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精選2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xiāng)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nóng)歷三月三是壯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zhí)爻雒沂窃缬卸劦。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yīng)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xù)做。
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凈,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
緊接著,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jīng)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jīng)外婆這么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鐘,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伙伴已經(jīng)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
我和小伙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并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
美麗富饒的壯鄉(xiāng),素有“歌海”的美譽。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圓數(shù)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彩烈地穿上節(jié)日盛裝趕來參加,少者幾百人,多達數(shù)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jié)”。
歌圩,是壯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在壯語中被稱作“窩墩”、“窩巖”,意為“出野外玩耍”。由于這種活動相互酬唱,彼此對歌,所以古代人之為“墩圩”。
壯族歌圩,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以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不過,據(jù)古代文獻的記載,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這里所說的就是男女青年聚會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發(fā)展,并定期在固定地點舉行。
壯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過,農(nóng)歷三月三最為隆重。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擇佳偶,別有風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yīng),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jīng)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歌圩上,除對歌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精采的拋繡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3
今天我特別激動,因為我們期待已久的三月三終于到了。
早上,我起床以后,洗完臉,吃完早餐,又看了一下電視。中午,爸爸帶我去大街上,大街上可熱鬧了,有很多東西:大龍蝦、大蔥餅、草鞋……我還買了一個蹦蹦,還開了一次車。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小表姐一起去看晚會了。我們在路上看到有些沒有票的人,他們有的在山上看,有的爬到樹上看,還有的把木頭墻拆了一個大洞,爬進去看。
到了廣場,我們把票交給警察叔叔,進了廣場后,我們看見有免費的銀光拍拍手拿,我們就拿了幾個:我拿了三個,爸爸拿了一個,媽媽也拿了一個,小表姐拿了兩個,我拿得最多。媽媽帶我和小表姐走到觀眾席上面,往下一看,真是人山人海。媽媽走到一個空位,叫我們先坐下來,爸爸去找我們的位置。過了一會兒,爸爸上來了,說:“我已經(jīng)找到了位置,我們先下去!倍”斫阃薪o一個老爺爺,我不肯下去,因為看不到嘛!還有小表姐在這里我們就沒意思了。最后,我和小表姐還是下去了。
在下面,我東看看,西看看,就是看不著,又叫爸爸抱我看,才抱了一會,手又酸了。又過了好長時間,才開始節(jié)目。我在心里想:為何這么慢呀,整整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時間。我又叫爸爸把我抱起來看,可是又像剛才一樣,才抱一會兒,手又酸了。然后,爸爸提出一個主意,同意回家看的舉手,我們都舉了,于是,我們騎著摩托車開走了。
到了家里,家里可熱鬧了,有表伯,姨父、姨媽……大家都來了。我就坐下來看電視,我看到三個男人在打鼓,打的可精彩了,還有八個女演員在跳舞,舞臺上燈光閃爍,金碧輝煌。看了一會,我覺得想睡覺,就去睡了。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4
充滿奇風異彩的壯族節(jié)慶,多數(shù)是以村寨或家庭為中心的。說到交際最廣泛、規(guī)?缰葸^縣、可以把所有人都牽動起來的節(jié)慶,莫過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壯族人的能歌善舞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以歌來講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緒,自古以來就有以歌會友、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賽歌擇婿等風俗,逐漸形成了“歌墟”這種以歌為主節(jié)日盛會。
每到農(nóng)歷三月初三,壯鄉(xiāng)處處成了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墟”涌去,他們帶著節(jié)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jù)說“歌墟”便是為紀念劉三姐而起的。
人們敬過劉三姐后,即爭相亮七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臺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yīng)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組,歌詞往往都是脫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為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眾哄堂大笑。
節(jié)日期間,不但有歡歌笑語,還有搶花炮,耍雜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
實際上,壯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視為他(她)們的“情人節(jié)”,誰不想抓住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際機會,覓得意中人呢?這時,傳情擇偶的對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開。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覽歌”觀察特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就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聲回應(yīng),彼此有了傾慕之心,就唱愛慕歌。若姑娘覺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會悄悄將自己精心繡制的繡球贈給意中人。
繡球是用12塊花瓣結(jié)成的一個圓球,每瓣代表一個月份,它是壯族人傳情信物。有的專訪,歌墟場上還會搭起彩棚讓男女青年互拋繡球,那場面既歡樂又讓人感到情意綿綿,煞是動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連狂歡幾天。而近年來,壯族歌節(jié)更發(fā)展成為“廣西國際民歌藝術(shù)節(jié)”,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來,自然,活動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了。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5
三月三是我們廣西的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廣西的各個地方都特別熱鬧。
到了三月三,有三天假期,人們紛紛出來度假。很多人開車出去旅游、觀光,參加各個民族的特色活動,比如:唱山歌,篝火晚會和拋繡球等。
唱山歌那可火了,有單唱的,有對唱的,用的都是方言,聽得懂的則大笑不已,聽不懂的也會跟著別人笑。單唱,指單方面唱,一個人唱或者多人唱;對唱,指雙方對唱,有兩人對唱,也有多人對唱。很多的游客雖然聽不懂,但是可以感受到那種歡樂的氣氛。單唱的有,“山頂有花山腳香,橋底有水橋面涼;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睂Τ挠校澳_下葡萄藤,手中青竹竿,請問姑娘是哪家的神仙?”“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來愛唱歌,四處漂流難安身。”有唱日常生活的,有唱男女愛情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
篝火晚會也很熱鬧,上百的一群人圍在燒起大火的三角形木架旁,團團轉(zhuǎn)。三角形的木架用了很多很粗很大的樹根搭建而成,中間堆滿一些小樹枝。三角架上潑上了油,好讓火燒得更旺。晚會開始后,當?shù)氐娜藗兡弥鸢,一人高聲呼喊,其他人一齊投入火把,三角架就燃了熊熊大火。上百人大聲高歌,熱歌辣舞,歌聲笑聲回蕩夜空。
篝火晚會后,還有兩個節(jié)目:上刀山,下火海。游客都看得大驚失色。表演的人赤手赤腳地爬上用刀鋒搭的梯子,就叫上刀山;表演的人赤腳走過冒著熱浪的炭火,這就是下火海。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表演者都相安無事,而游客卻看著心驚膽戰(zhàn)。大膽的游客躍躍欲試,但摸摸那刀鋒,試試那炙熱的炭火,最后都望而卻步。
拋繡球,繡球是富有壯族特色的吉祥物或壯家人的定情物,是廣西特有的工藝品之一。這是一種古老而復雜的刺繡工藝品。一個繡球大多有12瓣,每一瓣都有各式各樣的吉祥圖案,如梅、蘭、菊、竹等,或燕、龍、鳳等。繡球內(nèi)包有豆粟、棉花籽或其他谷物種子。如今的廣西繡球不斷被壯家的兒女們注入新的內(nèi)容,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廣西還將拋繡球列為中考的民族運動考試項目呢。
廣西的三月三,古老而文明,源遠而流長。她承載著壯族人民的優(yōu)秀文化和美好愿望與其他優(yōu)秀文化交流融合,吸引著國內(nèi)外成千上萬的游客,將中華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6
同學們一定知道,“三月三”是壯鄉(xiāng)的民歌節(jié),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對山歌,吃色香味俱全的五色飯。
五色飯是用嫩綠的楓葉、紅藍草、黃枝子等可食植物的汁分別放到糯米中浸染后蒸出的黑、紫、黃、紅、白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不過,要做五色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選一些比較好的糯米,糯米里不要有石頭、米糠之類的東西。淘洗干凈之后,用清水浸泡一天。如果糯米不經(jīng)水浸泡,那么,做出來的五色飯就很硬,而且色澤也不鮮艷。
然后,取五種顏色的汁。這五種顏色的汁中最難取的是黑色的,所以黑色的汁必須在浸泡糯米的當天取好。要取黑色的汁,應(yīng)找來一些楓葉,揀其中較嫩的葉子,把這些葉子煮熟,再把煮熟的楓葉放到米舂里搗爛,然后把搗爛了的楓葉放在清水中浸泡。第二天,把頭天用水浸泡過的楓葉拿出,此時浸泡楓葉的水已經(jīng)變成黑色,把這些黑汁過濾一下,然后,把浸泡過的糯米放到黑汁里浸泡。提取紫色汁的辦法是:把紅藍草洗凈,放到鍋里,一邊燒水一邊把紅藍草揉爛。在揉草的過程中,要不停地燒火,直至水色變成紫色為止。待把這紫色的汁過濾放涼后,把一些浸泡過的糯米放到紫色的汁里浸泡。取黃色汁的辦法是:把黃枝子的花放到鍋里,加水燒火,待水開幾分鐘后,水就變成黃色了。仍是過濾放涼后,把浸泡過的糯米放到黃色的汁中浸泡。提取紅色汁的辦法,以前是提取一種可食植物的汁,現(xiàn)在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了,生產(chǎn)有可食的紅色素,因而,把這些紅色素用水沖一下,把糯米浸泡其中即可。最后一種是白色,因為糯米就是白色的,所以不用加顏色,只需在頭天把糯米浸泡好即可。
最后,把這五種顏色的糯米放到鍋里蒸,二十多分鐘后,五色飯就做成了。
五色飯只能在“三月三”前后十天做,因為這段時間才有嫩綠的楓葉和黃枝子的花。五色飯不僅顏色好看,還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五色飯象征著來年五谷豐登,人們五臟無恙。
同學們,歡迎你們在“三月三”前后到壯鄉(xiāng)來,嘗一嘗我們的五色飯。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7
每年農(nóng)歷三月,正是風和日麗,春花燦爛的時節(jié),我們廣西壯族同胞也迎來一個傳統(tǒng)盛大的節(jié)日——三月三。
每年三月三,家家戶戶都要蒸上花糯飯。今年我家也不例外。提前幾天,奶奶就把做花糯飯的原料:楓樹葉、染飯草、黃花、糯米都準備好了。
三月初二,吃完晚飯后,我就讓奶奶教我如何做花糯飯。奶奶說:“做花糯飯,首先要準備各種顏色的水,這是很關(guān)鍵的,否則就蒸不出漂亮的花糯飯了!蔽铱匆娔棠贪褤v碎的楓樹葉先用水煮,再用手搓,如此反復幾次,最后過濾,墨一樣黑的水就準備好了。接下來是染紫色的染飯草,做法和楓樹葉一樣。最容易做的是黃顏料的水,先把黃花放到水里煮幾分鐘,再倒出過濾就可以了。最后奶奶把煮好的水分別放在不同的盆里,倒進糯米進行浸泡。就這樣,蒸花糯飯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只要等到第二天把用不同顏色的水浸泡的糯米蒸熟,大工就算告成了。
奶奶邊教我,還邊給我講了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廣西有一位名叫“劉三姐”的歌仙,歌聲優(yōu)美,但她常用山歌揭露財主們的罪行,財主們卻拿她沒辦法,心中很是記恨。終于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在劉三姐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其跌入山谷身亡。后來人們就在三月初三這天蒸花糯飯祭奠她,唱山歌來紀念她。
三月三的早晨,我在一股濃濃的香味中醒來,原來奶奶已經(jīng)把花糯飯蒸好了。我連忙起來,奶奶就把蒸好的花糯飯倒進大圓盆里,熱
騰騰的,香噴噴的,又活像一個美艷的花盆。黑的如墨,白的似玉,黃的像金,紫的若水晶,很是漂亮。讓人看的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捏上一團,放進嘴里,真香!我吃了一小碗后,就捏上一團竄門去了。各家小朋友都拿出自家做的花糯飯,看誰家的做得漂亮。
今年的三月三我學會怎樣做花糯飯,真佩服古代廣西壯族人民的聰明才智,能從大自然中發(fā)掘如此漂亮的食用的顏色。我還了解了民族的英雄:敢于與惡勢力做斗爭的劉三姐。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8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慶祝這一個節(jié)日,我校決定舉行“三月三”美食文化進校園活動。
活動當天,熱鬧非凡。一走進校園,便見到同學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 我提著準備好的水果,顧不上吃早餐,就徑直走向教室。一進教室,我驚呆了,天哪!這哪是教室呢!簡直就是水果市場,課桌上已經(jīng)擺滿了同學們帶來的各種水果,有西瓜、火龍果、葡萄…… 看到同學們有的已經(jīng)動手做水果拼盤,我立刻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我來到我們之前組合好的小組,分好工,洗水果、切水果、拼盤。不一會,我們組就拼好了一盤水果,西瓜當皇冠,香蕉當頭發(fā),葡萄當眼睛,一盤名為“女王駕到”的水果拼盤就做好了。正當我品嘗飲料欣賞我們的作品的時候,突然聽到廣播里傳來通知:“請同學們拿你們的作品到操場擺好…… 我環(huán)顧四周,哇!我們班的糯米拼盤真是令人驚嘆,不知什么時候,我們班的幾位家長就在三個簸箕上擺出了不同的圖案。最大的一個糯米拼盤用黃、紅、藍、紫、黑五色糯米飯擺成“花瓣”,再用圣女果鑲邊,“花蕊”用臘腸圍成圓形,中間擺上半個挖空的“香瓜碗”,里面裝著已炒好的芝麻,偌大的簸箕被裝得滿滿的,稱得上是“巨無霸”了!另外兩個拼盤也是各有千秋,看著直叫人流口水!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美食拿到操場上展示,此時的操場已是人聲鼎沸。老師、家長、同學來回觀賞各班的美食。我也迫不及待地跟著去。哇!本以為我們班的最出色,沒想到別班的也不賴,特別是四年級,糯米拼盤做得像蛋糕一樣,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當老師宣布可以品嘗美食時,我們立刻“大開殺戒”,把展桌上的美食給“一網(wǎng)打盡”。
吃著,笑著,快樂的“三月三”,別樣的“三月三”,期待明年更精彩!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9
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我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我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我媽媽就用手co著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我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我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后,我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于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我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里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我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我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jié)了個雞蛋網(wǎng),掛在胸前,網(wǎng)里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yōu)槭裁匆龈鞣N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0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xiāng)下祖母家去過三月三,農(nóng)歷三月三是壯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zhí)爻雒,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祖母家,我叫祖母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祖母笑了笑就答應(yīng)了。開始,祖母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祖母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xù)做。第二天,祖母把葉渣撈出來濾凈,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祖母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
緊接著,祖母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jīng)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祖母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jīng)祖母這么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祖母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鐘,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
可是當祖母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伙伴已經(jīng)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伙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并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1
三月三頭一天,奶奶準備了好多好多的材料。光是染飯的材料就有三四種,加上做菜的總共有十多二十種,爸爸、媽媽都上坡種地了。我看到奶奶忙得團團轉(zhuǎn),雖說是陰雨天,可是奶奶滿頭是汗!我在旁邊只是干著急,總是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一邊看,一邊聽奶奶講著三月三的食俗。奶奶說:三月三這一天,我們布衣人家要吃五色糯米飯,五色表示五谷豐登。五色飯要在頭一天做好,因為有色的飯都是用山上植物的葉或花煮水后分別泡制,然后單獨蒸好攪拌而成,要的材料多,手續(xù)也多。奶奶還說:蒸糯米飯不單單為了吃,更重要的是為第二天上墳祭奠做準備。聽奶奶把故事講完,五色糯米飯已做好了,看著看著,我的嘴角漸漸濕潤起來。
三月三一大早,天空下著蒙蒙細雨。我和爸爸、媽媽、大伯、哥哥、姐姐、弟弟等一大家人背著一塊臘肉、一只公雞、一盆蔬菜、一些作料和昨天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帶上一些炊具、香燭錢紙,扛著鋤頭,拿著刀,就向我們的墳山走去。來到墳山后,大伯就為大家分好了工。大伯、爸爸負責殺雞炒菜,媽媽等女同胞負責熱飯洗菜,我們哥弟幾個負責找柴和燒火。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忙碌,飯菜終于擺上了墳前的`石桌,爸爸和大伯點上蠟燭,燒了錢紙,我們哥姐幾個磕了頭,放了火炮,爸爸們倒了一碗酒后,我們就高高興興的吃飯了。不知是什么原因,這頓飯我吃得特別的香,味道就是特別的美?赡苁俏彝瓿闪艘粋美好心愿的緣故吧!
吃過飯,我唱著老師教的《三月三》歌兒回了家。三月三呀三月三,您真是一個讓我難以忘記的日子!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2
“三月三,三月三,何事留戀三月三!蓖ぷ永锊恢螘r冒出幾個孩童,眨巴著大眼睛,長長的睫毛扇啊扇,口齒不清卻一本正經(jīng)的地唱著不知名的詩歌“讓我為你輕彈一曲三月三,三月三里,是悲是喜也枉然!币辉娏T了,他們便相視良久,繼而開懷大笑起來,模樣甚是可愛,倒也為這初春的點點綠意,增添了不少盎然。
亭邊的柳樹已有了些年歲,一副老態(tài)龍鐘的模樣,不過,到底是撐到了這一年春天。往日耷拉著的枝干倔強地挺直。葉兒啊,芽兒啊,好似一夜間長出來似的,如同星辰,點綴著這棵老樹。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不錯的,瞧瞧這院子里的花兒,紅的,黃的,藍的,紫的;知名兒的,不知名兒的,爭寵似的,你推我攮,笑著鬧著。杏兒啦,梨兒啦,桃兒啦,雖還未開花,香味卻已溢滿心頭。
雨不知何時淅淅下起來,順著發(fā)梢滑過嘴角,冰冰的,一股快意涌入心頭。涼風鉆進指尖,瑟瑟的,卻不刺骨。
我坐在亭子里,說是躲雨,不如說是欣賞雨景。孩子們怕是早已匆忙奔回家中,我卻不急——畢竟這是今年第一場春雨嘛。
今年的春雨來著要比往年早一些,卻不大。我靠著柱子聆聽這場春雨的音韻。
“啪!”雨滴打在亭子的柱子上,眨眼間又滴在不知名小花兒的花瓣上——“滴答!保S后,又悠悠的,悠悠的,順著花瓣落在地上——“丁冬。”。春雨好似熱愛音樂的演奏家,手中揮舞著一串串小音符,就連這清凈的宅子,也因這場春雨變得熱鬧起來。
十分鐘左右,雨停了,空氣中彌漫著不知名的沁香,也許是雨的甜,也許是花的香。眼前是淡淡的魚肚白,似輕紗一般。遠處的山只能瞧見大概輪廓,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那么夢幻。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又嘰嘰喳喳地冒出來,在霧中打鬧著,歡笑著。
這座老宅倒是在春雨的滋潤,孩童的感染下,變得有些許人情味兒來了。
最撩人景色是春天。
最迷人春色——是今天。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3
信江河畔的煙柳輟著點點嫩黃,隨風漫舞。早開的茶花綻破濃黛的掩蔽,引得蜂蝶追逐。成群的鴿子在透出新綠的草地上,悠閑的時起時落-------寒流雖未完全消去,但這一切都告訴我,春天已悄然來臨。
臺歷顯示今天是3月3號。這讓我想起曾經(jīng)唱過的一首歌:“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輕哼著陳舊而熟悉曲調(diào),推開窗,僥幸地仰望空曠的天空,沒有記憶中風箏,但童年的思念和夢幻卻瀝瀝在目。
記憶中的早春,我和生產(chǎn)隊的那頭大黃牛待在一起的時候更多些。歷經(jīng)幾個月的寒冬,削瘦許多的老黃牛早按捺不住自己,跺著腳、搖著尾、晃著角,哞的一聲粗重叫喚就擠出欄門,噌過土墻,向野地里奔去。和伙伴們一同騎在牛背上,呼吸著彌漫泥土芬芳的空氣,細數(shù)著滿地亂顫的黃花,無憂無慮,暢快無比。
后來,從小學課本中知道了風箏。于是,大家都學著扎風箏。幾根篾片,一張白紙,三、四條細線;綁一綁,糊一糊,自己得意的風箏就大功告成。當然,能不能飛起來那是試了以后才知道的事。
找一塊大些的空地,邀幾個要好的伙伴,托著各自的風箏,圍著空地狂跑起來,高興的是飛得起來的多,遺憾的是飛得高的少。就是這樣,我們依然覺得十分的有趣------
三月三每年都有,但童年那份簡單的快樂卻在悄無聲息的流失。直到季節(jié)的更替都不知不覺,我這才驚醒。不由得反問自己——這到底是怎么了?
裝著這冥思苦想,閑步在這三月三里。癡憶著童年的那份單純,感覺風里的春意越來越濃,眼里的春色越來越稠。又是一年三月三,又是一年春草綠,是該去踏青的時節(jié)了。借童年的那份心情,到郊外去,到自然中去。相信眼前一定還會是春花浪漫,野草芳香。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4
每年農(nóng)歷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個小節(jié)日。在昆明有一種說法:“農(nóng)歷三月三,耍西山!痹谶@一天很多昆明人都會去西山游玩。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的,也不知經(jīng)過了多少年,耍西山的傳統(tǒng)在昆明人的心里已經(jīng)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了。
今年的清明節(jié),恰逢昆明農(nóng)歷三月三——耍西山的節(jié)日。爸爸媽媽在這一天帶我去西山游玩,也算是過一個小節(jié),湊個熱鬧,增長一點見識。
一大早我們就乘車到了西山。今天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許多人都在往西山趕,長長的人流看不到頭和尾,像一條長長的巨龍。人群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都是一家人出來游玩。因為天氣熱,有的人戴著涼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傘。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燈的,有雜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還有耍猴的……在觀眾的笑聲和掌聲中顯得好熱鬧。這是一幅人與人之間多么美麗和諧的風景畫呀!這一路上我們還逛了西山的龍門和華亭寺,玉蘭園,瞻仰了聶耳墓,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滇池……
這是一次難忘的出游,讓我增長了很多見識,期待來年的“農(nóng)歷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5
廣西壯族傳統(tǒng)歌節(jié)。又叫“農(nóng)歷三月三”、“歌圩節(jié)”、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廣西壯族人民每到“農(nóng)歷三月三”時,方圓數(shù)千里的男女方,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shù)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方,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方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yīng);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方經(jīng)過對歌接觸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彩鳳、武術(shù)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xiāng)沉浸在節(jié)目的氣氛中。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6
農(nóng)歷三月三,也叫上巳節(jié)。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jié)日。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農(nóng)歷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農(nóng)歷三月三節(jié)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xiāng)。這壯鄉(xiāng)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么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廣西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游客進屋里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
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農(nóng)歷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傳為了紀念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jié)日,故又稱歌仙節(jié)。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里的廣西壯族男女青年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著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nèi)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么結(jié)果一條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結(jié)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斗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xiāng)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xiāng)人民對于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xiāng)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7
成群結(jié)隊的青年男女身穿節(jié)日盛裝,云集山頭曠野,即興對唱;嘹亮的歌聲像陣陣海浪,此起彼伏,響徹山間。唱完了歌,熱鬧的人群中又開始了“打扁擔”、“打銅鼓”等傳統(tǒng)活動這就是廣西壯族三月三山歌節(jié)的場景。每到三月三,廣西的人家都要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個盛大的節(jié)日。
三月三的來源有個傳說。相傳,有個叫劉三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歌聲優(yōu)美動人。她經(jīng)常教百姓們唱歌,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但后來她遭到了迫害,被人推入水中。劉三姐沒有沉入水底,而是騎著一條魚飛上了天,成為了歌仙。為了紀念她,人們把她升天成仙的日子三月三,定為了節(jié)日,并一直流傳下來。
三月三這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對歌,當?shù)厝朔Q之為“趕歌圩”。大家身著盛裝,聚在山頭曠野、竹林草坡歌唱。歌聲連綿不斷,深入人心。一會兒讓你感覺置身云海間,云霧繞著你翩翩起舞;一會兒讓你仿佛走進了森林,綠色在你旁邊蕩漾開來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chuàng)造了悅耳動人、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披上了迷人的音韻紗衣。
“打扁擔”也是一項廣受歡迎的活動。三月三這天,村頭巷尾,隨處可以聽到扁擔“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敲擊聲,節(jié)奏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熱鬧非凡。表演者或四人一組,或八到十人一組。他們手執(zhí)一根扁擔,配合著輕松悅耳的竹筒伴奏聲,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聲合著村民的歡笑聲,匯成和諧幸福的聲浪,激蕩人心。“打扁擔”的表演寓意著豐收喜慶,寄托著人們對來年豐收的美好祈盼。
兒童最喜歡的是做五色飯。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壯族人家會采來紅蘭草、黃花、楓葉和柴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蒸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這樣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艷、五彩斑斕,就像彩虹掉進了碗里;口感柔軟滋潤,吃起來唇齒間有淡淡的植物清香,令人回味無窮。據(jù)說五色飯受到了仙女的贊賞,人們吃了會身體健康。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征。
三月三,驅(qū)除了人們辛勞一年的疲憊,讓人們以更好的心態(tài)迎接新的一年。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8
我外婆家在南丹縣的巴平蠻壩村,是個地道的壯族之鄉(xiāng)。壯家人勤勞、善良、好客,逢年過節(jié),大家喜歡湊在一起歡聚一堂,特別是壯家“三月三”,更是喜慶連連。
“三月三”這一天,我來外婆家觀看山歌會。一到表演場地,人們早已坐滿,一眼望去,真是人山人海。山歌會就要開始了,一陣鑼鼓聲響起,獅子隊舞動了起來。只見獅子們時而翻騰,時而撲跳,時而扭身,時而甩尾……就像一頭頭活生生的獅子在人們面前歡騰跳躍,為節(jié)日平添了許多喜慶和熱鬧。接著腰鼓隊登上舞臺,只見她們身穿藍色衣服,腰系紅綢帶,腳穿繡花鞋,展示了我們壯家民族的特色與魅力。她們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腰鼓,似乎打出了她們歡悅的心情,打出了壯家“三月三”的喜慶祥和。
歡快喜慶的氣氛還未散盡,我們翹首以待的山歌會開始了,各山歌隊隊員陸續(xù)上臺,大家擺成擂臺陣式,開始比試。大家仔細聽,比賽由拉樂隊首先開嗓:“太陽出來照四方,黨的思想放光芒。蠻壩金城輪流轉(zhuǎn),家家戶戶起洋房!崩瓨逢牭母杪暡艅偮湎拢_下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接著,巴幾隊不甘示弱地唱到:“旭日東升照此方,大米基地美名揚。國家撥款來開發(fā),條條道路通硬化!卑蛶钻牭母杪曔在回蕩,甲屯隊就唱了起來:“蠻壩是個好村莊,特色大米在此方,大米賣到東南亞,十個吃了九個夸。”甲屯隊還想繼續(xù)唱,卻被拉昌隊接了下去:“萬畝梯田好風光,年年豐收糧滿倉。天天游客來觀看,四面八方齊涌來。”大家唱得那么動情,唱出了壯家人的美好生活。歌聲依然不斷,就在此時,蠻壩隊抓住時機,帶著自豪高唱:“蠻壩是個旅游區(qū),榮華富貴萬年青。這個村子風景好,蓋過北京第二城!”聽著臺上的歌唱,臺下觀眾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蠻壩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還沒唱完,我眼前就浮現(xiàn)出我們壯鄉(xiāng)的一幅幅美麗風光。
春天,萬畝梯田里的油菜花相繼開放,黃黃的油菜花重疊在這錯落有致的田野里,遠遠望去,大地像鋪上了一條條金色的地毯,陽光下,春風吹過,田野里涌起了一波又一波金色的亮光。走近它,濃濃的花香彌漫了整個世界,讓人如癡如醉。
夏天,人們扶犁耙田,一塊塊田地灌滿了水,漫山遍野的層層梯田,好似一面面大大小小的鏡子,猶如五彩池般美麗。耕田完畢,栽完秧,整個田野又綠油油一片,如果你登上高山極目眺望,就會發(fā)現(xiàn)壯鄉(xiāng)的綠色之海是那么令人神往,而坐落在海洋里的一座座島嶼,與阡陌交錯的水泥道路相互映襯,更顯示出了壯族鄉(xiāng)村獨特之美。
秋天,層層梯田的稻子黃澄澄的,沉甸甸的稻穗壓得稻稈都直不起腰,秋風吹來,稻浪在翻滾,在歡笑,從山頂滑下來,好像金山在滑坡。風聲稻浪,勾畫出了壯家五谷豐登的畫面,讓游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我的思緒還在橫飛,突然一陣高亢的歌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我才發(fā)現(xiàn)所有山歌隊一齊唱道:“中央落實十八大,人人要聽黨的話。黨的政策來指導,蠻壩實現(xiàn)中國夢。”是呀,山歌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唱響了壯鄉(xiāng)的美好藍圖。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19
奶奶今天可終于來了,這算是第二次來了,記得這年第一次是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個大日子!按著奶奶說的,這天必要吃一種雞蛋、地菜、黃豆、海帶混在一起煮的湯,叫它是湯只因為里頭滲著好些水,但只要輪到我這里也就不能稱湯了,因為我碗里被雞蛋、黃豆、海帶擠得沒有一點盛湯的地方!且這還不足,媽媽、奶奶在我吃時,又會順勢加幾個雞蛋,等這些都吃了,才能夠吃些湯,湯里沒放糖但卻十分甘甜、潤口,久久不散,正對了十分耐飽十分香。
奶奶是三月三的掌勺,但味道仔細是怎樣,也就是散不去的甘甜,加上奶奶又不是什么大廚,不會在雞蛋上繡花、黃豆上寫字,那個用瓷碗盛著東西也就是了了,但卻能夠綁著我的神經(jīng)一天一天數(shù)掛歷。
三月三的奶奶精神煥發(fā)、容光滿面、神采風揚!一年中只有幾次,一應(yīng)是春節(jié)團圓飯
二是元宵發(fā)湯圓、三是三月三的地菜煮雞蛋、四是清明發(fā)艾粑粑、五是端午發(fā)月餅、六是臘八吃粥。月餅、臘八粥近些年停疏了一些,但湯圓、地菜煮雞蛋、艾粑粑管夠。
除團圓飯,奶奶每次都按份照輩的分著、發(fā)著,地菜煮雞蛋也同樣。奶奶腿腳不大行,每次送完東西,必要停下歇歇。奶奶在歇息時總不忘帶說∶這個是我自己找的東西,親手做的,外面的統(tǒng)統(tǒng)比不了,吃一點試試她不說我們也都懂,但媽媽偏搶著說∶真的啊!那就吃些 便揚了揚手,摧著我拿碗裝著,到這里奶奶總會笑笑,如同小孩被夸了一般。在我小時候,我總會端著薺菜湯、圍著奶奶、拉著奶奶的衣角,問∶為什么今天要吃地菜煮雞蛋呀?奶奶便會撫著我的背,笑著望著我的臉,說∶今天啊!王母娘娘擺宴,神仙老爺們都要吃這些,王母娘娘便差著仙女們?nèi)ゲ桑@些地菜沾上了仙氣,在這一天,便可包治百病了!你如果多吃一些,便能夠考試考一百分啰!聽到這些,我就會猛吃幾大口,就盼著得一百分。
幾次我問奶奶為什么送東西,還送來送去的。(奶奶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出了瀏陽)奶奶總會卷卷手說∶沒事做,心里就虛得荒這也就難怪奶奶在自己房后開荒 種菜了。
奶奶熬過了七十年了,加上腿腳病惡化,奶奶好像也不像前些年一樣,上下充足著使不完的勁。但一年四次保管!但這次以訛傳訛出來的流言裴語,有心的奶奶也各戶說明了。
今天,奶奶到我們家是有事找媽媽,但在閑談時,奶奶卻在那里說∶再過一陣就端午了,那粽子啊!我又會一種新式樣啦!其實奶奶在前些年也變了。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0
每天早上,我都會吃早點,每每來到早點攤前,看著什么包子、餃子、粑這些,我總是了了解決,吃著吃著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臘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們這管這天叫鬼節(jié),又叫粑節(jié)。
快到粑節(jié)了,那個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著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凈晾曬干磨成了粉,就等著粑節(jié)的到來了,去年的粑節(jié)正好也是清明節(jié),我們祭祖回來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臘肉丁,我蹲在奶奶旁,問奶奶為什么三月初三叫粑節(jié),為什么要吃粑。奶奶告訴我,在我們這有這么個說法,這要從女媧造人說起,女媧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經(jīng)很累了,仙氣不足,給人靈魂時,沒附在肉體,風一吹就飄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種野韭菜氣味最濃,人的靈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媧就叫人去吃這種野韭菜,還要吃米糊,這樣就歸位了,后來人們將這種韭菜加米粉摻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靈魂就不再飄走了,粑魂粑魂,再說韭菜粑諧音久財發(fā)。我聽了,覺得有點迷信,但總算也是一種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財運大發(f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鍋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鍋中,煎幾分鐘后又翻轉(zhuǎn)過來再煎兩三分鐘,奶奶說好了,別再添柴了。還沒等奶奶裝起來,我就從鍋里搶出一個,那個燙的我左手換右手,香氣撲鼻使我忘記了痛,妹妹大老遠就喊著好香好香,沖進廚房把我手中的粑,搶了去,我還沒來得及看清呢,奶奶邊說別急別急,多著呢,又從鍋里取出一個用紙包著放到了我們的手里。我望著這焦黃的粑,直流口說,我輕輕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臘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極了,我越吃越帶勁,一個粑不知不覺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見她雙手捧著,從四周吃起,一個圓形最后成了圓點被她塞進了嘴里,最后還用舌頭向嘴唇四周撈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樣。
奶奶拿了兩個用碗裝著放在鍋臺里邊,供灶神,接下來用筷子夾起慢慢地吃著,嘴角還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頭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妹妹說她也吃了六個。實在肚子裝不下,那個好吃真是沒的說。恨不得扒在鍋沿吃?上О謰尦D暝谕獯蚬,沒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們在外也作了家鄉(xiāng)的這種粑吧,因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著個大肚子大搖大擺的一手拿著一個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著兩個藏了起來,等能吃時在來享受。還叮囑奶奶說,晚上還要吃這粑。想著想著,口水都流進了裝早點的袋子里?斓饺氯耍矣帜軌驀L到奶奶的,臘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1
三月三,一個傳統(tǒng)的中國節(jié)日,快來看看這個節(jié)日的活動吧。
壯族傳統(tǒng)歌節(jié)。又叫“三月三”、“歌圩節(jié)”、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shù)千里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shù)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yīng);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jīng)過對歌接觸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彩鳳、武術(shù)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xiāng)沉浸在節(jié)目的氣氛中。
今天是傳統(tǒng)的三月三上巳節(jié),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jié)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jié)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zāi)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jié)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fā)源于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后,確定三月初三為春禊,是祓除災(zāi)禍,祈降吉福的節(jié)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jié)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2
我的家鄉(xiāng)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這個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地方。這里保留了許多的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jié)。 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jié)日。但是現(xiàn)在,每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jié)日,所以又稱為歌仙節(jié)。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shù)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jié)日。歌節(jié)一般每次持續(xù)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shù)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是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yīng)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chǎn)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xiàn)在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xiāng)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xiàn)生活,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jié)上拋繡球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哪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jié)數(shù)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說: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jié)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已經(jīng)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里,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jié),但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jié)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恒的經(jīng)典。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3
盡管距中國壯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還有X天,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境內(nèi)已經(jīng)進入狂歡狀態(tài)——各地民眾忙著享受各種民俗活動,包括唱山歌、拋繡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慶;顒釉赬月X日前后陸續(xù)開始,南寧市一些學校還將“三月三”歌圩搬進校園,并展示少數(shù)民族歌舞和民族體育比賽等,以增進學生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區(qū),民眾在歌舞之余還一起分享了艾葉糍粑、五色糯米飯和三角粽等傳統(tǒng)美食。
古代女子有拋繡球招親的習俗,每年三月三,少數(shù)民族的節(jié)日時,少男少女對唱山歌,女孩覓得心目中愛郎,便將繡好的繡球拋給對方,作為訂情信物——在南寧舉行的“三月三·趕大圩——華南城首屆民俗文化商貿(mào)節(jié)”上,也舉辦了廣西X巨型繡球展,素有“中華巧女”之稱的黃肖琴現(xiàn)場展示巨型繡球制作工藝,為民眾展示中華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同樣就是由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攜手華南城舉辦的活動,還有“獅子上刀山”、免費抓豬雞魚、跳火繩、打火球、下火海、搶親、頂竹等特色活動。
X月X日就是農(nóng)歷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在節(jié)日期間,由廣西各設(shè)區(qū)市人民政府在全區(qū)各分會場以“X”為主題,將舉辦X多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諸如駱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類民俗文化節(jié)日,也將井噴上演。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4
明天就是“農(nóng)歷三月三”。我們家鄉(xiāng)有個習俗,在這個日子里,要約幾個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宮練跆拳道,所以奶奶決定把這個活動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這個活動,因為可以和很久沒見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別興奮,一大早就起床了,催著媽媽出發(fā)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兩邊的油菜花開得真漂亮,金黃金黃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路旁還睡著些不知名的小草,綠黃相間,真美!我問媽媽:“是不是春天到了,花兒就會自然開放?”媽媽對我說:“是啊!花兒收到春姑娘的邀請函就來參加春天的盛會了”媽媽還告訴我,這些油菜花謝了以后就會長出油菜籽,油菜籽經(jīng)過壓榨就變成我們做菜吃的菜油了,我在想菜籽怎么能變成香噴噴的菜油呢……
一陣春風吹到我的小臉上,我感到有點冷,媽媽讓我抱緊了,因為她要加足馬力直沖目的地。我心里樂滋滋地,巴不得插上翅膀,好快點到太湖和小朋友玩。腦海里已經(jīng)浮現(xiàn)出小朋友相聚一堂的快樂場面了……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5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xiāng)下姥姥家去過農(nóng)歷三月三,農(nóng)歷三月三是廣西壯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廣西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zhí)爻雒,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姥姥家,我叫姥姥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姥姥笑了笑就答應(yīng)了。開始,姥姥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姥姥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xù)做。第二天,姥姥把葉渣撈出來濾凈,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姥姥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著,姥姥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jīng)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姥姥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jīng)姥姥這么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姥姥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鐘,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是當姥姥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伙伴已經(jīng)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伙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廣西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并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他們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聽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從那些叔叔阿姨臉上的表情來看,我猜想他們唱的應(yīng)該是喜慶的山歌。聽到他們的歌聲,我突然想起現(xiàn)在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放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選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語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態(tài)唱法,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唱的調(diào)子大概也應(yīng)該是原生態(tài)唱法吧。
看著看著,我忽然想姥姥還在家給我做五色糯米飯呢,于是我趕緊往家跑去。剛回到家門口,就聞到一股清香味從門縫里鉆出來。我趕緊跑進家去,只見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紅、黃、黑、紫、白五種。我連忙盛了一碗糯米飯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那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艷、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純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如今,已經(jīng)過了一個多月,可是每當想起姥姥做的五色糯米飯,那濃濃的親情和純純的友情便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我愛美麗而迷人的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勤勞熱情好客的廣西壯族人民!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 篇26
美麗富饒的壯鄉(xiāng),素有歌海的美譽。尤其是盛大的農(nóng)歷三月三,方圓數(shù)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彩烈地穿上節(jié)日盛裝趕來參加,少有幾百人,多達數(shù)千人或上萬人。
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農(nóng)歷三月三是廣西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對歌又是農(nóng)歷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jié)”。 歌圩,是廣西壯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在壯語中被稱作“窩墩”、“窩巖”,意為“出野外玩耍”。由于這種活動相互酬唱,彼此對歌,所以古代人之為“墩圩”。 廣西壯族歌圩,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
傳說在以前,有位廣西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不過,據(jù)古代文獻的記載,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边@里所說的就是男女青年聚會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發(fā)展,并定期在固定地點舉行。 廣西壯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過,農(nóng)歷三月三最為隆重。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擇佳偶,別有風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yīng),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jīng)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歌圩上,除對歌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精采的拋繡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廣西三月三初二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廣西三月三風俗的作文04-16
廣西的三月三作文(精選10篇)04-16
廣西壯族三月三的風俗作文09-08
三月作文_初二作文03-23
三月三作文01-25
三月三見聞作文02-20
三月三的風俗作文10-30
壯族三月三作文03-27
三月梨花作文09-18