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1500字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每次讀到這一節(jié),我就想起我的職業(yè)。我在酒店里工作,在多家國際管理集團的酒店里廝混過。酒店行業(yè)里有幾個專業(yè)術語,和孔子說的話比較沾邊。
第一個詞,政策與程序,簡稱P&P
主要是指各酒店在工作中,根據自己酒店的特點制定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以及一些工作流程。
例如,酒店的主要經營思路和文化,香格里拉里面就規(guī)定了“溫良恭儉讓”為企業(yè)文化,所有的流程都要根據這個文化來制定。有點像孔子所說的為政以德。
第二個詞,標準運作程序,簡稱SOP。
主要指工作中每一個服務細節(jié)的標準。
例如,如何端托盤,這一個動作,我們要分為幾個方面,每一個步驟都要詳細描述,還要寫出這么做的原因,以及重點。有點像孔子所說的禮。
每一個酒店從業(yè)人員,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每一批籌備酒店的員工,就是說開業(yè)的第一批員工,通常都是最好的員工,因為他們在一起培訓,一起從頭講服務的每一個細節(jié),一起練,最后達成統一的標準,在工作中就會形成統一的模式,服務水平就能保持。而酒店開過幾年以后,隨著人員的流動,在一起培訓的機會越來越少,員工對服務的認識也就越來越不統一,最后就導致服務質量的下降。好像孔子的親傳弟-子,一旦日子長了,誰知道孔子說的是什么埃
回到本節(jié),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這句話明顯的點出了,圍繞著德閃閃發(fā)亮的第二顆星星是——禮。
這一節(jié)所反映的內容,是孔子思想中的最關鍵的部分。
原句的意思是,如果執(zhí)政僅靠行政手段,以法律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最后的結果是民眾也許會逃脫法律的制裁,但是,卻不能避免民眾以身犯險,從而也就無法避免犯罪的發(fā)生。
因為有句老話說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是成文的法律,就有它的漏洞,就有人會想心思去做一些法律無法制裁的壞事,而為了防止這些事情的發(fā)生,就會制定更詳細的法律,最后法律越來越繁瑣,政治也就越來越臃腫,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孔子認為要避免這一切,就需要從社會最基礎的個體——人做起,以社會道德作為約束人的主要手段,根據社會道德規(guī)定人在社會上的行為規(guī)范,這樣人才會從內心里避免犯罪的發(fā)生。而刑法只是對敢于違法社會道德的行為的一種威懾,是一種輔助手段。
這就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是孔子最理想的社會,我也希望如此。就像我在工作中,希望我的員工都能在每一個工作中執(zhí)行SOP一樣。
這可能嗎?我想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太像共產主義社會了,人人具有極高的覺悟。我們可以像憧憬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美好時光一樣來憧憬孔子的道德社會,但不能認為我們現在就能實現這個理想,畢竟我們還在初級階段呢。
但孔子是不是錯了呢?我想也不是。
因為在政治中,一般分為三種人。為政者,執(zhí)政者,從政者。
孔子是為政者,他不是政治家,作為政治家的孔子是不合格的,他只是個政論家。他提出的思想是政治家的指導思想,不是執(zhí)行路線,沒有問題。
再來說禮,這個東西不是孔子發(fā)明的。是孔子最推崇的人——周公制定的。相傳周公為了尋找與“天室”相對應的“地中”,而苦苦思索,最后制定了郁郁乎文哉的禮樂典章文物制度。所有周才有了區(qū)別于夏商的文化特質——夏尚忠,殷尚質,周尚文。忠和質帶有明顯的原始風貌,而文才是真正意義上國家制度的確立。同時,鑒于殷商的覆滅,及周朝初期管叔和蔡叔的叛亂,使周公在制定禮制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擔憂周未來的命運。
所以禮里面充滿了憂患意識。體現了中國特色的血緣政治——宗法制度。體現著“忠”的孝,貫徹著“孝”的“忠”,是中國式的倫理——政治的極致。
而即使是周公這樣的偉人,也無法依靠禮制來解決所有的問題。相反,繁瑣的禮制在維護周朝的統治的同時,也帶來了它的負面影響。它讓社會始終處于一種固有的模式里,而一旦禮制的內在精神不被后人所理解,就會導致社會僵化的后果?v觀中國的歷史,不能不說,中國傳統禮制對近代的落后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里就提出了,“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睆睦献拥脑捓锩嫖覀儾浑y看出,其實老子并不是全面否定了“禮”,只是消極地提出“禮”是“道”的等級中處于最低級的,最底層的,猶可接受的。老子悲觀地認為:禮“的出現,代表了“道”自上而下的隕落。
孔子師從老子學禮多年,深得禮制的精髓。但他走的是與老子相反的道路,孔子積極地認為,”禮“是通往更高層次的”道“的起點,是自下而上的向上運動。正如老子所說的,“兩者同出而異名”。為了給自己的為政思想找到理論基礎,他制定了更加繁瑣的禮制,這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了孔子必須在“名”與“實”之間找到平衡點,以達到他“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只可惜,各路諸侯的不臣之心已是無法遏制,所以孔子的理想也逐漸破滅在年年的奔走與期待中。
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孔子禮制的光輝。他畢竟給后人指出了一條路,他通過禮制創(chuàng)造了中國傳統的社會道德觀,并且影響至今。所有詆毀孔子的人,我想都應該寬容一些,我們往往對統一中國的偉人報以熱烈的掌聲,而為什么對幾乎統一了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孔子又如此苛刻呢?
再來說“禮”和“法”。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思想由他的弟-子繼承和發(fā)揚。但由于個人的悟性和理解的不同,對孔子思想的闡述也是不盡相同的,儒家一分為八,各有傳承。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的傳人(隔代的),對孔子的理解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爭鋒相對,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荀子的弟-子里面出現了韓非子和李斯這樣的法家弟-子,而孟子在后來的歲月里,竟異軍突起,成為幾乎可以和孔子等身的儒門亞圣。
性善論和性惡論的不同表現在“法”上時極為明顯的?酌系男陨普摚嘈湃说谋举|是向善的,于是,在法的理論基礎上是以教化為主,故有為政以德的說法。而性惡論的基礎是人性向惡,彼此之間互不信任,表現在法上時是相互制約,相互制衡,西方的原罪基礎上產生的法制,例如兩院制,三權分立制,道理相同。所以有依法治國的說法。
如何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呢?兩者都有優(yōu)點,而又各有不足!缎绿茣 韓婉傳》里記載:國安危在于政。政以法,暫安焉必危;以德,始不便焉終治。夫法者,智也;德者,道也。智,權宜也;道,可以久大也。
德治看上去很美,但實施起來十分困難,法治聽上去也好似不錯,但執(zhí)行起來,卻有諸多的弊玻
德治是治世的良藥,法治,亂世之藥石,只有德治和法治相結合,才能相得益彰。老子,孔子都不排斥法治,只是孔子認為法治應該建立在禮制的基礎上,論語有言: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所以,秦國以法而統一天下,同樣以法而失天下。后世的任何中興盛世,莫不是德法一體,以德為體,以法為用。
這個理論直到現在還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我們不能只是強調法治社會,更應該強調德治社會。我想著也是現在孔子學說開始熱起來的根本原因。
這第二顆星是一顆非常亮麗的星星。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01-28
《論語》讀書筆記12-21
《論語》讀書筆記02-07
有關論語的讀書筆記02-27
論語讀書筆記范文08-26
《論語》的讀書筆記(精選22篇)10-03
《論語》讀書筆記(精選22篇)11-04
論語讀書筆記(15篇)09-06
論語的讀書筆記300字05-01
論語讀書筆記500字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