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用真情和至愛譜寫生命的樂章。小編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用。關注unjs網獲得更多內容。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篇一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兜卣鹬械母概c子》描寫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冒著危險,不顧別人的勸阻,歷盡艱辛,挖了38小時,終于救出了兒子和他的同學的故事。父與子憑著堅定的信念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間的奇跡。
這節(jié)課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先是故事導入課題,出示學習目標,接著以預習檢查的形式學習生字,指導重點段落的朗讀,在此期間重點指導易錯字。在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上,我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只設計了一個中心問題: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父親和兒子了不起的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父親和兒子了不起的原因?讓學生抓住“了不起的父與子”品讀全文,及其它重點句,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薄安徽摪l(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寫父子語言,行動,外貌的句子,想象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讀,體會,讓學生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學完本篇課文后,又出示了同類文章《拐彎處的回頭》,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明白父母的愛有時候是藏在微小的細節(jié)處。拓展延伸部分讓學生用詩句的形式寫寫父母的愛。
這節(jié)課后,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認為本節(jié)課設計較好的地方是:能根據海量閱讀“刪繁就簡”的要求,只抓住一個中心問題理解課文,并且能拓展同主題文章,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流程清晰。
但這節(jié)課,我也存在有許多不足之處:
1、 課堂上忽視學生與文本的交流。雖然本節(jié)課我做了許多準備,自己對文本研究較為具體深入,但不能以自己的閱讀體驗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因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閱讀體驗是不同的。當我提問“你認為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時,學生當時有很多答案,有認為“了不起”的,有認為“堅強勇敢的”等等,而我因為預設,想把學生引導到下面一個問題,所以只簡單地把答案歸結為“了不起”。如果這時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學生的認識一定會更深刻,也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 中心問題引導不恰當。雖然本節(jié)課我只抓住了一個中心問題,但由于急于趕后面的環(huán)節(jié),想進行同類文閱讀和小練筆拓展,因此對于“為什么說父與子是了不起的?”這個中心問題,感覺學生的認識僅限于我所創(chuàng)設的閱讀填空,并未真正深入。特別是“為什么說父親是了不起的”這個問題,應該多找?guī)孜煌瑢W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再讓孩子們想一想當時的情況和環(huán)境,真正地體會到這位父親是在冒著生命危險尋找自己的孩子,這樣會遠比完成填空理解得深刻。對于“兒子為什么了不起”這個問題,處理得也不夠深入,如果讓孩子們想象一下阿曼達當時在廢墟下的情況一定更能體會到他的勇敢和無私。可是這些我都沒有給學生去思考,完全是因為時間問題。現(xiàn)在想來,課前讓學生先進行的10分鐘的朗讀檢查,完全沒有必要?梢哉n前讓學生充分預習。一些重點段比如第3段,第12-16段,學生在回答中心問題時就會提到,這時在體會人物思想的基礎上朗讀更恰當。
3、 同類文閱讀,本節(jié)課可以更多些。近兩日讀到施久銘老師的文章《“主題閱讀”的改良之道》,深受啟發(fā)。施老師在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具體策略上,教師可采用“以文帶文”的形式。教師在課堂上并不死摳細節(jié),而要發(fā)揮串聯(lián)作用,把整塊時間留給學生去閱讀。有所放,才有所收。放的是教學中過于重視講解教材的部分,收的則是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和機會。當語文課堂教與學的方式不發(fā)生轉變時,數(shù)量再多的閱讀也只是偷偷摸摸,零敲碎打!苯Y合我自己的教學,我覺得自己的步子邁得不夠大,總覺得要先把課文講透,再去閱讀。想一想,閱讀的多了,理解能力不是更能提高了嗎?理解能力要靠“悟”,理解能力和老師講得多少沒關系。針對這節(jié)課,如果壓縮課堂講課的時間,讓學生多閱讀幾篇同類文章,目的不單純指向于本課的體會幾種描寫方法的作用,而只是體會單元目標“父母之愛的深厚與寬廣”,這樣對于本單元的學習一定是有幫助的。
通過這一節(jié)課,讓我認識到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也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篇二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通過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
《地震中的父與子》描寫是是巨大的災難面前,父與子憑著堅定的信念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間的奇跡。在教材的處理上,根據教學要求和文本的特點把課文劃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兩課時的教學立足語文,緊扣文本,設定目標的時候,力求做到簡明,這樣課堂上就能夠集中兵力,打殲滅戰(zhàn),學生就能在反復觸摸文本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受,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簡明的教學目標既貼近學生,使每個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新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點句,文本解讀。
第一課時抓住“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句子,貫穿整個教學內容。通過旁人與父親的對比,體會出父親那種近乎失常的舉動背后,蘊含的堅定的信念,體會深沉的父愛。通過揣摩父親的心理來更好地多元個性解讀文本。
在學習重點句描寫父親動作,外貌的這句話時,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睂W生通過反復朗讀,以讀帶講,每次的朗讀都提出要求,提升讀的質量。多元解讀,突出亮點。
二、靈活處理教材,發(fā)展思維。
詞語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理解詞語跟感知課文內容聯(lián)系起來,在對文中的詞語進行梳理后分組進行教學。一組是地震后的場面,通過選詞說話的方式,來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效果,而不是機械地說說詞語的意思。一組描寫父親的神態(tài)認讀并說一段話,概括了課文的內容,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通過語言的轉換,促進其語言的內化進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芍^一舉多得。
閱讀教學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心理活動時,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適當?shù)难a白,進而有感情地體會朗讀,更深層次地體會深厚的父愛。心理活動進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縫隙,既訓練了思維能力,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訓練學生語言的表達時,設計的形式變化還不夠多。學生在對文本補白時的語言,不僅要關注他的對不對,還要關注他的語言的質量。教師的語言對學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質量。二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文本時在表達方式上還可以做點文章,那么多的小時作者在表達的方式為什么這樣寫?又能反映什么呢?對于學生的寫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結合文本的內容來進行整合。三是在重點段設計訓練點的時候,集中力量做一點,時間會更充裕效果會更好。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設計10-21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09-16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2)08-07
子學父樣06-12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07-23
地震中父與子讀后感09-14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400字08-26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450字09-08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后感500字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