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教育與家長工作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xiàn)。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與家長工作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教育與家長工作反思1
當今城市家庭生活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然而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怎樣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擺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由此可見,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地巨大。下面談一談自己平時在教子方面的一些心得。
1、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大的,他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孩子提問題時家長要用規(guī)范的語言而不是用孩子幼稚的語言同他討論周圍的事物,教他各種東西和事物的名稱、詞匯.孩子的問題是最多的,家長要認真理解孩子提出的問題,盡量回答孩子真正提問的東西。不要隨便敷衍孩子,這樣做會壓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輸太多的他還不能理解的知識。
2、不要讓“為什么”成為一種挑戰(zhàn)。
當孩子不想執(zhí)行你交給他的任務時,他們常常會不停地問“為什么”。要想挫敗他的伎倆,家長的指示必須非常明確。如果孩子總是說“為什么我非得……”家長就用一句簡單明了的話回答他,例如說:“你必須到床上,因為馬上要睡覺了!比绻愕暮⒆舆是問個不停,那么采取如下方法:
運用“以不變應萬變”的技巧,每次都用一模一樣的話回答孩子,他問多少遍就答上多少遍,直到孩子到床上。
運用置之不理的技巧。不理睬孩子的問題,事先做好不對孩子糾纏發(fā)怒的精神準備,家長只重復家長最初的說法而不去回答他的問題。每次孩子痛痛快快地按你的要求去做時都要表揚他。
3、讓孩子養(yǎng)成說話算數(shù)的好習慣。
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要說話算數(shù),做個講信用的人,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并讓他了解說話算數(shù)的好處和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一舉一動,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要想孩子做的好,父母首先就要做的好。
4、培養(yǎng)孩子誠實、善良的性格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從一些小事和孩子講道理,讓他真正理解“皮諾曹為什么會從一個木偶真正成為一個孩子的道理”。他需要什么,合理的我會滿足他,不合理的我會跟他講清楚,堅決不跟他討價還價,不讓他養(yǎng)成亂花錢的習慣。
上述這些只是平時教育心得的點滴,幼兒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每個孩子都是充滿希望的朝陽,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社會的棟梁。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都能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幼兒教育與家長工作反思2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不僅要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與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從這次的調查問卷中,顯現(xiàn)出了很多問題,其中,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幼兒是否喜歡老師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我們深思。園里針對這次問卷專門組織了一次全園教師交流、學習活動。聽了有經驗老師的經驗分享,我收獲很大,感受很深。從這次的學習中,我從兩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態(tài)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在與家長溝通時態(tài)度要熱情、有親和力、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系,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合作者。家長出于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托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該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老師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為孩子成長而喜,為孩子進步而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你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接納我們。談話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氛圍。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來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么合作就會非常愉快,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就會比較融洽。
2、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于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不要一味的去表揚,這樣孩子容易被寵壞;也不能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給家長告狀,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家長也會討厭。注意幾點:
。1)教師與家長交談時應語氣委婉,向家長反映情況要客觀,注意態(tài)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后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臉,教師不能一見到其家長就告狀說:“今天某某又抓人了!边@種直接的后果只會導致家長的反感,家長心里就會不舒服,覺得很沒面子。說不定他會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兒園,老師怎么教育的?如果換一種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我摸著某某的頭微笑地對家長說;“某某今天畫畫很認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揚,進步非常大。但是有時會攻擊小朋友,這不,今天她抓人了!比缓笪視脵C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一起教育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使孩子能夠全面發(fā)展!蔽疫@種談話方式,家長很樂意地接受,并領著孩子一起去向小伙伴道歉。
。2)教師應盡可能地采取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我們不能等孩子犯了錯誤后才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談孩子在園學習、吃飯、游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xiàn),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并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可以針對本班情況及時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聯(lián)誼活動、召開家長會等等。讓家長集體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教師的兒童化語言。有時臨時利用接孩子的機會召開短時的家長會,及時處理一些共性的問題。
3、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傾聽家長的敘述,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教師越表現(xiàn)出樂于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長就越愿意與之交流。在交往過程中,盡量少運用命令、警告、責備、勸告和教訓的語氣,避免使用傷害家長情感的語言,盡可能多地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當家長說完后,教師方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4、要學會感謝
通過溝通之后,一座心與心的橋梁已悄然出現(xiàn)在師生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跟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家長的角色出發(fā),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多報喜,巧報憂”,那么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合作中,家園共育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教育潛能,幼兒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二、多提倡賞識教育
只有多提倡賞識教育,讓孩子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孩子才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針對這個我總結了幾點賞識教育方法:
1、了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厭學,不想來幼兒園,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愿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贏,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贊揚抵得上十句責罵。因此,了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xiàn)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孩子,傾聽孩子
兒童正處于成長時期,是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說,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說話沒什么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3、激勵孩子,鼓勵孩子
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yǎng)孩子奮發(fā)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注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善于表揚,就意味著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愿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4、提醒孩子,寬容孩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干二凈,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鑒。針對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孩子樂于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以此為學習準則,把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有效。讓家長對幼兒園、對老師滿意,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
【幼兒教育與家長工作反思】相關文章:
家長幼兒教育心得04-22
幼兒教育隨筆-把微笑留給家長07-28
家長對幼兒教育心得體會04-07
幼兒教育家長心得體會10-18
家長幼兒教育心得體會09-28
家長幼兒教育心得體會6篇02-04
家長幼兒教育心得體會15篇11-21
家長幼兒教育心得體會9篇05-10
家長幼兒教育心得體會(9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