學材料活起來
一、讓孩子的操作“活現”材料
數學材料是否對幼兒有意義需要在活動中檢驗,孩子操作數學材料的過程能透射孩子對材料的感受:孩子喜歡材料嗎?這種材料對孩子難嗎?材料能推進孩子的主動探究嗎?從而“讓孩子的學習看得見”,為教師調整材料提供依據。在一次調研中,一位園長給我看了一張記錄紙(一份要求孩子先做沉浮實驗再進行統(tǒng)計的記錄紙),記錄紙一分為二,以水波浪為界,上面畫浮的物體.下面畫沉的物體,上下各畫一個方框,用來填寫最后的統(tǒng)計數字。園長說,她和老師經過多次討論.認為記錄紙是沒有問題的,想征詢一下我的意見。我說,讓幼兒試用一下看看。結果孩子們的記錄出乎意料:他們不會表現沉浮的物體,有的用正方形表現不同的積木和小瓶,有些用一條蚯蚓形狀的細線表示不規(guī)則的物體等,由于記錄的不清晰,以至于孩子們無法統(tǒng)計。事后園長說:“如果孩子不操作,可能我們還會認為這是很好的材料。看來孩子的操作真的很重要,它告訴我們這份記錄對中班孩子來說太難了!
二、以教師的觀察“激活”材料
當幼兒展現對數學材料的感受時.教師應該捕捉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的信息,并與自己的教育初衷比較,檢驗材料的適宜性,探尋幼兒的真實水平和需要,從而“激活”材料,促進區(qū)域活動的開展。教師通過觀察應能了解材料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孩子的學習方式、興趣指向、主動性和探索性等。如在操作《小動物住哪里》的材料巾。教師發(fā)現有一個孩子不假思索地先填上列“l(fā)、l、1.…_.一2、2、2……”“3、3、3……”等,再寫第一行“l(fā)、2、3……”第二行“l(fā)、2、3……”等,一下就完成了。該孩子告訴教師,他找出了序數的規(guī)律。這是孩子思維概括性的表現,但同時又傳遞給教師另一個信息:這份材料對他而言比較簡單,沒有挑戰(zhàn)性.需要進行調整;要不,材料就是“死”材料。
三、用教師的積極回應“活化”材料
“活化”原指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強,這里引申為讓數學材料發(fā)揮它更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對孩子在操作活動中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不斷調整活動區(qū)環(huán)境,包括區(qū)域設置的增減,活動材料投放的改變,不斷提供可促進幼兒持續(xù)發(fā)展的材料。為此,教師可用積極回應的方式來縮小教育目標與材料之間的距離,使材料真正具有操作性、適宜性等。使原有的數學材料發(fā)揮它更大的價值,成為促進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方面,讓教師的教學有意義。
“活現”、“激活”“活化”是“讓材料‘活’起來”的途徑.是以新知識觀為理論背景,動態(tài)的建設數學材料的理念和行為。它以教師的觀察和孩子的操作活動為條件,以教師的積極回應來調整數學材料,使材料更好的展現教育目標、透射目標.讓材料與孩子真正對話,以期建立適合和推動孩子需要、發(fā)展的材料。
因此在強調數學材料是孩子活動的物質基礎,強調數學材料與孩子之間的“良好匹配”的理念指導下.教師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添加材料,顯示要求
這主要針對教師在數學材料提供上的不完整而采取的回應策略,通過補充材料使孩子更好地感受教師的數學教育目標,實現有目的的操作活動。如在《發(fā)夾排排隊》活動中,教師提供了許多顏色和式樣各異的發(fā)夾,請孩子有序地夾在布繩上.學習排序。但孩子不知道怎么玩,無規(guī)律地全部夾在布繩上。教師發(fā)現了這個情況,馬上添加了一些按顏色、形狀分類好的卡片,讓孩子參考.一定程度上讓孩子讀懂材料蘊含的要求,有目的地發(fā)展孩子的排序能力。
2.轉變形式.深化目標
針對同一個教育目標,在孩子還沒有充分掌握相關內容,但對原有的數學材料有所“疲倦”的情況下,教師須變換形式演繹同一個教育目標.重新激起孩子的興趣,回到自主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中去。如在《神算子》活動巾,兩個孩子同時投骰子,根據呈現的數字,誰先計算出得數,誰就在各自的晾衣桿上曬上一條小魚,以魚多者為勝?蓭滋煜聛恚⒆硬惶矚g曬魚。于是教師把“曬魚”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調整,改為“粘粘紙”,這樣孩子依然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
3.弱化游戲.突出主題
教師在數學材料的投放中,會根據孩子的年齡,開展一些“寓教于樂”活動,使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或在材料的設置巾注重綜合能力和動作的發(fā)展,有時會出現因為游戲化而弱化數學教育目標的現象。如在《打保齡球》活動巾,教師希望通過玩保齡球的方式發(fā)展小班孩子的計數能力。教師提供了lO個可樂瓶、一個小球。結果孩子只專注于把瓶子擊倒,無暇顧及每一次擊倒瓶子的數量,這就無法實現教師通過玩保齡球發(fā)展計數能力的目標。在觀察到這一現象后,教師在引導孩子探索如何擊中更多的保齡球”的前提下,及時地加入了記錄紙.用記錄紙暗示活動要求(統(tǒng)計每一次倒地的可樂瓶的數量)。調整孩子的活動,實現教育目標。
4.完善規(guī)則自我檢驗
在設計數學操作材料巾,教師們都會注意“留痕”.從留痕中了解孩子對材料的駕馭能力、操作情況和教育目標的達成度。但這種檢驗可以蘊含在材料當巾,通過一定的規(guī)則使
材料有利于孩子自我檢驗、自我判斷。如活動《解密碼》要求孩子根據教師提供的系列圖片信息獲得4個密碼號.輸入電腦,才能看到喜歡的動畫片。孩子們紛紛應戰(zhàn)?墒牵诤⒆拥牟僮髦校蠖鄶岛⒆訒蛞粋密碼的錯誤而失。瑫r又無法確定哪一個出錯。重新檢驗,孩子又缺少了第一次活動的認真度。于是,教師根據孩子的表現完善了規(guī)則:獲得一個密碼號,孩子必須經過兩次操作活動,根據不同的圖示信息解開同一個密碼。這樣,第二次的“解密”就成為孩子檢驗第一次“解密”是否正確的過程。
《中國幼兒教師網》marrina 編輯
【讓數學材料活起來】相關文章:
評語讓數學作業(yè)批改活起來04-28
讓飼料活起來04-26
讓課堂活起來04-29
讓恐龍活起來04-27
讓傳記活起來04-29
讓課堂活起來05-02
活起來作文09-25
讓《品德與社會》教學活起來04-29
讓文物活起來作文07-07
讓閱讀教學的課堂活起來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