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通用11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1
拜讀著竇老師的《回到教育的原點》,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學造詣……越加的佩服之至。
竇桂梅是我們當今語文界的一個標桿,一位并不是專科出身的老師,走到今天的這一步,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環(huán),她的榮耀,她的成功,其實,在竇老師這么多成績的背后,我們又能知道多少呢?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課堂是靈動的,充實的,樸實的,扎實的,充滿激情的,讓人回味的,讓人向往的,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詞語來贊美竇老師的課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厚積,都深深打動了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竇桂梅老師“讀書一生”的閱讀態(tài)度。她認為:好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在她看來,要以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齲竇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啟蒙時的“小人書”叩開了她閱讀之窗,讀書看報的習慣培養(yǎng)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書總會情不自禁的翻閱,有的甚至讀上好幾遍。她博覽群書,兒童經典令她和學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話語體系,也幫助孩子學習到了童話人物的人格特質和道德勇氣,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文學社科經典令她無形中擁有價值判斷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對生命的質感和情調擁有觸摸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經典教育理論書籍用理論去指導,并用想象去填補,用實踐去充實。這樣的閱讀是真實的,也是實用的,更是快樂的。
“備課,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俗話說:教要成功,備要當先?戳吮緯,我深刻的感受到,竇老師課堂上輕松自然,信手拈來的教學技能,不是她與生俱來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備課的成果。
1、初讀教材和參考說明。
2、通讀原著和作者生平。
3、選讀原著和相關評論。
4、再讀教材并確定主題。
5、確定教學基調和策略。竇老師的深度備課法給了我很多觸動。就這樣一讀再讀,靜下心來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詞、句,甚至到標點中去理解,去發(fā)現。以“讀者”身份挖掘課文的“原生價值”后,還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樣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就是本著這樣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行走在教學的道路上。因為竇老師認為: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有一種專業(yè)自覺,對每一節(jié)課抱有敬畏之心。因為每一節(jié)課我們教師付出的是職業(yè)時間,而我們的孩子付出的卻是寶貴的生命時間。
對此,我感到無比汗顏。隨著信息獲取的便利,我們現在的備課方便多了,網上很多現成的教案,都為我所用,“拿來主義”成了“理所應當”。似乎一旦離開了網絡,大腦就不會思考。
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在心,再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們的視線就會由線到面,由窄變寬,從而被牽引到更深更廣的空間,這就是破繭成蝶的幸福!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2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我有許多的困惑。特別是在近幾年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如何上好一節(jié)課,如何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有所收獲,如何讓自己成為學生在精神上的靈魂上的引領者等等方面,我都特別困惑,我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來到鐘家村小學后,在危校長的讀式文化的浸潤中,在聆聽了一批專家的講座后,我對教育也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次暑假,學校讓我們讀一些經典的教育著作,我有幸讀了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的教育教學的精華——《回到教育的原點》。這本書有很多精彩的觀點,我覺得印象最深的還是兩點——閱讀和反思的重要。
我讀了這本書后,覺得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僅要在日復一日的課堂行走中,有意識地自我修煉、積累經驗,更要注意為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積淀來自根部的力量——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而文學素養(yǎng)的獲得,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教師發(fā)自內心的讀書的渴望和行為。對于如何閱讀,讀什么書,作者都給出了很好的指導。讀報紙雜志,開啟視野之門,作者就是在讀了很多的雜志后,慢慢地改變了自己,不再把自己當做小學老師,膽子越來越大,敢當著很多人,甚至專家學者的面講一些時事新聞,并把這些作為自己的教育與學術資源。其次是讀經典。讀兒童經典,一個每天與孩子打交道的人,不讀兒童經典,就難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讀一些兒童經典,不僅建立起師生共通的話語體系,也幫助孩子學習到童話中人物的人格特質與道德勇氣,樹立起了正確的人生觀。長大后,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拿出勇氣去面對世界的挑戰(zhàn)。讀文學社科經典,如果接受了文學經典的熏陶、社科經典的洗禮,無形中,我們就會擁有價值判斷與自我提升的能力,就會對生命的`情調和質感擁有觸摸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沉浸在文學的長河里,能夠讓我們柔軟,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慰藉。而社科經典,又能夠讓我們擁有寬廣的文化視野,悲天憐人的人文情懷,這樣,我們就能建立起和世界文明的聯系。讀經典教育書,讓巨人的肩膀,為我們提供能夠登高遠望的平臺。只有閱讀,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才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讓我們馳騁古今,神馳天地。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標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yè)追求、專業(yè)探索、專業(yè)提升,要靠不斷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上半年,我有幸聆聽了我市的一位專家在我們學校進行的一次有關如何有效反思,如何寫反思的講座,對于困擾我多年的一些教育教學中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對反思教學我又了初步的膚淺的認識!痘氐浇逃脑c》一文談到,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讀了這些文字,我也開動了腦筋,認識到不僅要學會反思教學內容,教學行為,還要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一滴墨水可以引發(fā)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會友,學會在閱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讀了這本書后,我會更多地在反思中閱讀,在閱讀中反思,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3
辦公室的邢老師一次對我說,看看竇桂梅的那篇《回到教育的原點》吧,又不勝唏噓地說:“值得一看。”我心下卻不以為然,等哪天有空吧。
一置數日。一日,無意中打開,一看便不能放下,連讀幾遍。不為別的,只為她寫的字字句句真正切中了我的內心。面對知識的更新,信息的爆炸,我有著她所說的迷茫與無助!她所說的每一個關鍵詞,正是我所想了解的,比如:閱讀、上網、基礎、態(tài)度、共同體等等。雖然,竇桂梅所說的側重點相對于語文學科多一些,但是,我覺得對于我來說,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關于閱讀。當互聯網還沒有像今天這么鋪天蓋地的時候,我總是習慣于閱讀,經常利用閑暇的時間,看看教育雜志,不獨是美術,語文的、音樂的都看看。我覺得可以看看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向、教育動態(tài),也會對我在美術上有所啟示的。不僅用眼睛,有時還進行摘抄好詞好句,甚至是好的標題。而后在寫論文的時候,這些就有了用武之地。然而,現在,當網上的信息快捷、大量地向我們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只用眼睛去一目十行地看了,可是還是看不夠啊,太多了。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能記得的很少。所以,我更推崇看文本的東西,這樣可以不拘時間,不拘地點的隨時來看,可以反復讀,來回品。需要時,再來查閱相關的段落、內容,很便捷。我想,我們所缺少的就是這樣的閱讀,這樣的積累。
關于上網。面對網上各種新鮮的事物,我們漸漸地迷失在里面,我也經過一個:玩游戲、偷菜、聊天、淘寶的過程,然后,一樣一樣的戒。我對自己說:要能控制自我,F在,我已經能控制上網了,上網看看作品,了解教育信息,和熟人聯絡事情,做到只做有用的事,堅決不浪費時間。(www.shangyepx.com)然而,看到許多朋友還迷戀在網購,迷戀在看韓劇,迷戀在炒股中。心里覺得不是滋味。教育者要能自我控制。特別是上網這樣的事,最能檢驗你的意志力。讓網絡成為教師成長的推動力,而不是助力。關鍵就在你的控制能力如何。
關于共同體。共同體也就是集體、團隊。時下,個人意識遠遠超越了團隊意識。正是這樣,很多事,很多活動出來,大家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怎樣把它做好,而是,這件事中,我有什么好處。然后,推脫、拖拉,工作不僅不出效果,能不能完成,還是個問題。而那個組織開展的就不要提有多難了。有些事真的深有體會。團隊意識的缺失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常見。結果,常常是做事的被議論得到了某種好處,獲得了什么利益。而這種不公平的議論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做事的怕做事,誰也不做事。所以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家如果不能心望一處想,勁望一處使。那么,教育只是一種職業(yè),而不是我們終身在做的`事業(yè)。正如竇桂梅所說的“教師們會各干自己的事,或把工作當作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這樣,教師的幸福感自然無法找到,更談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職業(yè)的成就感,也就談不上事業(yè)的幸福感。這樣,我們將在“自以為是、各自為政”或“得過且過”中,喪失自己的“命業(yè)”!
關于態(tài)度。時下,教師隊伍中年輕人很多,這很好,教育就是需要不斷有人來充實我們的隊伍,為我們補充新鮮血液。熱而,教育需要我們經常學習,需要不斷實踐。雖然你是本科畢業(yè),或者研究生畢業(yè),但是,這些絕不是你驕傲的資本,作為教育者,要常懷謙虛學習之心。我們要對教育常懷敬畏之心,對生活常懷感恩之心。
只字片言,難以描述我的感想。教育需要的是時時的反省,需要的是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多看看竇桂梅這樣的好文章,她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與思考。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4
今天有幸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講座《回到教育的原點》,讓我的心感受到從沒有過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課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個教師原來可以如此傳神的傳道,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
在報告中,竇老師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的辦法。竇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善于發(fā)現和利用平平常常的小事作為教育的契機,并且尋找和回歸教育的真諦。在語文教學中,竇老師堅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語的.,我是教人學母語的,我是用母語教人的。在課程設置中,竇老師注重兒童習慣的養(yǎng)成,提出了“三個一”的質量目標,即: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竇校長現場朗讀詩時,輕柔的聲音深深吸引了全場老師,富有磁力的聲音讓我置身其中,其中的一首經她一朗誦,我眼睛濕潤了。大家都凝神靜聽,聽著如此美妙的朗誦真是享受!為我們有如此優(yōu)秀的母語教師鼓掌。她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讓我佩服不已,三個超越讓我記憶猶新,“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真是希望母語教師及家長都能現場感受感受竇老師的風采,并從這樣一位敬業(yè)且時刻為學生終生著想的教育者身上悟出一些東西來。
讓孩子從小愛上書籍,我一直也是這樣的觀點,但通過竇校長的這堂講座后,使我對讓孩子讀精典的范圍擴展了,精典并不局限于名著,也要讓孩子讀一些同時代的精典,真是受益非淺。
反思自己不禁讓我覺得很慚愧。雖然平時的工作態(tài)度非常端正,但是自己的業(yè)務能力還要不斷地提高。因為我們自己本身的閱讀量不多,有時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了。要想讓學生增加課外閱讀的積累,我們做教師的必須身體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5
這個暑假過的格外充實,因為我有幸品讀了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的《回到教育原點》一書,她在書中所闡述的教育觀點與教育理論精華,著實讓我的心靈為之震撼。
一提到當代的中國教育,我們腦海中便會出現“應試”二字,所有的一切都會圍繞著各種各樣的考試而展開。學校的升學壓力,家長的盼子成龍,社會對于教育的關注目光等等,這些都是困擾著當代中國教育的一大難題。我們在喊著為學生減負的同時,課業(yè)的壓力卻絲毫沒有減弱。評價一個教師的標準也是基于升學率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的矛盾點卻將我們的'教育畸形化。我們在一味追求成績的同時,卻忽略了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我們的教育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深深地感覺到,在當今教育的環(huán)境下,作為體、音、美為代表的“小科”常常不被重視,而對于語文、數學、英語這個三大主科,教師身上承受的壓力確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其實教育只有學科之分,并無主次之別。但是當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中,卻無形的將各個學科分出主與次。殊不知對于學生來講,無情的剝奪了他們的愛好。作為一名剛剛參加教育的工作者來說,著實心中十分困惑,無奈的情緒涌上心頭。
教育究竟會給學生什么,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課堂上風趣幽默的語言,給予學生最真摯的教育,讓他們樂于學習,愛學習,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內涵。正如竇桂梅所言閱讀使人心靜,確實是這樣,我們不能強迫孩子讀書,不應該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適時的疏導孩子的心理,幫助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6
知道竇老師的名字,大約七、八年前。一次學校例會,校長提到向竇老師學習,我記住了她的名字——竇桂梅。
再之后,縣教育現代化創(chuàng)建,我所在的教學點有了網絡,在無緣親歷竇老師的講座和課堂魅力時,我從網上搜尋了不少關于竇老師的資料,比如《葡萄溝》的教學視頻,比如她博客中的“玫瑰寄語”。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她的《葡萄溝》教學,信手而來的“一架葡萄”——出眾的簡筆畫,畫葡萄的顏色、嘗葡萄干的味道,雖然愚鈍看不出其中門道,但就是覺得新穎、生動。
區(qū)振興閱讀評選活動,激發(fā)了我再次讀書的熱情。本校圖書室的“小”而“閉”,使我想出到中心校圖書館借書來讀,反正教研活動總要去的。開學初,在書架中尋找,“竇桂梅”三字映入眼簾,《回到教育的原點》就此擺放案前。斷斷續(xù)續(xù)的讀,做摘抄筆記,計劃六月前讀完, 5 月 22 日晚,與燈下寫此讀后感。
一、 讀書——“不管怎樣,總要讀書”
“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想必竇老師的這句話大家都熟記于心!白x書,是每個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必需的生活方式”,我也越來越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我們語文老師教給孩子的是母語,內涵著的是母語文化、民族文化,我們肩上擔負著是民族文化的傳承!現實課堂中我們有沒有對母語教學的簡單甚至粗暴?答案是肯定的。如何改變?惟有讀書!知識成倍的更新,我們當初的哪一點老底早已落伍。讀書中,我們將從經典那里汲取根部的營養(yǎng),讀書中,我們將更加堅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并在理想之路上漸行漸遠。
我慶幸,我還是一個愛讀書的老師,我還是一個努力指導孩子讀書的老師。讀書,讓我對工作還抱有一份熱情,讓我對生活也體會更多。無論如何,我還會讀書。
二、 閱讀——主題教學的精華
竇老師在“三個超越”的概念之上進一步提出“主題教學”的概念。
“立足于語文教材,并從文本的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中,獲取具有促進兒童生命成長價值的核心詞語即‘主題’,其體驗、發(fā)現的詞語稱之為‘主題教學’”。圍繞主題教學,竇老師在她的清華附小開展了“共讀、共教、共寫,共同成長”的系列活動 ,詮釋了主題教學的'內涵。根據現在我對蘇教版教材的簡單理解,我們現在的單元教材就有一個主題的因素。然而我們整合時并沒有像竇老師他們那樣解讀的透,拓展的深。如何做到深入主題備課,關鍵還是我們老師的內涵要豐富,這就需要多讀書,增加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三、 職業(yè)良心——專業(yè)教師的煉就
竇老師在書中不止一次說過,教師是個良心活,必須有一種宗教的情懷去面對,我想,那就是信仰、執(zhí)著。
現實中,我們能有多少老師能做到呢?溫飽型的生存狀態(tài),家庭和社會的過多期待,行業(yè)內部名利的明爭暗斗,又讓多少老師能靜下心來教書?
要讓老師對自己的職業(yè)產生信仰,首先民生問題要解決好,要讓人們覺得所從事的職業(yè)確實是崇高的,是值得去獻身的。需要行業(yè)的公平、社會的公平。在良好的社會氛圍中,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不讓社會的壞風氣侵蝕到我們行業(yè)的內部。試想,每位老師都能安貧樂道、淡泊名利,整個教師群體必然有一股正氣。
教師需要多讀書,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崇高。當我們的周圍多的是濃濃書卷氣的老師,我們的周圍就會多一些對職業(yè)的信仰,就會有更多的人去感受大國工匠精神,就會把教師職業(yè)真正當做良心活。
本著一顆對孩子、對教育的良心,我愿讀更多的書,潛心學問,潛心育人,力求修煉成一位專業(yè)的教師。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7
《回到教育的原點》得到這本書是在一次偶然的聽課過程中。聽完她的課也讓我情不自禁地翻開這本書進行潛心閱讀。名師的風采總是那么得吸引人!文中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轉眼,從走上教師的崗位已有5年。在這五年中經過許許多多的四十分鐘課堂,課到底該如何上這個問題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從未停止問過自己?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其實我們需要在課堂四十分鐘上見功夫,需要貫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需要課前認真周密的備課、揣摩學生和學科的特點,需要掌握豐富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需要關心周圍的`生活等等。上好一節(jié)課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可以有美妙的享受,有深遠的影響。
從這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她愛閱讀,正如她所說“有閱讀,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才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才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給你!薄爸灰龅綍揖颓椴蛔越胤,喜歡的便愛不釋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幾遍!彼x兒童經典,她讀文學社科經典讀,讀經典教育書籍。在這本書籍中,她單單舉例的經典教育書籍就有18本,原來她就是這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遠眺。
自從踏上教育工作崗位開始,閱讀卻越來越遠離我,究竟是為什么?沒看這本書以前我堂而皇之地用沒有時間安慰自己?稍凇痘氐浇逃脑c》這本書里,我卻看到了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披衣裹被,捧書卷、聞墨香的竇桂梅老師的樣子。我想自己必須做個深深的檢討。因為我的讀書意識還很淡薄,讀書還沒有成為我的生命需求。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粋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愛讀書的教師;一所好學校應該是書香滿園的地方。我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不要再給自己拒絕閱讀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拯救教師的閱讀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8
我平時書看的不多,閱讀十分淺薄。今年干訓部推薦給校級領導的必讀書目有一本是竇桂梅的《回到教育原點》。一日,打開書,一看便不能放下。這本書讓我們分享了竇桂梅老師精彩的教育人生,領略了她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
竇桂梅老師從吉林省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走出來,1982年15歲的她走進吉林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留校做文書工作,同學們都很羨慕她,可她認為既然學了4年的師范,就該當一名好老師。幾經周折,終于來到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由于分配晚了,她被分到教務處做輔助工作,這一干就是5年。先后教過語文、數學、音樂、美術、自然、思想品德等幾門課程。這5年使她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經驗,各方面的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開課的歷練讓她快速成長。1995年至1997年她先后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小學生語文教學大賽,并獲得一等獎,從此以后她成了中國小學界的.一位名師,F任清華附小黨總支書記、校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博士。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特聘專家、專題課程主持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小學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小學教師培養(yǎng)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東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提名全國中小學中青年“十杰教師”,先后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從課堂里走出來的教育專家”之一。
竇桂梅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教育需要我們經常學習,不斷實踐。學習是會得到實實在在收益的,“學習讓我們走向生命的高貴”。
竇桂梅在《回到教育原點》一書中多次提到閱讀與反思,我的讀書意識還很淡薄,讀書還沒有成為我的生命需求。要想體會到教育的幸福,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生活質量必須多讀書,我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不要再給自己拒絕閱讀找任何理由和借口,閱讀從今天做起。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9
讀了竇桂梅老師的《回到教育的原點》一書,感觸頗深,無論是對竇桂梅老師個人的教師素養(yǎng)還是書的內容。
這本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樣,總要讀書;不管怎樣,總要善良;不管怎樣,總要心向光明”這句話。這句話在本書中出現了多次,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刻與書為伴,要充滿善良,要向著光明不斷努力。其中,讀書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知識是從哪里來?這些知識很大程度來自書籍。我們要閱讀各方面知識的書籍來填補我們空缺的知識儲備。如今是個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時代,孩子們通過手機、電腦獲得了很多新的知識,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停留在原來的地方,而是通過更廣泛的渠道去充實我們自己,F在孩子們需要一滴水,我們要擁有一條流動的小溪,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們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解決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
說到讀書,我不得不說竇老師,在我心中,竇老師已成為了一個小小的書庫。竇老師讀了那么多書:名著、教育書籍、歷史哲學書籍等等?吹侥敲炊鄾]有聽到過的書名,我深感慚愧。為什么我的大腦如此枯竭,那是因為我讀的書不夠多,那時因為我讀的書不夠細,缺乏一定的思考。竇老師激起了我讀書的熱情,我也要遨游在圖書的'海洋,而且讀的書也要涉獵多方面,從各個方面來充實自己。
我們不但要讀書,還要反思,更要去寫,用自己的筆書寫出屬于自己的那篇天地,書寫自己的疑惑,更書寫自己的收獲。
竇老師讀書之豐富讓我敬佩,竇老師扎實的基本功更是讓我拍手叫絕;竟σ恢倍际俏业娜蹴棧吹礁]老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的慚愧有一次展現在了我的臉上。竇老師的基本功如此扎實,離不開她的勤學苦練,而我正是缺乏了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僅僅把基本功當成了作業(yè)來完成,檢查時就突擊,一點也沒有起到練習的作用。所以,要想練好基本功,不能光說不練,要付諸實際行動,期待自己的基本功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竇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充滿活力,這除了她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外,還有她課前的精心備課。竇老師告訴我們一堂課要有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課堂上臨危不懼。她講到備課《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是《西游記》中的節(jié)選,要想講好、講透這篇課文,在備課的時候要通讀《西游記》原著,還要讀關于《西游記》的各種評論。這項工作實屬不易。竇老師也說,如果每篇課文都做如此準備,我們的時間從哪里來?這就要求我們平時的積累。即使我們不能完全租到,雅瑤盡力抓好某一個主題展現這個過程。
回到教育的原點,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我們的教學是否真的以學生為中心?我們的語文教學時簡單的講課文還是講語文?思考之后,我們應該找準方向,盡一切地努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語文味。
再次借用竇老師的那句話:不管怎樣,總要讀書;不管怎樣,總要善良;不管怎樣,總要心向光明。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10
拜讀了竇桂梅老師的《回到教育原點》,她堅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語的,我是教人學母語的,我是用母語教人的。她注重兒童習慣的養(yǎng)成,提出了“三個一”的質量目標,即: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竇老師認為,讓學生打牢基礎才能讓學生用一靈一肉支撐起“人”字的一撇一捺。竇老師的的見解精彩紛呈,敘事說理聲情并茂,既幽默詼諧又博大精深,讓人看得意猶未盡、手不釋卷。
竇老師在書中所敘述的一個個案例,流露出她對教育的孜孜以求,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總認為:一個人只有在他真心付出的時候,才會在乎。越是在乎,越是難忘,恰好也說明了他付出的越多,正是由于竇老師平時的真情付出,才換來今天他們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和不凡的教育人生。
從教以來,月月年年,我也曾彷徨過,也曾抱怨過,看完了這本書我無時無刻不
一節(jié)課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來可以被竇老師的對教育事業(yè)那份赤誠所感動,對她自我超越那份認真所震撼,對她對讀書的.癡迷和狂熱而思索。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而這一切都是源于竇桂梅老師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源于她對理想的點點營造。才使她從一個山區(qū)的農家小姑娘最終成為一代名師。寒夜孤燈,她披衣裹被,捧書卷、聞墨香。我被她高雅的人格折服,更為她真誠的獨白而驚嘆。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 篇11
《回到教育的原點》是竇桂梅老師10多本著作中的一本。在這本書里她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用大量活生生的例子,從回到素養(yǎng)。好教師從哪里來、回到課堂。好教師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學管理者該怎么做、回到教育。我們能做什么、玫瑰小語。致你我他五個部分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的辦法。讀完這本書,對我最有啟發(fā)和教育意義的是第二部分中的一堂好課好在哪。竇老師以三年級上冊的科學課《水生植物》為例,從經意與不經意之間、輕松與不輕松之間、圓滿與不圓滿之間、分析了這堂課。最后她還強調了一堂好課,一定是體現上述‘教學藝術’的課。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投入;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智慧的啟迪于是,就在相互碰撞、相互沖突、相互砥礪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教學資源,充滿著新的教學生機,洋溢著新的教學活力。我想這段話就是竇桂梅老師給我們提出的一堂好課的標準吧!
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已十三年,經過不計其數的課堂。課堂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可以說都太不盡人意。課到底該如何上?什么樣的課才稱得好課?從竇老師的這個課例中我終于明白了。一堂好課需要貫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需要課前認真周密的備課、揣摩學生和學科的特點,需要掌握豐富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需要關心周圍的生活等等。我也深深地懂得一節(jié)課可以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可以帶給學生美妙的享受。
在《回到教育的原點》一書里,竇老師很多次提到關于閱讀。她說有閱讀,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才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才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給你。她還說沒有真正閱讀過那一本本經得起推敲的經典大書的時候,心靈就是粗糙的;沒有真正被經典感動過的情懷,內心就會是枯澀的有被厚重的經典著作洗禮過,就無法擁有細膩的心靈。曾經我也是個愛看書的人,自從踏上教育工作崗位開始,閱讀卻越來越遠離我,究竟是為什么?沒看這本書以前我堂而皇之地用沒有時間安慰自己?稍凇痘氐浇逃脑c》這本書里,我卻看到了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披衣裹被,捧書卷、聞墨香的竇桂梅老師的樣子。我想自己必須做個深深的檢討。因為我的讀書意識還很淡薄,讀書還沒有成為我的生命需求。要想體會到教育的幸福,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生活質量,必須多讀書,擠出時間來讀書。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愛讀書的教師;一所好學校應該是書香滿園的地方。我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不要再給自己拒絕閱讀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拯救教師的閱讀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
竇桂梅老師從吉林省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走出來,靠著自己的堅韌不拔韌勁和勇往直前的闖勁,幾十年如一日,刻苦攻讀,潛心鉆研,從一個音樂教師、語文教師、優(yōu)質課教師,逐步成長為省特級教師、全國知名的教育專家,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而又幸福通衢的教育之路。竇老師的起點并不高,基礎也不厚實,如同我們大多數的語文教師。她的快速成長,源于她的自立,自覺和自醒。竇桂梅的成長告訴我們,正確的信念就是穩(wěn)定的動力,教師的自我專業(yè)追求如果內化為信念,就不會被消除,從而形成堅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擁有它,生命的種子就會迸發(fā)無限潛能,生根、發(fā)芽、開發(fā)、結果,從而結出豐碩的果實。
【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 讀后感12-31
陶行知教育思想讀后感03-22
《教育是慢的藝術》的讀后感三篇03-23
安全教育書的讀后感(精選16篇)11-30
不教的教育讀后感(通用7篇)01-21
讀愛的教育400字讀后感(精選28篇)11-24
《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讀后感12-31
關于愛的教育讀后感300字(通用16篇)10-16
愛的教育中的小抄寫員讀后感(通用15篇)08-27
教育開題報告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