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修心三不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修心三不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修心三不讀后感1
人的一生究竟應該怎么過?這恐怕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問題,自覺或不自覺都在思考或實踐中回答著這個問題。
歸根到底,就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或態(tài)度面對人生或生活。而最為重要的莫過于何以修心?
修心三不告訴我們,要修好這顆心,就必須做到三不:不生氣,不抱怨,不計較。
不生氣
“不蒸饅頭爭口氣”,“運氣”等等日常生活俗語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關于氣的重要性,在中醫(yī)古籍中關于氣與人體健康的醫(yī)理更是俯首皆是,氣大傷肝,怒傷肝等等,足以說明氣對生命的重要性。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說的努力與運氣的關系,這個運氣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如何呼吸的問題,要運氣好,那就是要身體呼吸,運行氣順暢,若是怒而動氣,則氣運不暢,也就破壞了我們身體的運氣,于是,你會感覺周遭都不順心,諸事都不順利。
生氣與不生氣,只有我們意識到生氣的壞處,不生氣的好處,才能有意識地去反思,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向不生氣一面努力,轉化,進而達到修心的作用。
不抱怨
現實中,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總是聽到對他人,自己,生活或工作發(fā)泄不滿,怨氣,抱怨牢騷。偶爾為之,恰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倘若習慣性為之,則不僅影響自我身體健康更會破壞家庭,同事等社會關系,不利于自己發(fā)展。
抱怨是一種態(tài)度,不抱怨是一種能力,修養(yǎng)。能對身邊人和事,泰然處之,不抱怨,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修為,抱怨是再正常不過的,但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一種能夠發(fā)泄,安放我們抱怨等不良情緒的途徑,如閱讀,旅游,運動等等,這需要我們慢慢去用心培養(yǎng),而不是想用時就讓其立馬為你所用,平時不付出,用時悔斷腸。
不計較
計較是人之常情,任何人不可能在其一生中不計較任何事,總有計較的。
不計較就是一種能力,一種可以掌控自己與外界的能力。
很多人時常郁郁寡歡,時常唉聲嘆氣,時常坐臥不寧,時常寢食難安,時常感到身心疲憊,時常怒不可遏……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他們太計較了。由于心存計較,在一些人的.生活中,總會充滿著矛盾和怨氣,自己會感覺活得很累、很不幸福。
通常情況下,計較之人容不得自己吃虧,容易被他人或外界環(huán)境所干擾,容易與他人發(fā)生矛盾、對立,甚至陷入無謂的爭執(zhí)與糾紛中,內耗自己的生命。
人生沒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大驚小怪的,更沒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們斤斤計較。
幸福其實就在一念之間。我們懂得不抱怨,懂得無貪欲,懂得淡泊生活,懂得知足常樂,懂得樂觀,懂得寬容,懂得忍耐,懂得糊涂與吃虧的智慧,懂得感恩,懂得放下,懂得珍惜……就會發(fā)現幸福就在身邊。說實在話,你計較過后,反省自己,其實沒什么好計較的。
人生本來更多的是平淡和寂寞。只有耐得住平淡與寂寞,才能邂逅一場又一場的繁華。耐得住平淡,愿意接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甚至是殘酷,世間男女假如能夠將心靈修煉到如此境界,那么,這個人就不缺乏幸福!
這個世界無非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不愛管自己的事,卻使勁地想要把控他的事和老天的事,你說你能不累嗎?能不生氣嗎?能不抱怨嗎?能不計較嗎?
面對這三件事,其實我們態(tài)度無非就是: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
而往往,我們總是把屁事全部與己關聯(lián)起來,最后關不關己的屁事都籠罩著自己,整天活在屁事中,你能不烏煙瘴氣嗎?
不生氣,心靜如止水。
不抱怨,心穩(wěn)如泰山。
不計較,心如花開落。
做人做事,修心渡己,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患得患失,看智慧;做大做小,看格局;可快可慢,看領悟;是成是敗,看堅持。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不氣不怨不計較,笑看他人翻江倒海,心靜自然涼。
修心三不讀后感2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在非洲草原上,吸血蝙蝠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其迅速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么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的`死去。
大家是不是好奇如此弱小的蝙蝠是怎么讓野馬死去的?原來害死野馬的不是吸血蝙蝠,而是他們自己。動物學家們經過研究發(fā)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會讓野馬死去,導致野馬死去的真正原因是它暴怒的性格。俗話說"一碗飯?zhí)畈伙柖亲,一口氣能把人撐死。"如果我們遇事也如同發(fā)狂的野馬那樣,不能控制心態(tài),不能理智、冷靜的面對一切,就很有可能自取滅亡。
悲歡離合本是常理。我們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誰沒有遇到過讓人生氣、令人氣憤的事呢?然而,無論從生理健康還是心理健康上講,遇到不順心的事動輒勃然大怒是百弊無一利的。因為怒氣猶如人體中的一枚定時炸彈,不僅會毀滅他人,還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修心三不》通過哲理和故事,告訴我們:生氣,傷人傷己;計較,累人累己;抱怨,天怒人厭;與其生氣,不如爭氣;與其計較,不如努力;與其抱怨,不如改變。這就是我讀的一本書,讓我從中明白很多道理的書。
修心三不讀后感3
人生疾苦,生活本來就是不盡如人意的,在這紅塵俗世之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摧折、苦難、不理解和不諒解,而面對這些打擊和考驗,我們難免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這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因此,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順暢、更舒心一點,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不生氣、不計較和不抱怨。
生氣是一種特別傷身的情緒,而當這種憋悶憤懣的感情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的心理壓力就會被無限放大,這會讓人覺得很是反感和痛苦。其實生氣就像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一樣,這除了會讓自己感到煎熬難受之外,也會讓別人感到極其的不舒適、不自在和不滿意。因此,為了不為難自己也不傷害別人,我們一定要學會釋然和原諒,而不是讓自己陷入生氣動火的怪圈里去。
計較會讓自己顯得特別的小家子氣和不大度,無論是在金錢方面還是人情方面,這種斤斤計較的心態(tài)都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太過計較和較真除了讓自己的人緣變得極差極壞之外,還會阻礙我們取得理想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時的成敗并不能說明什么,所以我們千萬不可以只計較眼前的得失,相反我們的目光要放長遠一點,只有結局是好的,我們就沒有必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一時的失意上面。生氣不如好好爭氣,計較不如好好努力,有時間為一些過往和瑣事煩心計較,還不如花時間好好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
喜歡抱怨的人一定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一味怨天尤人除了會讓自己陷入泥沼不可自拔之外,并不會得到別人的同情和諒解,相反那樣一直傳播負能量的.自己,只會得到別人的厭棄、排擠和鄙視。因此,不管處于什么樣的境地,我們都不要只會抱怨和指責,相反我們應該學會改變現狀和扭轉局勢,因為只有在不經意間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我們才會驚艷到別人。心態(tài)好的人才是灑脫釋然的人,這樣胸襟開闊、樂觀積極、開明知理的人才會被幸運之神所眷顧,所以把埋怨不滿的情緒都過濾掉吧,只有這樣才可以自由自在的飛上成功的枝頭。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艱苦的修行,我們都是為了取得圓滿修行的虔誠信徒,為了走向心中比較為神圣的,我們必須好好修心,而要做到修心養(yǎng)性,那我們就必須做到不生氣、不計較和不抱怨。
修心三不讀后感4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本身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張躍峰編著的本書從三個方面教我們去修心。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給了很多不生氣的方法。教我們正確的打開格局做到不計較,不抱怨。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敏感的人,敏感源于自卑。自卑源于自己不夠優(yōu)秀。所以才會杯弓蛇影,芝麻大的事情都會去計較。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也會感覺傷到自尊,F在回頭看來,以前的那些生氣都是不必要的。這個世界大家都很忙,沒人有那么多時間故意來惹你生氣的。真正放不開的只有自己。把自己的定位拔高一點,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你會發(fā)現,真正讓自己去生氣的,真的只有自己。
自己在乎的越多,計較得越多,就越容易生氣。有時候看著那些新生嬰兒沒有牙齒。甚至連翻身的能力都沒有。一無所有,孑然一身來到這人世。一個人死前亦如此。牙齒掉光,孩子喂什么就吃什么,在自己的哭聲中降臨,在別人的哭聲中離去。什么都沒有帶來,什么也帶不去。為何還要有那么多的`計較呢?人性本貪婪,本自私,所以要學會看淡。不跟別人進行攀比。欲望少了,計較的也就少了,抱怨也就少了。
沒人喜歡跟愛抱怨的人相處;橐,家庭,友誼,事業(yè)伙伴之間和睦相處的秘訣就是不抱怨。懂知足。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將問題擴大化。我不是一個愛抱怨的人。因為我知道抱怨沒有用。
但人不是圣人。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也不是絕對的。不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做到。而是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七情六欲誰都會有。只是有的人克制了,有的人自我消化了,有的人用自我方式發(fā)泄了。生氣時你可以大哭一場,哭可以排毒?梢云綍r列一些需要的購物清單,等生氣時就去購物?梢匀ド⒉,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找好朋友傾訴。
沒有絕對的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很喜歡一個朋友講過的一句話。未經人事,莫勸人大度。這世上本就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所以一切從本心出發(fā),不斷修養(yǎng)自己。努力去做那個讓自己滿意的自己便好。
修心三不讀后感5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修心三不》這本書。我從這本書里體會到應該怎么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對于現在的成人世界里大家的情緒都很容易受到外界與壓力的影響,會不知不覺中帶到孩子身上,當自己有不好的情緒的時候,如果孩子想要和你分享一下今天在學校里和同學與老師之間有發(fā)生什么有趣事情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我們就會很敷衍她們。其實孩子是會感受的到會受我們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孩子面前盡量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尤其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考試考的不好的時候去責怪她們。
和大家說一件我和我女兒的小事情吧,就比如前幾天剛剛考完的期中考試,每次考試之前孩子都會說如果考的好有什么獎勵?考的不好有什么處罰嗎?我們就會商量一下最后達成一致以每科分數達到95分以上就會有小獎勵的。沒有達到分數就會有小處罰,就這樣期中考試考完分數下來了,孩子的語文考的不是很理想,其他兩科還可以。她就有一點點失落,我沒有責怪她。履行我們之間的承諾之后,我也把她想要的禮物送給了她。鼓勵一下,下次好好努力。孩子就會很開心。所以我希望家人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最好是像朋友一樣,讓孩子打開心扉什么都愿意和我們說,而不是一直以嚴厲的態(tài)度去責怪孩子。
其實反過來想想,當我們家長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也希望父母理解、尊重自己,可當自己為人父母后就把自己小時候的期待都忘了。因為對孩子有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就變得專制和挑剔。所以作為家長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小時候是怎么樣的,不要泯滅那點童心,和孩子站在一個起點上想事情,減少距離,這樣孩子才愿意和你親近。
讓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好好溝通吧!
修心三不讀后感6
我讀的這本書叫做《修心三不》——馮濤。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學歷。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缺一不可。大地以廣厚之德,載含萬物,容載萬物。君子應效法大地,厚德載物。厚德是一種寬廣的胸懷,能夠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見、包容別人的過失。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為什么有些人很愛生氣?那些一言不合就發(fā)飆的人,通常都能力不足,在遇到了一些自己處理不了的問題時,心理壓力變大,就要通過發(fā)泄情緒來轉移內心的壓力。簡而言之,就是力不從心。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體現。有效地管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面對不如意的現實。
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似乎本事越大,脾氣就越大。像綿羊一樣沒脾氣的人,只能做一輩子老實巴交的平民,干不成大事。比如英國首相丘吉爾,發(fā)起脾氣來,就像一頭兇猛的雄獅,似乎整個世界都要在他腳下顫抖;威風凜凜的五星級上將麥克阿瑟,獨斷專行,行為激進,是個非常有個性、有脾氣的軍人。大人物殺伐決斷,目光透著狠厲,脾氣都不太好。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有脾氣就是干大事的標配呢?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痹谀芰蛯嵙Ρ容^孱弱的時候,你最好學會收斂脾氣,千萬別讓自己的脾氣大過本事。功成名就后,要修身養(yǎng)性,克制自己的脾氣,表現得有涵養(yǎng)一些,如此才能贏得他人的欽佩和敬重。
有句話說:“謹慎使你免于災害,寬容使你免于糾紛!比魺o寬恕,生命將永遠被永無休止的仇恨和報復所控制!吨芤住分刑岢觥熬右院竦螺d物”,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學會了寬容,同樣也是學會了處世。人是社會的人,世間并無絕對的好壞,而且往往正邪善惡交錯。所以,我們立身處世,有時也要有清濁并容的雅量。佛家有云:“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笔聦嵣希瑢捜莶⒉淮頍o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抱怨,是人際交往中很常見的一種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抱怨別人對自己的不公平,抱怨別人;另一種是環(huán)境不好,抱怨環(huán)境。經常抱怨的人,是在自廢武功。因為每重復一次,就相當于是給自己做催眠。長此以往,問題內化了,就很難真的清除了。
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控制風向,但你可以改變帆向;你能控制環(huán)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你換一種態(tài)度對人生,人生也會換一種態(tài)度對你。
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修心三不讀后感7
今天,從客廳一進入門廳,就發(fā)現滿地的水。原來是老公洗衣服,再次忘記放下洗衣機的出水管。我立時情緒上漲:“你怎么又這樣?”老公邊趕緊走過來,邊辯駁道:“誰愿意故意這樣?拖一下不就沒事了!”看著他匆匆的樣子,我趕緊調整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在將要生氣的時候,先別說話。況且,這也不是啥事兒!”我們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當然,很快就萬事大吉了!
感想:“憤怒是一把搖椅,你一旦坐上去,它就會一直搖啊搖,總也停不下來,如果你跳下?lián)u椅,它自己就會慢慢停下來!奔偃缥覟榕潘艿氖虑橛嬢^不休,就是坐上了憤怒的搖椅,而且會將憤怒的情緒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老公,最終使我們都滿腔怒火,失去理智,造成家庭不和諧,當然也會影響孩子。
非常欣賞一位心理學家做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要求一群實驗者在第一周周末的晚上把第二周會生氣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后投入一個大紙箱中。到了第三周的星期日,他與成員逐一核對每項實際發(fā)生的情況,結果發(fā)現其中的90%都沒有真正發(fā)生。
接著,他又要大家把那10%真正發(fā)生的讓人氣憤的事重新丟入大紙箱中,等過了三周,再來尋找解決之道。結果到了開箱的那一天,大家發(fā)現這真正發(fā)生的10%也已經不足為虐了,因為他們有能力去解決了。
這就是說,很多煩惱的事情之所以成為煩惱,是因為我們在事發(fā)時不夠睿智,更沒有積極去采取有效措施,或者是沒有辦法去應對才出現的結果。但是如果能夠及時控制住不良情緒,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且很快你會發(fā)現,剛才的'煩惱真真不是事兒。
由此,我想到了最近我們的業(yè)余排球俱樂部活動。我們以比賽的方式進行,一是可以鍛煉我們的基本功,二是從中獲取快樂,達到健身的目的。但是幾天下來,就有個別成員因為團隊隊員的失誤較多而抱怨、生氣。竟然當面提出某某不要接球了,由誰誰就行的武斷做法。這種結果是什么呢?一,整個團隊的勢氣大降;二,球過來也不接了;三,能力再強的個人,離開隊友的配合,也不能發(fā)揮其個人優(yōu)勢。最后,輸了。
對于一個團隊,憤怒的情緒一旦出現,特別是出現在領導者身上,就太糟糕了:這種憤怒會以最快的速度波及整體,最終讓全部成員沒心情去工作,這難道還會有好結果嗎!
勸誡:遇到事情,首先要冷靜,才會有睿智的對策。憤怒、抱怨會將自己和周圍人引領到反方向,以致讓局面越來越糟糕!簧鷼猓憔挖A了。
【修心三不讀后感】相關文章:
修心如蓮作文12-13
【集合】修心如蓮作文07-21
修心如蓮作文【推薦】12-01
以修心為話題的作文(精選24篇)09-14
修心如蓮作文(集合3篇)10-07
修綆(修綆)04-29
修問(修問)04-29
讀書心得1--修心04-25
如何對待“三不學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