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大篆與小篆的區(qū)別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大篆
大篆
有兩說:(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2)指'隸書',清學(xué)者多主其說。
石鼓文
秦刻在十塊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縣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發(fā)現(xiàn)。每鼓一首四言詩,十首為一組,記敘當(dāng)時漁狩的情況,故亦名'獵碣',F(xiàn)藏故宮博物院,一鼓已泐無字,其余九鼓亦多漫漶殘損。傳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國《十鼓齋》'中權(quán)'、'先鋒'、'后勁'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 :'古文'、'籀文'的合稱。漢許慎[2]《說文解字[1]·敘》:'今敘篆文,合以古籀' 。
蕭籀 :漢丞相蕭何所作,一作'禿筆書'。元·鄭杓《衍極》卷四《古學(xué)篇》劉有定注:"蕭何作未央宮,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水。何用禿筆書,時謂之'蕭籀'。
金文 : 殷、周青銅器上銘文的統(tǒng)稱,舊稱'鐘鼎文'、'吉金文'、'款識文'。屬大篆系統(tǒng),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書形體,是研究古代書法的重要實物資料。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較為完備,收可識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錄約一千二百余字。
鐘鼎文:即'金文'。上古青銅器 般可分為禮器和樂器兩大類,禮器以鼎為尊,樂器以鐘為多,故以'鐘鼎'為青銅器之代稱。'鐘',經(jīng)典多作'鍾'。青銅器上的銘文,統(tǒng)稱為'鐘鼎文'!段倪x》卷五十五《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書玉牒而刻鐘鼎。"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盤盂,銘于鐘鼎,傳于后世。
款識文:即"金文"。"款識"者,青銅器上所銘之文字也!稘h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異于眾鼎,文縷,無款識。"注:"韋昭曰:'款,刻也。音式志反。'師古曰:'識,記也。音式志反。'"《通雅》引《卮言》謂:'款'為陰文,凹入;'識'為陽文,凸出!恫┕配洝分^:'款,在外;識,在內(nèi)。'凡石、磚、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稱為款識,而狹義專指青銅器上的銘文。又元·吾邱衍《學(xué)古編》八《字源七辯》以之為六國古文:"七曰款識?钭R文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不同文,故形體各異,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草篆:草率急速寫就的篆書,故名。有省簡結(jié)構(gòu)、糾連筆劃的特點。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卷四《乙亥鼎銘》:"草篆?勺R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實尊鼎用孝享'等字,其余不可盡識,則以其恣意簡損之故耳。"
古篆 有兩義:(1)泛指"古代篆書"如清桂馥《續(xù)三十五舉》:"宋人間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變態(tài)。"(2)指上古文字,如明趙宦光《寒山帚談》卷上《權(quán)輿一》論'九體書':"二曰古篆,三代之書,目見(左目右見)于金石款識。"
古文(古文篆)有三義:(1)廣義,從文字學(xué)的角度說,泛指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為'古文'系統(tǒng),與秦、漢后以隸、楷為主的'今文'系統(tǒng)相對稱。(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3)專指晚周、六國所用文字。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大篆】相關(guān)文章: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大篆與小篆的區(qū)別06-30
漢字手抄報:漢字的演變-大篆和小篆06-30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漢字的魅力06-30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中國漢字的魅力06-30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篆書06-30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小篆06-30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博大精深的漢字06-30
漢字手抄報內(nèi)容:我和漢字的故事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