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蟬》虞世南古詩賞析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注釋】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jié)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清露:清純的露水。
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發(fā)出。
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
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guān)。
藉(jiè):憑借、依賴。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fēng)。
【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后,虞世南任弘文館學(xué)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于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xué)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wù)摦,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賞析】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fēng)”相應(yīng)!傲黜憽睜钕s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biāo)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fēng)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diào)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quán)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yīng),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fēng)度氣韻。唐太宗曾經(jīng)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延伸閱讀:描寫蟬的古詩詞
1、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xiāng)聽。——五代楚·劉昭禹《聞蟬》
2、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断s》
3、門柳不連野,乍聞為早蟬。游人無定處,入耳更應(yīng)先!对缦s》
4、蟬發(fā)一聲時,槐花帶兩枝。只應(yīng)催我老,兼遣報君知。——《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5、一聲初應(yīng)候,萬木已西風(fēng)。偏感異鄉(xiāng)客,先于離塞鴻!堵勏s》
6、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fēng)!啤ひ(《聞蟬寄賈島》)
7、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对缦s》
8、日夕涼風(fēng)至,聞蟬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
9、飲露身何潔,吟風(fēng)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懂嬒s》
10、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一聲來枕上,夢里故園秋。——《聞早蟬》
【《蟬》虞世南古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中秋古詩及其賞析09-22
《明日歌》古詩賞析08-02
古詩江雪全文賞析09-17
古詩《大林寺桃花》的賞析07-04
關(guān)于清明的古詩以及賞析04-07
唐朝古詩杜甫《登高》賞析10-14
端午節(jié)的古詩賞析09-23
憶江南古詩詞賞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