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答案更重要的,是問題;比讀書學習更重要的,是認知
文/霧滿攔江
每天都有朋友留言,問些讀書的事兒。有朋友求讀書的方法論,有朋友要求推薦有用的書,有朋友想給自家孩子推薦好書,還有的朋友問:讀書,還能改變命運嗎?這諸多問題,其實都是同一個。只不過,最后的問法,更坦率、更直接、更真誠。
我可以偷偷的告訴你——你的問題問錯了。比答案更重要的,是問題。
答案可以錯,但問題最好不要錯。答案錯了,可以修正。問題錯了,一切全錯了。
對于那些寄望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我只說一句——提出這些問題的人,哪怕你把自己讀成了愛因斯坦,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真的。
我們好象說過美國智商最高的幾個人,他們不僅是智商高,而且渴望靠讀書改變命運。
但他們?nèi)际×恕?/p>
美國智商排第一的,名叫羅納德.K.霍弗林,智商接近170。
他是個讀書的天才,拿到了兩個學士學位,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哲學博士學位。
五學位,厲害吧?
但他孤獨終老,一事無成,50多歲的人了,租住最便宜的房子,家具買不起,是從大街上撿來的。沒有結(jié)婚,沒有子女,也沒有朋友。說話就象個未成年小孩,蠢萌無極限。
美國智商排名第二的,大概就是克里斯托弗·蘭根了。
蘭根在中學時瘋狂閱讀和學習,自修了高數(shù)、物理、哲學、拉丁文和希臘文。學到最后,他成為酒吧的保鑣,一言不合就打架,靠拳頭吃飯。
——他們讀的書,都超過了同齡時代的愛因斯坦。
但毛也沒改變一根。
更別提命運了。
子曾經(jīng)曰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學習的習字,在孔子時代指的是應用。
意思是說,讀書或?qū)W習,真正的價值與快樂,在于應用。而復習,指的是反復實踐應用,越應用越是得心應手。
陽明先生也曰:知行合一。知,是讀書學習。行,是實踐。陽明先生的觀點,和孔子是一樣一樣的。
前段時間,一群孩子在網(wǎng)上又吵又鬧,假裝認真思考,曲解語義制造漏洞:啊,你說讀書學習,是為了應用對吧?你是這樣說的吧?行,好,你去菜市場,跟攤販應用一下高等數(shù)學,請請請。
這些孩子說,高等數(shù)學沒用,因為買菜時用不到。
熊孩子們這一手,當時就把好多教授玩懵圈了。
當我們說應用的時候,要注意你的語言范疇。
人生,可不止是菜市場買菜,你至少得先把買菜的錢,賺回來!
想賺到錢,就得參與社會化大生產(chǎn),于職場上獲取生存成本——你必須要腦子足夠用,才能夠更容易的獲得經(jīng)濟自由。
而數(shù)學,它那嚴謹?shù)某橄笏季S,正是用來訓練我們邏輯意識的。他培養(yǎng)我們這樣一種能力,能夠迅速的透過現(xiàn)象,從本質(zhì)上解決問題。
現(xiàn)代教育的課程設(shè)計,多是用來訓練我們的頭腦,至少讓我們別再提出拿高等數(shù)學去買菜的蠢萌問題。
高等數(shù)學不是用來買菜的,《詩經(jīng)》不是用來罵娘的。歷史不是拿來爬樹的。智慧不是用來喂豬的——當我們還需要勞心費神,解釋如此簡單明了的道理時,就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了。
認知!
比讀書學習更重要的,是認知。
智商排名第一的羅納德.K.霍弗林,55歲那年最強記憶,是小學時,有個小女生開PARTY,卻不歡迎他去。走過55年的人生,還拿小學時候說事,就是因為他的認知出了問題。
他堅信全地球人民都不喜歡他,因此拒絕與人交往,甚至放棄工作,把自己和整個社會隔離開。他在和整個地球上的人賭氣:哼,你們不是不喜歡我嗎?那我就不跟你們玩了,我把我自己關(guān)起來,躲起來,窮死我自己行不行?
智商不亞于羅納德的克里斯托弗·蘭根,也是這么個態(tài)度。都人到中年了,他還在對大學時代的教授耿耿于懷。教授們不主動為他提供獎學金,不肯為他調(diào)整授課日程。哼,你們不喜歡我,我也討厭你們,那你們就在大學的課堂上嗨吧,我去酒吧里打架,敢來我的酒吧就打死你!
智商這東西,跟讀書學習一樣,都只是人生的資源——資源,開發(fā)出來才是資本。如果賭氣將人生資源閑置,那些高智商,與讀書學習所掌握的一切知識,就全都失去價值。
羅納德與蘭根,就好比人生賽道上最具天資的選手,只要他們兩個撒丫子跑起來,是沒人跑過他們的。可是他們卻只是怨氣沖天,站在跑道邊上發(fā)牢騷,為啥你們不喜歡我?為啥?既然你們不喜歡我,那算了,我不跑了。
讀書,學習,實踐,這些都是人生賽道上的裝備?捎行┕秩四闷鹦瑏砬魄疲@玩意有用沒用。恳矝]法當帽子戴啊。再拿起帽子瞧瞧,這條短褲也不行啊,什么也遮不住啊,這也沒法兒跑啊……
當你的認知錯了,就會陷入到情緒困惑之中。
回到讀書渴望改變命運的問題上來。注意這個詞義結(jié)構(gòu):改變,命運。這個問題的前提是,你的命運被固定了。被誰固定了?被你自己固定了!你的命運,在自己的手上。沒人能夠固定你的命運。只有你自己,才會以固化的觀念,固定自己的命運!
知乎名士夏爾謝夫,講了個故事。說當年赫赫有名的搖滾樂隊Queen,有個吉他手,名叫布萊恩梅。他是史上排名第二偉大的吉它手,還是個做曲人,總之他是個紅得發(fā)紫的大明星。紅到60歲。
60歲,回家抱孩子。等等……布萊恩梅忽然想起一件事,咿,我大學時的專業(yè),好象是天文學耶。可這輩子只顧玩搖滾,忘了專業(yè)課。
明星生涯不是夢,專業(yè)學習要補上。
于是,白發(fā)蒼蒼的布萊恩梅,來到了大西洋荒無人煙的孤島,專門研究黃道光塵埃粒子的徑向移動速度。這種光只能在深夜,沒有月亮的沒有地面光污染的地方才能清楚的看到。布萊恩梅就在孤島上完成了他的觀測與論文,拿了個博士文憑。
從大紅大紫的搖滾明星,到孤島上離群索居的天文學者,這不是跨界,而是人生實踐的應有之義。
我們在《讀唐史,學歷史》欄目中講過,唐代詩人高適,寫過這樣一首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膾炙人口,盡人皆知。
詩的名字,叫《別董大》。這個董大,又是誰呢?董大,是唐詩中重要勵志標桿,他年輕時,人生夢想就是躺著吃,趴著睡,動一點腦子都委屈了他。無所事事,坐吃山空,終于把家業(yè)吃光光。成了個乞丐。乞丐最好,正合他的心思。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就這樣討飯,一直到50歲。
50歲那年,董大忽然感覺,他的人生,好象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比如讀讀書,學點音樂什么的。
英國的布萊恩梅,是60歲放下音樂,跳槽去玩天文。中國唐朝的董大,是50歲才放下打狗棍,去學習音樂。
一董大的人生選擇,就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許多成名詩人,紛紛跑來結(jié)交董大,看不同的認知方式,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
當董大駕信認吃等死的人生觀念時,他只能是個乞丐。
而當他讀書,學習,并將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他的人生就穿透了歷史,從塵風汩汩的盛唐,一直走到今天。
人的命運,是不確定的。
50歲的乞丐,可以成為知名音樂家。60歲的大明星,可以成為天文學者。但有些人,把自己的命運,確定固化了。固化自己的命運,是一種認知。相信人生的不確定性,相信未來有更多可能,也是一種認知。所以,命運根本不存在改變之說。
只有不同認知的、人生實踐。
如果你相信人生是確定的,命運是固化的,改變是需要慘烈付出的。那么,你就會如美國智商最高的羅納德及蘭根一樣,刻意強化別人對你的影響。此二人之所以對多年之前的小事兒念念不忘,因為他們需要維護自己的舊認知,讓自己堅信別人的影響重過自己的努力,哪怕這個理由根本無足以說服別人,但只要說服自己就行。
—錯誤的人生,要花費巨大的人生精力與成本,維系錯誤的認知。
而堅信命運根本不存在,人生實踐才是命運的本身的人,生存起來就不需要那么勞心費力了。
變化的認知觀念,會讓我們的的讀書、交友與做人處世的觀念,隨之改變。
讀一本書,不是要求于立刻改變命運,這世上沒有這么大本事的書!
讀書的目的,是豐富自己人生。讀小說,體驗書中人的悲歡離合,讀歷史,感悟其中的人性糾結(jié)。讀心理學,知道人類的所有非理性沖動之后,都隱藏著極深的理性因子。讀經(jīng)濟學,感受交易體制之中的人性狡黠與蛻變。讀本編程,你會發(fā)現(xiàn)人類的93%的行為,都是可以用預測的。讀量子力學,你會發(fā)現(xiàn)主導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體現(xiàn)在那7%的不確定性之中。研究數(shù)學,你會發(fā)現(xiàn)任何答案,都沒有明晰的思維更有價值。
讀書最重要的,是量的積累。
弱水三千,唯取一瓢。人類的典籍浩如煙海,圖書館里的書,讀到死也只是個滄海一栗。
我們不需要把所有的書都讀完,也不可能讀完。但如果,我們能夠用每本書,或是豐富心靈,或是娛樂大腦,或只是單純的體驗文字的快感,每一點每一滴,都在改變著我們自己。
當我們變得更好,生活才會更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會八方友。書,不唯是紙面意義上的才是書。你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最沒用的小說,會賦予你細膩的心靈,感受到朋友的喜怒哀樂。在沉靜的朋友身上,學習情緒控制與看待視物的宏大格局。在沖動的朋友身上,體驗如何以激情的熱血,擴展自我生存空間。悲觀的朋友,提醒你事物發(fā)展的另一個可能。樂觀的朋友,帶給你前行奮進的勇氣與信心。有教養(yǎng)的朋友,教給你待人處世的優(yōu)雅。直率的朋友,教會你如何展示自我心靈。
世界變化,時光如刀,將一切平凡內(nèi)在的價值,切削出來。在這過程中,所需要我們的,只是明晰的認知。
那么,就走向遙遠的世界吧,山川大地,積蘊了數(shù)不盡的故事。河流湖泊,收藏著古老的戰(zhàn)歌。遠方始終在期待著你的閱讀,如歌行板的足音,無一日不在夢中縈繞。遲遲未行,或許是我們還沒意識到,你之所行,奉之所愿。你之所得,無非一心。命運不過是我們腳下的路,未來是今天選擇的結(jié)果,讀書,讀友,讀世相,讀人心,而最美好的,莫過于解讀一個快樂幸福的自己。
作者簡介:霧滿攔江,原名崔金生,知名網(wǎng)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