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一)
根據(jù)學校工作的布置,有幸再次閱讀《誰動了我的奶酪》這一本書。其實這本書早就閱讀過,也很有感觸的,這次重新閱讀了一下,從中領悟到一些新的、有用的東西。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于“變化”的絕妙故事。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tài)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xiàn)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在這個故事里,“奶酪”是對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系,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社會的認可和老板的賞識。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為附庸;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們將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今年,我校實行了新的考核制度,打破了原來的工資平均分配制度。面對學校的發(fā)展方向、考核制度發(fā)生的變化,我們是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中?還是勇于面對現(xiàn)實,隨變化而動呢?我想這個故事已經給我們很好的答案了。
作為一名教師,當今的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育的方向和目標變了,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必然也跟著變,試問,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能不轉變嗎?我們的文化水平、業(yè)務水平能不提高嗎?人們常說:“要教給學生半桶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每個人都面臨著十分激烈的競爭,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原來,平時不學習,不靠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發(fā)展自己,那么,我們就會落伍,就會跟不上形勢,被淘汰也將是隨時可能的事情。
社會是變化的,想要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奶酪”的故事已經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方法:隨著“奶酪”的移動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法,不斷的接受新的事物,不斷適應變化。這樣你才會立于不敗之地,在這個變化的時代中獲得成功!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二)
放棄,是指在面臨矛盾時,敢于面對現(xiàn)實、分析利弊、冷靜思考,然后舍棄不利因素,選擇自己認定的目標,并且堅持下去。
因此,放棄首先應該是一種自信的體現(xiàn)。沒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坦然放棄的,他們總是患得患失、優(yōu)柔寡斷,在自怨自艾中一次次錯失良機,使自己陷入惡性循環(huán)中不能自拔。而充滿自信的人,則堅信失敗為成功之母,哪怕成功并不能立刻到來,他們仍然感受到陽光在不遠的前方,只要朝前看,努力不懈,最終會有回報。哼哼從開始猶豫不決到最后毅然邁出尋求新奶酪的一步,就體現(xiàn)了一種不自信到自信的轉變。
然后,放棄是來源于心智的指引。當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矛盾壓向我們時,幾乎沒有人不感受到恐慌,那么,是被壓得錯亂復雜、惶惶不可終日,還是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呢?擁有智慧的人,就明白是該作出選擇的時候了——哪些該放棄?哪些該保留?權衡利弊,用心思考,透徹地比較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得出自己要堅持的結論——這個過程完全是靠心智,而絕非一時的頭腦發(fā)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巨大的潛力,當這個潛力通過智慧表現(xiàn)出來時,就請抓住它!哼哼自己的思考以及他和唧唧的對話,其實就是心智的探索。
接下去,放棄還意味著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彌補、不斷完善!月有陰晴圓缺,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總是充滿許多缺憾,當我們作出某種選擇的同時,往往失去了另外的東西,比如享樂、金錢、地位、愛情、親情、名望……這也就是我們放棄的東西。但是,放棄并不是目的,放棄只是暫時的,放棄以后,要想方設法把它尋找回來、而且找回來更好的,當然可能也是更加辛苦。就象哼哼,在迷宮里面,經過好多辛苦,終于又重新找回了奶酪。
我曾多次主持文娛活動,記得每次上場前,我都提前許多天把要說的話詳細寫到紙片上,反復練,吃不下睡不著,精神高度緊張,真到上場時卻由于過分緊張而不盡如人意。有一次,我實在承受不了如此來自體力和精神的緊張壓力,就索性丟掉以往提前詳細準備的習慣,只是粗略計劃了節(jié)目的大致框架;哪曉得,到了主持臺上,結果出乎意料的好。這件事情給我印象很深,勇于放棄一些不好的習慣,確實有助于工作的開展。
離開變電運行工作、到用電工作將近兩年時間的我,還一直沉浸在不能從事安全一線生產的遺憾之中。學過電力專業(yè)知識,卻不能真正為電力生產服務,而是整天維護窗口形象工作,甚至連裝表接電、用電檢查都不能勝任,我一度在自責中不得安寧,根本無心當下的工作。一位朋友幫助了我,她很客觀地為我分析出每個崗位都有其重要性、都是為企業(yè)服務。樸實簡單的話語,使我明白了我應該珍惜的是什么、放棄的是什么。從那以后,我放棄了工作上的自卑心理,盡量屏除對于想改換工種的念頭,開始正視本職工作,并用心去做好它,逐步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勇于放棄,堅持你自己的選擇,并為之努力不懈,重新尋找生命的激情和亮點!
以上就是初讀《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感受——再次感謝局團委在建團80周年之際為我們每位團員朋友奉獻的這本好書,還是讓哼哼的座右銘在結束本文吧:“誰先放棄舊奶酪,誰就能夠先得到新的奶酪”!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三)
文/吳曉燕
《誰動了我的奶酪》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據(jù)說,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chuàng)造了出版業(yè)的奇跡:自1998年9月出版后,兩年中銷售2000萬冊,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yè)周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主要講述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www.shangyepx.com)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tài)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xiàn)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生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每個人都要和時代同步,才能夠與時俱進,安身立命,因為個人的奶酪隨時會被他人拿走,被外界所移動,如果一味怨天尤人,只知道追問“誰動了我的奶酪?”,而不能夠很快適應新的變化,陷入困惑中不能自拔,固步自封,活在海市蜃樓般的“幻城”里面,不知覺悟,還自我安慰“面包會有的”,“奶酪會回來的”,到有一天,等發(fā)現(xiàn)失去的奶酪不會回來了,終會追悔不已的,因為不論面包也好,餡餅也好,奶酪也好,不會平白無故的從天而降,要想尋找到新的奶酪,就要學習兩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立即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馬上出去再尋找,簡單的思維往往能夠突破顧慮過多帶來的障礙,而走向光明,創(chuàng)造成功,重新獲得新鮮可口的奶酪。
當然"奶酪"只是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也或許是一種生活的意愿等等;"迷宮"代表著你花時間尋求著的東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工作的機構,也可以是你生活的社區(qū),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種人際關系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清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無法實現(xiàn)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所在。
我覺得看這本書的收獲,并不是要學它們任何一個,而是認識到變化是一種必然我們要做的是,是在最大變化發(fā)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包括行動準備和心理準備“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古人都有了這種意思,何況我們今人?所以“居安思!钡膽n患意識一定要保持,時刻充滿激情,有著靈敏的嗅覺和匆匆的行動,并學會像“唧唧”一樣不斷進行心里調節(jié),獲得最好的心境去奮斗。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相關文章:
誰動了我的奶酪英文讀后感10-09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600字07-07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3000字09-16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1500字07-22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書筆記05-14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書筆記05-01
斯賓塞《誰動了我的奶酪》讀書筆記06-03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書筆記1000字06-10
教育 讀后感06-25
童年讀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