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家清明好文章摘抄
摘抄即從文刊、文件等里閱讀 ,再把語言優(yōu)美,值得品析,值得學習的詞語, 句子,段落記錄到本子上,閑暇時,拿出來翻閱。下面是名家清明好文章摘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清明漸遠
仲春剛過,彌留在稚菊花瓣上那一滴晶瑩還殘留著淚的痕跡,清明不堪凄婉和思念的折磨,把一縷憂傷留給暮春隨風漸遠。
無計留春住,一如留不住生命中那些摯愛的人。春在清明的回眸中期待花飛花落,清明卻在一場盛吊之后歸于沉寂,只有哪些不知人事的花兒爭相在暖風中斗艷,深怕錯過這稍縱即逝的盛宴時節(jié),且不顧何時碾落成泥。人戀著這芬芳一季的情愫,或于花下憑吊已遠的故人,或于猜測花的心事,花卻在人的頭頂不能揣摩人的企及。人嘆春深化落,花嗟人生苦短,歲歲又年年,只是來年這花依然桃紅杏粉,賞花的人卻已此去經(jīng)年。
清明的雨是一杯陳釀的酒,讓我們品道生死的滋味;清明的風是一首悠揚的歌,讓我們傾聽昨日和今日的韻律;清明的月是一彎恒久的思念,鋪在心上成殤。
清明的天格外靈秀,朵朵白云漂浮著人的寄托,化成一堆堆新老墳冢上插著的紙標,在黎明前飛揚,在傍晚后沉寂。人自如流,花自綻開,似乎要糾結(jié)這是一種怎樣迴異的想象,清明的肅穆卻在無形中告訴你,無論怎樣的痛不欲生和楚楚思盼,都將歸于平淡散落在地的一隅。
故去的人躺在墳冢里面或者身體已經(jīng)腐爛,或者只剩下一副依如人形的白骨,全然沒有了意識,他哪知道生者無盡的思念,聽得到此刻深情的一句呼喚?唯將生前音容在夢里托于偶逢。
故人悠悠,不知是否已經(jīng)輪回重生,生者每日卻在行走,享受快樂,經(jīng)歷磨難,一寸一寸丈量著生命的距離。生命的距離是一次孤獨的遠行,從彼岸這邊走向阡陌那邊,某一天嘎然止步,這次遠行便到終點。不過是天上掉下一顆星星,不過是荒郊野外多了一丘墳冢,不過是塵埃里收回一粒沙粒。
一路走來,聆聽的是身后如初春般的喜啼聲,身前是如枝頭晚鴉般謝世的悲戚聲,兩種聲音合成人生的一闋悠韻,在迷茫和清醒中淺吟低唱。紛紜雜沓的腳步在清明的心臟上疾行,瀝瀝而飄的清明雨淋濕一座座新老的墳冢,那一座座荒郊野外的墳冢,是活著的人一年年不能遺忘的思念。那墳頭上隨春而生的野草,染綠了生者的祈愿,卻喚不醒逝者沉睡的靈魂。其實生死之間已經(jīng)隔著太遠的路程,只是堅信未曾走遠,便將牽掛放在清明的微雨中肆意滲透。
或許,祖輩在我們懵懂中早早離去,那時的悲哭還沒有真正的意義,只是因為父母的悲情感染著我們脆弱的心靈,抵擋住一切風雨還行走在前面,某一日,年邁的父母將佝僂的腰身交給清明節(jié)的祭祀時,我們痛入骨髓卻無能為力,方才體悟到父母失去祖輩的悲憫。直至,我們自己青春不再,漫漫流年中雙鬢白發(fā)而知天命,那一日也會有人為我們在堂前所泣。
無論老墳新冢,或亮堂或晦暗,新土舊痕,掩埋的故事膠著過生前的愛恨情仇,憑任是怎樣的人生軌跡,都已一一交付給歲月。人在笑聲中哭著降臨,人在哭泣中笑著離世,一路荊棘的人生,歡喜與愉悅在流年的舞臺上演繹,浮沉與滄桑在季節(jié)變換中沉淀,時間終將每個人都送到清明的思念里。曾經(jīng)一路同行,原以為就是一生,哪怕是再苦再難,都將不離不棄?勺咧咧蜕⒘,老的少的,親的愛的,許多來不及上演的情節(jié)早早拉下帷幕,許多來不及的恩愛已成嗟嘆,許多要盡的孝心悔恨已遲。愛不在,親不待,徒留遺憾和懺悔哭傷了漫長的歲月。
萬物于春始,春在忙綠中與清明赴一場千年之約,打開這扇輕掩的門扉,圓圓的土包成了萬家的牽掛,親情在清明的煙雨中溫馨著升華。喊一聲,說一句,淚水在哭笑中滴落。想啊,念啊,恨這無情的人鬼殊途,明明中間只是隔著一堆黃土,卻硬是不能謀面,明明此刻就在咫尺,你卻聽不見我想你的聲音,只有這清明的雨飄飄從天而來,無聲地訴說天上人間,再會無期。
清明呵,是歲月豁然間分開的陰陽,是天地頓然間錯開的前世今生。
春深花落,清明漸遠,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清明節(jié)的故事摘抄1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jié)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tǒng)美德。據(jù)《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jié)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清明節(jié)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饑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后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晉國,重耳后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
寒食節(jié)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后來重耳做了國君,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的隨從,唯獨介子推拒絕受封,帶母親隱居綿山去了。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帶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上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清明節(jié)的故事摘抄 2
清明節(jié)的得名源于我國農(nóng)歷24節(jié)氣中的清明節(jié)氣!稓v書》記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它也是我國節(jié)日中唯一一個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日子。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是兩個不同的節(jié)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jié)。2006年5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清明節(jié)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清明節(jié)在公歷中的日期比較固定,大多數(shù)都在4月5日,但如果遇到閏年就會在4月4日,今年就是這個情況。
清明節(jié)的故事摘抄3
清明節(jié)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國漢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稓v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所以得名!鼻迕饕坏,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之后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是兩個不一樣的節(jié)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jié)。
“清明節(jié)”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nóng)歷24節(jié)氣中的清明節(jié)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jié)氣。清明節(jié)氣共有15天。作為節(jié)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可是的一個詞。
至今,清明節(jié)已發(fā)展為我國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名家清明好文章摘抄】相關文章:
好文章摘抄500字(通用30篇)10-29
《濟南的冬天》原文及名家點評09-22
佳句摘抄11-22
經(jīng)典文章摘抄大全05-11
好詞佳句摘抄07-13
作文開頭結(jié)尾摘抄04-20
周國平散文經(jīng)典語句摘抄07-19
段落摘抄130句10-08
給孩子的愛心寄語摘抄09-22
好句好段摘抄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